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背景高校公共课程形成性评价研究

2020-12-28 11:53李丽孔兰刘明友胡雪松汪莉萍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0年31期
关键词:公共课终身学习形成性评价

李丽 孔兰 刘明友 胡雪松 汪莉萍

摘要: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探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公共课程形成性评价指标的构建,并结合具体案例说明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教育信息化;终身学习;公共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31-0115-04

Abstract: Take Fundamentals of university Computer courses for example, discuss the construction of formative evaluation index of public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and Illustrate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nd implementation effect with specific cases.

Key words: Formative assessment;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lifelong learning; public courses

2018年新時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要求教育工作者要着力推动课堂革命,要改革传统的教与学形态,高校教师要把育人水平高超、现代技术方法娴熟作为自我素质要求的一把标尺,广泛开展探究式、个性化、参与式教学[1]。形成性评价是过程考核,注重教学信息的收集和即时反馈,用于教学双方学习过程中自我不断反思、调整和改进,促进教育目标的最终达成[2-3]。形成性评价具有“过程性、自主性、反馈性”等特点,与“探究式、个性化、参与式”教学相契合[4]485,设计合理、有效的平时形成性评价指标将有力促进培养学生深度学习、终身学习能力。

本文结合目前信息化教学手段越来越普及的情况,相对于过去评价项目较少且较模糊的形成性评价过程,借助教育信息化工具构建更加多元化、多维度的形成性评价指标,实施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部分班级教学中,观察实施效果。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9~2020学年第1学期《大学计算机基础》助产学、药学、临床药学以及护理学、食品卫生与营养学、卫生检验与检疫、中药学共计738名学生作为考察对象。

1.2 研究方法

为助产学、药学、临床药学设计多元化、多维度形成性评价体系,其他专业以考勤、实验报告、作业作为平时形成性成绩的主要依据。课程考核总评成绩由平时的形成性成绩(占40%)和期末的终结性成绩(占60%)折算。方法一:通过比较分析多维度形成性评价组和传统形成性评价组2019~2020学年第1学期《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期末考试成绩,考察多维度形成性评价对期末考试成绩的影响。方法二: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多维度形成性评价的意见。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生源素质等方面无实质差异。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电子表格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统计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卡方(χ2)检验和成组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4 形成性评价的具体实施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涵盖计算机理论知识和软件应用技能。形成性评价教学针对理论模块和实践模块设计了形式多样和多层次的教学活动,具体安排见表1。

2 结果

2.1 期末考试成绩分布

期末考试采用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模式,既考查理论知识又考查软件操作技能。所有班级统一考试范围和组卷策略。将学生考试成绩从考试系统导出后,利用Excel电子表格软件整理数据,各组学生考试成绩呈现负偏态或正态分布(表2,表3)。

2.2 同院系同类专业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对比

在研究对象中,助产学和护理学同属护理学院,入学成绩最为接近,助产学入学成绩523~502分,护理学入学成绩526~501分,护理学分为甲、乙、丙三个班。助产学专业与护理学专业相比较,助产学期末考试平均分、优秀(85~100分)率、及格率等指标均好于护理专业。四个班级中,助产学平均分最高,考试成绩经成组t检验,与护理丙班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助产学优秀率也最高,经卡方(χ2)检验,与护理甲班、护理丙班及护理专业间具有统计学意义(图1)。

2.3 同层次入学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对比

将多维度形成性评价的药学、临床药学及助产学编入一组,其他同层次的传统形成性评价专业编入一组,前者考试成绩平均分高于后者,经成组t检验,两组间考试成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经卡方检验,两组优秀率、及格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图1)。

2.4 多维度形成性评价对期末考试成绩的影响和作用

进一步运用Excel软件对多维度形成性评价成绩和终结性考试成绩进行相关性分析,经Pearson相关分析,助产学、药学、临床药学专业学生形成性评价成绩和终结性评价成绩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图2)。结果表明,形成性评价对学生的终结性考核成绩产生积极作用。

