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对高职学生心理疏导作用的研究

2020-12-29 09:40
关键词:专升本心理健康院校

郭 清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 安徽 合肥 230601)

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即身体上无疾病,心理状态为良好。在经济、文化、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高职的部分学生,受高考、环境、学业、人际关系、家庭、就业以及情感等诸多因素影响,在心理健康方面不同程度地产生一些问题,少部分学生心理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更有极少数学生因自我排解能力差,导致出现严重抑郁等精神方面的疾病。

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是由有组织有变化的乐音构成的听觉意象来表达出人们的情感、折射并反映出现实生活状态,是富有感染力的艺术语言,可以给人们传递感情、舒缓压力、减缓痛苦,使人内心得到安宁。因此,音乐越来越成为疏导大学生心理压力、缓解紧张焦虑的心情[1]、辅助治疗心理甚至精神疾病的一种较好的方式。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一)高职院校学生的构成

目前,无论是直属教育主管部门高职院校,还是行业内举办的高职院校,或是民办高职院校,生源结构都呈现多样化。有来自普通高中的分类招生、有来自中职学校的分类招生(3+3)、有来自普通高考的统招生、还有来自与中职学校联合招生的“五年制高职生(3+2)”以及近两年开始的社会招生等。由于生源结构的不同,学生之间的层次也具有较大偏差,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

(二)高职院校学生的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乡百姓的生活都得到较大的改善。现在的高职在校学生绝大部分家庭经济状况都不错,而且大多是00后的独生子女,在家享受父母亲人过于细致的照顾和宠爱,造成部分同学自我意识强、抗压能力弱。在进入高职院校后,学习和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改变。不适应陌生的人际交往环境、高考失利残留的阴影、对所学专业的困惑、同学相处中的情感纠葛、毕业时选择专升本还是就业的迷茫等一系列的诱因,会使得部分同学感到内心困惑,压力增大,心情压抑,甚至出现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1.高考失利带来的遗憾和懊恼情绪

现阶段,高职院校处于中职学校、普通高中和普通本科院校的中间夹层,虽然中职、高职的升学通道已经打通,但高职与普通本科教育的升学通道,目前只停留在由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专升本”及高职、本科院校联合培养的层面,规模和学校的层次受到较大的限制。有部分高考成绩接近甚至超出本科线的统招生,出于各种原因,不太情愿地选择了读高职。因为难圆“本科梦”,自然在心中存在遗憾,产生懊恼情绪,心情压抑,需要排解。

2.不良的学习习惯带来专业学习的困惑

现阶段来自分类招生和五年一贯制(3+2)的高职院校学生,有一部分自律能力较差,心气浮躁,学习习惯不好。他们原先在高中阶段习惯了父母、老师保姆式的监督,进入高职院校后,有些同学开始放飞自我,无故旷课、上课走神,下课集中精力打游戏。对辅导员、任课老师的批评教育置若罔闻,成绩不理想。这部分同学,一方面心气不宁,性格逆反;而另一方面,又面临考试挂科、留级甚至无法毕业等困惑,导致他们常常情绪不稳而又无法倾诉,感到苦闷、孤立无援。

3.不善交流增加的心理负担

通过中高职衔接进入的高职院校的“五年制高职”(3+2)的学生,是中职和对口的高职院校联合招生的,学制为“五年一贯制”。学生在初中毕业后通过中考,先进入中职学校学习三年中职阶段的课程,中职毕业后直接或经阶段考试后升入对口的高职院校学习两年后毕业[2],取得专科文凭。“五年制高职”的学生中,有一部分是因父母外出打工或做生意的留守孩子,他们在爷爷奶奶或是外公外婆身边长大,尽管他们中的大部分人的智商、情商并不低,但由于在成长过程中父母缺位,来自父母的温暖较少,与父母的交流相对较少,这部分学生往往缺乏安全感,表现为自我封闭。这部分学生由于初中毕业就离家住校,自制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薄弱、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不强,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不及格率往往较高。他们在遇到学习、生活中需要协调、沟通以及自我调节的情况时,常常感到紧张、力不从心、内心孤独,迫切需要进行心理调节,舒缓紧张、压抑的情绪。

