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灸配合针刺治疗女运动员三联征20例

2020-12-28 10:41秦彦刘乾龙王晓雪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52期
关键词:中脘三联健脾

秦彦,刘乾龙,王晓雪

(1.山东省运动康复研究中心 运动医学科,山东 济南;2.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军事体育训练中心 门诊部,北京;3.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山东 济南)

0 引言

女运动员三联征是运女性动员的高发病,常见病,随着日常训练的负荷加重以及心理压力的加大,本病在女性运动员中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着运动员们的训练进度和比赛成绩,本病是多个系统同时发病,主要是指饮食紊乱、月经失调及骨质疏松三个方面的互为联系,互相影响的综合征,其中每一个病理征象及其临床表现都有各自不同程度症状的体现,由于本病涉及多系统,临床表现轻重多样化,且病理机制复杂,因此临床诊断上轻者容易被忽略,而误诊为训练不当导致的骨折,训练的疲劳以及由其带来的心律不齐,内分泌失调导致的月经紊乱,失治误治还有可能导致死亡,带来严重的后果。目前临床常用治疗方法为激素替代疗法和口服避孕药物治疗,但这两种主流疗法疗效的不确定性及其带来的副作用使寻找对本病有效的中医中药的治疗方法具有较大意义。笔者在多年临床工作中,多次作用祖国医学特色疗法治疗运动系统疾病,并取得的可观的疗效,在本病的治疗中,经过多年的对比探索,最终选用脐灸配合针刺疗法治疗本病20余例,现将此疗法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例女运动员三联征患者均来自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山东省运动康复研究中心运动医学科门诊,全部患者皆符女运动员三联征的诊断标准,就诊前皆于服用调节激素水平药物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后诊于本中心。年龄16~27岁,平均21岁,病程1~3年,平均病程1.5年。

2 治疗方法

2.1 材料准备

(1)脐灸粉(黄芪20g,党参15g,白术120g,茯苓60g,山药20g,炙草20g,半夏60g,陈皮20g,香附60g,木香15g,六神曲、焦麦芽、枳实各60g,黄连、吴茱萸、白蔻仁、益智仁各20g,当归、白芍各60g)[1]。(2)面碗:准备面粉50g,用温开水调和至软硬适中的面团,再取鸡蛋大小的面团捏成直径5cm,高3cm中空的面圈,边缘高出内部平面,中空小孔与患者肚脐大小相近,约为1.5cm。(3)艾炷:准备干燥蓬松的艾绒,将其捏制成为底部直径1.5cm,高1.5cm的锥状艾炷。(4)消毒棉球及1.5寸毫针。

2.2 取穴

脐灸选取神阙穴,针刺选取中脘、天枢(双侧)、关元、足三里(双侧)、三阴交(双侧)、悬钟(双侧)、太溪(双侧)。

3 操作

嘱患者排空膀胱后仰卧于治疗床上,四肢放松,暴露出治疗部位,医者取面圈一枚,将中部小孔对准患者脐中后放置在肚脐上,取脐灸粉,均匀松散的填于面圈的小孔中,填至药粉与面圈内部向平,再将捏制好的艾炷放置于填满药粉的小孔中央,并点燃其顶端,待其充分燃尽后易炷再灸,共灸4状,大约1小时。治疗结束后取下面碗,用毛巾擦拭剩余药粉,嘱患者清淡饮食。

脐灸第一壮艾炷点燃后,可在其燃烧的间隙行针刺治疗,医者对双手及患者针刺部位取75%酒精棉球进行严格消毒,后取1.5寸毫针刺入患者相应穴位,深度以得气为度,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约30分钟后将针取出,若有轻微渗血,可取干棉球按压数秒。

每周治疗一次,3次一个疗程,共治疗三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观察效果。

4 治疗结果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制定疗效评定标准。治愈:饮食紊乱、月经失调及骨质疏松症状消失,计4例。好转:饮食紊乱、月经失调及骨质疏松症状缓解,计14例。未愈:症状无改善,计2例。总有效率约为90%。

