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时空的差异性存在

2020-12-28 13:40刘约仑
艺术评鉴 2020年22期
关键词:时间空间音乐

刘约仑

摘要:在音乐的审美中,常常存在着一些差异性的观念。美学的传统也常常偏向于感性的认识。本文继《拆解时空的差异性存在(一)——<433>的音乐时间与<00>的距离》后,对绝对理念下的四维音乐时空从概念上进行具体界定,将数字的分析思路延用至音乐美学中来,希望可以通过多元的时空解析更加客观与辨证地对待音乐的审美问题,以便我们之后更好地选择对音乐的审美方式。

關键词:音乐  时间  空间  绝对理念

中图分类号:J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0)22-0162-03

所谓的“拆解时空的差异性存在”,其实是在音乐发生时,把不同角色所处的时空坐标重新连接,从而形成新的时空关系。这个关系,可以是零维,也可以是多维。不同的维度、不同的时空关系,涵盖了不同的信息,通过分析后可以得到相应的结果。在《拆解时空的差异性存在(一)——<433>的音乐时间与00的距离》一文中,笔者对在约翰·凯奇自律论构想下的三维空间进行了简短的推导,更多地是希望在该文中初步探索出相对客观的音乐审美模式。“目前的研究缺少多层次的思维时空解析与多元一体的心理表征描述,对音乐美感的生成机制缺少系统的理论概括与客观标准”——这就是《拆解时空的差异性存在》希望去尝试的。

本文旨在对绝对理念下的音乐空间与时间进行界定。总体上,依旧以已经建构好的三维的音乐空间作为基础继续发展,在这一阶段,音乐依旧可以是自主的,也可以是被动的,从主客关系来看,它们又是相互协调并且统一的。可以说,这是一个寻找任何最大可能的机会,虽然这个机会常常被忽视或被放弃,但不可否认的是,推动世界发展的就是这些机会,即使它们的成功也被机率左右。因此,这不仅仅是一个绝对的音乐时空,也是一个绝对的思维空间,这当中包含了一些相对的元素,还有一些看似矛盾却能相互融合的关系。

一、音乐审美的绝对理念

绝对理念亦译“绝对观念”,德国黑格尔用语。作为世界内在本质的“绝对精神”逻辑学阶段的整个概念体系发展过程中的最后一个概念。它是整个阶段一切逻辑概念的总结,是一个无所不包的有机“全体”。绝对理念最真实的本质就是主体和客体的统一。理念作为过程,它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理念的第一个形式为生命,亦即在直接性形式下的理念。理念的第二个形式为中介性或差别性的形式,这就是作为认识的理念,这种认识又表现为理论的理念与实践的理念双重形态。认识的过程以恢复那经过区别而丰富的统一为其结果。对音乐的审美,它的发展过程依然没有跳出这三个阶段,而零维音乐空间与三维音乐空间的转换也建立在此基础之上。从唯物主义哲学的角度看,零维空间是存在的标志,它是无限接近于零而非零的存在;从几何学的角度看,它是“有”的开始,“无”的结束。虽然三维的音乐空间在概念上最后可以“恢复”至零维,但却发生了质的改变:三维音乐空间的确立经历了由少及多、从无到有再到无的过程,它包含了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步骤和构成元素,因此,黑格尔将此表述为“经过区别而丰富的统一”。同时应注意,作为零维的音乐空间,是除它以外任何一个维度的音乐空间封闭失败的结果,即:任何一个非零维的音乐空间的任何一条线没有完美闭合,它所要构建的这个时空就此崩塌,意味着需要寻找新的空间维度进行重新构建。关于空间的闭合问题,我们会在后续的讨论中进行。

绝对理念是三维的音乐空间得以确立的理论支撑,它似乎是对音乐审美中主客关系的最高期待,也是一种相对理想的审美模式。当音乐的审美融入了时空的解析,一些曾经看似抽象的理念似乎也开始明晰起来。这时,出现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这个音乐的时空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它与人们印象中所指的“时空”一样吗?

