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素养研究的文献统计分析

2020-12-28 02:28王顺
时代金融 2020年34期
关键词:金融素养

王顺

摘要:本文以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所收录的学术文献为数据源,通过分析“金融素养”研究领域的文献数量、核心作者、关键词等数据,对目前我国金融素养研究的基本概况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文献统计分析和系统梳理。分析结果表明,该领域的研究起始于2009年,自2014年起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国家高层次基金和省部级基金以及高校相关金融研究平台的带动下,金融素养的研究将继续发展,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关键词:CNKI 文献统计 金融素养

我国即将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社会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伴随着“互联网+”战略的提出和推进,金融服务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诸如网上银行、微信和支付宝移动支付、虚拟数字货币等网络金融服务的出现,给人们提供了快速便捷的金融服务。但也使消费者不断遇到新型的金融诈骗、金融风险、非法集资和信用缺失等问题,造成了大量的财产损失。在这种背景下,研究国内各类人群的金融素养的相关问题以及如何提升金融素养显得十分重要。

当前,为提升国民金融素养,学术界开展了系列研究,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将通过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这一学术文献网络共享平台,对我国金融素养研究的发展情况进行系统梳理,明确金融素养学术研究的数量和质量进展、期刊来源和经费来源,并且筛选出该领域的核心作者和研究单位,对金融素养领域研究涉及的主要内容和热点问题进行简要总结。基于以上系统梳理,反映我国学术界在金融素养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以期望对后续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文献统计分析是对某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抓住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发现该领域最具代表性的核心作者与机构,可供研究人员较为快速地掌握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从而有针对地开展研究工作。CNKI集成整合了大规模的知识信息资源,为文献统计分析提供了信息化手段。基于CNKI对相关领域进行文献统计分析的研究不断涌现,如张龙(2014)[1],刘金海(2008)[2],刁成超(2014)[3],娄成武(2013)[4],孟娜娜(2018)[5]等利用CNKI分析公共政策、电子政务、村民自治、政府绩效评估等研究领域的已有文献的数量、作者、主题等内容,总结当前研究的基本现状与发展趋势。为了解我国金融素养相关方面的研究进展,本文参考上述作者的研究方法,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为数据源对其进行文献统计分析。检索表达式为“SU=金融素养”,即以金融素养为主题在所有的学术期刊中检索。检索时间为2020年3月23日,共获得361条中文检索结果。本研究工作建立在此361条检索结果的基础上,从文献数量、文献来源、核心作者、研究内容四个方面,探讨我国金融素养的研究进展。

一、文献数量分析

经检索,有关“金融素养”在学术期刊上真实发表的文献总计361篇。国内关于金融素养的首篇学术期刊文献为彭芸[6]于2009年发表在《中州学刊》上的《公共金融教育与中央银行沟通研究》一文。历年学术期刊文献发表态势如图1所示,可以发现文献的数量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个特征为研究金融素养的相关文献随着时间的推移数量越来越多,除2010年较之2009年文献数量下降1篇外,其余每年文献数量均有所增加。

第二个特征为金融素养研究文献数量呈阶段性发展。第一个阶段是2009-2014年,在此期间,相关研究开始逐渐浮现,年发文量不超过4篇。第二个阶段是指2014年之后,这一阶段研究金融素养的文献数量快速增加,仅2019年,发文量就有128篇,是2014年发文量的32倍。2020年前三个月发文量为15篇,据CNKI数据模型预测,2020一年发文量将会达到147篇。这段时期,正是我国经济逐渐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并且电信诈骗、金融诈骗事件频出,国内各类人群的金融素养提升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鉴于中央银行对于金融教育的重视、普及,可以预计未来对金融素养的研究将继续攀升。

