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托盘循环共用发展模式优化对策探讨

2020-12-28 12:17席江月刘启钢周凌云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20年12期
关键词:点对点共用品类

席江月,刘启钢,周凌云,唐 浩

XI Jiangyue1, LIU Qigang1, ZHOU Lingyun1, TANG Hao2

(1.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运输及经济研究所,北京 100081;2.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研究生部,北京 100081)

(1.Transportation & Economic Research Institute, China Academy of Railway Sciences Corporation Limited, Beijing 100081, China; 2.Postgraduate Department, China Academy of Railway Sciences, Beijing 100081, China)

随着我国供应链的创新升级和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攀升,托盘循环共用已经成为物流行业健康发展的趋势。近年来,国家各级政府部门相继出台《关于推广标准托盘发展单元化物流的意见》(商流通函[2017]968号)等相关政策,引领推动托盘循环共用的健康发展。商贸、物流、托盘运营企业纷纷探索开展托盘共用服务,铁路作为多式联运体系中的骨干力量,充分发挥其路网优势,以试点项目为抓手,以铁路企业为主体,推行铁路带盘运输业务,在提升物流供应链效率、降低综合物流成本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1]。但是当前铁路托盘循环共用发展模式均处在试点探索阶段,并未在全路落地应用。通过分析铁路托盘循环共用既有发展模式,针对既有发展模式存在的不足,提出铁路托盘循环共用在全路落地推广应用的对策,有利于推动铁路托盘循环共用,实现更高质量、更低成本、更有效率、更广覆盖、更增绿色的发展。

1 铁路托盘循环共用既有发展模式分析

2010年起,铁路与农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东鹏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大理腾辉物流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在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局集团公司”)、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济南局集团公司”)、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昆明局集团公司”)、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哈尔滨局集团公司”)等铁路局集团公司开展托盘项目制试点运输[2],主要有局管内铁路托盘循环共用模式、点对点铁路托盘带盘运输模式和点对点企业托盘带盘运输模式。

1.1 局管内铁路托盘循环共用模式

局管内铁路托盘循环共用模式是指客户企业使用铁路自有托盘在局管内各站点间进行全程带盘运输,包括品类对托盘的装卸作业、带盘品类公路短驳作业、带盘品类车站暂存作业、带盘品类铁路运输作业、空托盘车站暂存作业等环节。在该模式下,托盘所有权归试点铁路局集团公司所有,客户企业在发送车站取用空托盘进行全程带盘运输作业,带盘品类运输作业结束后,将托盘归还至到达车站,到达车站对空托盘进行暂存和维护,并将托盘提供给其他客户企业在局管内进行带盘运输作业。局管内铁路托盘循环共用模式能够实现铁路托盘在区域内的循环共用,对货源组织的要求不高,但由于不同车站间到发货源量存在不均衡现象,因而需要根据空托盘需求量,定期进行区域间空托盘调配。局管内铁路托盘循环共用模式示意图如图1所示。

1.2 点对点铁路托盘带盘运输模式

点对点铁路托盘带盘运输模式是指客户企业使用铁路自有托盘在2个节点间进行全程带盘运输,由发送车站或其客户企业进行回程带盘运输的货源组织,实现“点对点”带盘运输的“重去重回”。在该模式下,托盘所有权归试点车站或其所属铁路局集团公司所有,发送车站客户企业在发送车站取用空托盘进行全程带盘运输,带盘运输作业结束后,将空托盘归还至到达车站,到达车站对空托盘进行暂存和维护后,到达车站的客户企业取用铁路托盘进行回程带盘运输。点对点铁路托盘带盘运输模式可以实现“点对点”带盘运输品类的重去重回,但对回程货源组织的要求较高。点对点铁路托盘带盘运输模式示意图如图2所示。

1.3 点对点企业托盘带盘运输模式

图1 局管内铁路托盘循环共用模式示意图Fig.1 Railway pallet cycling and sharing mode within the jurisdiction of the railway group

图2 点对点铁路托盘带盘运输模式示意图Fig.2 Point-to-point transportation mode with the railway pallet