4.校园感情纠葛带来心理失衡

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值青春期,对情感问题充满好奇。他们远离父母、亲人住进学校过集体生活,独立应对学习、生活、人际关系中各种各样的问题,很容易在心里形成情感的空洞,需要寻找身边关心自己、能将自己的忧虑烦恼与之倾诉的人。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之间容易产生感情,一方面由于在校大学生尚未进入社会,没有生活阅历,没有物质基础;另一方面,由于青春期学生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三观也未完全形成,所以同学之间的情感纠葛时有发生。一旦感情受挫,心理极易失衡,很容易对自己或者对对方亦或对恋爱中的竞争对手产生怨恨等不良情绪,给自己或同学造成伤害。

5.“专升本”选择和就业的压力带来迷惑和焦虑

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时,都会面临继续“专升本”和就业的选择问题。一般情况下,学生会对自己的学习成绩及家庭经济状况进行自我评估,从而确定选择“专升本”还是选择就业。但有少数学生成绩好但家庭经济困难,只能被迫放弃“专升本”;或者成绩和家庭经济都不理想,但自己想“专升本”;再或者是自己想直接就业,但家长给孩子压力,逼迫孩子“专升本”等等。遇到这些情况,少数同学会因为两难选择感到纠结、迷茫,产生焦虑心理。而对于选择直接就业的学生来说,也有可能由于学历偏低,在就业待遇、专业对口等方面与期望值有较大差距,产生烦恼。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高职学生的心理压力,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

二、音乐对高职学生心理疏导的作用和方式

音乐,会在开心时入耳,也会在伤心时入心。由此可见,音乐对人的心绪、情感的变化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音乐中的音高、音色、音强、音频及演奏演唱的方式等,都会作用于大脑皮层,本能地产生自主反应和音乐冥想,有的音乐可以唤起聆听者、欣赏者对过去的美好记忆。选择合适的音乐可以使压力得到释放、使情绪得到舒缓,达到放松心情、调节心态、减轻压力、解开心结等疏导的目的。正因为如此,音乐在对高职学生心理疏导方面可以起到较好的作用。

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在学生中开展音乐教育、组织各种活动的观察和总结,以下几种方式可以有效地在心理健康问题方面提前进行干预和疏导,舒缓心情、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提高高职学生音乐欣赏水平和音乐素养

高职学生在进入高职院校之前,绝大多数的学生未受过系统的音乐教育,缺乏音乐欣赏训练。虽然很多同学平时喜欢通过手机、电脑等方式听歌、看MV等,但可能欣赏能力较低,无法深入理解音乐的内涵,大幅降低了音乐对学生心理调节的效果。因此,建议在初、高中及高职阶段,全面开设音乐欣赏课,利用第二课堂开展音乐欣赏活动,要让音乐普及到每一位学生。由专业音乐老师讲解乐理、理解曲意、学会欣赏,全面提升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和水平,使学生有较强的选择曲目能力,增强音乐对学生心理疏导的效果。

流行音乐、民族音乐、古典音乐等都可以排解压力与平复情绪,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音乐源于生活,其中的流行音乐更是贴近现实,内涵丰富。歌词大都呈现的是现今社会热点问题、人们的矛盾心理,有些是对正能量的颂扬,有的是对丑恶现象的抨击,还有的是对现实矛盾的调侃。其乐器演奏往往节奏感强,曲调明朗,能够反映当代大学生的心声,更容易感染他们,符合年轻人的欣赏特性。流行音乐能让年轻学生宣泄他们的情绪,往往会让听众身临其境或成为音乐作品中的主人公。高职院校的学生都是20岁左右正值青春期的年轻人,绝大多数人对流行音乐有着超乎寻常的偏爱,愿意接受、欣赏流行音乐,更愿意传唱、聆听流行歌曲。

