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学工程部门发展路径的思考

2020-12-29 04:31
中国医疗设备 2020年12期
关键词:医学工程医工医疗

南充市中心医院 医学工程科,四川 南充 637000

引言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取得新的突破,现代医院在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改革转型的挑战。医学工程部门历经多年摸索尝试、实践反思,逐渐从工程管理技术与医疗技术的结合运用中找到了方向和定位,在提升现代医学装备技术保障水平、推动医院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1]。

1 “服务”融入核心理念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结构优化升级,服务业异军突起成为主体经济,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市场的良性开放竞争,让患者对于传统生物医学的需求也逐渐扩展到心理需求和社会需求层面,传统医疗问诊开始向人性化、舒适化的医疗服务上转变。美国临床医工学院对医学工程人员(以下简称“医工”)的定义是:为患者健康服务,将工程学和管理学应用于医疗技术的专业人员[2]。如何将医疗融入服务经济时代,保障病人接受准确、安全、舒适的诊疗服务,成为了目前医、护、工三方共同面临的新课题[3]。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保障全民健康和实现医疗卫生事业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在不断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健康中国”新战略[4],推出了一系列改善医疗服务的行动计划。因此,医工职责核心的转变成为了适应时代发展、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现代医学工程将工程(管理)学与临床医学紧密结合,就要求相关从业人员达到复合型人才标准[5],这也表明现代医工部门需要通过整合医疗器械工程、信息化技术以及经济管理等领域的人才资源,优化部门专业结构,提升从业人员整体专业技术水平,从而应对新的机遇和挑战。而医工们则需要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摸索如何以服务经济视角去解读当代医疗消费者的需求,感受和评价医疗服务,并提出规范性要求和改善性建议。

这一理念和宗旨的转变也将使医工逐步从幕后走向台前,成为继医护人员之后,提升医疗质量、体现人文关怀的第三股力量,通过与医护人员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充分发挥“桥梁”作用,帮助临床一线提高疾病的诊断率和治愈率,提升患者就医体验,不断满足患者对医疗服务品质的更高需求。

2 “统+分”优化职能定位

相较于传统医工疲于应付各类繁杂的后勤琐事,奔忙于各类设备故障报修,新时代背景下的医学工程部门经过多次职能的剥离、调整和整合,逐渐形成了集医学装备预算论证、购置、验收、质控、维护、修理、应用分析等职能为一体的综合性部门[6]。

2.1 面向需求

优化职能定位首要任务是面向需求,加强采购论证,前移设备管控端口。医疗设备采购是医学工程管理的初始环节。由于医疗设备采购涉及事项繁琐,廉政风险隐患较大,当下,包含南充市中心医院(以下简称“市中心医院”)在内的众多医疗机构都将采购职能从医学工程部门剥离,仅保留了专业性较强的设备购置需求论证环节。传统医学工程部门立足于设备维修管理,解决问题的方式单一、时效滞后、成效有限。但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现代医工能轻易从财务系统、医学装备管理系统 、物资管理系统等数据库中获取可靠信息,形成分析报告。如设备应用(或利用率)分析、成本效益分析、功能开发情况分析、维保情况分析等,不仅能为加强常态化管理提供详实的数据支撑,也为新一轮设备引进提供有力的决策依据[7]。

医疗设备需求论证应该以促进医院诊疗、科研和教学水平的提升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考虑医院等级配置标准、发展方向、技术专长和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同时结合医院整体设备资源配置情况、成本效益情况以及本地病患诊疗需求、收入水平等方面因素[8],为采购部门提供客观有价值的论证数据以及符合条件、安全精良、综合成本可控的医疗设备技术参数。

在设备采购环节给予医工独立的话语权,不仅有利于分散医院内部廉政风险点,与采购部门形成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关系,更是避免了因引进设备功能过剩或缺失、精准度不高、故障频发、采购和管护成本过高等情况导致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低下,甚至出现重大损失浪费或危害患者和医护人员健康安全的情况[9]。

2.2 面向风险

优化职能定位的关键环节是面向风险,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保障设备安全高效运转。《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10]从全面审慎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为医疗设备质量安全以及预防性维护工作指明了方向,对临床操作培训、评价考核以及不良事件处置上报等方面的工作首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该标准促使医工更加密切地联系临床,将工作重心由之前的设备维修向质量安全监测转移。这就意味着现代医工应加强基础工作,定期对设备进行质控、维护、保养,对易耗件在规定时间内及时更换[11],从而确保在用设备能安全运行、精准辅助诊疗,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时刻保持备用状态,避免各类设备因“带病工作”导致故障风险增大,为医患双方埋下安全隐患。同时,医工需要在全面了解设备性能的基础上,不断提升沟通能力和专业指导水平,能对设备使用者进行简明有效的操作指引,提升临床医务人员应对突发状况、处置突发故障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医工们还需要植根“数据”思维,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职业敏感度和风险预警能力,对确认为或疑似发生不良事件的设备应立即上报并采取应对措施[12],确保风险可控。

