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右冠窦起源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电生理特征以及射频消融评估

2020-12-28 11:23李超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5期
关键词:右心室冠状室性

李超

(莱阳市中医医院 心血管内科,山东 烟台 265200)

0 引言

主动脉右冠窦起源室性心律失常(心动过速、心律失常),于主动脉脉瓣的环上心室肌,应在主动脉窦内进行消融。大部分的消融部位位于左冠窦,其次是位于右冠窦,随后才是左、右冠窦之间部位消融,无冠窦消融十分罕见。有关研究显示,小样本的射融成功后,其疗效显著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为了探究主动脉右冠窦起源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电生理特征及射频消融评价,本研究抽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主动脉右冠窦起源室性心律失常患者27例作为研究对象,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抽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主动脉右冠窦起源室性心律失常患者30例,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为13-66岁,平均(44±25)岁。所有患者经诊断确诊为主动脉右冠窦起源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且心脏均无明显结构异常,其中16例显示持续性(或非持续性)室速合并性室性早搏(PVC),14例显示为单纯PVC。

1.2 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右心室流出道(RVOT)、主动脉根、左心室流出道进行起搏标测以及激动顺序标测。穿刺右股静脉,研究使用冷盐水灌注导管(NaviStar,Biosense Webster,CA,USA)或三维系统(CARTO,Biosense Webster,Diamond Bar,CA,USA)压力导管之下标测右心室流出道,采用激动顺序标测识别VAs起源部位,起搏周长为500 ms,刺激电流设置为舒张晚期起搏阈值+1 mA[1-3]。在放电消融前,先实行冠状动脉造影或经心内超声确定消融导管的头部位置,并在造影影像下测量主动脉右冠窦成功消融靶点。消融温度设置为43℃,功率设置为30-35 W,盐水灌注的速度设置为17 mL/min。若放电的10 s内显示室速明显减少,则维持放电60-90 s,否则停止放电且调整导管位置[4-5]。

1.3 观察指标。观察分析患者的右心室流出道(RVOT)标测的电生理特征以及射频消融的治疗效果。

1.4 统计学分析。用SPSS 17.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的形式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Student’s t-test分析(T值检验),多组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one-way ANOVA followed by Dunnett's test)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若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

2 结果

2.1 右心室流出道(RVOT)标测的电生理特征。本研究所有患者VAs时的QRS形态显示左束支阻滞,Ⅱ、Ⅲ以及aVF导联R波直立,Ⅰ导联R波的振幅比较高为(0.53±0.35)mV。所有患者手术中在未使用异丙肾上腺素情况下出现PVCs(大多数情况呈现二联律和三联律),2例患者出现心室分级递增刺激从而诱发短阵VT,患者的心电图形态和PVCs显示的形态一致。

2.2 射频消融的治疗效果。所有患者中,存在26例患者的有效消融靶点在主动脉右冠窦前上缘部位,所以为了避免损害冠状动脉,在主动脉右冠窦内消融前应该实行冠状动脉造影。在26例成功消融的患者靶点中没有记录捕捉到希氏束电位,但在标测的过程中存在15例在主动脉右冠窦后部以及底部记录捕捉到了His电位。

3 讨论

主动脉窦(Aortic sinus)是主动脉嵴与主动脉瓣之间的小凹陷,位于升主动脉的起始,是心底的中心部分,形状为壶腹样膨出,有左冠状窦、无冠状窦、右冠状窦之分,左冠状窦以及右冠状窦的基地部分有心肌组织,但无冠状窦只由纤维组织组成其基底部。左冠状窦以及右冠状窦可记录心室电位变化,且可进行射频消融来治疗心律失常。主动脉右冠窦起源室性心律失常(Ventricular arrhythmias of origin in the right coronary sinus of the aorta)或室前早搏是临床上较为罕见的病症类型,临床上常采用激动标测为主,以起搏标测作为辅助的标测方法。由于主动脉窦的解剖情况特殊,若主动脉消融失败多考虑为右心室流出道与左心室流出道的间隔位、冠状窦内等位置的标测。有关研究显示,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的位置可以记录破裂以及分离的电位,其记录可帮助成功消融。其次,主动脉右冠窦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的消融可带来严重后果,可能会导致左、右冠状动脉损伤或闭塞,使患者心肌梗塞、猝死等等,因此消融术应该谨慎选择,并以心脏超声监测做消融术的辅助,避免发生并发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根据本研究显示,所有患者VAs时的QRS形态显示左束支阻滞[6],所有患者手术中在未使用异丙肾上腺素情况下出现PVCs,2例患者出现心室分级递增刺激从而诱发短阵VT,患者的心电图形态和PVCs显示的形态一致;所有患者中,存在26例患者的有效消融靶点在主动脉右冠窦前上缘部位,在26例成功消融的患者靶点中没有记录捕捉到希氏束电位,但在标测的过程中存在15例在主动脉右冠窦后部以及底部记录捕捉到了His电位。

综上所述,主动脉右冠窦起源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右心室流出道(RVOT)标测中有特征性电位,大部分可在主动脉右冠窦下缘消融成功。

猜你喜欢
右心室冠状室性
心脏结构正常的儿童室性期前收缩评估与管理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及超声心动图表现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咽拭子与粪便排毒规律及临床表现
手术治疗肘关节脱位合并尺骨冠状突骨折
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右心室双出口肺动脉环缩术后Ⅱ期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春疫
新冠状病毒流行期间,新生儿如何预防感染
右心功能如何进行超声评估
心肌梗死:左右大不同
室性心动过速电风暴的诊治及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