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智慧与语言的灵性
——读大解诗歌近作

2020-12-27 10:37
星星·散文诗 2020年29期
关键词:阴山灵性世间

陈 朴

大解的诗,我是熟悉的。从他的名作《百年之后》到《个人史》,他的诗一直很大程度上保持着对于生活深处的挖掘,延续着对于语言的挑剔与不苟合,这对于一位已经有广泛影响力的诗人而言是难能可贵的。

读大解这组诗歌近作,不论是一段偶然的沉思,还是一次远方的出行所见,他都能在生活的体验地中找到智慧的一面,并用诗歌语言巧妙而精彩地表达出自己的认识或思想。透过句里行间的用词、断句就可以清晰地看出,他对于诗歌的敬畏之情和认真之态,这样的习诗之路值得很多青年诗人去关注和借鉴。

韩东在《五万言》中曾说:“诗是什么不重要,可以是什么很重要。一种赞美是‘这是好诗’,另一种赞美是‘诗竟然可以这样写’。后者是更大的赞美,包含了前者,但和‘这是好诗’说的不是一回事,触及了现代诗歌写作的价值究竟。”诗歌和任何艺术一样,都有唤醒人类审美疲倦的使命。创造美、发现美、叙述美或者弘扬美就是现代诗歌写作的价值之一,一个诗人如果陷入一种没有价值的垃圾复制式写作,那么他的写作就会变得毫无意义可言。

“有时我坐在石头上,心想,/还有更远的未来,还有/永远无法相遇的人,继续走下去。……活到如今,我终于知道,/宇宙是个整体,/世间微小的变化,都与我命运相关。”在褪去青年时代的生涩和中年时代的疑惑后,大解在微小场景(石头、人)与宏大场景(宇宙、世间、命运)的对立层处理上,已经经验丰富、游刃有余,大家都知道时光隧道是无限的,未来会有更多的人会继续走下去;都知道一只蝴蝶在南半球扇动一下翅膀,也许在北半球就会引起一场风暴,但是能将这样的场景用诗歌的语言表达出来的却十分稀缺,究其原因,无疑是缺乏对于“命运”的深刻认识。一首诗能叫醒一个装睡的人,这就是它的价值;一首诗能让更多人看清生活的本质现实,这同样就是它存在下去、流传下去的意义。大解的这首诗,有这样的效用,只是不同的人阅读有不同的感受而已,但是归根结底会起到闹钟的作用,让那些对命运装作无关紧要的人产生一种羞愧和自责。如果说思想是大解诗歌的杀手锏,那么语言对于大解就是他诗歌的葵花宝典。写诗和习武的道理一样,只有“铁棒磨成针”的毅力是远远不够的,天赋之外,一种语言的方向感和指引棒更为重要,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喧嚣过后,仍无寂静》中,大解对于人生与世事的把握更为精到,“总有黑色的星星,悬在高处。/总是忙啊忙,喧嚣过后,仍无寂静。”太过寂静或者长久寂静的世界是荒凉的,像无边的沙漠一样,天空有鸟,大海有鱼,就会有生机感。语言没有灵性的诗就犹如一潭死水,对于读者的诱惑力也会大大减弱,甚至引起反感。诗歌最终是语言的产物,语言是诗歌的护肤品,也是诗人的命根子,大解深谙这一诗学原理,并且一直在尝试中探索着、突破着。

这组诗中写到的“岷山”和“阴山”或许很多人是陌生的,而读过这两首诗后,对于这两座山我们也就不会再漠视它的存在。多少诗人走过,并没有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这两座山却让大解在诗歌道路上超越了对于“华山”“泰山”的情感,这就是命运——诗人的命运或诗歌的命运,和一千多年前李白对于黄鹤楼一样。“再高的山,树也能上去。/树也上不去的地方,青草能够上去。/青草也上不去的地方,雪会从天而降,/覆盖住山顶。”(《岷山》)起笔第一句,诗人的才气就有直逼当年的汪国真之样。之后层层递进,渐渐深刻,将浅显的道理用简单的事物轻而易举地就展现了出来,这就是诗歌的功力,化腐朽为神奇,融天地为一炉。读来让人欲罢不能,又怅然若失。再如《在阴山巨大的斜坡上》:“我认识一棵小草,去年它死在这里,/今年又活了,多么快啊,一年就是一生。//阴山有无数棵这样的小草,/而天空只有一个。天空有无数颗星星,/而太阳只有一个。此刻,/它正在天上燃烧。”诗人由近及远,匆匆几行,就情感饱满而又诗意盎然。世间有无数座山,也同样有无数首诗,但不是每一座山都会有人给它写一首诗,有人给它写诗的山是幸运的,而一座山能让一个诗人在诗歌上有所成功,诗人就是幸福的。

在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的获奖感言中,大解曾说:“诗歌不仅是一种文体,它可能是一种能量,一种气质,无论以什么样的形态表现出来,都能体现内在的光芒”。心中有学问,自然就能口吐莲花,妙手偶得。在如今网络自媒体时代,很多诗人一心向往走红,或用新闻事件炒作,或穿马甲自我吹捧并互相吹捧,丑态百出,无耻至极,留下了许多笑话,而忽视了诗歌最根本的东西,阅读的力量和经验的吸收,像山间竹笋和墙上芦苇一样,嘴尖皮厚腹中空,头重脚轻根底浅。如此,怎么能写出“体现内在光芒”的诗歌?怎么能写出一首智慧与灵性兼具的诗歌?怎么能一步步提升,在诗歌的道路上发出自己的光亮,而不是像一只萤火虫一样,作为谈资尚可,终究难堪大用呢?这些问题值得每一个诗人深思,并引以为戒。

猜你喜欢
阴山灵性世间
天津市2 057 名护生灵性照护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持己心,行世间
滇中记(组诗)
新材料作文“保持灵性”写作导引
对于一座山的个人注解
关于灵性社会工作研究述评
世间最贫穷的人
阴山岩画
世间的美好都来去如风
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