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稿写作中的破与立、攻守平衡问题

2020-12-29 15:20曹振国
新世纪智能(语文备考) 2020年6期
关键词:辩题替代性作文题

曹振国

作文题

材料一:近一年来,瑞典少女格蕾塔爆红。她在社交平台上已经拥有超过430 万粉丝,很多人视她为偶像、环保斗士。她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侃侃而谈,面斥各国领导人。虽然她才16 岁,却已经登上了《时代》杂志封面,被评为“2019年影响世界的100 人”。

材料二:2019年9月27日,浙江小伙沈钧亮代表“蚂蚁森林”公益项目到联合国总部领取最高环保荣誉奖“地球卫士奖”。“蚂蚁森林”通过日常绿色出行、在线支付水电费等低碳行动积攒“绿色能量”,以种植真树,带动5 亿人参与低碳生活,并将碳减排量转化为种植在荒漠化地区的1.22 亿棵真树,其中超4 成能量由“95 后”青年贡献。

以上两个新闻事件在励志中学掀起了热议,有同学为瑞典少女的敢于呐喊钦佩,有的同学则不以为然,认为中国青年默默地为地球种树更有价值。为此,励志中学团委举办了一次辩论赛,正方是“呐喊比行动更重要”,反方是“行动比呐喊更重要”。请你选择其中一方写一篇辩论稿,为自己的观点进行辩护,并驳斥对方的观点。

写作指导

平时,我们有“偶像崇拜利大于弊/偶像崇拜弊大于利”“年轻人要不要跳出‘舒适圈’”之类的辩论稿写作训练。如果我们__的思维拓展一下,一些高考题的写作就可以转换成辩论稿形式。__

2003年高考全国卷Ⅰ作文题,可以转换成“感情亲疏会不会导致错误地认知事物”之类辩题;2010年高考全国卷Ⅱ作文题,可以转换成“‘浅阅读’是否应该提倡”之类辩题;2019年高考浙江卷作文题,可以转换成“‘作家’要不要多倾听‘读者’的呼声”之类辩题。目前考场辩论稿的写作,多数同学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一些认识和写作方面的误区。

这里重点解决论述有立无破,如何达成辩论中的攻守平衡的问题。一般说来,辩论情境中存在着持不同意见的双方,有不同意见的双方存在才能实现思想交锋。辩论是双边活动,一定是有立也有破。立就是树立自己的观点,破就是反驳对方的观点,而且这种立与破不能割裂,要做到有机融合。其中破这一要素决定了交锋过程中要有明确的对象意识(这里的对象即“对方观点”),要善于抓住对方观点的一些缺陷或漏洞有理有据地反驳。

平时写作训练中存在不少“自说自话”、有立无破的情形。改变这种现状,关键在于增加或强化反驳成分,才能在论述中体现有立有破。通篇“自说自话”的立论不如下面的短兵相接更“来劲”:

①任何行动首先得有正确方向,如果每个人都低头闷声行南辕北辙之事,那么一味的行动只能让每个人溺亡于脚踏实地有所作为的幻梦中。揭示了“没有明确方向的行动”的危害与后果。呐喊与那些口头上的空话有着实质的区别,呐喊不是仅仅为了吸引他人的眼球,而是打破沉寂状态、夏天暴雨前的一声惊雷,是唤醒麻木糊涂的人时那厉声的斥责。鲁迅先生曾用“铁屋子”的比喻论述呐喊的重要意义在于唤醒。②作为思想先行者,在关键时刻的呐喊,比不知方向的行动和混混沌沌的蛮干,更能引发时代共鸣,也更有唤醒的作用。通过对比直接凸显呐喊“比不知方向的行动和混混沌沌的蛮干,更能引发时代共鸣,也更有唤醒的作用”。身处光怪陆离的网络世界,无数网民听风即是雨,甘当键盘侠肆意开炮,是不是应该有更多的清醒者用呐喊来揭示真相、指明方向?(“呐喊比行动更重要”角度)

③身处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这给“呐喊”的快速传递提供了便捷的通道。瑞典少女格蕾塔的快速蹿红就是明证。但这也意味着,只要你有足够的勇气,有足够的流量关注,你也同样拥有如格蕾塔一样声名鹊起的可能性。因此,呐喊具有可替代性。分析了“呐喊具有可替代性”。而行动力却恰恰相反。拥有某种意识的人并不一定真的会付诸行动,正如有的人心中牢牢背记了垃圾分类标准,而在实行时却仍旧我行我素。行动则意味着需要面对挑战的勇气,行动意味着坚持和毅力!浙江小伙儿沈钧亮种下1.22 亿棵真树,塞罕坝人用两三代人的青春植树造林,毛乌素沙漠治沙人书写出“沙退绿进”的奇迹……这一切行动没有超凡的勇气与毅力是干不下去的。④行动比呐喊更具不可替代性!强调了“行动比呐喊更具不可替代性”。(“行动比呐喊更重要”角度)

画线句子含有反驳成分的内容更符合辩论稿的文体特征。

在增强反驳力度的基础上,我们还要进一步强化攻守平衡。辩论稿讲究立驳结合,实际上就暗含着行文上攻守平衡的要求。在论辩时可以先承认对方观点一定程度上或部分的合理性,转而从更深刻的角度抛出自己的观点,在佯装防守中出其不意地反驳对方。句式表达上可以运用“诚然(固然、的确)……但是(但)……”“不可否认……然而……”“……退一步说……”等让步从句,使表达更周密。这种进中有退、以退为进的防守,可以让整个辩论充盈丰满,也能体现出论述的层次性和思维的思辨性,凸显以理服人的逻辑智慧。这是守。攻则要凸显反驳,主要是抓住对方观点的缺陷和漏洞,分析对方观点可能带来的危害与后果;或者分析对方可能性论据的虚假性,批驳对方可能性论证思路的谬误。这种分析与批驳一般通过假定和预设来达成,语言形式上可以借用这样一些短语引出对方可能性的论据或推论:“也许(估计)对方(有人)认为(会说、会提出)……”“对方(一些人、这些人)的言下之意就是……”等。当然,攻守不能截然割裂,必须做到有机融合,自由转换。

猜你喜欢
辩题替代性作文题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2022年全国新高考Ⅱ卷作文题解析及佳作展示
美国少年司法替代性教育项目的运行框架与经验启示——以德克萨斯州为例
可为与有为——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作文题评析
第四次工业革命对低素质劳动力市场影响研究
借“题”发挥,焕发精彩!
辩论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关于“名角的不可替代性”及其局限——以第五届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为例
本部两刊刊登的部分作文题与2016年中考作文题相同或相近
英国议会制辩论对大学生的能力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