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肝补中治胆囊炎

2020-12-28 06:59王豪
家庭医药 2020年12期
关键词:口苦利胆行气

王豪

胆囊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消化道疾病,根据起病的缓急可以分为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常常继发于胆囊结石,由于胆道梗阻、胆道淤积造成感染,一旦起病,发展迅速。部分患者可能无胆囊结石,存在发热、腹痛等临床症状,需以药物和手术相结合进行个性化治疗。本病多发生于35岁以上人群,尤以女性发病率为高,男女之比约为1 : 4。随着近些年来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本病的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特别是由于老年人生理功能衰退、免疫力下降,往往发病急,并发症多,且易慢性化,严重影响健康。

胆囊炎属中医“胁痛”“黄疸”“肝胀”“胆张”“腹痛”等范畴。胆为六腑之一,隶属于奇恒之府,附于肝,内藏洁净之液,即胆汁,经脉布于两胁。肝胆互为表里,二者在生理、病理上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胆汁的正常排泄有赖于肝气的疏泻正常,胆液经胆道排入肠中,助脾胃腐熟消化水谷。若因饮食偏嗜、忧思暴怒、外感湿热、虚损劳倦、胆石等原因导致胆腑气机郁滞,或郁而化火,胆液失于通降即可发生本病。

胆囊炎病位在胆,其病机变化及病理因素的产生与肝、脾、胃密切相关,临床当据虚实而施治。实证宜疏肝利胆通腑,根据病情的不同,分别合用理气、化淤、清热、利湿、排石等法;虚证宜补中疏通,根据虚损的差异,合用滋阴或益气温阳等法,以扶正祛邪。

肝胆湿热证

主症:右胁胀满疼痛,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口苦心烦,大便黏滞,或见黄疸,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治宜清热利湿、疏肝利胆。

方药:茵陈蒿汤合大柴胡汤加减。茵陈20克,栀子、枳实、白芍、黄芩各15克,法半夏、大黄、茯苓、生姜各10克,甘草5克。

加减:若胁痛较甚,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往来寒热者,重用大黄至20克,加黄连、金银花各10克,蒲公英20克,以平调寒热、止痛;若有胆石者,加鸡内金20克,金钱草、海金沙各15克,穿山甲30克,以利胆排石;小便黄赤者,加滑石15克,车前子、白通草各10克,清热通淋;苔白腻而湿重者,去大黄、栀子,加茯苓、白蔻仁各15克,砂仁10克,化湿和中。

肝气郁结证

主症:右胁胀满疼痛,痛引右肩,遇怒加重,胸闷脘胀,善太息,嗳气频作,吞酸嗳腐,苔白腻,脉弦大。治宜疏肝利胆、理气和络。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20克,川芎、香附、枳壳、白芍各15克,陈皮、甘草各10克。

加减:若胁痛较甚,可加紫苏梗、青皮、木香各10克,郁金15克,行气止痛;若大便干结,加大黄10克,槟榔15克,以通便;腹部胀满者,加川厚朴、草豆蔻各15克,以消胀除满;口苦心烦,加黄芩、栀子各15克,以清心热;嗳气、呕吐者,加代赭石20克,炒莱菔子15克,以降逆和胃。

气滞血淤证

主症:右胁刺痛较剧,痛有定处而拒按,面色晦暗,口干口苦,舌质紫暗或舌边有淤斑,脉弦细涩。治宜活血化淤、理气通络。

方药:血府逐淤汤加减。川芎、赤芍、桃仁各12克,红花、当归各9克,生地黄、牛膝、柴胡各15克,蒲黄10克。

加减:口苦心烦者,加黄芩、龙胆草各15克,竹叶10克,清熱除烦;脘腹胀甚者,加枳壳15克,木香10克,以行气除满;恶心呕吐者,加半夏15克、竹茹10克,和胃止呕;伴胆石者加金钱草、海金沙、郁金各15克,以利胆排石。

阴虚郁滞证

主症:右胁隐隐作痛,或略有灼热感,口燥咽干,急躁易怒,胸中烦热,头晕目眩,午后低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阴清热、疏肝利胆。

方药:一贯煎加减。生地黄、沙参各20克,枸杞子、川楝子、麦冬各15克,当归12克。

加减:心烦失眠者,加柏子仁、夜交藤各15克,酸枣仁10克,以宁心安神;兼胁肋灼痛者,加白芍15克,甘草10克, 缓急止痛;急躁易怒者,加柴胡、栀子各15克,青皮12克,行气解郁除烦;胀痛者加佛手15克,香附12克,以行气止痛。

猜你喜欢
口苦利胆行气
中医学“行气”医术初探
HPLC法测定和肝利胆颗粒中黄芩苷和黄芩素的含量
口苦口臭,可能是肝脏不好受
金茵利胆复方制剂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修真秘要》导引系列之十五 “陈抟睡功(一)”“吕祖行气诀”导引法
利胆退黄夸茵陈
晨起口苦是怎么回事?
嘴里有苦味是咋回事
清肝利胆汤治疗胆腑郁热型胆胀42例
行气药在方剂中的配伍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