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未来的新型教育教学组织体系构建与实施路径研究

2020-12-28 02:38张惠敏梁为陈浩纪显俐
中国电化教育 2020年8期
关键词:协同机制在线教学实施路径

张惠敏 梁为 陈浩 纪显俐

摘要:从深圳长周期在线教学的实践来看,组织和管理是有效开展在线教学的关键,尤其是市区校分工协同、形成联动是在线教学开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后疫情时期,伴随着在线教学带来的深刻影响,可探索建立一个面向未来的新型教育教学组织体系,这个体系将通过市区校三级联动的形式来构建。该文结合深圳长周期、大规模在线教学活动的实践,构建了市区校协同推进的在线教学组织体系,并介绍了市区校围绕通信平台、学习资源、学习工具、学习方式、教学组织、支持服务和多方合作七大要素分工推进的实施路径。后疫情时期,深圳将进一步推动市区校分工合作,探索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建立教师在线实践共同体,推动基于大数据的精准评价,打造智能化的学习空间和构建协同的应用生态系统。

关键词:在线教学;协同机制;实施路径;混合式教学;大数据;人工智能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860(2020)08-0033-08

一、引言

受疫情影响,教育部发布了延迟开学的通知",并号召各地学校“停课不停学”。为此,许多地方都开展了在线教学的尝试。在线教学利用信息化手段突破了集中式授课的固定场地限制,能较好地支撑身处不同地方的教师和学生开展正常的教学活动。虽然在线教学不是新生的事物,但在特殊时期开展如此大规模在线教学活动,无论对于教育行政部门,还是对于学校、教师和家长,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深圳把打赢防疫阻击战与保障基础教育学段在线教育教学结合,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在线教学,致力将高质量的在线教学打造为最好的防疫手段。在“停课不停学”期间,深圳共有734所普通中小学开展了在线教学,日均开课教师数7.4万人,日均上课学生数137万人;单节教研公开课同时在线教师数峰值1.8万人,单节公开课在线学生数峰值1.9万人。为确保不落下一个学生,疫情期间新组织录制5746节课例资源,连同已积累的2.8万节优质录播课例,提供了完整的学科资源包和同步课例。各项数据指标均创下历史性记录,得到全国各媒体广泛报道。

从深圳长达3个月的在线教学实践来看,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是在线教学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因此通过分析研究在线教学的组织管理机制,将有助于进一步挖掘在线教学的特征,揭示在线教学的内在规律,从而为在线教学的后续发展提供重要参考。有关在线教学的组织管理研究已经有许多成果:祝智庭教授提出了构建全媒体学习生态,以应对大规模在线教学的问题;余胜泉教授构建了基于活动的在线学习组织模型,黄荣怀教授总结出了在线教学组织核心七要素7,田俊等人则结合湖北省威安区域在线教学的案例,建立了高校、政府、企业和中小学的协同机制。这些研究成果,为各地有效开展在线教学提供了理论指导。但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政府和学校三方协同方面,而对于一个区域教育系统内部的协同,即市区校协同的在线教学组织机制研究还比较少。本文结合深圳在线教学实践,从市区校协同的视角,构建了在线教学的组织体系,并介绍了其具体的实施路径。同时,本文根据在线教学的发展要求,阐述了后疫情时期在线教学的行动策略,逐步形成了一个面向未来的新型教育教学组织体系。

二、在线教学组织体系

有研究表明,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多方协同、共同推进的系统,各方有各方的能力和职责,同理,作为教育信息化组成部分的在线教学组织,也需要多方协同推进才能取得成效。目前有关协同研究多集中在政府、企业和学校之间,对于市区校如何协同的研究则比较少。在实际推进在线教学工作时,市区校三级的协同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市区校只有分工明确、协同推进,在线教学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为此,本文结合深圳在线教学的实践,构建了市、区、校三级协同联动的在线教学组织体系(如图1所示),阐述了在线教学中,市区校各级的分工职责和三级组织如何统筹协调,共同做好在线教学工作。

