大棚葡萄栽培技术及智能化技术应用*

2020-12-26 23:27卢成苗董礼花贾金川李春艳
上海蔬菜 2020年5期
关键词:大棚葡萄智能化

卢成苗 董礼花 贾金川 李春艳

(1.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蔬菜办公室,江苏 灌南 222500;2.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苏 灌南 222500)

近年来,江苏省灌南县大力发展葡萄产业,建立了10余个设施葡萄基地,全县葡萄种植面积达2 000多hm2,年产值超6亿元,已成为江苏省最大的优质葡萄生产基地,先后被列为江苏(葡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基地、全国农业科技综合展示基地。为精准控制大棚环境,提高葡萄产量和品质,促进增产增收,我们开展了智能化技术在葡萄生产中的应用研究,并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总结了大棚葡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1 基地建设

选择土层深厚、排灌方便、土壤pH值中性(或微酸性)、地下水位1 m以下的肥沃沙壤土地块,定植前1年的秋冬季施有机肥(发酵后的鸡粪)2 000 kg/667 m2、过磷酸钙50 kg/667 m2进行土壤改良。

2 搭建大棚

采用连栋大棚,以利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大棚骨架为拱形钢架,单个大棚长50 m左右、宽6 m、肩高2 m、顶高3.8 m,南北走向。大棚两边棚肩以上30 cm处设置1 m宽的通风口,棚顶覆盖0.06 mm厚聚乙烯多流膜,连栋大棚中间立柱间距6 m,棚与棚连接处搭建宽度30 cm左右的U型排水槽,在葡萄行距25 cm处的两边各拉3条铁丝,铁丝间距40 cm、距地面1.8 m,每行葡萄距地面1.6 m处顺行向再拉1条铁丝,用以固定葡萄主蔓。

3 品种与树型选择

选择果粒大,果皮薄,果肉糖度高、无涩味、香味浓的优质鲜食葡萄品种,目前灌南县的葡萄主栽品种为夏黑、阳光玫瑰等。树型采用一字形,便于实行标准化生产,减小修剪难度,利于葡萄早期丰产。

4 定植

葡萄可在春季(2月下旬)或秋季(11月中旬)定植。苏北地区一般于春季定植,定植株距3 m、行距3 m,栽植密度约70株/667 m2。选择品种纯正的一级苗木,栽前浸泡12 h,然后喷3~5 Beo石硫合剂进行消毒处理。定植深度以苗木扦插时的砧木低于地面为宜,定植后及时浇透水,覆盖地膜并压紧,以利葡萄根际的土壤保墒。葡萄苗萌芽后及时破膜,以防高温烧苗。

5 幼苗管理

5.1 定枝

苗木萌芽后,每株葡萄保留2个壮芽,抹掉其余芽眼;新梢长到25 cm左右时定枝,每株留1条健壮新梢作主干,另一新梢摘心作辅养枝。

5.2 培养树形

定枝后,将葡萄主干茎蔓绑到直径15 mm左右的小竹竿上,往棚架上引蔓。新梢长到1.5 m左右时摘心,留顶端两副梢作主蔓继续生长,并将其固定在距地面1.6 m的铁丝上,其余副梢留2片叶摘心。当2条主蔓1 m长时摘心,主蔓上最前面的副梢作延长枝,延长枝1.5 m长时再摘心,其余副梢留4片叶摘心,把该副梢培养成第2年结果的母枝,结果母枝上再发出的副梢留2~3片叶反复摘心。结合摘心摘除卷须。

5.3 温度管理

当棚内温度达到28℃时,打开通风口通风。7~8月高温期,大棚的通风口全部打开,确保通风顺畅,防止高温伤苗。葡萄开花结果期(苏北地区一般为4~9月),棚内温度保持15~28℃,其他时间保证最低温度不低于0℃即可。

6 智能化技术应用

为推广智慧农业技术在葡萄生产上的应用,我们在江苏万年达葡萄基地(2个十连栋大棚)引进、安装了智能化技术进行试验示范,以精准掌握影响葡萄生长的环境因子变化信息,提高葡萄生产数字化管理强度和葡萄产品品质,提高生产效益。

6.1 主要物联网技术设备

(1)物联网监控设备柜:柜体规格16 000 mm×550 mm×400 mm,喷塑,显示屏7吋,PLC控制器,通讯方式为4G电信网络。(2)智能温室控制嵌入式定制软件:采集各传感器数据,控制柜内置有无线网络通讯模块,并配以手机卡,通过电信通讯网络与云平台软件连接。用户可通过手机端或PC端远程查看大棚实时状态,并根据雨水信号控制大棚顶开窗卷膜器。(3)光温湿三合一传感器:采集光照(0~50 000)Lx±500 Lx,温度(-20~80)℃±0.5℃,湿度(0~100)%±1%,供电DC12V,百叶窗结构。(4)雨水传感器:RS-YUX,接触式,12VDC,开关量。(5)卷帘机(含摆杆):WRA-2401,50 m,12VDC。(6)光纤收发器:WTB-C550S20,单模/10 km。(7)无线网桥:DS-3 WF03C,2.4G/2 km。(8)农业物联网一体化管理平台:实时显示当前各个传感器数值,查询各个传感器历史数据及调取历史曲线,自由或定制时间控制各个控制器,切换控制模式(手动/自动/远程),远程配置各控制参数,对基地种植信息实施管理。此智能化设备与技术由淮安远景德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提供。