2.5 关于形成性评价项目学生问卷调查结果

在网络教学平台设计调查问卷,随机调查学生对平时成绩评价项目的意见,回收有效问卷232份。详细调查结果见表4。

3 结束语

3.1 信息化教学工具广泛使用促成更加合理的公共课程形成性评价体系

普通高校的公共课程,如大学英语、大学计算机、形式与政策等课程,一般来说由公共课教研室承担面向全校学生的教学任务,一位老师一个学期通常为三四百以上学生授课,任课教师除了教学,还有科研任务,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不借助信息化教学工具,任课教师只能通过抽查作业、实验报告获得学生的学习过程数据,这种模式难免数据不全面,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及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的评价不够精准。利用信息化教学工具,很方便获得每一位同学的基础学习信息,如利用“雨课堂”、“优慕课”随堂测验,客观题系统即时判分,还可查看答案;利用计算机实操测试软件进行阶段性测试,考察学生对常用软件的掌握水平,学生操作软件后立即得到测试成绩及参考操作步骤;利用自测练习软件,教师的部分教学指导工作转移给了电脑和手机,学生可以从题库中按老师组织的知识体系随机抽题自测练习,练习次数无限,可反复多次练习,并且对于错误之处可给出参考答案和参考操作步骤,系统后台立即生成学生练习轨迹数据,如练习次数、每次得分、最后得分、最高得分、学生答案等。使用这些信息化教学工具,对于学生来说当堂或阶段性即可发现学习上的不足,及时加强相关知识点的学习,改进学习方法;对于老师来说,及时得到班级的总体掌握情况及一些特殊情况,作为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案的有力依据。

3.2 多元化、多维度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推进素质化教育,促进深度学习、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

课程终结性考核采用上机闭卷考试,试题紧扣教学大纲重点掌握内容,全面系统考察学生对计算机基本理论、核心概念以及常用软件的掌握程度。考试系统自动批阅试卷,为考察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提供客观依据。课程的形成性评价,以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和应用软件解决实际问题技能为核心内容,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开展课堂讨论、分组设计性实验、利用信息化工具自主学习等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提高知识的综合分析和运用能力。形成性评价的自主性、过程性、反馈性特点,决定了形成性评价在评估学习成效的同时,本身可以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深度学习,养成终身学习习惯。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成绩之间存在中度正相关关系(图2),形成性评价教学对学生的终结性考核成绩产生积极作用。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在时间、内容、方法和功能上相互补充,两者相结合的考评体系也得到学生的高度认同(表4),有助于推进素质化教育目标的达成。

3.3 多元化、多维度形成性评价实践中的问题和对策

在问卷调查中,有12.5%的同学表示平时成绩只需要考勤和作业两个项目就可以,不希望过多的练习和测验,甚至有3.88%的同学提出平时成绩只看考勤;25.86%的同学不支持将课堂互动计入平时成绩,15.09%的同学更喜欢老师亲自指导,而不是利用学习软件自测和练习。可见,目前设计和实施的形成性评价体系并未得到所有同学的支持和认同,特别是将课堂互动纳入评价指标,有同学认为对于性格内向、不善发言的同学有失公允。同学们的个性特点决定他们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的特异性,这提示今后的形成性评价应更多的结合学生自身能力特点和个性特征,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多种潜能,提升自尊和学习兴趣,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在教学中,不能一味的追求知识学习目标,也应考虑学生的情感需求,更多的给予面对面学习指导,将言传身教贯穿于教学活动中,而不过多依赖没有情感的机器和软件。在形成性评价指标中的部分项目可以利用信息教学工具完成,但在此前需要任课教师首先掌握信息化工具的操作方法,需要做好课程资源建设,如题库建设、学生信息导入等工作,这需要投入更多时间于教学准备,这无形增加教师工作量。对于分组设计性实验,还需进一步完善小组协作学习机制,在强调团队合作的同时,能够体现个性化评价,防止小组学习中的“搭便车”,提高形成性评价的个体区分度等[4]488。要有清醒的认识到,形成性评价是在实施闭环反馈调节系统的功能,是在实施教、学、评的复杂系统工程任务,需要统筹设计、实施和反思,更需要系统地提升教师的职业发展能力[6]。

参考文献:

[1] 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议上的讲话[J].中国高等教育,2018(Z3):4-10.

[2] 赵德成.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是什么及如何推进[J].教育科学研究,2013(3):47-51.

[3] 曹妍,祁赞梅,曹雅明.形成性评价在医学教育中应用现状与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2):23,62.

[4] 陆青,张伟娟,杨慧,等.“医学免疫学”形成性评价实践[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9,35(4):485-488,491.

[5] 周洁如.基于大数据特征的教学形成性评价策略探析[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29(2):38-41.

[6] 袁德成,潘多涛,于三三,等.教学形成性评价的研究进展[J].沈阳化工大学学报,2019,33(1):1-7.

【通联编辑:王力】

猜你喜欢
公共课终身学习形成性评价
Factors Affecting Memory Efficiency in EFL
配器课在师范高校公共课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基于终身学习理念高职财经教育品牌建设的探微
我国国家开放大学建设研究综述
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中药分析综合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思路与实践
实践应用取向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实验教学的有效实施与应用
高职院校公共课分类分项教学安排的实施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