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属医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策略

2020-12-29 13:27向海兵徐红岩刘积平唐子滨
武警医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军人门诊我院

向海兵,马 郡,徐红岩,刘积平,唐子滨,曹 雷

2019年12月,中国武汉出现一些病因不明的肺炎患者,从患者的呼吸道上皮细胞分离出一种新型的冠状病毒[1],国家卫健委决定这类疾病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COVID19),COVID19特点为聚集发作,亲密接触者之间会发生人与人之间的传播[2,3],并可能导致严重甚至致命的呼吸系统疾病[4,5]。COVID19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纳入为乙类传染病,并按照甲类传染病实施预防控制管理。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生命重于泰山”,我院在总队应对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迅速启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建立疫情防控组织、完善防控方案、细化工作流程、优化诊室布局、开展人员培训、筹措药品物资等各项工作紧张有序推进。

1 建立组织机构,完善预案方案

1.1 建立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分工 疫情发生后,我院立即成立应对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院领导负主责、各部门领导明确职责分工;医院成立应对疫情防控工作办公室、疫情防控专家组、应急物资采购组及督导检查组。及时指导各科室和基层部队科学防控,监督制度落实。

1.2 优化方案预案,指导防控实践 根据上级要求和疫情形势第一时间制定了《医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应急预案》、《基层官兵发生聚集性感染应急处置预案》等,保证了疫情变化时科学指导实践。

1.3 细化流程规范,实施科学防控 根据国家卫健委和军队的相关诊疗规范,结合医院实际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手册》、《军队发热患者就诊流程》等,确保了在疫情发展到任何情况下都能有章可循、有章可依。

2 强化人员管控,加强梯队建设

2.1 加强人员管控,避免传入风险 取消大型集会,利用电话、微信及视频会议等非接触方式传达上级指示精神、下发各种通知要求,避免聚集性感染的机会。指派专人负责登记各类人员每天行动轨迹,严格落实“单位—家庭”两点一线要求,采取驾驶私家车、结对搭乘私家车或徒步的方式上下班,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造成接触性感染。省外归队人员返回后,由专人专车接送至隔离点进行15天的隔离观察。对家庭成员在定点救治医疗机构上班的工作人员,以及居住在社会小区的工作人员,实行居家休息或者到医院留营住宿封闭式管理。协调社会化保障人员为工作人员代购副食及生活日用品,所有人员及其家庭成员在疫情增长期禁止外出购物,最大限度降低传入性感染风险。坚持个人及家庭成员体温监测和零报告制度,出现体温增高或咳嗽、乏力等症状立即按流程就诊,做到了“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

2.2 建立人员梯队,保证内需兼顾外援 从内需和外援两方面建立人员梯队,构建院内发热门诊、感染科隔离病房和缓冲病房的队伍,按疫情发展预判情况建立第一、第二梯队,调整相关医务人员到发热门诊和感染科隔离病房;随着住院患者的增多,安排其他临床人员加强到内科缓冲病房。建立由呼吸内科、急诊科、重症医学医师和现役护士组成的A组医疗救援队,负责对外支援医疗救治任务。建立由非临床医务人员和防疫医师组成,同时吸纳部分优秀聘用制人员组成B组医疗分队,负责省内突发性疫情的防控支援。

2.3 营区实行封闭式管理 医院只保留一个出入口,设有工作人员专用通道、外来人员专用通道和应急车辆通道,所有人员进入医院要佩戴口罩,并接受体温测量和居旅史问询登记。严格车辆管理,进入营区的车辆要接受消毒,设置工作人员停车场和外来车辆停车场。提高单位车辆任务外出审批权限。

3 强化病区管理,筑牢内部防线

3.1 预检分诊靠前,实施三级分诊 第一级预检分诊为远程分诊,军人患者采取电话预约就诊,就诊前通过卫生队医师或本人致电医院为兵服务专员,告知测量的体温情况并配合完成流行病学调查,为兵服务专员全程指导患者就诊和防护。在医院出入口处分别搭设工作人员通道帐篷和外来人员通道帐篷,用油电暖风机取暖可克服东北室外极低气温对体温测量的影响,帐篷通道门帘保持卷起状态,既能保持通风良好又能避免接触感染的风险。第二级分诊由医师、护士、卫生员各两名在出入口通道24小时轮班值守,负责所有外来人员体温测量和初步流行病学调查,发热患者登记后按规定路线前往发热门诊就诊,有效避免了发热患者进入医疗楼引发输入性感染的风险。第三级预检分诊在门诊大厅分设军人及地方患者分诊处,由两名护士24小时联合值班行流行病学调查和体温测量,确保预检分诊处不空岗、不漏查一人,层层把关,避免输入性感染风险。