(一)市区校协同发展

市级负责全市的政策指引、技术托底和过程监督,包括在线教学组织、学习方式、支持服务和政企学协同方面出台系列的政策文件和工作指引在政策上引领全市的在线教学工作;从通信平台、学习资源、学习工具方面提供托底服务,完善全市支撑网络,打通各大通讯渠道,动员全市优秀教师制作教学资源,联合多个技术平台上线托底课程服务,为全市基本的在线教学需求提供保障。同时,对全市在线教学实施过程监督,形成完善的监督体系,多措并举,保障课程内容的质量,确保信息传输过程的稳定通畅,为在线教学保驾护航。

区级负责区域内在线教学的指导、保障和评价工作。根据市级政策指引,落实在线教学的区域部署,引导各校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托底资源或自建资源。组织线上教研会议,从授课和教研角度对全区教师进行培训指导,保证区域教师的在线教学质量不低于市级平台提供的托底资源质量。在开展在线教学过程中,建立教研员在线巡课制度,教研员责任到校,以线上评价的方式,从授课形式和内容方面对在线教学提出意见和建议,督促各校在教学实践中归纳总结,推陈出新。

学校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做好在线教学组织实施工作,制定在线教學工作方案,明确学校在线教学工作目标、任务、举措与保障,根据在线教学的特点合理安排课程。加强在线教学管理,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科教学要求,分年级安排在线教学任务。灵活调整线上的教学组织架构,打破师生由于空间分离产生的距离感。加强与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沟通,落实关心每一个师生的上课用网条件,及时为有困难的师生排忧解难,确保在线教学效果。

(二)数据互联互通

市、区、校三级联动,从内容和技术上为在线教学顺利开展实施搭建了稳固的平台,而进一步保证在线教学的稳步推进,最重要的保障是数据。数据是联通市区校三级组织的重要纽带。市级基于前期的数据进行设计和预判,制定在线教学政策,统筹全市开展工作,区级根据市级的部署,基于区域的数据制定实施方案,推动学校根据要求落实在线教学工作。学校作为在线教学的主体,积极开展在线教学探索,并及时收集在线教学全过程的各项数据并反馈至市区教育主管部门,市级根据实时反馈的数据对当前全市在线教学进展进行研判,进一步调整政策并提供有针对性的保底服务;区级根据学校反馈的数据从多个维度分析在线教学行为,总结归纳在线教学的发展规律,进一步为教师开展在线教学活动提供指导和支持保障;学校根据数据实施精准教学,引导教师根据数据调整教学策略,为学生开展个性化学习推送有针性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数据让市区校三级组织有效的实施联动,使三级组织掌握在线教学的实时动态,把控在线教学的效果,并在此基础上健全完善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改进漏洞,螺旋式上升,合力提升在线教学的质量。

三、在线教学实施路径

构建市区校三级协同的在线教学体系,只是从组织制度上明确了各级的职责分工和协同联动关系,然而具体实施层面,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市区校三级协同开展在线教学的方法和路径,形成分工合作的具体协同措施并在实践中逐步调整完善,从而确保在线教学工作的有序推进。本文根据黄荣怀教授的七要素模型,结合深圳长周期的在线教学实践,初步探索形成了市区校协同的有效路径(如图2所示),从通信平台、学习资源、学习工具、学习方式、教学组织、支持服务和多方合作七个方面构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在线教学行动框架。

在实施过程中,市级组织起到引领、托底和监督作用,区级组织起保障、指导和评价作用,学校则是在线教学的落实主体,负责组织在线教学活动、合理安排课程,做好师生服务。各类数据在三级组织中进行有效流动,进一步促进各方的联动,确保在线教学的顺利开展。

(一)通信平台

顺畅的通信平台是支撑在线教学的硬件基础。市级组织负责利用产业优势,完善全市网络支撑环境,打通技术障碍,破除网络支撑难关,建立良好的市级网络支撑环境。为保障全市师生在线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深圳市教育局多举措完善全市的网络支撑环境。推动各在线教学平台提供商紧急扩大网络容量;联系三大运营商免费开放自有的会议电视系统供学校选用,并提供免费云资源和带宽。

区级组织负责组建网络支持团队,建立区域网络保障机制,保障区域网络妥善运行。深圳各区在推动在线教学期间都组建了网络保障技术团队,并建立网上巡课指挥中心,可动态跟踪区域内各学校在线教学的使用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网络问题。此外,各区还引导学校分散选择平台且选择成熟稳定的云支撑平台,督促学校做好“备胎”计划,充分利用班级QQ群、微信群,做好课程资源推送,并通过不同时间段采用直播+录播相结合等形式,确保在线教学活动的网络顺畅。