5 讨论

女运动员三联征是主要包括饮食紊乱、月经失调、骨质疏松的三方面病理征,古代医家对本病有相关论述《灵枢·脉度》所云:“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素问/痿论》"有所远行劳倦,逢大热而渴,渴则阳气内伐,内伐则热舍于肾,肾者水藏也,今水不胜火,则骨枯而髓虚,故足不任身"。窦材《扁鹊心书》中在痹病下专列足痿病,认为"凡腰以下肾气主之,肾虚则下部无力,节骨不用,可服金液丹,再灸关元穴,则肾气复长,自然能行动矣"。月经的生理病理与“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密切相关[3,4,5];同时,月经亦与脾肾二脏功能不可分割[6]。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当属脾胃失和,纳食不馨,气血生化乏源,不能濡养胞宫及四肢百骸,合肾气不充,共同导致了上述症状,治疗上当以健运脾胃,补气生血,滋养肾气为原则,方可获效。

脐灸配合针刺疗法结合了艾灸、针刺、药物、穴位的四位一体的治疗作用,既能够温运脾胃、滋补气血,又可补肾强骨,使脾肾得固,气血得养。因此本疗法对女运动员三联征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神阙穴属任脉穴,其名首见于《外台秘要》, 历代文献又称为“命蒂”、“脐中”、“气舍”、“环谷”、“维会”, 俗称“肚脐眼”[7]。《针灸穴名解》曰:“本穴在脐,脐为先天之结蒂,又为后天之气舍,此间元气尚存,在内紧接近大小两肠,大肠为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小肠为受盛之官,化物出焉,两肠俱关于化,即大而化之谓神也。”灸之具有培元固本、补益脾胃、调理肠腑的治疗作用。腹部中脘、天枢、关元三穴为治疗脾胃诸疾的常用穴,中脘穴位于上腹部任脉循行之处,《循经考穴编》云:“一切脾胃之疾,无所不疗。”[8]具有健脾和胃、消积化滞的作用。天枢穴位于脐旁2寸处,属胃经经穴,针之可起到调理中焦、升清降浊、调经止痛之功。关元穴位于下腹部,与中脘穴同属任脉穴,是元阴元阳之所在,可补肾益精、调理冲任,对月经不调,骨质疏松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足三里配合中脘天枢诸穴,共同起到调理脾胃,扶正固冲的作用。三阴交、太溪配合可补肾滋阴,调经固冲。悬钟穴是八会穴当中的骨会,取之可起补肾强骨之功。诸穴合用可补脾益胃,补肾强骨,滋阴固冲,对本病诸症具有针对性治疗作用。治疗上选取艾绒作为灸材,《灸法秘传》云:“艾叶……能通十二经,走三阴,以之灸火,能透诸经以除百病”,其灸治所产生的热量可使其所铺之药的药效经过穴位传至病所,将药物、穴位以及灸火的三重效应得到充分发挥[9],以面圈作为间隔物,可使艾灸之火力更加温和持久,起少火生气之功。脐灸粉参考《中医脐疗大全》中的健脾方,其中黄芪甘温,善入脾胃,具有补气健脾之功,党参性味甘平,主归脾经,以补脾气为主要治疗作用,白术甘苦性温,主归脾胃经,以健脾、燥湿为主要作用,被前人誉为“脾脏补气健脾第一要药”,茯苓味甘而淡,可起健运脾胃之效,甘草味甘,善入中焦,具有补益脾气之功,以上四味药材是四君子汤的组成部分,合用可加强补气健脾之效,是补气健脾的基础方,半夏陈皮相配伍可燥湿运脾,香附木香枳实三味药芳香行气,善通中焦,神曲麦芽是取健脾消食之效,黄连吴茱萸合用共奏调理脾胃升降气机之功,白蔻仁益智仁可温脾开胃,当归白芍可缓急止痛上述药物合用,共奏健脾益气,开胃降逆之功[10]。诸法合用,对症施治,故获良效。

猜你喜欢
中脘三联健脾
“一站式”三联CTA诊断急诊胸痛的临床意义
要想肠胃功能好 按摩中脘不可少
山西浮山县:“三联模式”打造生猪品牌
老年健脾操(一)
老年健脾操(二)
老年健脾操(四)
老年健脾操(三)
中西医结合治疗毛囊闭锁三联征2例
穴位贴敷良附丸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澳门歌剧“三联篇”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