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筐学堂乡村社会教育公益实践研究

2020-12-29 11:17汤梦瑶伯先
科学大众 2020年7期
关键词:乡村教育乡村振兴公益

汤梦瑶 伯先

摘 要:当前,我国正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而“果筐学堂”乡村社会教育公益实践活动已举办近10年时间,其对于乡村社会教育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在实践过程中加强了城乡互动,调动了周边学校及社会参与乡村教育发展的积极性,是响应国家战略号召的一次积极尝试,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文章从“果筐学堂”公益实践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主要内容、研究现状及建议3个方面进行分析,希望能为“果筐学堂”今后更加顺利地发展、成为可高效推广的案例奠定基础,同时也能为乡村社会文化教育的建设实践奉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公益;乡村教育;乡村振兴;城乡互动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果筐学堂”最早是由成都师范学院的伯先老师于2010年的一个暑假在雅安市名山区万古乡义务开办的。很多人一听到这个名称可能产生疑惑,为什么它叫“果筐学堂”?据伯先老师介绍,这是因为在学堂创办之初,大家是在牛棚里上课,各方面条件还比较简陋,没有桌子和板凳,于是便用果筐和门板搭成了课桌的模样,开始给农村的孩子们无偿上课,所以就叫“果筐学堂”,这个名称也一直沿用至今。“果筐学堂”创办至今已有10年的时间。10年来,除了伯先老师和家人以及当地志愿者的大力支持,还有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越来越多的爱心在这里汇聚,可以说,“果筐学堂”已不仅是一个学堂的名称,更是一种“梦想”,是一面飘扬在乡土之上的“精神旗帜”。

相信许多人都知道,“旗帜”有一个引申义,指的是一种具有感召力的、能够为人们指引前进方向的精神力量。为什么“果筐学堂”也可以说是一面“精神旗帜”呢?“果筐学堂”将近10年的公益实践给出了答案。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乡村社会文化教育,同时有利于引发人们对于当今中小学教育教学理念的思考,甚至可以说它是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有益尝试,但其实它最大的意义在于给人以一种无形的精神上的影响,能吸引人、鼓舞人、感动人,也正是因为这样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才会让越来越多看似毫无关联的人,像奥运会传递火炬一样充满希望接力前行。

表1的志愿者人数构成主要是老师、大学生志愿者和当地志愿者等,还有一些图书捐赠的志愿者以及社会人士、学校和当地政府的支持也应包括在志愿者中。

2    研究主要内容

“果筐学堂”历经10年的发展,吸引了许多周边学校及社会的志愿者甚至还有外国友人参与其中,因此有很多内容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比如“果筐学堂”的一些理念、10年的发展历史以及在10年实践中所积累的志愿者服务经验和达成的社会影响效果,当然,也包括“果筐学堂”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涉及的城乡人际关系问题、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进一步发展所需要的支撑等,这些内容都需要在接下来的研究过程中进一步完善和总结,这里主要就“果筐学堂”的理念进行一些浅要的分析。

2.1  城乡互动

在2015年,“果筐学堂”与多年来致力于传统文化公益推广的联海文化机构共同开展了“国学耕读夏令营”活动,在此过程中,城市孩子与农村孩子相互学习、积极碰撞,从而形成了“果筐学堂”城乡互动理念的第一次正式实践。2016年,在“城乡互动”理念的基础上,“果筐学堂”开始践行志愿服务者和被服务者的“城乡互动·耕读·共修共进”理念,积极倡导志愿服务者以一种谦卑学习的心态与被服务者交流互动。此后,成都九中在此设立志愿者基地,进行了4次与农村留守儿童互动的教学、交流、游戏等志愿服务活动。直至2019年,“果筐学堂”邀请成都实验外国语教育集团的专业团队来给孩子们上了一天的课,包括体适能游戏与格斗、传统文学经典诵读以及机器人编程等内容。虽然时间短暂,但在有限的时间里,来自城市的志愿服务者团队却深受农村孩子的喜爱,而城市的志愿服务者也在此过程中受益良多,两者的正面有效互动,也使“果筐学堂”的“城乡互动”理念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2.2  人人为师

这一理念其实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与发展。孔子有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韩愈也曾在《师说》里说到:“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师不必贤于弟子”。在“果筐学堂”,每个人都可以是“老师”,比如农村孩子在农业的知识方面就可以做城市志愿者的老师,城市的志愿者老师将知识进行梳理,也可以教给农村孩子一些不知道的知识以及一些不同的教育观念,在资深志愿者老师和大学生志愿者老师之间形成思想的碰撞,相互影响,由此通过农村的学生把一些好的教育理念带进农村孩子的家庭,从而促进乡村教育的发展。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做公益教育,的确帮助了别人,但更多的还是帮助了自己。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参与这样一个公益实践活动,其实也是一个提升自我的过程,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