二、音乐的时空

时空,从字面上理解,即时间与空间的集合体。对于时空的定义,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认识。长久以来,关于时空的界说存在着各种争议,但也达成了部分共识。现在,我们将以物理学和哲学的时空概念为基础,对音乐的时空进行具体解释。

(一)物理学视域下的音乐时空

经典力学中的时间和空间代表着物质的存在形式。时间指的是物质运动的延续性、间断性、顺序性,主要的特点是一维性,也就是不可逆性;空间指的是物质的广延性、伸张性,标志着物质系统中的共存要素和相互作用。牛顿认为:“绝对的、真实的和数字的时间,它自身以及它自己的本性与任何外在的东西无关,它均匀地流动,且被另一个名字称之为持续的、相对的、表面的和普遍的时间是持续通过运动的任何可感觉到的和外在的量度(无论精确或者不精确),常人用它代替真实的时间”。针对空间的定义,牛顿启用了“绝对空间”这个限制词。他所指的“绝对”,是不会受到物体及其运动影响的意思。

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否定了牛顿的“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1917年,爱因斯坦将宇宙看作一个有限模型,他觉得宇宙是一个在空间尺度上有限的、闭合的连续区,并借助于宇宙物质均匀分布这个前提条件,在数学上建立了一个绝无仅有的“无界而有限”“有限而闭合”的“思维连续体”,也就是一个封闭的宇宙。爱因斯坦的时空观与我们现在想要构建的音乐时空颇为相似。

我们知道,宇宙中存在着无数的点,这些点往往代表着不同的事件,闵科夫斯基将它们称为“世界点”。需要指出的是,一个点往往不仅仅是“一”,它也可以是多个“一”的集合。比如,音乐的发生是“一”,而在它发生的同时,却分解出了A、B、C以及与它们“毗邻”的A、B、C。如果每一个事件都使用三个空间坐标x、y、z和一个时间坐标t来描述,那么以上六个坐标就可以再次被分解。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多层级的关系或者状态。然而,这样的关系或者状态,并不适用于每一个事件,相反,在日常生活的一般事件中,它们更多地倾向于不可被分解的“一”。当这六个坐标成功地形成一个连续区,这时的音乐时空的形态是属于欧里几得的,它与闵科夫斯基的四维空间一致。这需要区别于非欧里几得的连续区。“当空间无引力时,四维时空是(伪)欧里几得的,它具有最大的对称性。即将指出,一旦有了引力场,一般来说时空对称性将遭到破坏。这时,四维时空不再是欧里几得的而是非欧的或黎曼的了”。这一理论就支持了我们的音乐时空为什么是欧里几得的。(需要说明一点,我们目前还是秉承四维时空是由一维时间加三维空间组成,为了能够区分,我们把四维的称为时空,把三维的称为空间。)不过,我们可以在此设置一个假设:如果可以在这当中找到一个类似于引力的力,会不会影响这个结果的最终判断呢?

“之前,我们认为空间是一个无界的媒质,物体在里面可以自由运动。不过,我们现在才了解,空间有无数个,它们进行着相对运动。现代科技兴起之前,出现了这种思想:空间是客观存在的,不会依赖于物质。但是,现代科学兴起之后,才出现了无数个处于相对运动的空间的这种观念。从逻辑上来说,后一种思想一定会出现,尽管它在现代科学思想中没有发挥过重要作用”。我们并不期待着可以把这个启示运用得如何熟练,只是当人类思维的发展以阶段进行划分的时候,我们是否可以勇敢地迈出下一步。

(二)哲学视域下的音乐时空观

我们在前面提到,音乐具有时间性,但这要区别于一般的时间性。一般的时间性常被表述为一种无终的、逝去着的、不可逆转的现在序列,海德格尔认为,这是一种沉沦着的此在的时间性,我们暂且把具有这一时间性的时间称之为一般时间。虽然音乐的流动具备了与相对的、表观的、通常的时间一样的量度,但它的稳定性和均匀性远远低于相对于“期间”的量度。很多时候,音乐更倾向于一种自由的时间。我们很难把它标注为“早先的”“现在的”或者“而后的”,因为它不仅仅是相对的,更是个别的,但如果一定要这样做,那么它的表述方式就变成一般时间的了,再也不具有音乐自身的意义了,很多时候,我们都违背了这一点。所以它与黑格尔所说的“理念”“精神”相似,它也是时间本身的概念,是自在自为的永恒,但它并不凌驾于时间,它是一種“期间”的时间,一种在人的意识中自身流逝的时间,我们可以把它称为“第二性时间”。