3.2 设置专区管理,简化就诊流程 军人发热门诊和感染科病房位于独立楼内,用警戒线及护栏划分发热患者就诊路线,指示明确、警示醒目,电子密码锁锁闭发热门诊及感染科病房外侧大门,医护人员24小时值守,既方便了患者就医又避免了交叉感染及感染扩散的可能。考虑到军人管理的严格性和地方患者的不可控性,设有军人门诊、军人专门诊区和军人专门通道,可有效避免普通军人就诊时交叉感染的风险。军人就诊严格执行一人一诊室、一人一消毒制度,将血常规和肺CT作为必检项目,专科医师到军人诊室完成会诊,除CT检查项目外,军人患者在军人专区即可完成所有检查和诊治,最大程度减少普通军人患者被感染的机会。

3.3 实行分区管理、分级防控 按照感染风险程度将医院划分三个区域“红区”、“黄区”和“蓝区”,其中“红区”分别为预检分诊处、发热门诊、急诊科、感染科隔离病房、内科缓冲病房及隔离观察点,该区医务人员工作时做二级防护,其中发热门诊、感染科戴双层手套和穿靴套;“黄区”分别是军人门诊、医学影像科、收款处、普通住院科室、辅诊科室,该区人员工作时做一级防护;“蓝区”分别为医院机关、食堂、辅助科室、勤务分队,该区的工作人员上班期间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

3.4 实行分类收治、分级转诊 根据军人患者发热及传染性情况分类转送或收治:为疑似病例者,人员做二级防护,由专人专车转送至驻地军队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进一步诊治,患者戴N95口罩、穿防护服、戴手套,完成转送任务后人员、车辆和物品均做终末消毒;排除新冠肺炎诊断为其他传染性疾病患者,收入感染科单人、单厕隔离病房住院治疗,负责诊治的医务人员做二级防护;非传染性疾病患者收入内科单人、单厕缓冲病房隔离观察及治疗,负责诊治的医务人员做一级防护,接触患者时戴手套;急诊手术由医师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所有手术均在二类手术间实施,术者及器械护士应更换无菌术衣、N95口罩、护目镜、戴双层手套,发热患者手术时加穿一次性手术衣,其他工作人员全程做二级防护,术后送患者返回原住院病区,所有工作人员脱防护服后进行淋浴后再更换洁净衣物。

3.5 严格收治标准,严控手术指证 疫情防控特殊时期,重组科室、重新分配医护力量,在保证正常诊疗的基础上,将医护力量调整到疫情防控的第一线。暂停健康体检接诊,暂缓非紧急救命手术及医疗操作,严格门诊收住院标准,既能确保军、地患者得到妥善医治,又能有效防止疫情传入。

4 做好物资准备,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

在疫情发生初期,我院先期采购了平时1个月用量的防控物资及防疫药品,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中提供的除湿辟疫处方,采取代煎药方式制作成方便服用的颗粒配方,发放给防疫一线的医务人员和隔离观察人员。随着疫情的发展,我院很快就面临了无正规正常渠道采购的难题,立即启动应急采购预案,动员一切力量,多渠道联动,实施归口管理分工负责,简化招标采购流程,在确保物资质量的前提下积极筹措防控物资。另外要求各科室严格按需请领,建立消耗登记,号召所有人员科学、合理、节约使用防护物资,将防护级别高的防控物资优先发放给“红区”工作人员。

我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各级高度重视,积极完善防控预案和方案,努力提高医务人员防控意识和鉴别能力,培训掌握科学实用的防护技能,充分发挥了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扎实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依法科学防控[6],阶段性实现了“不传入、不扩散、不蔓延”的目标。但受医疗技术和环境限制,我院没有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项目,不能收治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需要转送至驻地定点救治医院。下一步, 我们将继续按照上级部署进行疫

情防控工作,为队属医院开展疫情防控提供科学参考和有效支撑。

猜你喜欢
军人门诊我院
军人母亲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门诊支付之变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军人脚上的“路虎”——作战靴
军人就该这个样
军人伪装效果逆天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