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低估的再创造

2020-12-29 12:04薛爱琳
新课程·上旬 2020年29期
关键词:学习单再创造校本化

薛爱琳

摘 要:“学习单”进入课堂,是我们数学组在新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结合校内平行班多、班额大、同课教师多的实际,广泛研讨论证后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教学模式。如何根据学生的有效学习以及班级授课的特点,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对现有与教材同步的“学习单”进行校本化、个性化的再加工和再创造,使“学习单”的设计结构更适合本班学生个性发展、学习特点和需要,一直都是“学习单”使用者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学习单;个性化;校本化;再加工;再创造

“学习单”进入课堂,是我们数学组在新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结合校内平行班多、班额大、同课教师多的实际,广泛研讨论证后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教学模式。

课题组设计和使用“学习单”的实践与研究,旨在借助“学习单”这一载体,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有序性,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关注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关注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互动性。

长达五年的群体式研究,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编撰成册的“学习单”在校内得以推广使用,不断地被丰富和补充。每学期开学,新一批使用者拿到现成的电子版教案与“学习单”时,都会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再加工、再创造,这样的二次开发对于“学习单”的丰富与补充是新的创新。

其核心是:根据学生的有效学习以及班级授课的特点,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对现有与教材同步的“学习单”进行校本化、个性化的再加工和再创造,使“学习单”的设计结构更适合本班学生个性发展、学习特点和需要。

一、整体研读 确定对策

“学习单”是“教学合一”的载体,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所在。使用前,教师应对教材和“学习单”进行全面的研读,把握知识脉络。首先必须理清知识的体系,明确学生学习的目标与要求。其次必须明确选择探究活动中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吃透让学生参与知识发生、发展与应用全过程的脉络与布局,把握学生已有知识与新知识中间的衔接点、能力的生长点和思维的激发点,解决学生思考、参与、探索的问题。最后把握本班学生的学习需求,注重学生的学习基础、兴趣及学习能力,了解学生的学习意向,体察学生的学习情绪,吃透教材中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诊断学生的学习障碍。通过这一系列的研读,确定有效的、切实可行的使用与再度创新的对策。

整体研读,确定对策后,使用者可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与自己的教学风格,对“学习单”进行适度的初次调整与加工,做好删减、增改、创新的原始记录。关注重点环节,在抓住“重点”、凸显“难点”、破解“疑點”上多下功夫。

二、重点环节 参透融合

“学习单”是学生课堂上学习的线路图、指南针、方向盘,它的设计始终围绕学生课堂学习的规律进行,完全呈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充分体现着设计者的设计意图和思想理念。教师使用之前,要仔细研读“学习单”的重点环节,与原设计者进行深度的心灵交流,参透设计者的意图,才能融合自己的理念进行再加工再创造。

“学习单”呈现的环节有:准备活动——探究活动——尝试活动——拓展活动。

1.准备活动,主要以学生发现学习中的问题为出发点,复习与新知相关的技能,观察与新课内容有密切联系的生活现象,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此环节主要关注:情境创设,联系生活,提出问题;复习旧知,承上启下。

2.探究活动,主要以分析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为立足点,借助问题的变化和深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探究、交流,合理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总结学习中的经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此环节主要关注:提供问题探究的材料;设计探究的方法与策略的指导;合作活动中操作与思考问题设计与指导;探究活动后发现与质疑的问题。

3.尝试活动,主要以问题学习为主的针对性训练。是根据学生有效学习的要求所设计的针对性训练,用来检测探究学习效果。

此环节主要关注:针对性练习,关注知识点。变式训练,关注基本技能。

4.拓展活动,主要立足学习中知识的适度拓展延伸,关注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此环节关注:设计一些综合性和实践性的思考题,便于学生课后拓展研究。指导学生进行方法、规律等的记录与总结。

使用者关注重点环节,把握每一环节的关注点,参透设计者的设计意图与贯穿始终的教育理念,才能更好地融合自己的理念,进行再度加工与创造,丰富与补充“学习单”,使再度开发的“学习单”更班本化、个性化。

三、个案修改 灵活创新

从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角度看,没有使用教师对“学习单”的再度修改与创造,机械搬用必定是学得索然寡味,很难显现学生自主探究思维过程中的困难、障碍、疑问和错误;从“学习单”进入课堂的研究来说,没有使用教师的再次开发与创造就没有“学习单”的“源头活水”。从教师角度来看,自身的知识水平、教学风格、兴趣差异、对教材的理解、对学情的把握等,都会决定其对“学习单”个性化的再加工再创造,没有这样个性化的创造,就没有对“学习单”的丰富和精彩。

