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与会计专业教育融合研究

2020-12-28 06:57章雨晨赵红英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0年23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会计专业融合

章雨晨 赵红英

[摘    要] 针对创新创业教育与会计专业教育融合的问题,文章借鉴美国DQP框架,探讨两者融合的有效途径。结合我国高职院校面临的人才需求,系统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评价机制的方方面面,让创新创业教育能够贯穿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要制定完整的管理与运行机制、加强成果导向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建设、搭建校内外多层级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以保证创新创业教育与会计专业教育融合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 DQP;创新创业;会计专业;融合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20. 23. 087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20)23- 0215- 04

1      基于DQP框架创新创业教育与会计专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DQP即美国学历资格框架,是美国发展起来用于高等教育进行教学改革的工具,在美国高等院校应用较广泛。DQP体现的是一种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以社会、企业、行业需求为前提,学生所取得的学习成果为最终目标进行反向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强调以学生为中心。DQP框架下,主要包括三种不同层次的学历即副学士、学士、硕士,以及五大学习领域即POC1:专业知识,POC2:广泛和融合的知识,POC3:智力技能,POC4:应用和协作学习及POC5:公民素养和全球学习。DQP以学习成果的方式,明确副学士、学士、硕士层次的大学生在取得毕业证时在上述五大学习领域所需要达成要求,三种不同学历层次的毕业生在五大学习领域所需要达成要求依次递增。其中 DQP 中的副学士学历框架明确了高职高专学生在取得毕业证时应具备的专业知识、技能及素养,学生正是通过不同课程学习成果的完成,学习和培养其毕业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及素养[1]。

近几年,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各地高职院校如雨后春笋般掀起了创新创业教育的热潮,创新创业教育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均取得了开创性的进步和发展。然而,我国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整体上仍处于探索阶段,实施过程中创新创业教育还没有深入融入会计专业教育之中,出现两者各自为政的局面,主要体现为:(1)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实际需求不一致;(2)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缺少对学生的多元化培养;(3)创新创业教育多以传统的讲授模式为主,缺少实践平台,缺乏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培养过程;(4)尚未形成得到广泛认同的对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学的评价标准。为此,针对创新创业教育与会计专业教育融合的问题,本文借鉴美国DQP副学士学历框架,探讨两者融合的有效途径及顺利实施的保障条件。

2      创新创业教育与会计专业教育融合的有效途径

探讨创新创业教育与会计专业教育融合的有效途径的过程中,可借鉴美国DQP框架,结合我国高职院校面临的人才需求,系统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评价机制的方方面面,让创新创业教育能够贯穿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2.1   设计人才培养体系路径

DQP框架下设计人才培养体系,首先,由学校、行业、企业多方共同确定人才需求状况,调研人才培养要求和核心能力的内涵,再结合学生在毕业后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养,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并将培养目标细化为毕业要求。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之后,参照DQP中副学士标准的5大学习领域及参照点,构建高职专业预期学习成果。依据专业预期学习成果设置专业课程体系,毕业生能力通过由不同课程构成的课程体系来实现。专业预期学习成果按照课程体系进一步细分为课程学习成果和课程单元学习成果,使专业预期学习成果落实到具体课程。每一门课程围绕程课程学习成果和单元学习成果设计教学内容,与此同时,配备与学习成果相匹配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现需求、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有机衔接。以学习成果达成度为评价指标,根据教学过程的反馈信息对教学与考评机制进行修订与完善,建立学习成果的持续改进机制[2-3],见图1。

2.2   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及毕业要求

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了人才培养的原则和方向,在专业人才培养活动中起着引导作用,是实现“我们想要学生的学习成果是什么”的過程,学生毕业后3-5年应该实现的目标。创新创业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为成果导向,培养目标中要明确体现。在企业、行业的社会需求调研基础上,结合高职学生特点,对应会计专业学生在毕业后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养,围绕会计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知识学习、专业技能、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三方面,制定满足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并将培养目标细化到更加具体、详细、可操作、可测量的毕业要求。

2.3   依据专业预期学习成果反向设计课程体系

确定好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之后,参照DQP中副学士标准的5大学习领域及参照点,构建高职会计专业预期学习成果,最终体现为会计专业毕业生专业技能、创新创业实践能力、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毕业要求。基于上述会计专业预期学习成果,反向设计课程体系。构建创新创业通识类课程、会计专业类融入课程、实践活动类课程、创新创业提升类课程依次递进、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毕业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通过不同层次课程构成的课程体系来实现,即专业预期学习成果需要落实到课程中。课程体系体现以成果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突出专业特色,创新创业类课程要与专业课程深度融合,与专业实践教学有效衔接。兼顾普遍培养的原则,要使学生根据培养目标,实现毕业要求的达成[4]。