6.2 智能温室控制系统

每个连栋大棚安装20台卷膜器、1台智能温室控制柜、1台光温湿传感器,棚外架设1台雨雪感应器。管理人员可至现场于物联网监控设备柜体触摸屏上手动点击卷膜上升、下降或停止,也可以通过手机端或云平台添加雨水控制、高温及低温控制逻辑。雨雪控制系统由卷膜器、摆杆、雨水感应器、电线回路等组成,当雨水感应器感应到下雨或降雪时设施自动关闭卷膜。智能温室控制系统以手动优先,每个连栋大棚有4个控制回路,每个回路控制5个卷膜器,即5个卷膜器可同时打开或关闭。未降雨时,若棚内温度超过用户设定的温度上限时,系统自动开启卷膜通风降温;若温度低于用户设定的温度下限时系统自动关闭卷膜保温。一般系统参数设置为葡萄生长期温度28℃以上时开启卷膜、低于15℃时关闭卷膜,葡萄休眠期最低温度控制在0℃以上。

6.3 智能化控制效果

葡萄生长对雨水敏感,引进智能卷膜控制技术既可有效防止雨水进棚,又可大幅降低人工成本,提高葡萄品质;引进智能温度控制系统可实现温度控制的精准化、自动化,提高种植效益。

7 葡萄树体修剪

葡萄树体修剪分为冬季修剪和夏季修剪。葡萄落叶后半个月至封棚前半个月(苏北地区一般为1月中旬)进行冬季修剪,主蔓上每18~20 cm留1条结果母蔓,剪去病虫枝、弱枝,留下的健壮枝留1~2个芽短截。夏季修剪包括抹芽、定梢、摘心、副梢处理等。萌芽后10 d左右抹芽,疏去无用的芽眼、副芽;新梢长20 cm左右、花序完全显露时定梢,疏除过密的发育枝、细弱枝;主蔓每18~20 cm的新梢留1个花序摘心(强枝可留2个花序),结果枝一般在花序以上留7~8片叶摘心,使叶片制造的养分集中供应花序生长,发育枝一般留6~7片叶摘心;结果枝最前1个副梢留4片叶摘心,其余副梢留1~2片叶摘心。

8 肥水管理

8.1 施肥

每年秋季果实采收后,施有机肥2 000 kg/667 m2、饼肥150 kg/667 m2、复合肥30 kg/667 m2、钙镁磷肥50 kg/667 m2、微量元素肥3 kg/667 m2作基肥。每年5次追肥。新梢长有5~6片叶时,追施硝酸铵钙3 kg/667 m2;始花前7 d左右,追施复合水溶肥2.5 kg/667 m2;果实长至绿豆大小时,分多次追施复合肥7.5 kg/667 m2、硝酸铵钙5 kg/667 m2;硬核末期追施高钾型水溶肥3 kg/667 m2,果实转色后分多次追施磷酸二氢钾5 kg/667 m2、硫酸钾5 kg/667 m2、氨基酸水溶肥5 kg/667 m2;采收后,追施复合肥15 kg/667 m2,以恢复树势,增加树体营养积累。根外施肥包括花前喷施微量元素叶面肥、幼果期喷施糖醇钙、后期果色转色后每7~10 d喷施1次磷酸二氢钾。

8.2 灌水

封棚后及时灌水促进枝条萌芽。萌芽后至果实开始变软,保持土壤湿润;果实变软后控制灌水量,提高葡萄品质;果实采收后及时灌水,以促进根系生长和枝条老熟,恢复树势;秋施基肥后及时灌水,封棚前1个月再灌水1次,保持土壤不干。

9 花果管理

9.1 疏花疏果

原则上1枝留1穗果,弱枝不留穗。花序分离时进行疏花,留穗尖3~4 cm、约16个小穗,其他全部疏除;葡萄花谢后10 d左右,疏除小果、畸形果及向内或向下生长的不良果粒。单层留果,果头朝外。疏果后每穗保留60粒果实左右,成熟时单粒重10 g左右,每穗果实重0.6 kg左右。严格控制产量,保障品质。

9.2 保果膨大

葡萄盛花期后的1~3 d可使用赤霉素、氯吡脲等药剂进行保果,促进果实膨大。不同葡萄品种使用的药剂浓度差异较大,一般夏黑喷施40~50 mg/kg赤霉素、5 mg/kg氯吡脲,阳光玫瑰喷施20~25 mg/kg赤霉素、3~5 mg/kg氯吡脲。生育期共喷2次,每次间隔10~15 d。

9.3 套袋

花谢后20 d左右选择晴好天气套袋。套袋前果穗喷1次阿米西达加苯醚甲环唑等杀菌杀虫剂,药液干后及时套袋,扎紧袋口。

10 病虫害防治

葡萄病害主要有灰霉病、白粉病、白腐病、炭疽病等,可选用波尔多液300~400倍液、50%凯泽1 200倍液、25%阿米西达1 500倍液、阿米妙收1 500~1 700倍液等防治;虫害主要有蚜虫、绿盲蝽等,可选用4.5%氯氰菊酯1 000倍液、10%吡虫啉1 200倍液、10%联苯菊酯3 000倍液等防治。

猜你喜欢
大棚葡萄智能化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大棚妹子
大棚换茬季 肥料怎么选
谨防大棚房死灰复燃
探讨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
住宅小区弱电智能化工程建设实现
大型公共建筑智能化系统造价控制
当葡萄成熟时
原地翻建大棚 注意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