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绿色发展 建设生态汝城

2020-12-28 02:15田军方
林业与生态 2020年12期
关键词:汝城全县造林

田军方

汝城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县、罗霄山片区连片开发县、湖南省重点林区县,全县辖17个乡镇、3个国有林场,总人口42.3万人。近年来,汝城林业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努力实现全县生态、社会和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抓扩面 让汝城绿起来

近年来,汝城县加大生态建设力度,从点到线,从线到面,全面植绿护绿,目前全县林地面积保有量19.32万公顷,占全县国土面积的79.9%,森林面积16.9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3.37%,活立木总蓄积量1324.34万立方米,国家级和省级生态公益林地面积58446.67公顷,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稳步提高,生态美成为了汝城最靓丽的名片。

一是迹地复绿。突出抓好高速公路沿线绿化,对裸露山体全部绿化,对火烧迹地复绿,对全县所有宜林地全面绿化。2016年以来共完成2093.33公顷迹地更新,特別对厦蓉高速、平汝高速等重要通道两旁620.49公顷共226个小班的“裸露山地”实行了造林。

二是湿地插绿。把境内的龙虎洞水库水源地作为试点,大力开展退耕还林还湿工作,2017年完成龙虎洞水库水源地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湿8.20公顷,2020年完成5.33公顷,保障了以县城为中心6个乡镇近22万人的水生态环境安全。

三是通道见绿。加强生态廊道建设,2019年春在平汝高速马桥镇高村段、厦蓉高速土桥镇土桥段实施生态廊道建设绿化提质项目,补种木荷及彩叶树种面积39公顷,提高了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展现了汝城形象。

四是村庄透绿。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鼓励农户发展经济林,栽植奈李、黄桃、柑橘、杨梅、水晶梨等经济作物3万株,地上绿树挂果,地下绿草成毯,文明瑶族乡东山瑶族村和沙洲瑶族村、热水镇热水村成功申报国家森林乡村,暖水镇广泉村成功申报市级秀美村庄,20个庭院评为市级优秀庭院。

五是义务增绿。大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每年植树节县委书记、县长带领县副处以上领导干部和县直单位部分职工100多人参加义务植树活动,以实际行动履行公民植树义务,大力营造“爱绿、植绿、护绿”的浓厚氛围,2016年以来共建立县级义务植树基地5处,乡镇级义务植树基地70个,总面积300公顷,总株数27万株,总投入450万元。

抓提质 让城乡美起来

2016年以来,县本级财政投入3540多万元,引导民间资本投入7000多万元,全力实施绿化提质,生态底色更加厚重。

一是生态造林。与实际相结合,考虑土地性质、土壤环境和水文条件,大力实施剪带生态造林,改变了炼山造林的陈规陋习。2016年以来完成人工造林4786.67公顷,其中荒山荒地造林2691.82公顷、迹地更新2094.85公顷,全部采用非炼山、保留原生态树种造林模式。加大了林种树种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珍贵树种培育基地。2016年以来完成珍贵树种培育242公顷,提高了森林质量和生态功能,满足了珍贵树种用材需求。

二是生态抚育。为促进林木健康生长,进一步提升景观效果,2016年以来完成中幼林抚育38842公顷,完成退还林修复10733.33公顷,实施了暖水林场266.67公顷森林质量精准提升,优化了林分结构,整体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更加完善,林业生态建设稳步推进。

三是生态管护。坚持以森林资源保护为重点,加快公益林建设步伐,增加和扩大森林后备资源,2016年以来完成封山育林9193.33公顷。做好595名生态护林员的续聘选聘工作,建成了郴州市第一个县级森林资源监测预警中心,生态护林员全部实现了网格化管理,覆盖了全县所有行政村,森林火灾、乱砍滥伐等大幅减少,2018年春节以来全县实现森林防火零火灾,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明显增强,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

抓增效  让百姓富起来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政策引导和技术指导,因地制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精心培育林业特色产业,“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一是打造生态景区。立足汝城红色文化的优势和特色,努力打造独具魅力的红色旅游生态景区。2017年投资807.25万元完成文明瑶族乡新旭村房前绿化工程、夏蓉高速公路文明出口绿篱绿化工程和边坡绿化提质工程、厦蓉高速文明出口、沙洲村周边景观提质工程。2019年投资94.17万元完成文明乡沙洲村零星绿化工程、文明乡沙洲村山坡整治绿化工程。2017年以来,沙洲景区接待游客200多万人次,带动1000多户农户增收。2020年完成投资140万元的延寿青石寨红色景区补绿增绿工程12.60公顷,对景区周边20多棵古树名树进行了挂牌保护,为2020红色旅游博览会争光添彩。

二是弘扬生态文化。引导和带动美丽乡村建设,传播生态文化知识。大坪镇谭屋村2016年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推荐文明乡沙洲村申报2020年全国生态文化村,每年开展送林业法律法规和林业科普下乡活动,印发宣传资料5万多份,促进地方绿色经济增长,让百姓共享生态文化成果。

三是发展生态产业。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标准化种植为抓手,扩大以仙草、黄精、岗梅、草珊瑚等品种为重点的中药材种植面积。2020年共完成中药材基地面积新增670公顷,促进农民增收近5000万元。全县发展油茶面积达到5060公顷,采取政策支持、股份合作、收购基地等方式,做大做强油茶产业。立足县域生态优势,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以热水温泉旅游度假区、九龙江国家森林公园为依托,将森林康养、温泉保健、公园度假有机结合,九龙江国家森林公园成功列入全省首批20个森林康养试点基地,2017年以来接待游客1000万多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000多万元。

(作者系汝城县林业局局长)

猜你喜欢
汝城全县造林
铸造汝城精神
睚 村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浅议造林的意义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探讨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汝城河流治理美如画
湖南汝城:投3000多万建大型供水工程惠泽6万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