千百年来,中国民歌、说唱、戏曲、器乐等音乐形式,其表现为对意境的追求。音乐要通过个人的技术、修养,对音乐的理解等来表现意境,这就体现出虚与实。只有虚实结合,动静相依,变在其中音乐才具有魅力。中国民族音乐也非常注重音乐艺术的传神作用。一场戏中在音乐的伴随下,常常可以看到或感受到各种场景,但这种传神需要一定的条件,即“悟”。中国民族音乐的文化传播中主要是靠“口传心授”,这种传统的传播方式也成为民族音乐中追求意境美的客观条件。在民族音乐中,无论是创作、演唱、演奏、还是欣赏,在经过“悟道”而对本质的把握后,才能达到意境美的最高境界[3]。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古典音乐中所具有的优美的旋律、丰富的情感和缓急有序的节奏,能与人们内心的情感产生共鸣,并随着音乐的节奏舞之、蹈之,因此而身心愉悦、舒展、健康。古典音乐脱胎于宗教,虽然它柔和了人类的情感元素,但它仍然饱含着宗教的情感。如果抛开宗教神秘的一面,我们可以感受到其中包含了人类对自然、宇宙的崇尚,表现在音乐上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之音。无怪乎早期的古典音乐(巴赫、莫扎特、海顿等)的音乐中流淌着这种迷人的优美,虽然其间不乏世俗的情感,但都符合“中庸”之道——所谓“喜怒哀乐”发而皆中节,这些音乐如同中国的古琴音乐,都合适用来培养人们淳朴儒雅的性情。

音乐对高职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是一项非常复杂、系统的工程。不同的音乐作品、不同的音乐风格、不同的音乐形式、不同的音乐内涵等都可以刺激不同类型的高职学生情感情绪。我们要帮助高职学生学会区分音乐类型、选择合适的曲目,强化心理疏导作用。

(二)组织各种音乐社团,增强学生的社交能力

高职院校的学生们住在宿舍,同吃同住同学习,难免会有因性格、生活习惯等原因产生摩擦。有的学生尤其是五年制高职的学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常因一些小事而引起冲突,造成宿舍氛围压抑、情绪紧张、相互伤害等不良心理反应,甚至严重的会导致个别同学产生心理疾病而退学。

通过音乐社团组织歌唱比赛、器乐演奏、舞蹈演出等与音乐相关的群体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集体活动中放松自我、敞开心扉,尝试与不同性格的同学交流合作,从而快速提升沟通表达的能力。也可以通过组织聆听、欣赏舒缓而又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古典音乐等,缓解紧张情绪,放松自己的心态。心态好了,与同学相处过程中说话做事的态度自然会改善,可以很好地减少日常矛盾,缓和人际关系,提升住校生活质量。

因此,在高职院校应积极成立各种大学生音乐社团:合唱社团、音乐欣赏交流社、音乐演奏团等。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网站推送相关的音乐,形成轻松良好的校园氛围;通过社团活动对大学生在遇到难题、困惑时产生的心理压抑、急于求成或轻言放弃的各种心理状况进行干预和疏导,将他们内心深处的恐惧、孤独与焦躁发泄出来,帮助大学生放松心情,调整心态,释放压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三、结语

大学生群体是一个特别需要关注的群体。大学生心理问题因人而异,主要取决于不同个体的生理、心理基础及其生活环境。针对不同群体,应当采用灵活多样、多维系统的心理疏导途径。如何对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实施有效干预,是摆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的实践课题。许多高校目前已经积极开展这方面的工作,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

音乐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的辅助治疗心理健康问题的方式,已经被证明可以提前干预学生的心里问题,把一些不健康的情绪疏散,避免恶化;也可以对一些早期轻度的抑郁情绪进行疏导和化解。如何利用好音乐的魅力,是值得深入研究和探索的方向。

猜你喜欢
专升本心理健康院校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2017年-2018年专升本院校录取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