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一带一路”职业院校“走出去”人才培养探究

2020-12-28 01:59张艳宾
科技资讯 2020年32期
关键词:走出去职业院校一带一路

张艳宾

摘  要:“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升级,实现了我国对外开放由“引进来”向“走出去”的转变,促进了我国“走出去”战略实施。“走出去”人才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支点和关键,在参与经济全球化下的投资建设、经贸合作、科技交流、人文交流等多方面给予了鼎力支撑。该文通过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人才培养实践探索梳理,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和创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人才的国际化发展。

关键词:一带一路  职业院校  走出去  人才  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11(b)-0005-04

Abstract: The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s an upgrade of China's opening up strategy, and has realized the change of China's opening up from "import" to "going out", and promot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China's "going out" strategy. One belt, one road, is the key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o along" road. It has been supported by investment,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exchanges, and cultural exchanges. One belt, one road, one is built on the paper. The article finds out the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and innovations through the exploration of the orientation of talents training and personnel training.

Key Words: The belt and road; Occupation colleges; Going out; talents; Research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推进,“走出去”战略深入实施,人才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支点和关键。如何培养人才,尤其是培养“走出去”人才满足“一带一路”建设需要为职业院校提出新的要求,带来新的挑战。

1  新要求、新挑战下“走出去”人才培养目标

“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升级,它实现了对外开放由“引进来”到“走出去”的转变。作为对外开放战略升级标志,随之而来的是中国的资本、企业、产品、人员、科技、文化和教育携手共同“走出去”,走入“一带一路”沿线,形成跨越区域的融合体。“走出去”是战略实施的必然,人才支撑就是必然下的关键。职业院校的支撑即是培养“一带一路”建设发展需要的“走出去”技术技能型人才。高校人才依据培养目标和人才层次通常分为研究型、应用型和技能型,职业院校属于技能型。在“一帶一路”特殊背景下培养的“走出去”技术技能型人才与非特定背景下的人才有所不同,“走出去”人才目标更高,能力更强。

1.1 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处理国际事务能力

“一带一路”带动了经济全球化发展,成为世界联动发展的新动能。传统的思维模式,固化的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不能满足联动发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部分是发展中国家,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历史传统、风俗习惯、语言文字以及宗教信仰。因此“走出去”人才必须具有国际化视野,开放意识,要深谙中国和沿线国家的国情文化,了解他们的社会制度、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念,熟悉所在行业的国际规则、国际惯例,能够在建设中把国际化规律和国情相结合,有跨文化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解决文化间的矛盾和冲突,在增信释疑的基础上加强国际合作。

1.2 具有出色的专业能力

“一带一路”“走出去”战略推动了中国的资本、企业、产品、人员、科技、文化和教育携手共同走入“一带一路”沿线,形成跨区域融合体,人才需求巨大,只有专业能力过硬的人才能肩起这一重任。因此“走出去”人才不仅要具有完整的知识结构,扎实、丰富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要有广博的知识面和较强的学习能力,满足“一带一路”建设的资质要求。

1.3 具有多种外语能力

语言是实现“一带一路”倡议的首要基础,是深入开拓与各国之间交流的沟通工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除了汉语和英语外还覆盖50多种官方语言。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在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面对“一带一路”沿线复杂的国情和经济、文化多样的实际问题,无法完全替代本族语实现语言互通。因此具有小语种尤其是小语种+英语的多语复合技能人才是契合“走出去”满足语言+技术建设需求的人才。综合起来“走出去”人才是国际化+专业技能+外语能力的复合人才。

2  “走出去”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和存在问题

2.1 实践探索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职业院校积极参与建设之中,以人才支撑助力国家间合作、基础设施建设和双边贸易发展。探索实践中,一方面获得了重要成果和经验,另一方面促进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2.1.1 培养路径探索