二、文献来源分析

(一)期刊来源

361篇文献中被《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或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总览》数据库收录的文章共计123篇,其余超过60%的文献均发表于非核心期刊。本文统计了载文量前20的期刊,如表1所示。20份期刊刊载量占全部文献数量的30.74%,前10份期刊载文量占全部文献数量的21.60%,表明金融素养研究文献的刊载较为集中。在载文量前20的期刊中,有《金融理論与实践》《金融与经济》《中国金融》《西南金融》《商业研究》《上海金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金融发展研究》8个CSSCI或北大核心的来源期刊,由此可见,有关“金融素养”的研究常发表于几份有较高水准的专业期刊上。其次则常发表于各省市或地方主办的金融学术期刊。

(二)基金来源

观察金融素养研究文献的研究经费来源,131篇文献获得了各类基金项目的资助,占比为36.28%。值得注意的是,按载文量排序,排名前二位的分别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所资助的文献数量为41篇和27篇,二者合计占所有文献数量的19.11%。其余基金资助项目几乎都为省部级项目或基金。由此可知,有关“金融素养”的研究得到了各层次基金项目的资助与支撑,国家对该课题研究的重视程度较高,未来金融素养的研究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三、核心作者分析

(一)核心作者筛选

将所有文献按照作者发文量进行排序,前20位如表2所示。可知发文量最高的是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吴卫星教授,相关主题的论文达到8篇,总引用量为144。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分别为东南大学朱涛副教授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吴锟博士,发文量分别为7篇和5篇,相关文献的总引用量分别为129和15。为筛选出金融素养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本文使用文献计量学中的普赖斯理论[7],基于作者的发文量和被引频次筛选核心作者,其计算方法为:(1); (2)其中,MP为核心作者应当达到的最低发文量,NPmax为发文量最高作者的发文量, NCmax为被引频次累积最高者的被引频次数量,MC为核心作者应当达到的累积最低被引频次。在本文中,NPmax等于8,计算可得MP约为2.12。因此,发文量达到3篇及以上的作者均可视为金融素养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在表2中,第20位作者的发文量为3,按照发文量标准,表中均为核心作者。据统计,发文量达到3篇以上的作者接近25位,鉴于该领域的最高发文量较小,因此其他发文量达到3篇以上,但未在表中的作者不再考虑。在金融素养领域被引频次最高者为吴卫星,被引频次为144,故NCmax为144,计算可得MC为8.988。按照被引频次标准,在金融素养领域发表的文献被引次数超过8.988的作者为核心作者,故上表中蔡洋萍、罗荷花等6位作者被排除出核心作者范围。

综上所述,在金融素养研究领域已经形成了一批核心作者,但核心作者的发文量相对而言较少,意味着金融素养的研究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还尚未成熟,今后将有更多新作者成为核心作者。

(二)核心作者写作方式

由表2可知,在金融素养研究领域,多名核心作者同隶属一个工作单位的现象较为普遍,是否该领域的研究人员倾向于合作撰写论文?通过梳理发现,本领域核心作者的写作方式不尽相同,可分为三种形式:第一种是多名核心作者(特别是同隶属一家单位)合作撰写论文,如吴卫星和吴锟的合作论文数为6篇,如熊学萍和张欢欢合作撰写论文4篇;第二种是核心作者和非核心作者合作撰写论文,如蔡洋萍和罗荷花并没有合作论文,而是各自同其他作者一起发表文章。第三种是独立撰写论文,如刘婷婷的所有本领域论文均为独自创作。

(三)核心作者背景介绍

在金融素养领域,核心作者同属一家高校的现象较为常见,这种现象的出现很可能是其单位具备相应的科研平台。对表2中的核心作者的背景进行进一步分析,以阐述核心作者和单位的相关情况,展现金融素养领域核心作者的研究背景。经统计,核心作者中发文量排名前三的机构分别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湖南农业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前身为中国金融学院,是国内知名的金融科研和教育平台。金融学院下设金融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国际金融战略研究中心、金融产品与投资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可溯源到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是国内知名的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培养基地,拥有农业经济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其金融学为陕西省特色专业,农业经济管理为国家重点学科。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排名第14的核心作者来自中国人民银行,并非高等教育院校。中国人民银行在金融素养领域的总发文量排在第5位。中国人民银行是国务院的组成部门,职责为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国内金融稳定。

