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电商扶贫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2020-12-29 08:19何晓峰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20年11期
关键词:电商扶贫乡村振兴

何晓峰

【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屏南县政府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基于屏南县现有扶贫现状,概况出当地3种较具代表性的电商扶贫模式:“六力协同”电商扶贫模式、“大数据”精准定位下的“一户一策”扶贫模式、“互联网+”双向流通电商扶贫模式。通过对3种模式的思考,进一步分析3种模式的特色、适用性及相互关系,为其他地区电商扶贫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乡村振兴;电商扶贫;屏南县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0)11-0018-04

1 电商扶贫的战略背景

在2015年11月的中共中央扶贫工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脱贫攻坚”的任务,农村能否实现脱贫,是我国能否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为了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1],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吸收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2]。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旨在消除城乡差距,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脱贫攻坚旨在摆脱绝对贫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二者目标阶段递进,内在互为支撑[3]。电商扶贫作为一种新型扶贫方式,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已成为扶贫措施的一种长效帮扶机制,有效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根本性转变[4]。

福建省屏南县政府在实施乡村振兴、贫困脱贫的过程中群策群力,在围绕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下,摸索出适合当地发展的电商扶贫模式,实现了全面脱贫摘帽,成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福建省首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屏南县乡村振兴战略下电商扶贫模式的实证研究,对于其他贫困乡县开展电商扶贫,实现乡村振兴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 屏南县扶贫现状

2.1 屏南县扶贫工作情况

屏南县属于东南丘陵地形,于2013年被列为省级贫困县,全县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有418人,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有7 961人,“五保”供养对象有1 699人。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村共39个,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落后,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基本为零。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10 362,贫困发生率达7.4%。经过多年的乡村振兴脱贫工作,2018年底全县建档立卡1 899户贫困户共7 048人,已脱贫

1 898户共7 044人,未脱贫1户共4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003%,39个扶贫开发重点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10万元以上,实现“摘帽”退出36个,其余3个在2019年也顺利实现“摘帽”。经过多方努力,合力攻坚,2019年6月,屏南县实现全部脱贫“摘帽”[5]。

2.2 屏南县电商扶贫情况

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屏南县委县政府根据文件精神,结合当地贫困情况,出台各项政策制度,精心打造县级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完善农村电商服务站体系,提升物流通道能力,整合电子商务培训体系,强化招商引资,引入“互联网+”,为发展电商扶贫奠定良好的基础,2019年入选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屏南县电商扶贫现状如下。

(1)精心打造县级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不断提升入驻产业园企业品质,园区产业涵盖电商孵化、电商投资、电商培训、服装销售、竹木加工销售、农副产品生产销售、花卉园艺生产销售、县域电商平台、传统青草医等,其中年销售额达1 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6家、5 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3家、1亿元以上的企业有1家[5]。

(2)完善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体系。引入“阿里巴巴千县万村”项目,工作力量下沉,加大对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网点建设的扶持力度,落实村淘合伙人激励机制,加强对村淘合伙人游学培训,保障村淘合伙人不断学习创新、服务网点持续健康发展。2020年虽然受疫情影响,但屏南县农产品电商线上销售逆势增长,截至目前,线上销售已突破2亿元。

(3)提升物流通道能力。通过与申通快递、京东物流等合作方式,实现县乡村三级物流通道,降低物流成本,补齐物流短板、助推电商发展。

(4)整合农村电子商务培训体系。电商产业园开展形式多样的电商分享会及培训班,一方面,不断更新电商管理人才知识架构,保持先进电商管理理念;另一方面,为县域电商源源不断地提供电商专技人才。

(5)招商引资。屏南县政府整合相关部门资源,投入电商发展扶持资金,为全县电商发展筑牢政策与资金支持基础。通过以园引商、以商招商等形式,围绕屏南籍在外创业的优秀电商企业产业进行招商,现已引进福建鲜珥贸易有限公司、福建浴百通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