(1)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职业院校作为职业技能类学校,其特点决定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同等重要。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构建了“三课堂联动”的实践教学体系,以教学课堂为第一课堂、课外活动为第二课堂,校外实践为第三课堂,将实践教学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实践教学总学时不低于55%,学分数占比不低于40%。以共性和差异性实践课程通过自主实践和学校集中实践方式,按实践基本能力、专业能力、综合应用能力进行分层培养,层层推进。学校共建省级以上实训基地20个极大满足实践需求。2018年与捷克和奥地利学校就教师、学生短期互访、开展语言培训和学生夏令营等方面达成多项共识,走进中东欧,助力“一带一路”。(2)构建职教合作平台。构建职教合作平台主要体现于“一带一路”职教联盟。职教联盟是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形式,由学校集合、企业集合和合作平台3部分组成。其中合作平台以秘书处作为主要的组织形式,为联盟提供综合服务,实现资源共享和各自发展。广东省“一带一路”职业教育联盟在不断探索中聚集66所优质院校与来自马来西亚等多国高校,会同行业协会和企业配合中国“走出去”战略,建立办学、科研、技术、联合培养的合作平台,通过与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构建各国教育政策信息交流通报机制,打造服务“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共同体,相互借鉴教育经验,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广东职业教育走向国际、扩大服务“走出去”国际化人才培养影响力,同时成为亚太国际职业教育中有影响的品牌。(3)促进国赛对接世赛。在国赛基础上探索“国赛”对接“世赛”是技能人才培养走向国际顶尖水平、“引领”人才培养的大胆尝试。2018年天津举办第五届职业院校国际赛事合作交流活动,邀请8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职业院校参赛。比赛同时进行相互切磋和技术交流。通过国际赛事平台实现了解国际队做什么并知晓我国参赛选手的实际水平,更重要的是普及我国国赛的国际影响力转化世赛。“国赛”对接“世赛”中,机电一体化赛项是国赛没有的世界技能大赛中一项,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向天津教委申请资金支持,与本土装备企业共建培训基地,实现了机电一体化国赛转化与世赛对接。

2.1.2 培养模式探索

(1)产教融合基础上的国际化合作办学。伴随“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国际化合作办学成效卓越。一种是我国职业院校“走出去”境外办学,将优质的教育资源输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走出去”的中资企业和当地培养熟悉中华传统文化、本地经济发展亟需的技术技能人才。另一种是国内的国际化办学,践行国际化办学新理念,探索国际化办学新模式,产教深度融合,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是境外办学的代表之一。采用“借船出海”校企联合“走出去”模式,借力跨国企业红豆集团通过建立培训中心、校企联合培养学历教育留学生订单班、联合申办西港工商学院“三步走”到柬埔寨办学。西港工商学院集“学历教育、职业培训、科技服务、人文交流”四位一体,采用中国公办院校与民营企业联合投资、共同经营、收益与风险共担的股份制合作模式,成为服务“一带一路”和澜湄区域的境外办学品牌项目的应用技术大学。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打造国际化办学典范,与俄罗斯交通大学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建立郑州亚欧交通职业学院,引入河南铁路投资有限公司和河南民航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加盟,对学校已有轨道和医护专业进行整合,同时增加航空、跨境电商、人工智能等特色专业,服务空中丝绸之路、网上丝绸之路的人才培养。通过探索“融输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融合国内外教育资源,加快产学研转化和应用,主动输出中国智慧,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和“一带一路”建设,为学校谋求深入发展的同时为“一带一路”深入推进做出贡献。(2)职业教育品牌探索。“鲁班工坊”是天津职业教育品牌,代表天津职业教育走出去的海外合作項目。第一家“鲁班工坊”2016年由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在泰国大成技术学院建成,以工程实践创新项目为基础,采用工程实践创新项目教学模式(EPIP),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之后陆续在英国、印度等多国建设11家鲁班工坊,输出12个大类28个专业,以实际工程项目为导引,以实践应用为导向,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以项目实践为统领,在真实工作情景中将理论与实践融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和发展综合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伴随“一带一路”建设“走出去”战略推进,一步步成为中国职业教育国际知名品牌。