四、研究内容分析

(一)关键词分析

通过分析361篇文献的关键词,可看出金融素养研究的侧重点。关键词使用最高的是“金融素养”,其次为“金融教育”,使用频次分别达到156和34。与金融素养相似含义的关键词有“金融知识”和“金融能力”,分别使用频次为12和7,这表明国内有少数学者也将金融素养定义为金融知识和金融能力,这个现象也被卢玮楠[14]谈及。本文对检索到的金融素养文献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一篇文献中同时出现某两个关键词)。通过分析发现,“金融素养”关键词与“金融教育”关键词出现的次数最多,为25次,这表明,已有的金融素养文献中最多的为研究金融教育对某类对象金融素养的影响关系研究。此外,从图2中可以发现,“金融素养”关键词多与“大学生”“校园贷”“农村居民”“家庭”“金融消费者”“问卷调查”等关键词出现,表明金融素养相关研究多以大学生、农户、乡村、家庭、金融消费者为研究对象,常采用的技术手段为问卷调查。

(二)学科类别分析

文献所属学科类别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金融素养研究的侧重点。表3按发文量排序,列出了“金融素养”领域文献所属排名前10的学科类别。由表3可知,该领域的研究显著集中在“金融”“教育”和“农业经济”三个大学科类别,三者载文量之和接近80%。表明对金融素养的研究是这三大学科的重要研究方向。其次分散在经济学和金融学有关的“商业经济”“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等方面,以及“保险”“法学”“社会”等类别。其中“农业经济”类别中相关文献主要探讨农户或农村的金融素养问题,“法学”类别的文献研究消费者的金融素养和法律权益保护等问题。

五、总结

以“SU=金融素养”为表达式检索CNKI国内已发表的金融素养学术文献,从文献数量、期刊来源、基金来源、核心作者筛选和背景介绍、关键词和学科分类等方面,进行文献统计分析,系统地梳理了目前国内金融素养研究的基本概况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第一,金融素養的相关研究始于2009年,自2014年起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并且可以预计未来对金融素养的研究将继续攀升。第二,已发表的文献的34.07%被北大核心或者CSSCI数据库收录,36.28%的文献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科研项目或计划资助,表明较高比例的金融素养研究发表于较高水准的学术期刊,并且得到了各高层次基金项目的关注与资助。第三,当前金融素养领域已形成一批核心作者,且作者所属单位大都构建了与金融有关的研究平台或基地。第四,关于金融素养的研究对象集中在大学生、农户、家庭等,常用的研究方法有问卷调查。总体来看,我国金融素养的研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在我国政府及中央银行对于金融教育的重视、普及的背景下,各种金融诈骗事件屡见不鲜,相信金融素养相关研究的数量与深度将会实现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1]张龙,盛彬彬,王春秋,张鑫.国内服务贸易竞争力文献回顾、评述与展望——基于2001—2014年CSSCI期刊的分析[J].金融发展研究,2014,(09):38-42.

[2]刘金海.村民自治研究文献的统计分析——以1989—2006年CNKI篇名含“村民自治”的文献为分析对象[J] .政治学研究,2008,(l):97-108.

[3]刁成超.我国商业银行并购绩效文献综述[J].金融发展研究,2014(07):12-16.

[4]娄成武、田旭.中国公共政策仿真研究:现状、问题与展望——基于CNKI相关文献的统计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13(3):24-29.

[5]孟娜娜,粟勤.银行业市场结构视域下的普惠金融发展文献综述[J].金融发展研究,2018(07):62-67.

[6]彭芸.公共金融教育与中央银行沟通探究[J].中州学刊,2009(05):61-63.

[7]罗式胜.文献计量学概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4:309-310.

作者单位:青岛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金融素养
普惠金融下的普惠金融教育和金融素养
金融素养与风险认知对投资选择的实证研究
基于金融素养的非金融专业金融学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