2.4   配备与学习成果相匹配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专业预期学习成果按照课程体系进一步细分为课程学习成果和课程单元学习成果。DQP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关注学生学习成果的达成度,配备与课程学习成果和课程单元学习成果相匹配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应重视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紧紧围绕学习成果的达成,灵活运用多种先进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特色教材的建设,挖掘专业课程中创新创业元素和教育资源。如在会计专业类课程财务报表分析中,挖掘与创新创业相关的元素,将关注上市公司的财务异常信号、前沿问题展开创新探讨、分析创业案例等融入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找到分析的切入点,和学生交流论文写作规范等信息,指导学生完成课程学习成果——课程论文,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获取新知识的创新能力,也为毕业论文写作打下坚实基础。

2.5   建立基于学习成果的评价机制并持续改进

在教学评价过程中,改革传统的教学评价机制,建立适应DQP特点、基于学习成果的评价机制。实施“三合一”的考评标准,课程成绩由平时考核、成果考核、能力测试三部分成绩组成,加大成果考核在课程成绩中的力度和比重。成果考核重点考核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达成度是否形成,以学习成果为评价指标,测评单元学习成果、课程学习成果和专业学习成果的达成度。引入第三方机构,定期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职业能力培养效果进行综合考核和评价。通过分析学习成果达成度和第三方能力测评结果,健全适应会计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评价机制,促进课程教学、学习成果的持续改进,并反馈于课程体系,形成不断优化的循环过程。

3      创新创业教育与会计专业教育融合的保障条件

为保证创新创业教育与会计专业教育融合的有效实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首先,高职院校要制定完整的管理与运行机制;其次,要具备成果导向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保障;再次,实现校内外实践平台的建设与有效利用。

3.1   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的良好管理与运行机制

高职院校要制定完整的管理与运行机制,以确保创新创业教育与会计专业教育融合的顺利实施。第一,设置创新创业学分及转换制度。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会计人才培养方案的始终,面向全体会计专业学生设置创新创业学分,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最基本的创新创业教育;对参加创新创业活动、发表创新创业论文、创业创业大赛、获取专利等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经学校认定后可奖励相应学分,奖励学分可以转换成相关课程学分。第二,实行弹性学制。为有自主创业意愿的在校学生创造便利条件,允许他们保留学籍休学创业,且放宽休学年限。第三,制定激励政策。鼓励学生创新创业作品产品化、技术成果化;教师指导学生参加高水平创新创业项目竞赛获奖的,对学生和指导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有突出业绩的,在职称评定上给予一定的政策鼓励。第四,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基于DQP的持续改进理念,对毕业生的职业发展定期进行有效跟踪,以此衡量创新创业教学效果,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5]。

3.2   加强成果导向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成果导向的师资队伍要求教师能清楚学生在一段学习经历后所能达成的最终学习成果。DQP下,教师应淡化其绝对主导地位,需要更多以教学的设计者、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的形象去帮助学生培养自主探究的精神、创造性思维以及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达成学习成果。专任教师创新创业实践经验较少,为此,在关注学生成果达成度的同时,通过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案例研究和课题申报、多参加培训和交流、到企业挂职锻炼等方式,努力提升自身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此外,还可以聘请创业成功人士或企业专家补充师资力量,组建专兼职相结合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必要的师资力量。

3.3   构建校内外多层级实践平台

构建校内外多层级创新创业教育与会计专业教育相互融合的实践平台。第一,科研平台。开展科研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课题研究、参加学科前沿讲座及论坛、发表论文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第二,竞赛平台。举办“会计专业+创新创业”竞赛活动,以会计专业知识为基础,提出创新创业的点子和项目,如财务决策大赛,经营管理决策大赛等,通过竞赛促进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提升。第三,校内实践平台。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开发,增加创新创业实训内容,推进实训课程內容的整合和优化,并与会计专业课程内容有效衔接。第四,校外实践平台。建立与企业、会计师事务所、财务咨询公司等合作的专业实践基地,在人才培养、社会培训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第五,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加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众创空间等建设,并以此为依托,扶持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创业活动,遴选优秀项目入驻基地进行孵化。

主要参考文献

[1]殷明,刘丹青,郑继昌.美国学历资格框架(DQP)述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6):79-82.

[2]刘艳芹,董立华,赵琳琳.产教融合视阈下应用型高等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策略[J].河北职业教育,2020(2):71-74.

[3]刘秀平,胡新煜,徐健.以成果为导向构建专业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体系探索[J].大学教育,2020(8).

[4]吴石梅.基于美国DQP学习成果导向理念的职业院校课程规范研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11):81-86.

[5]谢良安.“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互融”的会计人才培养体系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8(7):29-30.

[6]范建波,罗炳金.基于 OBE 视阈的多维度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6).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会计专业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武陵山片区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建设与启示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困境与出路
关于中职会计专业优化调整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