点对点企业托盘带盘运输模式是指客户企业使用企业自有托盘在2个节点间进行全程带盘运输,由客户企业进行回程带盘运输的货源组织,实现“点对点”带盘运输的“重去重回”;如果无回程货源,则由客户企业在到达车站组织空托盘回送作业,完成“点对点”带盘运输的“重去空回”。在该模式下,托盘所有权归客户企业所有,发送车站客户企业使用自有托盘进行全程带盘运输,带盘运输作业结束后,将托盘交给到回程货源的客户企业仓库进行回程带盘运输,或集结空托盘送至到达车站进行空托盘回送作业。点对点企业托盘带盘运输模式下,托盘由客户采购,回程货源由客户组织,铁路投入成本较低,且无回程货源组织压力,但对铁路节点的集疏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点对点企业托盘带盘运输模式(重去重回)示意图如图3所示,点对点企业托盘带盘运输模式(重去空回)示意图如图4所示。

总的来说,当前铁路托盘已经实现品类从生产基地到经销商仓库的全程带盘运输,在提高装卸作业效率、降低社会物流成本、减少货损货差率等方面效果明显,综合效益可观,货主体验良好。但是由于铁路托盘管理仍沿用传统货场设备管理理念,主要是由客户或站段自购自营,标准化、智能化能力缺乏,造成托盘运用范围小、丢失损坏频发、装卸成本较高。主要表现在:一是托盘管理模式单一,分为客户管理和站段管理等模式,托盘以铁路局集团公司管内物流运转为主,难以适应物流业务网络化经营的需求;二是铁路托盘的定位追踪、运用状态等信息缺失,无法实时掌握破损、丢失等状态信息;三是铁路托盘材质和尺寸参差不齐,标准化严重缺失,对品类重量、形状等形态的适应性差异明显,铁路托盘循环共用服务能力还有待提升。

图3 点对点企业托盘带盘运输模式(重去重回)示意图Fig.3 Point-to-point transportation mode with the enterprise pallet (loaded round trip)

图4 点对点企业托盘带盘运输模式(重去空回)示意图Fig.4 Point-to-point transportation mode with the enterprise pallet (loaded departure and unloaded return)

2 铁路托盘循环共用发展模式优化对策

为提升铁路托盘循环共用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推动铁路托盘循环共用由项目试点向全路范围落地应用,基于共享经济、绿色发展、数智创新理念,构建铁路托盘循环共用体系,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等技术,搭建铁路托盘循环共用平台,加强铁路托盘的智能化改造升级,完善铁路配套管理制度,推动铁路托盘循环共用高质量发展。

2.1 构建铁路托盘循环共用体系

以托盘用户需求为导向,围绕托盘经营主体、托盘资源池、托盘运营网络3大要素,构建铁路托盘循环共用体系,为铁路托盘循环共用顶层设计提供理论支持[3]。

(1)明确托盘经营主体。基于平台设计运营维护经验、雄厚的资金实力、稳定的客户资源、良好的企业信誉、极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全国性的网络覆盖能力、供应链解决方案设计能力等铁路托盘循环共用经营主体应具备的条件,明确铁路托盘循环共用经营主体为铁路运输或非运输企业。经营主体应面向社会市场,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采用路内分工协作、路外战略合作的铁路托盘循环共用的合资合作经营模式,吸引社会托盘运营企业、托盘生产企业、托盘维修企业、托盘使用企业进入铁路托盘循环共用体系,共同拓展铁路托盘循环共用市场,提升品牌竞争力。

(2)构建托盘共用资源池。铁路托盘循环共用经营主体应采用自建与合作相结合的模式,自购铁路托盘,整合托盘生产、运营、使用企业的托盘资源,基于规范化托盘准入认证体系,依托铁路托盘循环共用经营平台,构建标准化、智能化、谱系化、数字化的铁路托盘循环共用资源池。实现托盘循环共用资源池中的托盘数字管理、动态运营、差异维护、程序维修,充分满足个性化客户的托盘使用需求。

(3)布局托盘运营网络。铁路托盘循环共用经营主体,以铁路货运场站和社会物流中心节点网络为载体,通过合作、合资、租赁等形式,整合社会托盘运营企业和社会物流企业的节点资源,构建铁路托盘循环共用服务运营网络。依托铁路托盘循环共用运营网点,面向社会托盘运营企业、托盘生产企业、托盘维修企业、托盘使用企业等托盘循环共用参与主体,提供托盘出售、托盘租赁、空盘回收、托盘管理、维修维护等服务,为铁路托盘循环共用提供基础设施保障[4]。