对“学习单”个案的再加工再创造,可采用“标”“调”“删”“増”“改”等方法。具体修订时,根据本班学生学习情况,将自己具体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特别是操作层面上的方法技巧等写入学习单。下面结合“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节的“学习单”说说自己的再加工再创造。

整体研读之后,我发现原“三角形内角和”“学习单”的重点环节“探究活动”“尝试活动”两大板块的设计概括性太强,留给使用者发挥的余地很大。“探究活动”的重点放在了三角形内角和探究方法上,极具开放性和针对性,却没有探究方法的具体指导。“尝试活动”只设计了一道特殊三角形的练习。针对这种情况,我做了以下修改:

标:标记与标注,对学习单中原有的重点环节、重点问题、主要知识点,以及典型性、易错性的内容进行标记,对知识与新知识中间的衔接点、能力的生长点和思维的激发点进行标注,以便在教学中引起注意。原“三角形内角和”学习单中需要标注的重点就是猜想的验证方法、探究后结论的正确表述与运用、拓展延伸的深度与广度。标注的同时,思考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猜想的验证,如何增设拓展性的题目等。

调:调整与调换,依据学情需要调换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的呈现方式,调整内容的先后顺序,分解学习目标,更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有序性。根据“三角形内角和”的教材特点与本班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特点,我在原有学习单基础上做了调整,增加猜想活动情境,细化探究活动的方法指导,分层次设计尝试活动,新增趣味性的拓展活动。

删:删除与删减,删除原“学习单”中自认为不必要的教学内容环节,删减自认为有点烦琐冗长的非数学语言的文字表述。原“三角形内角和”学习单中,我删除了“尝试活动”中唯一的一道题“一条红领巾,它的形状是等腰三角形,其中∠1=110°,请计算出∠2=(  )°,∠3=(  )°”将其设计理念融入后续“拓展活动”中,改为“我是等腰三角形,其中一个角是70°……”

修改意图:原题中红领巾是等腰钝角三角形,其顶角是110°,求底角的方法是(180°-110°)÷2=35°。修改后的等腰三角形其中一个角是70°,这个“70°”的角可以作顶角,也可作底角。作顶角时,底角就是(180°-70°)÷2=55°;作底角时,则顶角为180°-70°×2=40°。这样修正,更易于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更具有拓展延伸的作用。

增:增加与增强,对原“学习单”中有关环节补充说明,增加自己认为适合本班学生的知识内容与学习方法指导,增强教师对学习方法的具体指导、启发、点拨等。原“三角形内角和”学习单,根据本班学生学习情况,需增加“拓展活动”环节,增强拓展延伸的梯度。

拓展部分:敢不敢挑战一下,动手吧。

1.图中大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把它分成两个不一样的三角形,其中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2.你知道下面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吗?

(1)我三边相等;

(2)我是直角三角形,其中一个角是40°;

(3)我是等腰三角形,其中一个角是70°。

3.课后游戏:只要给出兩个角的度数,电脑就能准确地画出一个三角形,你信吗?想不想自己试试?

改:改变与改正,对原“学习单”中一些不符合本班学情的内容、环节、要求和学法进行针对性的改正或改变。原“三角形内角和”学习单中的“探究活动”环节没有设计学习方法指导,考虑到本班中下学生能力有限,可能只想到测量出三个内角之法来验证,我改变了探究活动方式,提供了学具,增加了“操作要求”,改正了表格梳理的方式。

“操作要求”:1.怎样验证你的猜想?请用学具袋中的材料来操作说明(学具:量角器,剪刀,形状各异的三角形)。2.验证后与同桌交流,看看能不能找到不一样的验证方法。3.根据你们的操作,尝试完成下面的表格:

修改意图:提供学具,增加操作要求,目的是让学生用量角器测量验证猜想后,面对“多余”的学具,提出质疑,另辟蹊径,找到新的验证方法。也可同桌讨论,思维碰撞,尝试找出新的验证方法。学具的提供具有指向性,可以为茫然不知所措的孩子提供启示。操作要求更具有指导性,可以让孩子的操作、合作、交流有序进行。表格的完成,只是提供一种方向,不强求用准确的语言记录,最终会在学生汇报展示中清晰完整地呈现。

如何依据执教者的具体情况、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习单”进行适度调整和修改,让“学习单”真正发挥线路图、指南针的作用,一直都是我们研究的课题。

“学习单”的再加工、再创造,是对其内容的丰富与补充,是教学风格的个性化体现,是再度设计的班本化创新,落脚点在于创新、适用、可操作,这样的再度开发是又一次的再创造。

猜你喜欢
学习单再创造校本化
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运用
广告翻译探微
数学“学习单”,激发学生自主生长的潜力
国外高水平教材的引进与“校本化”的改造研究
校本化视角下初中“阳光体育”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