由于各个医院医疗设备的配置、医学工程部门人员结构以及信息化程度不尽相同,医院管理层应着眼于实际情况制定规章制度,以制度形式为医疗设备的“健康”保驾护航。以市中心医院为例,近年来,医学工程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落实主体责任、规范工作流程。① 建立覆盖全院医疗设备的工作责任机制。通过以科室为单位进行区域划分,将质检、监测、维保、操作培养及考核等工作打包分配至相应技术工程师,落实“责任田”;同时,各科室成立由临床医护人员担任组长的前台管理小组,凸显临床科室作为设备使用者的第一责任。2019年医学工程科协同医务科、护理部共进行临床检查10余次,发现设备相关问题100余项次,医工将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录入信息系统,通过完善制度堵塞管理漏洞、解决共性问题;个性问题转发至相关设备管理小组,由所在科室与负责医工协商整改;而记录在案的问题在之后培训和考核中将再次强调、重点督查,形成了PDCA闭环管理;② 健全考核机制。除了对技术工程师的理论知识、故障排除、设备质控等方面进行制度化考核、定期组织技能比拼以外,医院将设备操作者也纳入了考核范围,考核内容包括:设备工作环境是否合规,设备操作是否恰当,操作者是否了解设备安全的相关知识及应急措施等,考核结果严格与绩效工资挂钩。这样的考核管理方式既提高了医工专业技能,也让医工与医护人员形成了全过程设备管护的合力;③ 依照临床“亚专业”细化培养专业人才,扩大大型设备自修范围。在医学工程领域设置“亚专业”的根本目的是服务临床。术业专攻让医工们能更多地在自己擅长的专业领域花心思、下功夫,特别是针对CT、核磁共振、直线加速器、超声等高值设备。如市中心医院拥有近两亿高值设备,若将设备维保整体外包[13],费用以千万计数,如何降低高值设备后期投入成为了管理者们绕不开的话题。提升自修能力是体现医学工程部门综合能力的标志之一,能更有力地保障设备管理的处于最佳状态,即保持设备性能、故障风险、投入资金与收益之间的平衡[14]。

3 “信息化”护航精细管理

近年来,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使得医疗服务范围不断扩大、医院诊疗业务量持续增加。随着各级医院在优化设备资源配置上不断加大投入,传统的如纸质化档案管理方式早已不能满足现代医疗设备科学、高效和精细化管理的高要求。因此,借力信息化技术成为了必然趋势,医疗设备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目标将变得触手可及。

全生命周期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是将管理对象视为开放动态的生命体,从“采购—使用—维保—报废”等各个环节进行全周期统筹和全过程整合[15]。将这一理念引入医学工程领域,能确保在设备管理过程中权责明晰、系统有序、运转高效。在采购论证环节,医工能通过关联HIS中财务、物资、设备管理等系统模块数据,汇总统计形成分析报告,初筛拟采购设备,为科学采购提供决策依据。在设备档案管理环节,信息化管理使设备的录入、修改、删除等操作变得简单便捷,以二维码等自动识别技术应用为特点,实现设备一物一码信息化管理,而囊括的信息也远比纸质档案管理的更为完整丰富,如型号参数、生产厂商、价值金额、拓展属性、自定义信息、外观图像等。在设备使用环节,物资管理系统可支持定位功能,实现多样化盘点,如按照部门、设备类别、存放位置等多种形式设置和分配盘点任务(图1);设备实时状态监控系统的运用,确保应急、生命支持类设备实时状态(图2);而针对不同部门之间的设备调拨,既能按照设定流程进行设备划转借用审批,又能设置到期归还自动提醒。在设备养护管理环节,利用设备管理系统,医工可以加强对设备的日常预防性维护、管理和控制,如:制订设备养护说明、设置养护周期及类型、关联养护责任人、及时上传图片、录入耗材费用信息等,保障设备效能的充分发挥,降低人力投入和大修成本。在故障报修环节,设备操作人员可通过PC端、APP扫码检索维修知识库或进行故障申报,增强应急反应和处置能力;同时,实现医工PC端与手机数据同步,及时接收维修工单消息、养护信息提醒,完善维修过程记录,实时展示维修进度。信息化贯穿设备管理使用全过程的同时,又多维度生成管理明细报表,完成设备维保进度、养护成本、故障频次及类型、耗材消耗、综合效率等指标统计,使信息化管理成果又循环作用于初始的设备引进,形成闭合式的良性循环。近三年,市中心医院着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医学工程部门主动作为、积极融入,使临床对医学工程科满意度从72%提升到81%,患者满意度从63%提升到77%,形成了转型后的良性发展。

图1 物资管理系统

图2 设备实时状态监控系统

随着医院信息系统不断优化完善、信息共享程度不断提高、数据统计方法逐步规范,信息化技术在医学工程部门的推广和应用也将朝着更专业的方向发展,整个设备保障体系也将更加稳定和完善。

4 结语

医学工程科经过30年的发展,已然成为医院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重要因素,医工也不再是刻板印象中的维修的人员。随着医院发展变革进程加快,医工工作将面临更多挑战,承担更多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优质医疗条件的责任。医工人将继续在摸索中前行,用实干诠释初心,以担当践行使命,为推动卫生事业发展和全民健康做出更多的努力。

猜你喜欢
医学工程医工医疗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新医科背景下“医工”融合LIMS课程建设研究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关于医工结合论文的中图分类号标注要求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关于医工结合论文的中图分类号标注要求
侨胞任洪亮率团斩获全球医学工程创新大赛金奖等
医学工程在医院中的作用及创新建设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医疗仪器中的应用
医学装备部实行精细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