2.2 搭建铁路托盘循环共用平台

面向托盘经营、生产、运营、使用企业等铁路托盘循环共用参与主体,搭建集认证评价、运营管理、调度指挥、增值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铁路托盘循环共用平台,为铁路跨局托盘循环共用提供重要保障。

(1)企业托盘准入认证与评价。主要对进入平台的企业和托盘进行资质和质量评价认证。一是对托盘生产、运营和使用企业进行准入认证,确保企业资质符合平台管理要求。主要包括基础条件、业务规模设施设备条件、人员管理、运作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的资质认证,以及好评率、订单按时完成率、及时送达率、平台使用率、标准化率、平均周转次数等方面的运营水平评价。认证评价合格的企业才可以在平台中开展托盘循环共用业务。二是对托盘进行准入认证,认证内容包括尺寸及公差、部件结构、部件材料、部件要求、加工要求、外观要求、标识等。认证结果分为合格和不合格,认证合格的托盘进行标记后,进入托盘共用系统进行循环共用。

(2)托盘共用资源池运营管理。为托盘使用主体提供托盘购置、租赁、维修维护等服务。一是托盘购置服务,经营主体根据客户托盘使用需求,依托平台系统为托盘使用主体提供托盘采购服务;二是托盘租赁服务,经营主体根据托盘规格、数量、租赁地等托盘使用需求,为客户自动匹配托盘,并为客户提供异地还托服务;三是托盘维护服务,结合托盘资源池内托盘使用年限、材质、利用率等特性,平台自动生成托盘维护方案,确保托盘定位追踪、温湿度监控等功能和基础硬件完好;四是托盘维修服务,平台对不同类型托盘的问题项点进行分类,形成不同项点级别维修措施库,针对客户上报的托盘问题信息,平台自动生成维修建议与最近的维修点位置。五是托盘状态监测,对托盘物流环节的使用状态、时空位置、所处环境、关联品类等信息进行实时掌握和可视化管理。

(3)铁路托盘循环共用调度指挥。托盘循环共用调度指挥是提升托盘资源池运用效率的重要手段。平台系统可以结合不同尺寸、不同材质等托盘运用实时状态信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托盘的需求和供给综合撮合度最高为目标,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空重托盘进行调度指挥。从能力、服务、流向3个维度出发设计托盘供需匹配条件,一是能力匹配条件,主要包括载重满足度、尺寸满足度、可用托盘数;二是服务匹配条件,主要包括功能契合度、信誉匹配度、报价匹配度;三是流向匹配条件,主要包括起始地匹配、目的地匹配、途经地匹配,为托盘调度指挥提供智能化技术支持。

(4)物流金融与方案咨询服务。为平台用户提供物流金融、方案咨询等增值服务。一是物流金融服务,通过品类与托盘信息的绑定,可以实现仓储环节品类仓单的实时流转,为客户提供仓单质押服务,有助于客户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同时降低银行风险;二是方案咨询服务,基于大数据技术,根据发送品类、规模、运输环境条件、托盘物流轨迹数据等信息,为客户提供品类供应链解决方案、托盘使用方案等数字解决方案,有效拓展托盘使用价值。三是配装配载方案设计,根据品类尺寸、托盘规格、载运工具型号等参数,系统自动计算,为客户提供基于托盘的品类配装码放方案和基于棚车、集装箱、汽车等不同载运工具的带盘品类配载方案,最大化利用载运工具装载空间,减少运输途中的货损货差。

2.3 加强铁路托盘智能升级

铁路应充分借鉴社会托盘智能化经验,加快推进铁路智能托盘的研发应用,以托盘为数据采集源点,实现全链路供应链数据采集,为平台托盘品类状态监测、空重托盘调度指挥、物流金融服务、供应链解决方案设计等系统功能提供数据支持[5]。

(1)普通品类托盘追踪追溯。铁路承运的品类中大多数属于普通杂货,对运输环境要求不高,在制定装载方案时更多需要考虑混装条件、轻重配载等问题,在品类状态监控中主要对定位状态和重量状态进行监控,定位用于时空状态确认,重量用于货损货差确认。当前通用的普通杂货智能托盘,主要是搭载RFID射频装置,通过品类与托盘信息绑定,可以及时掌握品类的库存、分拣、流转、出入库等信息,及时对仓库品类进行动态盘点。在此基础上,加装室外定位装置与称重传感器,根据客户要求进行定位、称重功能模块自选组合,提升智能托盘的适应性。

