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音乐文化在地方高校艺术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

2020-12-28 13:40任姗孙璐璐
艺术评鉴 2020年22期
关键词:传承与发展

任姗 孙璐璐

摘要:高校艺术教育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之一。陕西历史文化悠久,教育资源丰富,众多知名高校云集,因此以高校艺术教育为平台,将地域音乐文化和高校艺术教育紧密融合在一起,可以有效实现地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本文针对陕西音乐文化进行分析,以其在地方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实践教学路径进行研究,力求学生可以深刻地学习了解当地音乐文化的内涵,更好地将陕西地域音乐文化传承并发扬光大。

关键词:高校艺术教育   陕西音乐文化   传承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J6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0)22-0121-03

一、陕西音乐文化概况

陕西位于中国西部内陆腹地,黄河中游,是西北重要省份。由于地理、气候、民俗、方言等因素,分为陕北、陕南和关中三个部分。三秦人民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博大精深的陕西地域文化,正如习总书记所言:“陕西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远古历史、上千年建都史和伟大革命史,文化积淀十分深厚。陕西历史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①在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历史上,有一半的时期是与陕西地区密切相关的。这里蕴藏的音乐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无论是陕北民歌、秦腔或是华阴老腔,还是西安鼓乐、秦筝、秦胡等秦派民族器乐,他们大都形式多样,影响深远。

(一)民歌

民歌是各地区各民族人民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中口头创作的,经过祖祖辈辈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并在各种艺术形式的相互影响和融合创造中流传发展下来的,因此具有浓厚的地域风格特点。陕西民歌旋律动听,婉转细致,生动展现了当地百姓的生活和文化现象。其多采用高腔和平腔,生动表现了陕西人民淳朴、老实的品质和形象。流行在陕西地域的民歌主要有紫阳民歌和陕北信天游。紫阳民歌是流行在陕西省紫阳县境内的民歌,在陕西民歌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紫阳民歌的曲种丰富,有山歌、小调、风俗歌曲、花鼓八岔、风俗歌曲、号子孝歌、新民歌等十几种,其音乐有较强的舞蹈性、叙事性、抒情性的特点,适合抒情语言和动作的表达②。陕北信天游是流行在我国陕北黄土高原一带的民歌,又称“顺天游”,意为顺口而来,漫天而游,其曲调简明、体裁多样、即兴而唱。信天游的唱词多源于西北人民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既可以唱爱情理想、生活琐事,也可以唱四季更迭、雨雪风霜。

(二)戏曲

戏曲是一种包含音乐、文学、舞蹈、美术、杂技等多种表演为一体的综合艺术。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其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合称为世界三大戏剧。然而后两者艺术已消亡,只有中国戏曲一枝独秀,流传至今。陕西作为传统文化资源的集聚地,是我国剧种众多并各具特色的戏曲大省。在关中、陕南和陕北三个区域中,关中地区的戏曲种类是陕西最典型的,特别是秦腔,是在中国梆子腔体系中形成时间最早的,以梆子腔的鼻祖著称。关中地区的戏曲种类包括同州梆子、碗碗腔、跳戏、关中道情、阿宫腔、弦板腔、关中秧歌、迷胡、秦腔、老腔等。陕南地区包含安康、汉中、商洛,其戏剧种类有安康弦子戏、八岔戏、大筒子戏;汉中的汉调枕枕、端公戏;商洛的商洛道情、商洛花鼓戏等,其中汉调二黄是三个地区都有戏剧种类。陕北地区有陕北二人台、陕北碗碗腔、陕北秧歌和陕北道情等。