(6)挖掘特色,依托“互联网+”发展。屏南县依托“互联网+”,深度挖掘当地特色,推动电商与特色产业、乡村旅游等有机融合,通过“互联网+文创”“互联网+贫困户农产品”“互联网+公司+合作社+农户”“电商+来料加工”“电商培训+直播带货”等形式,打造一批乡村网红主播,为屏南县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宣传当地文化资源,同时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就业机会,带动农副产品销售,增加经济收入。

3 屏南县电商扶贫模式探索

3.1 “六力协同”电商扶贫模式

自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乡村发展也应创新思维,以期达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6]。”屏南县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探索出聚合政府、党员、高校、科研、电商产业、金融机构之力,打造“六力协同”电商扶贫模式,构建县级乡村振兴总布局(如图1所示)。

(1)政府的政策供给力。屏南县政府先后制定出台《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加快科学扶贫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屏南县2017年脱贫攻坚行动方案的通知》《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方案》《屏南縣全面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质量实施方案》及配套的行业扶贫政策文件60多项;为屏南县乡村振兴和电商扶贫提供政策支持。

(2)党员的党员带动力。屏南县党委始终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担当,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充分调动乡村党支部和广大党员力量,组织党员亮身份,党员户一对一联系群众户,为民代言代理代办,鼓励帮助贫困户,从思想上转变贫困固态,带领群众脱贫共同致富,目前已形成创新岭下开源“5+6”、熙岭岭里“3+X”、甘棠新田“四加四联”等一批基层党建工作法。

(3)高校的人才创新力。人才是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乡村要振兴,一方面需要输入高技能人才,另一方面需要解决本地农民的内生能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屏南县与福州大学、宁德师范学院、福建农林大学等高校合作,引进高校人才到当地进行合作开发、社会实践等;此外,为农户开展电商技能、创新能力提升培训等,完成“雨露计划”培训、就业技能培训、创业技能培训等各類培训4 000多人,办理发放《就业创业证》1 774本,实现转移就业2 276人。

(4)金融机构的金融支撑力。乡村振兴发展离不开金融帮扶,屏南县充分发挥“小额信贷促进会”和“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资金池”作用,建立“抱团经营、群众参与、龙头带动”的信贷与产业帮扶互相促进机制,以及“放得准、用得好、收得回”金融扶贫机制,实现小额扶贫贷款覆盖率达60%,解决乡村振兴过程中的资金问题。

(5)科研的创新驱动力。创新是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乡村要走出适合自己的振兴之路,必须借力科研创新,找出适合本地产业发展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渠道等,屏南县政府与宁德市农科院、福州市农科院、福州市设计院等合作共同研究乡村振兴创新之路,使乡村振兴研究成为电商扶贫的持续推动力。

(6)电商产业的产业竞争力。屏南县借力电商手段,建立农村电商扶贫平台和电商扶贫村级便利店,推动消费扶贫、农产品众筹扶贫等,鼓励贫困户设立乡、村便利店,依托农村电商扶贫平台和电商扶贫村级便利店,整合多方力量,实现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电商服务融合,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服务网络,有效匹配帮扶政策和资源,调整乡村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

在“六力”中,政府的政策支持力是基础,保障其他“五力”的融合;高校的人才创新力、科研的创新驱动力是原动力,确保乡村振兴、电商扶贫的可持续发展;金融机构的金融支撑力、电商产业的产业竞争力是支柱,支撑着乡村振兴、电商扶贫的健康发展;党员的党员带动力是催化剂,催化广大群众、贫困户等积极投入乡村振兴、脱贫事业中。“六力协同”电商扶贫模式形成屏南县“造血式”扶贫的有益探索和实践,多渠道地促进了贫困村产业提升、贫困户稳定增收,形成屏南县乡村振兴总布局。