2.2 存在问题

“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全国积极响应,“走出去”人才培养探索取得重大突破,逐步缓解建设中人才不足的矛盾,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1)“国际化”不足造成供需矛盾。“国际化”不足体现在学校国际化办学能力不足、课程国际化不足和师资队伍国际化不足这3个方面。境外合作办学和国内国际化办学时间短、情况复杂导致经验很难复制,国际化办学能力提高无法一蹴而就。国际化课程体系、课程教学标准、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培养国际化人才目标使得国际化课程建设任重道远。教师自身的国际视野、国际意识、业务水平、语言能力和跨文化能力不足直接影响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能力,间接体现出学生国际化水平不高。这些不足造成人才培养和人才需求间的差距形成供需矛盾。(2)实践基地不足造成实践体系不健全。实践体系的构建必须以足够的实践基地做保证。很多院校缺乏实践基地或基地不足使得实践教学体系停留在理论阶段,体系不健全。究其原因一方面重视不够,缺乏主动挖掘校企合作机会,参与意识不强;另一方面校企合作停留在表面,缺乏后续保障和具体落实措施;再次企业规模和实践环境无法满足学校大规模实践教学,学校缺乏应对措施,实践教学设计不合理。(3)国赛对接世赛的世界影响力仍需进一步扩大。在我国国赛对接世赛的过程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院校的参加,充分体现出对我国“国赛”的形式、赛项和技术标准的认同,更重要的是对我国人才培养模式的认可,扩大了我国大赛的世界影响力,但参加国家主要是与我国合作密切的国家和地区而且数量不多,所以距离“世界技能大赛”还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要吸引更多的沿线国家和世界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参赛和认可。

3  创新与建议

3.1 构建国际大数据平台,提高国际化水平

随着“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大数据技术得到运用并促进了沿线国家技术进步和信息透明。在此基础上依据自身需要建立人才培养基地,以基地为根,校企为轴,政府、行业协会和研究机构参与为保障,大数据为手段进行网络平台建设。以“平台对平台”构建国际大数据平台,充分利用大数据监控、跟踪、分析、反馈、评价以及干预,打通信息通畅渠道,提供供需双方需求,促进项目合作和人文交流从而深化合作办学、推进国际化课程建设,提高教师国际化水平。

3.2 创新小语种留学生培养和聘用机制,解决小语种难题

“一带一路”“走出去”人才应具备多种外语能力,尤其是小语种能力。但我国在小语种开设中因为教师不足导致了很多种语言无法开设,急需小语种教师打破瓶颈问题。创新留学生的培养和聘用机制,在吸引更多的小语种国家优秀学生留学中国的同时,进行有目的筛选,选出具有较高本族语水平并有意愿从事教学的留学生进行培养和实践,有计划推进小语种课程,并逐步实现留学生向外籍教师的转换,破解我国小语种教师缺乏的小语种瓶颈问题,提高“走出去”人才的小语种能力。在创新的同时职业院校要继续深化校企合作,主动参与,科学设计,拓展实践基地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坚持我国的职业教育特色,转变观念提升自身实力,在学习世界技能大赛的成功经验同时,吸引更多的国家参加我国的技能大赛,提高影响力,积极“走出去”。

4  结语

总之,职业院校培养“走出去”人才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才支撑,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需要,更是促进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曹佳烨.“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

[2] 赵丽.“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境外办学实践——以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9(9):64-68.

[3] 赵建成,曹黎生.“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融输并重”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理论观察,2019(8):116-118.

[4] 马丽娟.“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9(12):33-36.

[5] 何薇.国赛对接世赛决战“顶级工匠”之巅——“国赛”对接“世赛”:第三届职业院校国际赛事研讨会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6):102-106.

[6] 王超.“一带一路”与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10):40-41.

[7] 丁岑.国际化人才培养中的通识教育研究[D].上海外國语大学,2015.

猜你喜欢
走出去职业院校一带一路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