学校负责排查师生网络波动情况,以校为单位解决本校师生教学听课用网问题。深圳各学校在开展在线教学过程中,积极采用多举措解决学校师生上网困难的问题。经技术分析,在线教学网络卡顿主要发生教师端。教师端上传不畅顺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教师端的网络和电脑性能较差,导致直播视频从源头上就出现卡顿。为此学校做了如下应对:一是对教师使用电脑进行普查,对于使用3-5年以上的,如学校电脑较新,可将学校电脑送到家里。如果学校电脑也旧,可采用租用等方式,解决教师电脑问题。二是考虑给教师配备手机4G卡,專门用于上网课。此外,学校结合学生实际,提供多种渠道开展在线教学活动,对于网络条件较好的学生,通过直播或课程回放开展在线教学,对于网络条件不足的学生,由教师在学习QQ群和微信群里发布当天的学习任务,学生学习可适当后移,老师定时检查,开通讨论答疑时段。

(二)学习资源

学习资源指的是师生在开展在线教学过程中通过互联网可利用的数字化资源。学习资源是在线教学的重要保障。市级组织负责打造教育资源服务体系,汇聚各级各类教育资源,为全市师生提供托底服务。为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需求,深圳组织部分名师、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在官方网站开辟了“空中课堂”专栏,开发在线教学托底课程,并动态优选更新教学资源,推进课程共享,同步在天威数字电视和IPTV提供点播,努力为学生量身定制“营养餐”并确保课程质量,使课程具有保底、示范、引领和辐射推广作用,有力地促进了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如:深圳中学通过空中课堂,本着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原则,坚持将高一、高二优质课程面向社会开放,体现了深圳优质教育资源的“先行示范”。该校的一节“高一高考方向”直播课,共有15125学生实时在线听课,有19089名学生观看了回放,成为辐射较广、影响较大的课例,有效地促进名校资源的共享和传播。为迎接高考,深圳安排全国最优秀的学科教师,在空中课堂进行高三备考在线直播,有13000多学生在线观看,为学生备战高考提供了支持。

区级组织负责根据本区需求选用市级资源,开发具有区域特色的生成性资源,并将这些资源根据学校的需求推送给师生使用。深圳各区一方面组织本区学生学习市级“空中课堂”的系列化课程,另一方面根据区域特点和师资力量,组织区名师开展直播课程、录播课例、制定资源包、设计教学模版和导学案等工作,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生成性资源,通过各平台推送给师生开展在线教学使用。

学校负责根据师生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市区资源开展教学活动。深圳各学校根据本校师生的实际需求,按需选用市级“空中课堂”的课程和区推送的名师资源开展在线教学活动,提升学校教学水平。同时,学校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分别推送不同的资源包给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并组织教师及时加强对学生的在线指导。

(三)学习工具

学习工具是师生开展在线教学的中介,各种直播平台、即时聊天、录课、在线作业等都是在线教学主要的学习工具。市级组织主要负责建设市级在线教学平台,整合并提供全市通用的学习工具。为确保全市师生都能开展在线教学活动,深圳联合知名企业提供托底服务,建设了市级在线教学平台,支持多种教学形式,如直播大课、录课点播、自主学习、翻转学习等;支持教师播放课件、板书、考勤、点名、举手等传统课堂场景;支持在线实测、录制回放等信息化教学工具,形成更为优良的课程反馈机制。各区各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择在线教学平台,同时市级平台供直属学校、高中学校和有需要的学校选用。市级在线教学平台在高峰期间支撑了2.1万教师,63万学生同时在线教学。

区级组织负责在整合市级在线教学平台的基础上,根据教师、学生的使用体验感及使用效率,搭建具有区域特色的区级在线教学平台,向学校推送合适的学习工具,供师生开展在线教学时使用。深圳各区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校应用市级在线教学平台开展在线活动,或根据本区实际情况,在整合市级平台的基础上,搭建了区级的在线教学平台并向学校推送便捷的学习工具。市区两级平台各有侧重,市级平台主要提供直播、录播等通用工具,区级平台主要提供在线作业、智慧课堂、视频互动等特色的学习工具供学校选择。