(2)特殊品类托盘环境感知。铁路承运的特殊品类主要是指危险品类、易腐性冷藏品类、贵重品类等类型,有物流精细化管理需求,在普通件杂品类托盘智能化功能基础上,增加温度、湿度、气压、震动感知功能。当前主要通过集成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 NB-IoT”)多模通信模组,内置北斗定位功能。智能托盘传感器组件针对不同企业的定制化需求,加装震动、加速度感应、称重感应、温湿度感应等传感器组件。数据定时采集上传,实现物流过程的全环节可视化管理。

(3)合理选择托盘制造材质。塑料托盘相较木制托盘使用寿命更长,但考虑到托盘从生产制造、维修维护、报废回收等全生命周期的资源消耗和排放,木制托盘比塑料托盘更加环保和更可持续。另外,经欧洲托盘协会调查研究,在对托盘进行定期清洁的条件下,木托盘比塑料托盘具有更高的抗菌活性,更适合用于医疗用品、药品、食品饮料等品类的运输和储存。但考虑我国森林资源严重短缺,应充分利用农林、工业、生活废物,研发使用低成本、绿色化、轻量化的绿色智能托盘。

2.4 完善铁路配套管理制度

为解决铁路托盘循环共用中跨局运输不畅的问题,应尽快推动托盘尺寸标准化建设,健全托盘循环共用标准体系,营造跨局托盘循环共用环境,为铁路托盘循环共用提供基础保障[6]。

(1)推动托盘尺寸标准化建设。托盘作为最基础的装载单元,其尺寸的标准化是托盘循环共用的基础条件。托盘尺寸应与铁路货车、公路汽车、集装箱、仓库货架等载运存储工具尺寸相协调,国家推广的1 200 mm×1 000 mm标准托盘与海运集装箱内宽、600 mm×400 mm包装基础模数相匹配,其推广应用是托盘循环共用的发展趋势[7]。由于托盘标准化具有经济属性,应以托盘标准为依据,逐步修改与托盘标准不协调的包装模数、铁路棚车、公路货车、集装箱标准,并逐步替换淘汰非标准托盘,有效提升铁路托盘循环共用作业效率。

(2)健全托盘循环共用标准体系。围绕品类堆码标准、托盘维修维护标准、系统平台接口标准、企业诚信标准、托盘编码标准、托盘服务标准等方面,健全铁路托盘循环共用系统中的系列标准体系,推进铁路托盘循环共用中各参与主体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促进全链路标准化衔接和一贯化运作,进一步提升载运工具的装载空间利用率和物流链的各环节作业效率,为铁路托盘循环共用体系提供基础技术保障[8]。

(3)营造跨局托盘循环共用环境。一是为推动铁路区域带盘运输向全路托盘循环共用落地应用,建立科学合理的铁路带盘运输清算机制、空重托盘装卸及运输计费机制,对托盘循环共用项目的客户给予一定运费、装卸费用的优惠,对参与托盘循环共用项目的铁路局集团公司给予一定的清算机制倾斜,充分调动各铁路局集团公司、铁路非运输企业和托盘使用客户参与铁路托盘循环共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制定铁路企业定期沟通协调机制,畅通托盘经营主体与各铁路局集团公司的沟通渠道。

3 结束语

托盘循环共用是供应链创新升级、交通运输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推动铁路物流高质量发展、落实铁路货运增量行动的重要抓手。探讨铁路托盘循环共用发展模式有助于推进铁路托盘跨局循环共用的落地应用,提升铁路多式联运运作效率,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为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铁路托盘循环共用体系构建提供决策依据。随着铁路托盘循环共用试点的全路化推广,为进一步提升铁路托盘循环共用水平,应加快明确铁路托盘循环共用的经营主体,推进铁路托盘循环共用经营平台的系统研发,加强铁路托盘的智能升级,制定铁路托盘循环共用体系相关的标准办法,保障铁路托盘循环共用的全路化应用。

猜你喜欢
点对点共用品类
“点对点”帮2万名农民工返岗
基于虚拟电厂能量管理的点对点市场交易模型分析
农民工返岗复工点对点服务微信小程序上线
OptiX155622H设备点对点以太网透传业务故障分析
参展推荐品类索引
多种方法解“妇人洗碗问题”
活该你单身
2013年三季度全国玩具品类进出口统计
2013年二季度全国玩具品类进出口统计
2013年一季度全国玩具品类进出口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