(三)器乐文化

陕西素有”三秦大地”之称,因其地理环境、人文、历史等因素影响,陕西地方的器乐曲也十分丰富。特别是在20世纪下半叶,在陕西有一批作曲家和演奏家创作了大量以陕西民间音乐为素材的陕西风格民族器乐作品。据陕西省民族管弦乐学会2006年的统计,已公开发表的具有“秦风秦韵”的器乐作品有600多首(部),其中筝曲140首、阮曲191首、二胡曲47首、板胡曲18首、民族管弦乐曲80余部、其他如笛子、唢呐、笙、箫、埙、葫芦丝、吹打乐、锣鼓乐以及合奏、齐奏、重奏、协奏曲等各种不同演奏形式的器乐曲100余首(部)③。流传最广的有古筝曲《秦桑曲》《香山射鼓》;二胡曲《迷胡调》《秦腔主题随想曲》《蓝花花叙事曲》《渭北行怀》《秦风》;笛子曲《陕北好》《园春色》《乡音》《秦川抒怀》《秦吟》;唢呐曲《关中情》《歡天喜地》《怀乡曲》等。

二、地方高校艺术教育纳入本土音乐文化的意义

高校艺术教育是高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2019年4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学校美育是培根铸魂的工作,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全面加强和改进美育是高等教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美育是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是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增强审美意识、增强学生深厚民族情感的有力途径。

陕西作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也是资源丰富的文化大省。陕西文化是“指发生于陕西地域、记载和反映着由陕西与在陕西境域活动的人群、组织和社会团体的全部社会历史活动过程、情景及结晶,以及历经漫长的历史演变和社会递进仍然以多种形态而存在和可以识别的,具有重要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的,包括自然地理、山川人文、社会变迁、制度更替、军事政治、经济商贸、宗教伦理、民族繁衍、风土人情和文学艺术、科技教育、思想理论等社会历史文化诸方面的遗址、器物、形态、学说与活动等要素总汇”④。陕西因地理位置独特,成就了不同特点和风格的地域音乐。陕西音乐文化历史性、民俗性和艺术性极强,因此也成为了现代音乐创作的重要素材和灵感来源。作为陕西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陕西音乐文化以其独有的风貌在三秦大地上绽放着绚丽光彩。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同时肩负着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责任。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意见》中也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学校美育培根铸魂的基础,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广大青年学生在艺术学习的过程中了解中华文化变迁,触摸中华文化脉络,汲取中华文化艺术的精髓”。陕西音乐文化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植于陕西,具有鲜明的地域音乐特色。陕西高校众多,据统计大约有90多所。高校文化孕育在地方文化之中,并与之双向互动,同时也肩负起传承和发展地域文化的责任。因此将本土音乐文化纳入高校艺术教育教学范围,不但可以有效发挥高校的传承作用,也为本土音乐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了良好锲机,更是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继承和弘扬。

三、高校艺术教育对陕西音乐文化的传承

(一)构建本土音乐文化课堂

地方高校在艺术教育教学中应担当起传承发展地方音乐文化的责任。构建本土音乐文化课堂,可以将高校音乐艺术课程与民间音乐文化内容相融合,既能体现出本土音乐文化的特色和魅力,使学生对其有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传承和发扬本土音乐文化艺术。陕西本土音乐种类繁多,影响较大的有关中秦腔、华阴碗碗腔、陕西筝曲、陕北唢呐、西安鼓乐、陕北民歌、紫阳民歌、榆林小曲等,这些音乐文化代表着陕西地域民族风情,反映着三秦大地千百年的文化价值。

高校在构建本土音乐文化课堂过程中,可以开展特色艺术课程,如秦腔课程、陕北民歌课程、秦筝艺术课程等,还可以定期聘请一些当地知名的民间音乐艺术家走进高校,进行专业知识的讲座或举办地域风格音乐会,让学生们可以零距离接触和参与,亲身体验本土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高校还应当注重艺术教育的师资培养,使高校艺术教师能够充分重视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提高他们对本土音乐文化的研究程度。除此之外,为了让本土音乐文化得到有效传承和保护,高校还可以进行课程改革与创新,将陕西音乐文化的内容纳入高校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当中,既彰显艺术教育的目的,又凸显出地方文化特色。