与一般时间的无终性不同,音乐是有始有终的。它的存在与否,凭借的是意识对它的确认,可以说,音乐因人的意识而存在。虽然我们积极地将音乐的时间性与一般的时间性划分开来,但我们并不能说音乐对一般时间是排斥的,也不能说它依赖于一般时间。即使没有一般时间作为参照,音乐自身的进行依然以顺承的关系在发展,但如果没有对一般时间的认识作为基础,也许我们不会那么容易体会到音乐的流逝。

音乐虽有别于一般时间,但它依然可以表示空间中点的次序或者规律。黑格尔指出:“空间是没有点状性的点状性,即完全的连续性。如果人们设定一个点,那么人们就割断了空间;但是,空间却完全没有因此被割断”。海德格尔对此并不认同,他认为:“空间是它自身中可区别的诸点的抽象的多。空间并不由于这些可区别的点而中断,但空间也不是由这些点产生的,空间根本不是借某种集合的方式产生的”。其实,在今天看来,这两种看法并没有太大的矛盾,只是要把前提分清楚,即点是什么样的点,空间是什么样的空间。而此处,我们是追随黑格尔的。我们不能否认物质物体对空间的支持,但能支持空间的不仅仅是物质物体。从物质物体到音乐再到精神,其物质性是依次递减的,音乐与精神的一个本质区别就在于音乐拥有特定的被他物知觉的能力,而精神则完全不具备这种能力,除非我们将它们转化出来。作为绝对理念的音乐时空,我们将这六个坐标建立一个坐标系,这个坐标系的原点坐标是可以移动的,通过这种移动,六个坐标在空间中相对的空间位置会发生变化,它们之间的时空关系也会随之发生改变。这种原点坐标的位移可以称为“中心位移”。

我们知道,原点在坐标系中具有参考基准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想到,当这六个点任意一个作为原点建立坐标系时,它对另外五个点而言有一个往外扩张的力(可以理解为一种限制的力),同时,这五个点对它也具有一种“向心力”。当我们把一个事件按某种规律或者原则分离成多个点,并按一定的秩序将其排列起来,以不同的点作为原点建立坐标系后进行自由移动,在不同的坐标系中去成就不同的主次关系,就称作“中心位移”。之所以将这样的关系称为“主次”而非“主客”,是因为在这些关系里通常是以“级”作为区分,中心的那个点虽然可以充当暂时的主体,但就其位置而言依然是相对的,也可以说,主体和客体往往可能不是一个,反而是一群或者一组,并且它们一直处于变化当中。希望可以通过“中心位移”这一“解题思路”在二元论的基础上,做更多层次、更具体的解析。当然,坐标转换不仅仅是坐标轴的平移,它也可以进行旋转。关于这些在音乐审美与分析中的具体应用,我们将在以后继续进行详细的讨论。

三、结语

“理念是辨证法,辨证法重新理解到这些理智的东西、差异的东西,理解它自己的有限的本性,并理解到它的种种产物的独立性只是虚假的假象,而且使得这些理智的、差异的东西回归到统一”。我们尝试着借助数字的范畴去导入哲学-美学的范畴,只是希望相对理智地去辨证。目前这所作的一切都是属于音乐的,不管它曾经是属于数字还是哲学。笔者并不期待着把不同思维的运行推入同一个轨道中,只是想把它们的轨道和走向都描绘出来,因为这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自身的思维方式与审美意识。如果我们曾经透过不同的镜片看过不同的世界,那么我们将会更加了解自己心里的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

参考文献:

[1]崔宁.音乐审美的镜像时空观[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117.

[2]彭涟漪.逻辑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146.

[3][德]黑格尔,贺麟译.小逻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405.

[4][美]爱因斯坦,曹天华译.相对论[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4:12.

[5][英]牛顿,赵振江译.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7.

[6]刘辽,赵峥.广义相对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11-12.

[7][美]爱因斯坦,曹天华译.相对论[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4:192.

[8][德]黑格尔,梁志学,薛华等.自然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42.

[9][德]海德格尔,陈嘉映,王庆节译.存在与时间[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484.

[10][德]黑格尔,贺麟译.小逻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403.

猜你喜欢
时间空间音乐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时间消灭空间?
“时间”面前人人平等
音乐
汤姆?提克威影片的审美特征
音乐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