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武教授治疗胆石病经验举隅

2020-12-27 16:44吴慧彬
安徽医专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鱼腥草柴胡胆管

吴慧彬 陈 武

胆石病在中医学中属于胁痛、胆胀、黄疸等病范畴。现代医学按照胆结石的主要成分将结石分为胆固醇型结石、胆色素型结石、碳酸钙型结石、磷酸盐类结石、硬脂酸钙类结石、蛋白类结石、胱氨酸结石、混合型结石八种[1]。西医治疗上主要有药物溶石、体外冲击波碎石及手术疗法三种[2]。胆石病的发生主要在于胆腑气机通降失常,其病机为气滞、热郁、瘀血、砂石、湿阻致肝胆气郁,疏泄失常,久而气滞或郁而化火,日久不愈,反复发作,正气渐虚,邪恋不去,痰湿、湿热久酿成石。其病势可缓可急,一般以慢性病患急性发作为多见。现将陈武教授治疗胆石病的临床经验简述如下:

1 经方克急重症

彭某某,女,69岁。2003年11月23日初诊。患者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伴恶寒发热,大便秘结,就诊当地医院,诊断为“肝内外胆管结石,化脓性胆管炎”,经对症治疗未见明显缓解。为求中医特色治疗,遂就诊我院。刻诊:恶寒发热,右上腹部胀痛,恶心呕吐,大便5日未解,神志淡漠,目黄,食欲不振,口干,小便短赤,舌质干红,苔焦黑,脉细数。查体:T 39.3 ℃,P 100次/min,R 24次/min,BP 70/50 mmHg。双目及皮肤中度黄染,皮肤瘙痒,腹胀,墨菲氏征阳性。彩超提示“肝内外胆管结石(胆总管内5.0 cm×2.8 cm、左外上支肝内胆管6.3 cm×2.7 cm、右后支肝内胆管5.8 cm×3.3 cm)”。西医诊断:感染性休克、化脓性胆管炎、肝内外胆管结石。中医诊断:胆石病,阳明腑实兼气阴两虚证。治宜急下存阴,通腑泻热。处方:大黄12 g(后入),芒硝8 g(冲服),厚朴20 g,枳实15 g。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2003年11月24日二诊:患者仍发热,恶心呕吐止,右上腹部胀痛稍缓解,矢气频转,大便未解,口干略减,舌脉同前。处方:大黄12 g(后入),芒硝8 g(冲服),厚朴20 g,枳实15 g,玄参20 g,茵陈30 g,连翘12 g,鱼腥草30 g。3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2003年11月27日三诊:药后右上腹痛明显减轻,排少量羊屎状便。嘱其排便于便盆,以水冲洗,查找胆石。处方:大黄12 g(后入),芒硝8 g(冲服),厚朴20 g,枳实15 g,玄参20 g,茵陈30 g,连翘12 g,鱼腥草30 g,石膏30 g。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2003年11月28日四诊:患者热退,诉排出燥屎较多,初硬后软,经水冲洗,发现墨绿色胆石一枚,约4 cm,另数枚小结石,腹痛消失,食欲改善,诸症皆除。处方:大黄5 g(后入),石膏30 g,厚朴20 g,枳实15 g,玄参20 g,茵陈30 g,连翘12 g,鱼腥草30 g,柴胡12 g,白芍12 g,甘草6 g。7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嘱其定期随访,忌油腻饮食,多食果蔬,保持大便通畅。

本案中医辨病辨证为胆石病,阳明腑实证兼气阴两虚之证。《伤寒论》第252条“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3]。初诊患者恶寒发热,右上腹部胀痛,恶心呕吐,大便5日未解,病情危重,陈师予大承气汤,四药合用,使塞得通,闭者畅,热得泄,阴得存,阳明腑实之证可愈。二诊、三诊患者仍发热,大便未解,口干,表明患者里热盛,阴液不足,故在大承气汤的基础上,加予玄参清热养阴,茵陈利胆退黄,连翘、鱼腥草清热解毒,石膏退热止渴。四诊患者热退,腹痛消失,胆石排出,加柴胡疏肝,白芍柔肝止痛以改善疗效。

2 经方排胆石

吴某某,女,66岁。2013年5月24日初诊。患者右胁隐痛不适1年,1天前与家人生气后出现右胁胀痛,并心烦急躁,胸闷,食后腹胀,故今来就诊。查彩超提示诊断为“轻度脂肪肝;胆总管结石伴轻度扩张(胆总管上段0.9 cm×1.4 cm);左肝内胆管结石(左肝内胆管0.5 cm×0.9 cm)”。刻诊:右上腹部胀痛,胸闷,食后腹胀,纳差乏力,大便3天未解,舌红,苔黄,脉数。查体:墨菲氏征阳性。西医诊断:胆总管结石伴轻度扩张、轻度脂肪肝。中医诊断:胆石病,肝郁气滞证。治宜疏肝理气,内泻热结。处方:北柴胡10 g,香附12 g,白芍12 g,白术10 g,枳壳12 g,姜半夏12 g,黄芩12 g,炒栀子10 g,蒲公英15 g,神曲15 g,大黄12 g(后入)。6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2013年6月3日二诊:患者右上腹部胀痛稍缓解,偶有胸闷,食后腹胀,大便硬结,舌脉同前,效不更方。

