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享劳动,让童心开花

2020-12-28 02:07冯桂丽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33期
关键词:自我管理

冯桂丽

【摘要】花蕾需要园丁给予阳光雨露的浇灌,在成长路上老师正确引导孩子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把乐享劳动教育渗透在学校一日生活中,从小养成爱劳动的习惯,促进孩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劳动品德,为社会造就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劳动意识;劳动品德

古文有云:一枝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需要各类人才的百花齐放,方能与时俱进共同创造美好的社会主义幸福生活。习主席曾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幸福是要依靠自己的双手去劳动而获得认同感和幸福感的。当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知行合一,五育并举,体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促进孩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此其时也!这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所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孩子是花园里孕育的嫩苗,要培养祖国未来之栋梁必先“劳其筋骨”“锻其体魄”“磨其意志”,方能雕塑成可造之材。幼儿园一日生活皆课程的教育理念如何体现其教育价值,培养孩子从小爱劳动的优良品德呢?唯有科学有序地创造条件,鼓励孩子积极参与集体性的劳动,树立劳动光荣的榜样力量,教师充分做好劳动培养计划的统筹兼顾,优化环节间的无缝连接,让孩子在嬉戏中放开思想,放胆实践,享受劳动获得的成功感,逐渐从“自我服务”到“自我管理”进而到“自我完善”的内化成长历程,让劳动真正成为孩子们自觉自愿、乐此不疲的“无痕化”行为,在幼小的心灵上开满营养丰腴的花蕾。

一、自我服务激发劳动意识的萌芽

高尔基说: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创造出来的。孩子由于年龄小,在学校集体意识弱,各环节衔接时间短,对于自我服务能力弱的孩子无形中徒添压力,而老师关爱的提示、伙伴的协助,都给孩子提供了模仿学习的启迪,能有效地激发孩子自我服务的意识,起到推动自我成长的良性循环作用。如:开学初集体讨论预设值日生的服务范围和可操作的做法,值日生以一周为輪值期,孩子整理好自己物品后,可优先自选在喜好服务的项目做记号,选一个朋友佩带值日生标志共同完成小任务,并肩负为他人服务的责任。此外,鼓励值日生遇到问题与小伙伴共同协商解决,找寻更佳的劳动方法,不断提高劳动的效率,从中体会关爱他人、关心集体的光荣。每天离园前孩子结伴进行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给予鼓励性的话语,如:“你真能干!你想到的办法可试试!”或真诚的说一声:“谢谢你”,肯定孩子的付出,分享彼此的快乐,收获同伴的认同感,让孩子的劳动意识随着伙伴间赞许的目光在心中逐渐萌芽。

二、自我管理促进劳动习惯的建立

当前我国许多家长出于溺爱心理片面强调幼儿年龄小,对孩子过分关心照顾,忽略了劳动能力对孩子品德形成的重要性,而孩子在幼儿园里每一个环节都贯穿着自我服务的需求,特别是小班的孩子自理能力较差,很多孩子都不会穿鞋袜、穿脱衣服。老师可先在集体前示范讲解方法,然后邀请大班的孩子做小老师一对一协助小班孩子完成,开展自理能力比赛奖励小红花或喜爱的小贴纸,累积张贴在相对固定的背景板上,让劳动行为“外显化”,让孩子聚集时聊一聊、看一看,彼此感受劳动的喜悦。反之,也可组织小班孩子观看中班快速拉上外套拉链、大班整理床铺等学习哥哥姐姐的技能,这互帮互学的模式既肯定了孩子的努力,又提高自我服务的效率,还增强了自信心。老师如能细微观察、耐心指导,及时发现孩子身上潜在的劳动品德因素,适当地给予建议、评价、总结,帮助孩子渐渐懂得劳动的意义,在点滴中养成自我服务的良好习惯,逐渐形成自我管理模式的良性循环,在一日生活让自我管理中成为常态。

三、自我完善提升劳动品德的价值

宋朝范成大曾勾画“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的画面得以启发:从小耳濡目染的熏陶,分享蕴藏在劳动中的闪光点,有助于孩子加快自我完善的进程,有利于提升劳动品德的价值。这需要老师有计划地给孩子提供更多的劳动机会,从点滴培养热爱劳动的情感。如:每天放学前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分享进餐前怎样摆放餐具?进餐后怎样和同伴合作整理?鼓励家长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尝试用录像、拍照、画画、线上直播等方式分享到班群,师长幼三者间开启积极互动模式,每天休闲环节分享孩子带回来的劳动素材,大家的一颦一笑既提升了劳动教育的价值,还营造了健康的心理环境,认识到劳动中互相配合、协作不断完善的成效,让劳动合作之花推动整个集体乐享劳动的激情,在不断体会劳动自身的价值过程中自觉内化成自我完善的动力,收获满满的荣誉感和幸福感,养成终身爱劳动的宝贵品质。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师的本领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鼓舞和唤醒。老师是培养孩子成为未来人才的引路人,应处处从细微着手,在一日生活环节中以劳动品德教育为媒介,鼓舞孩子的点滴进步,让孩子明白“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是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的道理,逐渐培养孩子成为具有高尚素质、文明素养的未来社会人。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孩子获得怎样的劳动体验,取决于老师对劳动给予了什么样的价值引导,热爱劳动能激励孩子克服困难、不怕苦的良好劳动品德,在体悟“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的喜悦中,让乐享劳动给孩子的心灵开辟智慧的新源泉,让童心在乐享劳动中绽放绚丽的色彩。

【参考文献】

[1]陆安.让崇尚劳动的基因植入整个社会[J].广东教育杂志社,师道,2019(9).

[2]刘国奇.浅谈幼儿良好劳动习惯的培养[C]社会科学II,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2009(6).

[3]姚广宏.最是劳动能育人[J].师道,2019(9).

猜你喜欢
自我管理
农村初中寄宿生管理中学生自我管理策略初探
班级管理与健康人格的养成
90后中职生自我管理的对策分析初探
关于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探究
试论学生自我管理的实施及价值
试论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
新形式下研究生会在研究生自我管理模式中导向作用的实践与探索
基于激励机制下销售人员业务能力提高的理论分析
基于激励机制下销售人员业务能力提高的理论分析
信管专业生产实习过程自我管理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