四、后疫情时期的行动策略

后疫情时期,在线教学如何发展是一个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课题。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雷朝滋指出,要着重关注六个方面0:一是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新模式;二是培养教师自觉运用在线教学、混合教学策略的新素养;三是探索数据驱动的教学评价;四是构建智能化的教与学环境;五是促进产学研一体发展;六是构建适应未来教育的体制机制。这六个方面要求为如何持续开展在线教学活动指明了方向。为此,市区校要结合时代特点,优化协同机制,深化合作,进一步推动实现在线教学的常态化应用。本文结合雷朝滋司长的六个方面要求,从混合式教学、教师实践共同体、大数据精准评价、智能化学习空间、应用生态系统五个方向介绍了在后疫情时期深圳开展在线教学的市区校协同行动策略。

(一)协同推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未来的学习模式应该是线下线下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根据深圳的在线教学实践经验,市级层面可充分发挥统筹全市的优势,集中全市的名校名师资源提供线上服务;区级层面则发挥线上线下教学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根据本区实际需求,制定混合式学习策略,开发混合式学习课程,一方面推动学校利用市级资源开展线上教学,另一方面合理做好本区教师的组织培训工作;学校則根据自身需求和特色开展线上线下教学实践:基础性的学科知识学习通过线上教学完成,个性化的辅导及活动类课程则在线下完成。

(二)建立市区校教师在线实践共同体

在线教学的持续推进,离不开专业团队的引领,而市区校的教师团队如何能有效合作,结成在线教学实践共同体,形成合力,是在线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在职能层面,市级主要从全市的角度在政策、理论方面为在线教学提供支持,区级主要从教研、评价方面提供指导,学校教师则从实践层面开展探索,因此通过构建“市级专家支持一区级教研队伍引领一学校骨干教师协同推进”三位一体的跨区域在线实践共同体,可进一步推进线上课堂教学协同创新发展。

(三)共同推动基于大数据的精准评价

在线教学的一大优势就是可以采集、记录和分析师生的在线教学过程数据,从而为科学的评价提供数据支撑。市区校可通过打造三级连通的在线教学平台,构建基于大数据的评价体系,实现对学生的精准评价。市级主要负责构建教育基础数据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全市在线教学平台的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数据交换、统一数据管理和统一应用接人,打通市区校三级数据壁垒,为精准评价提供可靠的数据来源。此外,市级还负责建立全市统一的数据评价标准和分析模型,指导区和学校开展精准评价。区级主要负责为教师提供技术支持和数据资料,帮助教师从多个维度精准掌握学生学情,并通过智能分析评测技术,实现对教学的全自动分析,帮助教师对大量的学情数据进行诊断和提炼,掌握“找数据”“用数据”“分析数据”的基本功,使数据真正赋能教学。学校主要负责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学校的在线教学进行过程性诊断、分析和评价,从学业水平发展、大数据校本教研、教学活动及效果和教学质量预警等多维度进行分析,对教学效果和质量进行过程性监测,对教育教学进行持续性的改进。

(四)联合打造智能化的在线学习空间

在线教学除了提供传统的传授式教学外,还可以充分利用5G、AR/VR、全息等新技术构建一个智能化的学习空间,开展虚拟实验、物体拆解、专家讲解等实时教学活动,并为学生提供全媒体的学习生态,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川。市区校通过分工合作,联合打造一个智能化的在线学习空间,可以进一步提高在线教学质量。市级一方面负责优化基础网络环境,构建5G覆盖的教育城域网络,提高全市教育骨干网的容量和承载能力;另一方面负责制定智能化学习空间的设备设施配备标准和“5G+”智能化应用指南,指导区和学校开展智能化的在线教学活动。区级负责根据市级的装备标准选用合适的智能设备配备给学校,并推动建设5C校园网络,优化学校的在线教学支撑环境。学校负责利用智能化学习空间,根据学校实际,选用合适的AR/VR、虚拟仿真等特色资源,开展体验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创新型学习活动,并可远程邀请领域专家到学习空间进行实时教学讲解,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习效率。