2.3  有教无类

这一观点最早是孔子在《论语·卫灵公》当中提出的,之后也作为“果筐学堂”的基本理念之一。“果筐学堂”在创立之初就秉持着“无偿、自愿”的原则,在学校放假的时间里给一些农村的留守儿童上课,希望可以借此在促进乡村社会文化的发展同时关注农村孩子的成长和农村家庭的教育问题。虽然个别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缺少父母的呵护与关爱,性格上会存在一定问题,但是“果筐学堂”绝对不会将之排斥在外,而是耐心地教导并发自内心地帮助他们一点点进步。到后来,“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进一步发展,即在“果筐学堂”,所有孩子都一样,没有留守与不留守之分,只要是农村的孩子,都可以来这里上学。由此,也为农村孩子在这里能够开心快乐地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2.4  重在身教

这不仅与当今注重“身教大于言传”的教育理念相契合,同时又融入了新的教育元素,即“扎根乡土的教育”,也叫“耕读教育”。“果筐学堂”提倡“耕读教育”,也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坚持实行,有时间经常会组织一些如采茶叶、开办“果筐菜市”、捕鱼、田间野炊等活动,以便让农村的孩子们利用他们天然的优势在活动中学习并得到锻炼。事实证明,“身体力行”往往比“口头说教”更容易让孩子接受,在做事的过程中,适时教导和引导他们要容易得多,他们的改变也要容易得多。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身教”是通过行动达成一种教育目的,进而形成一种大教育的氛围。“果筐学堂”的公益教学活动已经坚持了将近10年时间,这一过程,又何尝不是一种身体力行地“做”呢?也正是因为这样一份坚持,才吸引了众多志愿者加入进来。志愿者们的加入和“身体力行”又感染了农村孩子,起到了教育作用,从而让“大教育的理念”融入乡村社会文化教育。

3    研究现状及建议

3.1  志愿者构成

面临的问题主要是:虽然志愿服务的人数大致呈上升趋势,但是志愿服务人员的构成类型并不稳定,尤其是大学生志愿者。因为“果筐学堂”乡村社会教育公益实践活动以“自愿、爱心”为前提,所以每年都会有很多大学生志愿者报名参加,但是每年参加的人员和人数又不一样,并且参与的大学生志愿者选择范围较为狭小,本校学生占大多数,这也是导致志愿者团队存在不稳定性的一个因素。解决这个问题要从根本着手,一方面,可以在条件允许范围内做一些宣传和推广,以便让更多人知道有这样一个有一定公信力的志愿服务平台存在。与此同时,对以往志愿者代表做一些问卷调查或采访,整理其心得体会以及发现的问题思考等并有意识地培养长期服务志愿者、资深专业志愿者,对于意愿特别强烈的大学生志愿者可以多加培训。另一方面,要通过合理渠道或途径(比如政府及学校支持、社会人士的爱心捐赠等)改善教学环境以及志愿者饮食和住宿问题,以便容纳更多的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3.2  教育教学

“果筐学堂”的教学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可以在学到一些东西的同时释放自然天性。总的来说,在这里学习知识还是次要的,因为这样的教育实践活动无论是在教学时间上是教学内容上都只是与学校教育形成了一种互为补充的关系,因此最重要还是希望可以通过这样一种公益的方式让农村的孩子快乐学习,尽情释放这片乡土所赐予他们的天然活力、想象力、创造力,在实践体验和感受感悟中学习,并用学习到的知识来指导并运用于实践,由此对农村孩子产生积极影响,培养其健全的人格,然后再通过农村学生把一些好的教育理念带进农村孩子的家庭,从而促进乡村教育的发展。无疑,这样的理念的确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但同样也会有一些问题存在。比如,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完全的公益性”和“课堂缺乏一定的束缚性”而使课堂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遇到一定的阻碍。再者,教学的内容还有待更为体系化的推进(如耕读教育课、艺术体育课、书法写作课等),尤其是任课老师以及具体上课时间、地点以及教学内容也需要进一步确定。所以,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可以逐渐完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堂的管理体制,并通过兼收并蓄的方式引进一些专业的教育教学团队,从而将专业性与公益性紧密结合,也为“果筐学堂”的健康长久发展提供基础。

3.3  志愿服务的安全和“果筐学堂”未来的发展方向

首先是安全方面,这一点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包括志愿服务者往返以及来“果筐学堂”上课且居住地又较远的农村孩子的安全问题。关于这一点,一方面可以加强自救自护安全常识教育,强化志愿者和学生的安全防患意识;另一方面也可以向当地相关的政府部门寻求帮助,加强安全防护措施。其次是“果筐学堂”未来的发展方向,“果筐学堂”要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还可以与学校的各类相关活动结合起来,与教育改革、師德养成、专业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学校建设方向结合起来,成为大学生志愿者教育教学公益实践基地,进一步成为可推广的案例。此外,关于“果筐学堂”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资金来源,还可以选择通过公益众筹的方式募集项目资金,以作为今后开展公益实践活动的后备支撑。

[参考文献]

[1]刘奇.乡村振兴与乡村文化建设[J].中国发展观察,2018(Z1):85-88.

[2]潘家恩,吴丹,罗士轩,等.自我保护与乡土重建—中国乡村建设的源起与内涵[J].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20(1):120-129.

[3]晏阳初.定县的实验[J].中国改革(农村版),2003(5):58-59.

猜你喜欢
乡村教育乡村振兴公益
公益
公益
公益
公益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教育功能的缺失及其认识论根源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教育治理的困境与突破
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及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