(二)编写本土音乐文化教材

教材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参考工具,学校在艺术教育中合理使用规范的教材,才能更好的实现其艺术教育目的。因此若要在艺术教育过程中传承音乐文化,编写一本有关本土音乐文化的教材也十分重要。地方高校在编写教材时要结合自身特点、立足教育,以培养传承人才为思路,挖掘陕西音乐文化中的音乐理论、技能特点与艺术元素,将本土优秀音乐文化中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融入其中,编写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音乐教材。

首先,教材的编写要以文化传承为主导,且在教材中占有一定内容比例。编写本土音乐文化教材的目的就是要讓学生在艺术教育中感受当地音乐文化的魅力,以增强他们对地域音乐文化的传承意识。其次,教材的编写要有趣味性。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真正喜爱并学好当地音乐文化,一本有趣的教材是他们通往其目的地的钥匙。最后,教材形式要创新。随着社会的发展,智能移动终端广泛普及,手机和电脑成为新一代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在音乐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可以打破传统单一的纸质课本模式,新型的音乐教材形式可以结合课程内容融入故事、音像资料,并搭配二维条形码技术,利用多媒体技术,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用手机扫码搜索资料,使眼睛和耳朵真切的感受艺术文化。

(三)组织本土音乐文化艺术活动

音乐课程自身有着很强的实践性,若要在地方高校中有效开展本土音乐文化艺术教育教学活动,仅靠课堂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实践与理论的有效结合。实践活动是地方高校提升艺术教育教学的有力手段和坚实保障,也是本土音乐文化应用在高校艺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仅停留在欣赏和认知层面,而应实际参与到音乐表演和实践中去,这样不但能调动大家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使地域音乐文化传播的更久远。

在以往的教学中,音乐教师们过多的把时间和精力放在理论教学、技能教学方面,忽略了学生的知识技能应用能力,要想本土音乐文化能够在校园进行有效的传承与发展,教师们不但要认识到音乐教学的实践性,还应当树立创新教育理念,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整合,组织学生走进艺术现场,让他们零距离的参与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本土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其学以致用,这样不但可以巩固他们对音乐的认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例如老师可以在课外实践活动课中带领学生去体验当地音乐文化,去聆听、去观看、去感受,以增强学习的生动性和参与性。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陕西音乐文化艺术节、陕西风格作品音乐会、陕西音乐文化沙龙、音乐文化讲座等活动,将他们在课堂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舞台上的音乐艺术表现,增强他们对本土音乐艺术的理解与体验。

四、结语

随着新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陕西音乐文化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珍贵的文化遗产。关注音乐文化在地方学校教育体系中的传承,已经成为音乐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高校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对构建民族音乐文化的认知、增强文化传承的责任、促进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良好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校艺术教育也要秉承“根植传统,传承创新”的理念,充分利用平台优势,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当地音乐文化的学习中,真正把陕西绚丽多姿的音乐文化传承和发展开来。

参考文献:

[1]冯光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J].中国音乐,2003(01).

[2]李吉提.中国音乐结构分析概论[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3]张艳.本土音乐文化在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实践与创新[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04(09).

[4]第五太卓,郭宪.陕西高校文化与地域文化协同创新[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4(10).

[5]李莉,黄剑敏.地方高校音乐教育对本土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开发[J].民族艺术,2015(06).

[6]吴珊.把民间音乐引入高校校本课程设计探讨——以陕南民歌为例[J].艺术评鉴,2017(06).

[7]曹明明.民族音乐文化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以山西民歌在高校音乐教育状况分析[J].北方音乐,2017(17).

[8]周琳.高校音乐教育中人文素质的培养探索[J].当代音乐,2019(07).

[9]高梓皓.地方音乐文化在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中的传承研究[J].北方音乐,2020(10).

猜你喜欢
传承与发展
试论如何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浅淡德宏瑞丽傣族传统舞蹈迦楼罗舞的传承与发展
浅谈贵州地区布依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武术文化传承与发展
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材中的运用
河北民间音乐历史传承与现代发展
杜尔伯特蒙古族短调民歌探微
信息时代背景下的戏曲传承与发展
河南大调曲子传承与发展新途径研究
现代计算机技术对赣南采茶舞蹈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