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主之书

2020-12-28 11:47林卓易
做人与处世 2020年24期
关键词:书册书信体科恩

林卓易

电影《查令十字街84号》,它是改编自美国女作家海莲·汉芙创作的同名书信体小说。故事很简单,以书信体记录了海莲和伦敦马克斯与查令十字街84号科恩书店经理弗兰克跨越20多年的传奇书缘。

远方总是遥远,让人望而却步,坚守远方是否只能成为一个传说。我不知道,我总是想,远方大概只有孤独。远方的书册,它们的读者是否在年代的疏离中渐渐散去,它们最终的归宿,或许就是“无主之书”。

在20世纪这个更新的时代,旧书早已没有了什么主人。诚如电影开始时海莲质问没有名家著作时,书店老板说:“这些是英国作家写的英国书,已经没有人想买了。”辗转四方的,早已成为更风趣引人入胜的新著作,相比之下,无人问津的科恩书店坚守过往时,我总觉得孤单。科恩书店中的书早已蒙尘,却苦苦求不得被拥有。

在我眼中的世界,人们似乎对书的要求早已不同。也许大众读书生活早已不是浮躁生活中的一杯清茶,而成为精神上的刺激。海莲读书总有目的,当发现手中的《皮佩斯日记》不同于原书,大发雷霆,甚至决意将那本书一页页撕下用来包食物。这是对书的亵渎吗?我想不是的,正是因為她爱着历史上传承的每一个文字,才对书如此苛求。正如霍达说:“读者的选择,历史的淘汰,最是无情也最有情。”阅读如此严谨,而不将就着阅读,又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呢?是的,人们也有条件,“那些书页分别来自两本封面脱落的书,不会有人出钱买的。”这只是一种仓促地阅读,却又让多少名著永远消弭?有些书注定要成为“无主之书”。

是的,的确有人还在,弗兰克为了帮海莲找到她想要的书,敲遍了无数的门,他也许会满足,可这样的人最终也难免生命的结束。执着守护旧书的璀璨,还有那家古老的书店,这些生命不可承受之重,又要有谁来接下?我上学的路上曾开过一间花店,每天从店门前走过,总会闻见各色花的香。我总是想着,店铺的主人一定是一个追求生活之美的人,因为店里总是整洁,墙面都是纯色,饱满而圣洁。但小店终敌不过时间的锤炼,如今,那里已成了一家冒着蒸汽的餐厅了。我想,书也好,花也罢,只有很少的人把美当成生命,更多人心中,美不过是生命的一部分。电影里的书册,还有曾经的鲜花,大抵是要沉积在时间深处的,就如电影中那被做成包装纸的“无主之书”。

英国诗人多恩在布道词中写道:“全体人类就是一本书,当一个人死亡,这并非有一章被从书中撕去,而是被翻译成一种更好的语言。每一章都必须翻译,上帝雇佣了几名译者,有些文章由年龄来翻译,有些由疾病,有些由战争,有些由司法。”我想,每一个人大抵是一本书,永远传承的名著终是少数,更多人随着时代的发展淹没在人海中。鲁迅在《阿Q正传》中说:“从来不朽之笔,须传不朽之人,于是人以文传,文以人传。”其实人同书一样,也要有个读者去阅读,有个主人去承载他的生命,那是他用一生写出的巨著。只是这些传承者随着时光的流逝所剩无几。一个人与一本书都是这样,独自走向孤独的终点,他所站立的,我想是应该称呼为“文化缺失的孤独”的时代浪潮。

所以海莲说:“你们全是爱书人,唯恐会减损书的价值。其实你们已经是书的主人。”我想,他们不只是书的主人,更可能是未来书的主人。那些旧书,难道还有主人吗?海莲想去找英国文学的英国,她找到了。虽然她后悔给书店带来了很多麻烦,但这些麻烦,或许也是对行将就木的旧书店一个很不错的礼物。毕竟有一种至深的孤独叫看到好书却无可分享。不经意想起《岛上书店》中的一句话:“关于政治、上帝和爱,人们都会讲些无聊的谎话。想要了解一个人,你只需问一个问题:‘你内心最喜欢哪本书?”人们就总是一代代秉持着热爱的书自在独行,缓慢地向坟墓走去,脚步沉重而坚实。他们走后,世界也许就不再是他们的世界了,这不要紧,只是后人会诧异,凭空多了无数“无主之书”。

指导老师 邬双

(责任编辑/刘大伟 张金余)

猜你喜欢
书册书信体科恩
桂盟科恩斯
直面镜头:我就是5000万美元艺术骗局的始作俑者
“书册”读写联动策略研究
跟我一起学国学
——读书写字篇
赞清官郑板桥
书信体小说的文体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