2013年7月9日三诊:患者诉右上腹痛明显减轻,口苦,小便短赤,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腻,脉弦数。处方:龙胆10 g,栀子15 g,北柴胡10 g,生地黄20 g,车前15 g,泽泻10 g,川木通5 g,甘草5 g,当归5 g,蒲公英30 g,鱼腥草30 g,虎杖15 g,大黄6 g(后入)。5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2013年8月20日四诊:患者诉右上腹痛偶有胀痛,排少量羊屎状便,舌红,苔黄,脉数。患者无湿邪之象,复予初诊方5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后患者多次复诊,方药仍予大柴胡汤随证加减。2013年10月11日六诊:患者复查彩超提示“脂肪肝”,未见胆结石存在。嘱其定期随访,忌油腻饮食,多食果蔬,保持大便通畅。

本患初诊时症状符合大柴胡汤证,故陈武教授予大柴胡汤治之,加栀子、蒲公英清热解毒;患者食后腹胀,加神曲消食和胃,香附疏肝理气止痛。三诊时口苦,小便短赤,大便干燥,舌脉有湿热征象,考虑脾胃运化失职,湿浊内生,郁而化热,湿热熏蒸肝胆,故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川木通利尿通淋,陈师常教诲川木通有肝毒性,但并非忌用,用时剂量宜小,中病即止。虎杖味微苦,主入肝、胆经,清热利湿,导湿浊之邪下行。陈武教授善用鱼腥草清热解毒,故去黄芩改用之。四诊、五诊时患者无明显湿热症状,故仍用大柴胡汤,随证加减,收效良好。

3 讨 论

通过以上案例,可看出陈武教授治疗胆石病善于应用经典,从经方出发,又结合临床,在经方的基础上随证加减。然案例只能体现一部分,陈武教授在治疗胆石病方面,有以下几点临床经验。

3.1 善用大黄配伍石膏 对阳明腑实证,以大黄清热泻火,生石膏清热利胆,二者合用,增强退热利胆之效,对于胆管炎发热有很好疗效。

3.2 善用理气药 陈武教授重用厚朴,量至20 g以上。李中梓的《雷公炮制药性解》有云:“厚朴,味苦辛,性温无毒,入脾、胃二经。去实满而腹胀,除湿结和胃气,止呕清痰,温中消食”[3]。叶天士《本草经解》云:“寒热惊悸者,病寒热而惊悸也,心虚则悸,肝虚则悸,厚朴气温可以达肝,味苦可以清心也”[4]。陈武教授重用厚朴配伍枳壳、青皮等理气药,对于胆石病引起腹胀有明显效果。

3.3 重视未病先治 对于胆道感染的防治,如反流性胰腺炎、化脓性胆管炎等,应清热利湿,预防感染;若查出淀粉酶升高,白细胞大于20×109/L,CRP异常升高时,应查清病原体,及时予针对性抗生素治疗,以防病情延误。

3.4 配合西药溶石治疗 对于单纯的胆固醇性结石,陈武教授配合熊去氧胆酸溶石治疗。熊去氧胆酸可通过降低胆固醇的分泌使胆汁去饱和,然后利用不饱和胆汁的胆固醇溶解作用,使胆石表面的胆固醇分子不断地被溶解,胆石体积逐步缩小直至完全溶解[5]。

3.5 注重饮食 因为过食油腻、精细食物可明显增高胆汁中胆固醇饱和度,从而增加患胆固醇结石的危险性。而适当食用纤维素丰富的饮食对于可降低胆固醇饱和度,增加胆汁溶解胆固醇的能力[5]。故应适当食用含维生素C的果蔬,保持大便通畅。

猜你喜欢
鱼腥草柴胡胆管
肝吸虫感染致胆管损伤及胆管癌的相关研究进展
肝内胆管结石一例及诊断体会
基于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的北柴胡与藏柴胡鉴别
柴胡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与管理
柴胡种间序列差异及其遗传分化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下胆管引流治疗胆管梗阻疾病的临床分析
空腹生吃鱼腥草治结肠炎
гУТТУИНИя сЕРДЦЕЛИсТНая
鱼腥草真有毒吗
肝外胆管恶性梗阻X线造影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