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不失义

2020-12-28 11:47游宇明
做人与处世 2020年24期
关键词:副教授楚国穷人

游宇明

一个朋友在大学里工作了30年,至今还是个副教授。他不是不努力,而是努力的方向与别人不一样。其他人忙着争课题,出版面费在C刊发文章;朋友忙着写小说,一本接一本。但他所在的大学有个规定:文学创作不算科研成果。虽然朋友已是知名作家,有着国家级的各种文学头衔,虽然他教的课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商人的嗅觉总是灵敏的,看到朋友至今还是副教授,学术掮客纷纷找上门来,有愿意帮他在某个课题上挂名的,有愿意奉送某本学术专著的,有包他上C刊的,只是其背后都牵涉到钱。通俗地说就是:你出钱,我帮你搞定一切。朋友全都严辞拒绝了。

我赞赏朋友在学术上的风骨,他真的做到了孟子所说的“穷不失义”。所谓穷,有人将其理解为贫困,这是不对的,正确的译法是困窘,即做事业或仕途不顺利,与“达”(順遂)相对。就像朋友作为作家,有发表、出版、当评委、做讲座等种种赚钱的机会,他在物质上肯定不会贫困,但晋升职称之路被堵,在学术上绝对可称为“穷”者。“穷不失义”,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在处境艰难时不放弃自己的操守与坚持,使自己的所作所为符合礼义与道德法纪。孟子接着还说了一句“达不离道”,依我个人的理解,此处的“义”“道”是可以互训的,谈“义”的地方包括了“道”,谈“道”的地方涵盖了“义”。

一个人想做到穷不失义,先得有是非心。是非心,就是必须知道什么事是对的,什么事是错的;哪里是阳关大路,哪里是歪门邪道;该做的事就去做,不该做的事避之三舍。屈原当年在楚国饱受冤屈,如果没有是非心,在那个诸雄争霸的时代,他轻而易举便可找到个人的出路。但他宁可沉江,也不离开楚国,因为他觉得一个士人应该有基本的操守。穷是一种使人难受的状态,一个人没有是非心,最后一定会走向不择手段。

行走于尘世,我们不可能完全不计较利益。没有基本的物质支撑,吃不起饭、穿不暖衣、住不进房子,一定会饿死、冻死、病死,肯定也不会有人愿意跟你合作创业或组成家庭。但利益这东西并非万能,拥有了基本的物质条件,金钱也就变成了符号。对物质利益过于看重,必然损及道义,不自觉地干一些为人不齿的勾当。我们希望自己穷不失义,就要对利益适度疏离。

穷不失义只是一种操守,它并不能保证为你兑取成功的入场券,世间高尚的人、有本事的人,贫病而死的很多。如果一个人穷时追求义,是希望未来更好地“达”,那我可以明确地说,你的出发点就是错的。精神本来只是代表灵魂和人性的高度,未必要跟物质搅在一起,以灵魂兑换物质的想法只是生意人的思维,而不是绅士和君子的追求。

如今,一些人更喜欢提倡“达不离道”,在他们看来,一个人“达”了,拥有呼风唤雨的机会,还能“不离道”,那真是神人之所为。其实,穷不失义比达不离道可贵得多。第一,达人已经拥有许多,不必再贪得无厌,他现在“不离道”,不过是知止而已,而穷人往往是乏的,他是为了义去忍受这个“乏”。第二,达人更受社会关注,做一点什么事就能得到喝彩,而穷人少有这样的机会,他必依靠自我鼓励。

一个人做到穷不失义,他的灵魂才可能是“达”的。

(责任编辑/刘大伟 张金余)

猜你喜欢
副教授楚国穷人
王福柱副教授
牛红岩副教授简介
高鹏副教授
张燕副教授
恣意浪漫的楚国器物
小燕子
论楚国乐律的自成体系及其乐学实践
针针见血骂哭穷人
蔡昉:富足的“穷人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