(五)构建市区校协同的应用生态系统

深圳在分工推进在线教学过程中,初步建立了市级提供托底通用资源和应用、区级提供特色资源和应用,学校按需选择的格局。然而,传统的建设模式仍没有发生变化,仍然是市区两级分工建设,学校被动使用的局面,学校的个性化需求无法得到很好地满足。为此,未来将探索打破传统的建设模式,以服务购买形式构建覆盖全市所有师生和家长的在线教学生态系统,引入一批成熟、先进的资源和应用接入系统,以适应快速变化、多样化的现代教育建设需求。同时,探索建立结算机制,按业务场景对应用进行分类,按照应用推广和使用效果进行计量计费,并由市、区、校按职能的不同分别进行付费,从而保证应用的效益。

五、结语

大规模在线教学的实施,对教育教学变革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一是推进了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从单向传播的知识传授型教学向双向互动的个性化教学转变;二是促进了教育评价方式的转变,从结果性评价转变为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三是推动了教育治理水平的提升,形成了以大数据为基础的科学决策体系;四是提升了师生的信息素养,形成了师生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与学创新的良好氛围。深圳在积极开展长周期的在线教学活动过程中,通过市区校的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市区校协同组织体系和实施路径。在后疫情时期,借助在线教学给教育带来巨大影响的有力契机,深圳将进一步优化市区校协同机制,在混合式教学、教师在线实践共同体、大数据精准评价、智能化学习空间、应用生态系统方面分工合作,推动在线教学深化应用,进一步促进教育教学改革,逐步将深圳打造成一个利用信息技术变革教与学模式的实验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历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001/t20200127_416672.html,2020-01-28.

[2]光明日报.深圳力推教育信息化全市高中停课不停学[EB/OL]http://share.gmw.cn/ocal/sz/2020-02/12content_33548402.htm,2020-02-12.

[3]中国教育报.广东:念好“停课不停学”的“好经"EB:Lp:/paperjigh.cn/zgjyb/html2020-02/12/content_575780.htm?div=-1,2020-02-12.

[4]人民日報.深圳教育:全力以赴,“疫”战到底[EB/OL_.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5303368/5211022?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2020-03-22.

[5]祝智庭,彭红超.全媒体学习生态:应对大规模疫情时期上学难题的实用解方[J].中国电化教育,2020,(3):1-6.

[6]余胜泉,王慧敏.如何在疫情等极端环境下更好地组织在线学习[J].中国电化教育,2020,(5):6-14+33.

[7]黄荣怀,张慕华等.超大规模互联网教育组织的核心要素研究——在线教育有效支撑“停课不停学”案例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20,41(3):10-19.

[8]田俊,王萱等.疫情时期在线教与学实践案例与经验[J].中国电化教育,2020,(5):53-61+110.

[9]徐晶晶,黄荣怀等.区域教育信息化协同发展:挑战、实践模式与动力机制[J].电化教育研究,2019,40(6):43-49.

[10]在线学习.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雷朝滋:超大规模在线教学给中国教育变革搭建了新起点[EB0L_tp://zxx.net.cn/Article/Detail/Overview/5458,2020-06-16.

[11]李文昊,祝智庭.改善情感体验:缓解大规模疫情时期在线学习情绪问题的良方[J].中国电化教育,2020,(5):22-26+79.

作者简介:

张惠敏:高级工程师,硕士,主任,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与教育应用、教育信息系统架构与数据标准、自适应学习(zhm@sz.gov.cn)。

梁为:高级工程师,硕士,副主任,研究方向为教育大数据、学习分析、智慧校园(liangwei@sz.gov.cn)。

陈浩: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应用及推广、教学资源建设与管理(chenh@sz.edu.cn)。

纪显俐:助理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理论、增强现实jixl@sz.edu.cn)。

收稿日期:2020年6月16日

责任编辑:李雅碹

猜你喜欢
协同机制在线教学实施路径
探析“三网联动”品牌传播机制
协同机制视角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新经济时期高校纪律检查与业务监管协同机制建设的探索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实施“三转”的思考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浅谈基于Web试题库系统的设计
浅谈基于Web在线教学系统设计
互联网+教育微网站的设计与应用
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