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家训对未成年人成长的影响摭探

2020-12-28 02:31薛胜元
成才之路 2020年35期
关键词:未成年人立德树人德育

薛胜元

摘 要:经典家训是未成年人品德教育的重要载体,蕴含着极高的德育价值。学校应挖掘经典家训中蕴含的当代德育价值,指导未成年人阅读经典家训,涵养化育其品德,使未成年人养成立德行善、孝亲报国、明礼守信、立志成才、崇尚节俭等传统美德。父母师长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形成良好的家风。

关键词:经典家训;未成年人;影响;德育;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0)35-0030-02

先秦典籍《礼记·大学》说:“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习近平总书记也说:“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人无德不立,德育始于家庭。家庭教育的准则是什么呢?最持久、最有效力的应该是家训。家训是德育的重要载体,一般指家庭或家族的前辈对晚辈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与训导,是子女接受前辈教育和影响的规范。《论语》《孟子》等先秦典籍以及后世流传的《诫子书》《颜氏家训》《三字经》《朱子家训》《曾国藩家书》《弟子规》等蕴含着丰富的家训资源。它们是丰富的德育资源,对塑造未成年人思想品德大有裨益。为了让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学校应挖掘经典家训中蕴含的德育价值,鼓励未成年人阅读经典家训,涵养化育其品德。

一、立德行善,忠厚传家

《大学》把“立德行善”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现阶段我国的教育方针“立德树人”,就与此有一定渊源。人无德不立,“善”居德之首位,修身养性是为了养成善良人格。《易经》说:“积善之家,必有余慶;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行善是自古以来人们推崇的最重要的美德,是家业兴旺的“传家宝”。“善”是做人的根本,是宽容的表现,“立德”的目的也是“行善”。苏轼在《三槐堂铭》中说:“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以上无一不说明立德行善、忠厚传家的重要性。

二、始于孝亲,终于报国

《孝经》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子女长大成人后,让父母安享天年,是应尽的义务,要发自内心地关爱父母,做到“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晋朝李密凭借《陈情表》中“以孝治天下”的言辞打动了晋武帝,得以回家奉养祖母。“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九岁孩子黄香为父母温席,《三字经》对此进行了褒扬。《朱子家训》说:“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尽孝来源于感恩,未成年人应学会换位思考,体谅父母的辛苦,感谢所有帮助过自己的人,这样才能心存他人。《林氏家训家规》说:“孝始于事亲、终于报国……孝为立身大本,若不孝于亲则不能忠于国,必反为社会之蠹虫。”学校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家国情怀,让学生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前途自觉结合。尽孝是人情,报国是大德,孝亲报国紧密结合,是读书人的首要之义。

三、明礼谦让,诚信立世

古人注重礼仪教育,谦虚礼让是古代仁人君子做人的基本态度。孔子说:“恭则不侮,宽则得众。”这是指礼仪是立身之本。《弟子规》说:“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至于遵守信诺,一言九鼎,一诺千金,都是仁人君子做人的美德。秦有商鞅变法立木为一“信”字,孔明接受“托孤”为一“诚”字。家长或教师如果对孩子随意许诺,过后反悔不能兑现,就会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颜氏家训》说“巧伪不如拙诚”,若谎言被揭穿,则“一伪既出,百诚尽丧”,巧妙的虚伪不如守拙的真诚。要让孩子明白,待人接物时,谦恭有礼,落落大方,诚信待人,守拙以诚,方可赢得别人的尊敬和信任。

四、立志成才,自立于世

不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要重视对未成年人早期的立志教育,以培养能够担负社会责任的有志之士。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强调了学习应立志的道理。明代王守仁在《教条示龙场诸生》中说:“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立志的目的是坚定人生的方向,通过刻苦学习实现人生的抱负。孔子对孔鲤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教育儿子应博学明礼,提高自身修养。《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句话被历代读书人奉为人生守则。现代教育倡导素质教育下的全面发展,是从未成年人在未来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需来看待这个问题的。朱熹明确小学的任务,是“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是锻炼学生的自立能力。如果对孩子放任不管,骄纵孩子,那么孩子长大后将难以在社会上自立。如果学校一味追求考试成绩而忽视其他方面,那么最终也只能培养出应试的工具,或如钱理群所言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五、崇尚节俭,磨炼自己

诸葛亮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谈到静心读书与勤俭持家的重要性。北宋司马光为了教育儿子写的《训俭示康》是著名的家训,他说:“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他还引用御孙的话:“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此番话通过“奢”与“俭”的关系,表明崇俭戒奢的重要性。《朱子家训》说:“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唐太宗也说:“每著一衣,则悯蚕妇:每餐一食,则念耕夫。”《曾国藩家书》说:“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则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成功往往垂青于艰苦创业者,后代生活奢侈,坐享其成,很难延续家风,富不过三代就会被不幸言中。扬州个园黄氏家联说:“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裕后有良图,唯俭与勤。”“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则教育当代青年,不因贫穷枉自卑,敢将艰难做资历,坚韧不拔,磨炼自己,将奋斗当作人生的底色。

六、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宋代赵湘说:“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明清之际思想家孙奇逢在《孝友堂家规》中说“不知立家之规,正须以身作范”,强调父母师长必须以身作则。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其言行举止永远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家风熏染,言传身教,“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孟母有三迁之教,才被天下人誉为“母教之范”。《颜氏家训》说:“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孔子主张“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教重于言教,家长整天不离手机,又怎能让孩子不玩游戏?家长言谈粗俗,随地吐痰,又怎能培养出彬彬有礼的孩子?父母师长注意榜样示范,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如读书求学的习惯、遵守礼仪的习惯、讲究卫生的习惯。“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长期坚持,孩子将终身受益。蕴含传统美德而形成的千年家风,于家是风范,于国则是脊梁,千万家庭的风气好了,社会自然兴旺发达。

经典家训在民族的精神成长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修身养性、立身处世的准则。将学习经典家训和弘扬当代核心价值观有机统一,教育方法上注重情感转化与严格规矩相结合、注重生活体验与理论学习相结合,引导未成年人将传统美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传承发扬传统美德,涵育良好家风,是家庭与社会的共同期盼。

参考文献:

[1]郭昕.中国传统家训与未成年人德性养成教育[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02).

[2]戴木才.论德性养成教育[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03).

[3]刘丽.试论当代青少年道德人格培育的传统文化途径——以传统家训中德育思想为例[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05).

猜你喜欢
未成年人立德树人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未成年时期阅读推广研究
提高安全意识促进健康成长
论思想政治课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