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教学小记之教学相长

2020-12-29 12:05刘征技
新课程·上旬 2020年36期
关键词:国画教学中学美术教学相长

刘征技

摘 要:国画山光水色中,教学相长自成蹊。国画作为我国的民族艺术,笔墨中体现的是优秀的文化精神,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带学生感受国画的语言文化,体验画家抒发的情怀,画如其人,观画如品人。从绘画技法到塑造学生品格的角度分析美术教学中国画技法所蕴含的独特美感与人文精神。

关键词:中学美术;国画教学;教学相长

国画教学需要美术教师具有扎实的美术基础、高超的绘画技巧与水平。在教与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过程中,学生有了长足进步,教师也从中受益匪浅,对国画的教与学有了新的认识。

一、国画技法之教学相长

(一)线、型之理解

中国画与西画的不同在于,中国画以线写型、以线写神,线的变化体现了物象的动静、形态,而西画以面表型、色块的变化体现动态效果、空间关系。喜欢西画的我有意将西画色彩变化体现形态的方式引入国画学习之中,人物写生便是如此,却不想人物没有生气,没有国画大师笔下的那种随意洒脱之感,陷入长时间的困惑之中。后来教学生画树时,学生就是用平直的线条、统一的“重”墨表现树干,没有生气,浮于纸面。我要求学生改变线条的粗细、长短,墨的浓淡,抑扬顿挫表现树的动态、枝干的新老,学生画的树立刻生动有韵味起来。我突然想到人物线条不也可有粗有细、转折迭踏,人的面部墨色、线条长短皆可因性别、年龄、气质不同而线条运用不同吗?如:画女性面部线条平滑柔和,笔墨湿润,淡墨为主,以显阴柔之美;画男性线条长而有力、粗而墨浓,多折线以表阳刚之气;老人多用笔干枯,笔触短而有力,以显沧桑之感。如醍醐灌顶,长久积在心中的疑问豁然解开。

(二)用笔用墨之认识

初学国画时,只知花瓣、蝴蝶一笔两色、三色,用笔只知有中锋、侧锋、逆锋,花鸟画用墨多以三色(焦、浓、淡)表现。学习山水画这些笔法、墨法远远不能体现山之雄浑壮阔,各种皴法就要求有各种笔法,中锋、侧锋、逆锋、藏锋、露锋、顺锋相配合,皆在清、淡、毛、涩、枯、润中自如运用,点染时一笔三色,笔尖多蘸墨色,切不可滞笔过长,会造成画面单薄,需焦、浓、重、淡、清、白六色并用,画时需利用笔的转折、疾徐、轻重,表现远近、虚实、主次、刚柔。山之雄壮,水之秀美才得以体现,画面便可层次鲜明,主题突出,笔触干净利落、赏心悦目。山水画教学使我眼界大开,赋予我更多的国画技法,收益颇多。

(三)材料、工具与特殊技法之拓展

农村的条件差,有的学生没有带毛笔,手指、纸卷、棉花、树叶都可沾墨沾色绘画。水粉颜料便宜,学生多买水粉颜料画国画,水粉颜料覆盖能力强,可作山水画中的植被点染,也可作花鸟画中的弹色以表现画面多层次的虚实对比。物以致用依然能发挥其特长。

在一次学生绘画比赛中,我以“对印”的方法表现天山初雪的沟壑纵横,便发现多种技法的优越性,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研读他人作品时进一步了解到其他的国画表现技法,撒盐法、水冲法、洗洁精法、洗衣粉法等,在不断地实验中我逐步将这些技法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之中,以期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二、国画写生与创作中“意象”思维培养之教学相长

传统的西画写生看到什么画什么,写生的目的是了解客观事物的结构,是客观事物的真实反映,带学生国画写生也是我的重要授课内容,课前要求学生毛笔写生,注意构图,尽量用五色体现远近关系,没有进一步体会到国画写生内容的取舍问题。写生后问题凸显,不见半点意境!而画家的写生意境怎样体现呢?研究各大院校国画写生视频得出结论,国画意境的体现主要是写生中“意象”的体现。中国画写生“意象”思维的培养是从写生到创作的重要环节,“意象”就是客观物象通过主观情感的取舍,利用技法表现画者内心世界超自然超现实的唯美物象。而这种“意象”形成并跃然纸上的过程就称之为“意象”思维。如在写生麻雀时,见麻雀站在枝头,而这只麻雀在画者的纸上是否还站在枝头呢?可否站在房顶上?也可以枝头上是飞着的麻雀,或根本没有枝头只有地上的麻雀。物象取舍完全在于画者“意象”思维的取舍。这就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过程,特别是山水画写生,所看所见之景只是作者心中景色中的一个元素,“意象”中的景色,皆是多种元素的结合,而这种“意象”的构建不受客观事物及自然规律束缚。如:表现出的山是多处景色山之集合,山上的房屋可以不必住人,路通向哪里由画家决定,一切以美的形式法则存在,是画家内心美的聚合。中国画所表现的“意象”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种“意象”与现实存在于“似与不似之间”。如同莫言笔下遥远的高密东北乡,那是他内心的“意象”,他似曾生活过的乡村!把握这一点,写生和创作便完全可以契合。中国画写生就是创作,生活中的物象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当然,这种“意象”思维的培养还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培养,才可以在客观与“意象”之间出入自如。

三、人生观重新认识之教学相长

敦煌壁画在世界上享誉盛名,不论是艺术价值还是文化价值都是我们艺术工作者研究不尽的圣地,敦煌壁画以绘画的形式表现佛理,而画中有禅艺已体现了几千年,中国艺术家通过绘画体现哲理,体现着人生哲理、做人道理。中国画物象造型上是要打破对称、均衡的,如:竹子、兰花叶片不得平行,不得等长,不得对称,不得交叉(等长叶片),但在章法上要求画面整体平衡,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靜相生,相互转化。作画时要遇虚则实之,遇实则虚之,虚实相生。人,生存在这世上,不能处处以实为之,不知取舍必遭打击,遇强不示弱必会灭亡,大禹就知此理成功治水。待人看事知道虚实,必会理解万事万物,了然于心便会豁然开朗,不会斤斤计较,失去平衡,正确面对结果和机遇,该发光时发光,该展示时展示,不放弃机会,得之不骄,失之不泣。在这虚实交替更迭中人类社会得以生息发展。再看画之主次、疏密等皆有哲理。渐渐地,我也改变了对名利的看法,不再凡事直中求,而是遇事曲中得,颇有塞翁情怀了。

教中学、学中长,艺术之路艰辛漫长,寂寞无尽头。教与学的过程中使我感受到快乐满足,国画的创作让我身心得以释放,都说画者半疯、半癫、半傻、半狂,却不知众人皆醒我独醉,自醉尔,乐在其中也!

猜你喜欢
国画教学中学美术教学相长
教学相长角度的德育教育双赢
教学相长
教学相长——“趣味数学”课上见真章
基于国画教学中鉴赏力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情感丰富的美术教育
教学相长
浅谈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因材施教
小写意花鸟画在国画教学中的优势
初中美术国画教学困境及突破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