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培养策略初探

2020-12-28 02:07邱慧慧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33期
关键词:榜样意识游戏

邱慧慧

【摘要】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为了完成一样的目标而自愿地联合在一起,经过彼此之间的协商和配合而实现共同目标,最终取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流活动。而对于幼儿来说就是:学习、游戏、生活,能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处理问题,从而确保活动顺利开展,同时每个人都能在互相配合中实现目标,这就是合作。

【关键词】合作;培养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

合作是幼儿未来发展过程中进入社会、适应社会、与人交往、开展工作和交流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21世纪是一个科学性、开创性的社会,但多年来独生子女时代却造就了无数个形形色色的娇娇宝贝和掌上明珠。一些孩子被娇惯得性情孤僻、小器、任性,做事和与人交往往往以自我为 中心,既缺少合作的认知,又缺少合作的能力。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不擅于交流协商,在生活和工作中不懂得分工合作。那么,如何从幼儿阶段开始帮助孩子改掉坏毛病,逐步使其形成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呢?在此分享一下我的总结和感悟。

一、让幼儿体验合作的快乐

合作是人与人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动作。人们之间的合作是相互的,是相互之间共同完成的,同时,合作的过程和感受也在合作者之间进行传递和分享。因此,培养孩子合作与分享两者兼有的品质显得十分重要。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之间的相互配合常常会带来积极愉悦的氛围。合作成功,不但把事情做好,还能增进孩子们之间的友谊。但幼儿自己本身常常不能明显地觉察出来,这就要求我们老师看到幼儿能与同伴一起友好配合着玩耍时,大家相互询问求助协商时,或者大家相互帮助时,就要注意主动引导幼儿感受大家相互合作的成就感,体验相互合作的愉悦,从而激发幼儿进一步合作的意愿,使我们的合作行为变得更加自然、更加深入。例如,在《拼一拼》的活动中,每组幼儿都必须互相合作,按照某一动物的特征来进行拼图,找出是什么动物来应聘工作。当先拼完的那组幼儿完成任务时,他们都高兴地又蹦又跳,欢天喜地地对我说:“哇!老师,我们已经拼出是什么了,是一只大笨象。老师,我们还想玩。”

二、为幼儿树立合作的榜样

(一)家庭之间的榜样作用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如何,影响到子女的终身。所以,父母的行为举止时刻会对幼儿产生深刻的影响作用。因此,我在平时会积极主动地争取到家庭教育的配合,经常通过“微信”“电话”“家长园地”“家园同步”“上门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谈聊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和能力的教育方法,提高家长参与的积极性。比如,通过“亲子手工”“亲子游戏”等方式让家长在生活中体现合作:妈妈洗菜,爸爸煮饭;爸爸整理家务,妈妈洗碗,等等。这样,爸爸妈妈在生活中给孩子树立了良好的合作的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去学,去模仿。

(二)教师之间的榜样作用

尊师重道是人的基本觉悟,尊敬老师是学生的本能,模仿老师更是孩子的天性。所以,我们老师要给幼儿树立相互合作的好榜样。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保育员之间是否能互相配合、互相分工合作,会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如:两位老师一同完成课室的环创布置,一起画画剪剪贴贴,多么和谐;一位教师组织幼儿开展活动时,另一位教师主动帮忙分发材料、摆放教具;保育员搞卫生时,教师帮忙擦桌子、扫地……,这无形中都为幼儿提供了很好的行为模范。

(三)同伴之间的榜样作用

同伴也是幼儿直观效仿学习的榜样。在日常生活和学习活动中,在合作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常常通过观察进而效仿其他幼儿的合作行为来获取相关的技能。因此,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要擅于对有相互合作行为的幼儿积极进行鼓励和评价,从而坚定其开展合作的决心和信心,同时激发其他幼儿向其学习的。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合作意识强与合作意识比较弱的幼儿一起进行游戏,如:二人运球、接力赛等等,这些都是一些很好的培养合作意识的游戏。

三、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也许不知道该如何去合作,这就需要我们老师指导幼儿合作的方法,引导幼儿应该怎样进行合作。记得在一节《轮胎总动员》活动中,当我提供的轮胎不够每人一个时,我立刻引导幼儿思考:“我们应该怎么做?”经过引导,幼儿知道了当游戏材料不够用时,要互相谦让,相互商量怎样轮流或一起玩。比如,玩区域游戏或角色游戏前,应大家一起讨论,怎样分工合作;遇到不顺心时,要大胆提出一起协商解决问题;如发现你的小伙伴遇到困难时,要积极主动去关心、去帮助他;如果自己遇到困难时,一个人无法解决困难时,可以大胆地找小伙伴帮忙,等等。这样,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为幼儿提供一些具体的合作情景,帮助幼儿一步一步地积累合作的经验和方法。

四、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一同玩耍游戏、学习生活的机会是非常多的,比如,一起唱歌,搭积木,画画,看图书,做游戏,一同吃飯,睡觉,喝水,上厕所……。教师应在这些日常生活当中为幼儿创造和提供与同伴共同生活、合作学习的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合作。

(一)要提供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合作机会

在饭后打扫时,教师可以说:“如果有人帮我擦桌子,相信我们会更快打扫干净。”小朋友一定会争先恐后地去帮忙。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可以轮番指挥一些幼儿给自己提供这样或那样的帮助,让幼儿在与老师的互动中亲身参与和体验合作的过程和乐趣。

(二)要提供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合作平台

在音乐课《拔萝卜》中,因为萝卜太大,要不断地邀请伙伴来帮忙,这个过程就能很好地营造幼儿团结合作的氛围。在美术课上,教师故意以小组为单位只发一盆蜡笔,要求幼儿协商,互相谦让,分先后使用同一色蜡笔,最终完成绘画活动。这样,幼儿在活动时就不能只顾自己一个人,而需要两个或几个人一起合作,大家共同配合,才能完成任务……为幼儿提供了锻炼合作能力的机会。

(三)要提供家长与幼儿之间的合作机会

在“家园同乐”活动中,我们每一个亲子手工或者亲子游戏,都是需要家长与孩子一起合作,相互之间通过不断的协调,最终完成游戏活动的。通过这些活动即能加深家长与幼儿的情感交流,又能让幼儿学会如何与家长合作。

五、对幼儿的合作行为及时给予鼓励和引导

在日常生活中,当幼儿做出合作行为,能较好地与同伴一同合作学习或游戏时,教师应当及时地给予鼓励和肯定。教师可以说:“你们能相互配合、相互合作一起搭,真好!”“你们俩真是一对好朋友,做得真棒!”等等。而对个别缺乏合作意识或不太擅于合作的幼儿,我们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引导,针对不同情况,因人而异给予不同的辅导和建议。比如,教师可以通过“你们要先商量,怎样进行分工来完成任务。”等语言去引导他们积极与同伴合作。

总之,从小培养乐于合作、善于合作的习惯十分重要。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事实就是这样,习惯主宰命运,成功从培养习惯开始。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因此,我们要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与能力,积极为孩子创造各种合作的机会,并进行细心指导,让他们掌握其中的技巧。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幼儿之间收获累累的合作、快乐和不断进步的硕果。

【参考文献】

[1]浅谈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培养.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体验合作的快乐.科教导刊.

[3]王晓.播种预习行为 收获预习习惯[J].教育教学论坛,2014(36).

猜你喜欢
榜样意识游戏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消防意识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