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医生”陈润晶:一出手就值500万

2020-12-28 01:55王雷
当代工人 2020年23期
关键词:铁芯避雷针老友

王雷

老陈的笔记本

2015年冬,气温零下20摄氏度,丹东市城郊。连天的大雪为广袤的农田披上了一层厚厚的银装,农田的尽头,伫立着一座有着岁月痕迹的变电站。平日寂静的变电站,这一天却忽然热闹起来。

雪仍在下,一辆大吊车将一个大型变压器里的巨大铁芯吊了起来,慢慢升高。紧接着,一批电力技术人员拥上前,拿着各类仪器仪表仔细检测。近一个钟头的时间过去,众人无奈地摇摇头。随后,又一批人上前,依旧是各种检测设备轮番上阵,又一个钟头后,再黯然退下。连续换了几拨人,结果都是无能为力。

这些人中,有维修能手,有厂家技术人员,也有专门从市内请来的电力专家,还有在一旁急得直冒汗的供电公司领导。

漫天的大雪,无奈的专家,冒着热汗的领导,画面仿佛凝滞了,大家面面相觑。

这座变电站关乎丹东整座城市的供电保障。平日里,变电站中两个主变压器同时运行,每座变压器都承担着固定的工作功率。这次,其中一台却亮起红灯,大家只知道是出了问题,但问题的症结在哪儿,没人说得清。

现场气氛凝重。这台主变压器“趴窝”了,另一台就得超负荷运转,万一出现问题,会直接导致丹东市大面积停电,责任谁也承担不起。

“干脆返厂维修算了。”人群中有人小声嘀咕了一句。其实这个办法领导早已思量许久,返厂维修固然能解决问题,但来回的运费和时间成本加在一起高达几百萬元,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谁也不敢保证另一台主变压器在超负荷运转的情况下不出问题。

“把老陈找来试试吧?”不知是谁给领导提了个醒,领导眼睛一亮:“对啊,咋没想到他呢!”

老陈,陈润晶,国网丹东供电公司变电检修室电气试验一班班长,荣誉等身外,还有个响亮的绰号——“设备医生”。

赶到现场后,陈润晶先是围着变压器转了两圈,又仔细看了看吊起的铁芯,逐一咨询了现场的相关技术人员后,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检测方法:“试一试提高测试电压,在全新的检测环境下对变压器进行检测。”

没想到一语中的。“就在铁芯的这片区域。”陈润晶指着其中的一段铁芯兴奋地喊道。100厘米,50厘米,30厘米,20厘米……他拿着检测设备贴近铁芯,将故障范围一点点缩小,最后工作人员剥开层层铁芯后,在一个缝隙处找到了一块近5厘米长的铁屑,这便是此次故障的“罪魁祸首”。

“这5厘米铁屑值500万啊!”领导终于展了眉。

正午,雪停了,人群逐渐散去,一轮红日拨开云层,阳光倾洒下来,照在陈润晶脸上。他依旧在现场没有离去,边端详着电压器,边掏出一个笔记本,记上:变压器出现故障,用提高测试电压检测,故障排除,后面是外行人再也看不懂的一连串专业术语。这样的记录,陈润晶已经写了满满一本。

老陈的“老朋友”

在众多技术大咖和电力专家束手无策的情况下,能从容不迫地解决“5厘米铁屑”难题,陈润晶靠的不是运气,而是几十年的日积月累。

陈润晶刚参加工作时,一次现场出现故障,老师傅带着他去维修,故障解除后,他问老师傅:“为啥师傅的手法和学校课堂上教的不一样?”老师傅一听,乐了:“书本上的知识是死的,人是活的,干活儿得琢磨道儿啊!”

后来,陈润晶悟出一个理儿,琢磨道儿就是搞创新。工作中工具不称手,他用锯条、贴锉硬是打造出如意“兵器”。工作流程不对路,他敢于向领导叫板,挑战权威,经他重新理顺的流程,工作效率提升一倍。遇到难题,他如同碰到老友,不惜挑灯夜战。别人逢老友陪的是酒,他陪的是技术,直到将难题解决,仿佛是同老友握手言欢。

陈润晶说,搞创新不图标新立异,一切向生产实际看齐,要把身段拉低。当创新成为习惯,这种基因便渐渐植于他的身体内,如小河流水,自然而然。

陈润晶负责丹东、东港、凤城和宽甸地区76座变电站设备检测维护工作,尤其是凤城、宽甸地区,山脉纵横,常见雷雨天气。变电站最怕的就是雷电,规避雷电伤害的主要方式便是安装避雷针。

有些常识的人都知道,避雷针并非真能避雷,而是将电流(电压)引入大地。这需要土壤的电阻率比较低,宽甸、凤城等地一般土壤的电阻率都较高,因此,山区降低避雷针接地电阻一直是行业内的老大难问题。

愈难愈喜,这是陈润晶的创新态度。他踏上了三年的钻研之路,从2012年开始,陈润晶每天都要挤出时间做技术攻关,每次有了新想法,就立即付诸实践。但这次他是实实在在地碰到了硬骨头,一次,两次,10次,百次……全部以失败告终。不知不觉间,这道难题成了陈润晶难缠的“老友”,如影随形。

2015年的一个长夜,陈润晶又开始在网上搜集技术线索,无意间点开的一个网页瞬间吸引了他的目光。这是一篇关于沙漠植树的文章,原本同避雷针并无关联,陈润晶却从中找到了灵感。他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连夜绘制工艺图纸,组合技术架构,直到东方破晓。

这是一种既能降低避雷针接地电阻值,又能防止降阻剂流失污染环境的方法,多次试验后,项目宣告成功。这个陪着陈润晶走过三年的“老友”,以全新的面目坐到他面前,相看不厌,把酒言欢。

老陈的“名与利”

当一个人的光芒太过耀眼之时,要么掩盖别人的亮度,要么为他人送去更多光与热,陈润晶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一次,领导将他叫到办公室,开门见山:“老陈,你搞了这么多年创新,公司想让你更进一步,牵头成立创新工作室。”

陈润晶知道,之前搞创新,那是属于自己的小天地,他可以任意遨游。如果成立创新工作室,将肩负一群人的创新使命,这个担子沉甸甸的。看着领导期待的目光,回想起当年老师傅传授他技艺时的点点滴滴,又恰逢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的战略需求,亟需创新技术人才,陈润晶坚定地回答:“好,成立创新工作室,我来扛起这面旗。”

2014年,“陈润晶劳模创新工作室”挂牌成立,国网丹东供电公司中输电、变电、保护、配电、调度、营销、物资7个专业的65位技术精英齐聚于此,将一股股创新的溪流汇聚成洪流,奔涌向前。人才的接连涌现,带来的是创新成果的不断井喷,工作室成立以来,共成功攻克41项技术难题,荣获辽宁省优秀质量成果和管理创新成果6项,省公司科技成果17项,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达2600万元。

“再过几年,我就退了。”陈润晶庆幸当初扛起了创新工作室这面旗,他说,做技工一辈子图的是啥?做人图名利,他也一样,只不过这个名是专利的名满天下,这个利是创新工作室源源不断的人才红利。

猜你喜欢
铁芯避雷针老友
避雷针的发明
“歪打正着”的避雷针
110kV变压器铁芯接地电流异常误判问题的分析与处理
情深读《老友》
我爱《老友》
避雷针的由来
通用型转子铁芯叠压工装及叠压方法
10kV干式变压器铁芯发热问题研究
初二相会老友
避雷针为什么不怕雷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