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视角下屯堡花灯传承与发展的思考

2020-12-28 06:54张飞刘云王凤姣郝鹰
锦绣·中旬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传承思考发展

张飞 刘云 王凤姣 郝鹰

摘要:屯堡花灯历经600年的沧桑,“调北征南”入黔定南的先人将家乡江南小曲的韵味融入军旅生活,与当地民间文化融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屯堡花灯戏。本文通过社会学视角对屯堡花灯的历史、现状、传承与发展等方面进行研究,希望对屯堡花灯的传承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屯堡花灯;传承;发展;思考

一、屯堡花灯的现状

(一)屯堡花灯的历史

《安平县志·风俗志》载:“元霄遍张鼓乐,灯火爆竹,扮演故事,有龙灯、狮子灯、花灯、地戏之乐”。屯堡花灯是当时江西、安徽、河南、浙江、江苏集结的三十万屯田民军带来的外来文化与当地文化高度融合的产物,屯堡花灯主要起源于普定,属贵州西路花灯,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弘扬贵州西路花灯的中心之地--普定马官镇,被誉为“贵州一绝”、“花灯之乡”[1]。

(二)屯堡花灯的传承

屯堡花灯分为花灯歌舞和灯夹戏两大类,具有情意缠绵和幽默机智两大特点,保持其纯扑的艺术风格及浓郁的乡土气息。普定县文化底蕴浓厚,多地老百姓都会表演花灯,花灯传承以前主要是通过口传心授,师徒传承,现在传统艺术进校园,花灯艺术被引入校园,普及“花灯大课间”,用花灯作为课间操,让孩子们从小萌发文化艺术的种子,具有文化传承和传播创新花灯艺术丰富的土壤,使花灯传承绽放异彩。

(三)屯堡花灯的发展

在与世隔绝的环境中屯堡花灯传承了六百年,延续着古老的风格,近些年,花灯艺术的传承发展进入瓶颈,主要是花灯人才的缺失和价值的体现。为了挖掘花灯的经济、文化价值,使之更好的传承下去,2010年,马官镇以农民演员入股的方式成立文化公司,以公司运营模式发展,培养乡村文化演艺团队19支,数百人的民间文化艺术队伍,编排节目近百个,赴北京、西安、青岛、厦门等地、安顺各县区巡回参演。

二、屯堡花灯的价值

(一)屯堡花灯的文化价值

六百年来“调北征南”的大明移民,世代传承汉族文化,形成现在独特的屯堡文化。世居村寨以屯、堡、官、哨、旗、所等命名,世代恪守和传承着带有军事性质的大明文化和习俗,独创了特有的地域文明和传统文化,屯堡花灯艺术对研究大明民间历史和边际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2]。

(二)屯堡花灯的娱乐和教育价值

屯堡花灯具有情意缠绵和幽默机智两大特点,同时保持其纯扑的艺术风格及浓郁的乡土气息。普定花灯传承人运用现代日常生活素材和传统的花灯艺术形式,创作了一批脱贫攻坚、尊老爱幼、邻里和睦、乡风文明等文艺节目,反映着老百姓的新生活,体现了屯堡花灯的娱乐和教育价值,提高了知名度。

(三)屯堡花灯的商业价值

屯堡花灯的民间扎灯、工艺品编织、独特的表演风格等具有浓郁的商业价值,如何借鉴少林寺等类似的商业运作模式,创新出符合自身民族特色手工藝品等运营模式,联动开发旅游,举行花灯展演、比赛,创办花灯艺术班,等,开辟一条文化传承和致富的新路。

三、屯堡花灯的优势

(一)民间文化优势

屯堡花灯吸取民间巫师傩舞中的精华,提炼生活中逼真的动作,融汇成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逐步衍化成别具特色的民间艺术[3]。屯堡花灯以普定马官的花灯为代表,与黔北遵义的北路花灯,黔东铜仁的东路花灯相比有着独特的个性,独占鳌头。

(二)国家政策优势

屯堡花灯是表现和传承屯堡文化的重要载体,贵州省出台了《关于加强戏曲传承发展的意见》(黔府办函〔2017〕218号),明确要把花灯戏打造成具有浓郁贵州特色、国家级艺术水准、全国知名的戏曲品牌,推动贵州成为西南地区戏曲大省,花灯戏曲生存与发展的政策和市场环境已基本形成,屯堡花灯正在展现的时代风范[4]。

(三)技术创新优势

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花灯的表现形式、传播途径也开始转变,从传统的民俗逐渐走上艺术表演舞台和荧屏,这种表现形式即锻炼了演员,又打破了只在露天院坝表演的传播方式,挑战和创新将有利于屯堡花灯文化的种子在全国播撒。

四、社会学视角下对屯堡花灯的思考

(一)由于屯堡花灯艺术形式和现代强势文化形成反差,精通传统演艺的艺人逐渐减少、老化,年轻一代学习传统花灯演艺的热情正在丧失,花灯艺术已处于濒危状态,其保护和扶持力度急需进一步加大。

(二)剧本创作不足、精品短缺、人才缺失等突出问题,屯堡花灯艺术人才的培养,应从兴趣培养向素质培养转变,营造文化艺术氛围,建立传承发展基地,创作更多屯堡花灯精品剧本。对具备较好潜质的苗子和优秀人才选送到戏曲表演高等学府深造,理论与实践双提升。

(三)通过数字化的技术对屯堡花灯古老经典作品抢救性的录制保存、备份,对老一辈传承人的舞台实践、艺术精粹及历史记忆整理建档,保护好历史遗迹。

参考文献

[1] 安顺日报.2015年7月8日第11版 屯堡.屯堡人.屯堡文化

[2]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77页.

[3] 安顺文艺.保护传承非遗,展现生活智慧——之三十九“贵州花灯戏”[DB/OL] .http://www.sdcjmx.cn/n/36076018.html

[4] 蔡妙禧:文化产业发展如何与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相融合——探讨花灯戏的生存与发展途径[J],戏剧之家2018.16.46

作者简介:

1. 张飞(1981-),男,陕西西安人,教育学硕士,普定县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投资促进局)办公室负责人,研究方向:人文社会学、体育学、心理学、民族学、旅游管理、傩文化研究;

2. 刘云(1980-),男,贵州剑河县人,管理学硕士,讲师、黔东南州大数据发展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公共管理、公共经济、公共政策、领导学、战略学、民族学、社会学;

3. 王凤姣(1988-),女,陕西西安人,教育学硕士,云南民族大学中印瑜伽学院(国际太极学院)研究生培养与科研管理办公室主任,研究方向:瑜伽文化、瑜伽教学研究,体育教学,社会学;

4. 郝鹰(1987-),女,陕西西安人,本科,普定县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投资促进局)代办服务中心工作员,研究方向:文化产业管理、社会学、心理学、公共管理。

猜你喜欢
传承思考发展
区域发展篇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