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复学为契机,创设育人之机

2020-12-28 02:07陈惠良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33期
关键词:复学育人心理健康

陈惠良

【摘要】2020年初,新冠肺炎病毒席卷中华大地。超长假期后,不少学生的心理状态有了微妙的变化,同学之间的相处出现了比较明显的隔膜,相处方式也自然变得生疏起来。本文从“校园氛围的营造”“团康游戏的开展”“教师应变能力的提升”以及“家长情绪的疏导”四个方面进行论述,阐述把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转化为正面的教育契机的感悟。

【关键词】复学;育人;心理健康

2020年初,新冠肺炎病毒席卷中华大地。超长假期后,不少学生的心理状态有了微妙的变化,同学之间的相处出现了比较明显的隔膜,相处方式也自然变得生疏起来了。如何有针对性地通过校园活动的创设,缓解疫情后师生紧张的心情,保障师生健康、平安地恢复常态的校园生活,成为学校复学前的首要任务。

一、让氛围在营造中“暖”起来

学校是师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新课程倡导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良好的氛围感染学生。所以为师生创设一个平等、温暖的校园心育氛围显得尤其重要。

复学初,学校电子屏滚动播放“欢迎同学们平安返校!”“风里、雨里,我们在学校等你!”等欢迎学生回校的文字,校内橱窗、墙壁张贴了相关的疫情防控知识宣传与指引,如“防控新冠肺炎晨(午)检流程图”“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传染病防治法》的宣传”等等。教学楼各楼层增加了水龙头,增放了洗手液。美术科组制作了精美的“小脚丫微笑加油站”欢迎牌(“小脚丫”是学校对学生的昵称)。心理科组录制了“复学后的心理调适”视频,在复学第一课上播放。各班以“珍爱生命”为主题进行班级文化布置,学生课桌椅严格按照第一排距离黑板2.2米,桌与桌之间间隔最大化等疫情防控要求进行摆放,在课室门口显眼的地方摆放了污染物应急处置包、一次性手套、医用退热贴、医用口罩、测温枪等防疫物资,一切准备工作都是为了营造出温暖的氛围。

德育处把学校为复学所做的准备工作以及校园、课室的变化拍成视频,通过班级Q群、微信群等播放给家长和学生观看,减轻学生因放假太久而产生的陌生感,增强学生、家长对复学的信心,提高他们的安全感。

复学当天,学校门前马路有尽职的家长义工护送孩子过马路,校门前入口有满眼笑意的值日老师引导学生按1米间隔排队测温,课室里有久违的班主任亲切的问候,教室电脑前播放着学校精心制作的“复学第一课”“六部洗手法”等。通过营造温暖的校园氛围,让全校师生、家长都倍感亲切,长假后的复学顺利过渡。

二、让学生在游戏中“动”起来

疫情期间,因学校停课,学生长期困在家中,缺少与同龄人玩耍和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居家隔离时间过长,与父母、长辈间发生矛盾的可能性自然增大。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家庭教育研究中心表示,通过体验式团康辅导和游戏活动,能缓解学生在疫情防控期间产生的焦虑烦躁情绪,提高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快乐起来。

复课第一周,学校德育处利用每天大课间的30分钟,组织全体师生开展多个主题的团康游戏。如为了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打破疫情下诸多条例要求给学生带来的不适感,开展了“大兵步操”的团康活动,活动分3个步骤,分别为“说相同、做相同”“说相反、做相反”“说相同、做相反”。学生在喊口令和蹦蹦跳跳的过程中既活跃了气氛,又有了感悟,明白了只有当一个人的心口如一时,才会有确定感、可控感,所以要从内心认同、遵守学校的防疫规则与要求,就能安心的在校园内开展学习活动。

为了让学生初步体会情绪对个体的影响,并在参与游戏的挑战过程中树立信心,组织学生开展了“为自己鼓掌”的游戏,游戏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初次挑战,先估计自己1分钟内能拍多少次掌,然后进行1分钟拍手并数出拍掌的次数。大多数学生实际拍掌次数比估计的次数要多,主持人指出:我们实际拥有的能力往往比估计的要高,只要愿意努力,每一个人都可以越超自己。第二部分是升级挑战,要求学生给自己刚才实际的拍掌次数增加一些,增加多少由自己定,再次估计自己能否达到新的目标。然后邀请2、3位学生上台,与全体学生一起挑战新目标。最后主持人通过采访挑战成功与不成功的学生,借助学生说出的切身感受,让学生明白在适度的紧张、压力之下,会促进人们更专注,激发更大的力量。但过度的紧张压力,可能会影响着发挥。所以,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只要愿意努力,总是可以越超心中的自己。

學生普遍表示,通过参与系列的心理活动游戏,心情愉悦,同时,游戏活动中的挫折体验,让自己明白了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总会有困难存在,而相互指责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损害班级同学之间的感情,积极沟通、换位思考理解彼此才是最好的解决问题方式。

三、让老师在学习中“强”起来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不但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很多变化,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也出现了不少新问题,学生线上学习的质量如何、疫情期间产生的不良情绪及心理问题如何疏导,老师本身的心理压力如何释放等,这些问题都等待着老师去面对。只有老师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本领,才能直面疫情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著名作家王蒙说:本领需要学习,机智与灵活反应也需要学习,健康的身心同样是学习的结果。

复课前,德育处就为全校老师订购了《疫情下儿童青少年心理调适指南》、《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手册》两本书,让老师们提前学习相关的心理知识。召开班主任会议,引导班主任接纳自己返校期间的各种心理反应,如情绪不稳、焦虑、忧郁等,鼓励他们通过合理安排工作、调整心态、积极与家长沟通等方法进行心理调适。发动全体老师开展“万师访万家”普访活动,并对家访内容进行指导,掌握班级中因疫情影响,家庭收入变化较大的、心理问题较突出的学生情况,为他们建立档案,为复课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安排做准备。

老师们通过学习、会议、培训、家访等活动,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及解决方法有了大致的了解,每位班主任又根据班级实际情况,撰写了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班会课教案,为班级中的特殊学生安排老师、级组长、行政一对一的进行心理疏导,疫情下的复课显得井然有条,老师们在学习中成长起来。

四、让家长在知晓中“松”下来

疫情防控期间的复课,家长们期待已久的同时又不免心感不安。孩子返校后,防疫措施是否做足?学习能否跟得上?与同学相处、与老师沟通是否顺畅?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为了缓解家长焦虑的情绪,学校做了以下工作:

首先,复课前召开线上家长会,向家长们告之学校为复课所做的充分准备,复课后学生的学习、锻炼活动安排等。其次,在复课的第一周里,值日行政每天都录制下校园的师生活动情况,如:学生进校门口、上课、大课间活动、午饭、午休等场景,再通过制作成“美篇”的形式,发到学校的家委群上,家委再转发到班群的形式,让家长们看得到子女在校参与各项活动的情况。最后,学校要求任课老师积极、主动的与家长进行联系、沟通,多讲学生表现好、有进步的方面,再适时的向家长提出一、两个容易达到的小建议。

通过系列的反馈,家长们对孩子在校的情况他们都清晰可见。因为学校工作到位,家长心中的担忧一扫而空,家长悬着的心彻底放松下来,学生的心也逐渐安定下来,学校的教育、教学逐渐走向正轨。

复学之始,教育之机。努力把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转化为正面的教育契机是教育者应尽的责任,我们一直在路上。

猜你喜欢
复学育人心理健康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参加华中师范大学复学前防疫应急演练有作
全面复学后疫情防控工作如何做
复学后学生心理“复位”的有效干预
严把“四关”唱复学大戏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