3.2 大数据精准定位下的“一户一策”扶贫模式

为了实现精准管理,筑牢网底工程,屏南县搭建了与国扶、省扶、省资金监管平台相衔接的县级扶贫大数据平台,利用大数据精准定位,实现了精准识别、精准扶贫、精准推演及精准脱贫,落实“一户一策”(如图2所示)。

精准扶贫的前提是贫困户数据的精准识别,屏南县采用由村上报、乡把关、职能部门将数据与多个部门数据进行比对审核,确保贫困户信息底数清、情况明、数据准,切实做到贫困人口“不漏评、不错评”。基于精准的贫困户数据,依据致贫原因实行六级分类数据化管理,制定出台“十到户”帮扶措施,安排712名副科级以上干部挂钩帮扶贫困户,实行“精准识别、干部包户、服务联网”的精细化信息化管理,实现线上、线下服务相融合,有效匹配政策、社会、市场三大扶贫资源,达到精准扶贫。在扶贫过程中,为了精准监管贫困演变情况,以贫困户家庭人口、基本情况、生存环境等为基础因素,结合帮扶措施落实情况、家庭收入情况、“三保障”落实情况等动态因素,随时跟进并推演贫困户现实情况,清洗修正数据,以确保“一户一策”的精准推进。严格按照“一过线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构建帮扶责任人评议、村民代表评议、县乡审核等多元主体相结合的贫困退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部门、多渠道综合数据比对,科学、真实、准确地评估贫困人口的脱贫状况,确保贫困退出的真实性、公正性、规范性和科学性,让“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一目了然。

3.3 “互联网+”双向流通电商扶贫模式

屏南县当地有着丰富的农特产品,以及古村落文化,但由于信息的不通畅及物流等问题,导致很多农特产品滞销、村落文化遗失,当地政府在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下,深入挖掘当地特色,利用电商平台,挖掘和构建“互联网+”双向流通电商扶贫模式(如图3所示)。

(1)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和推广。屏南县依托互联网平台,探索出4种不同的销售、推广电商扶贫形式:一是“互联网+农户”。通过给农户进行电子商务培训,让其掌握电商技能,通过“鲜饵贸易”“乡拾”“乡集”等电商平台,进行农户产品销售。二是“互联网+公司+合作社+农户”。由电商公司通过互联网销售带动合作社发展,合作社发展保证销售供应带动农户增产增收,屏南县乙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过该方式共签约合作养殖户53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2户,为贫困户无偿供应蜜蜂和蜂箱并提供技术指导,为农户带来增收。三是“电商+来料加工”销售方式。屏南县鼓励县内龙头电商企业通过收购原料、来料加工等方式,带动农户增收。福建浴百通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采用该方式,与岭下乡、屏城乡、代溪镇贫困户签订协议,收购他们手上的中草药累计达到百余万元,还将本可利用机械化生产的药包穿线环节放到3个乡镇的家庭手工作坊中,参与生产的农户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户,户均年增收6 000多元。四是“电商培训+直播带货”方式。组织贫困户、电商创业者系统开展电商基础、实操技能等培训辅导,特别将“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作为培训重点,累计培训学员1 400多人次,孵化出了一批乡村网红并取得了良好效果。通过乡村网红宣传了屏南县文旅资源,带动了贫困户农副产品销售。路下乡网红小田姑娘通过直播,用一周的时间帮助贫困户卖出1万kg的玉米,带动贫困户增收6万多元;同时,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该业态也有效吸引了年轻人回流农村、反哺家乡,给年轻人提供了就业创业的平台与机会。

(2)通过互联网进行引流,吸引客户回流乡村。屏南因地处海拔高,一年四季气温低,旅游淡旺季明显,而且旺季时间短,每年仅在暑假会有较多游客到白水洋游玩,但因周边无其他景区,游客甚少逗留,这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屏南县政府深入挖掘当地丰富的传统村落资源,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以村落为载体、以文创为抓手,探索出了一条“党委政府+艺术家+古村+农民+互联网”的传统村落文创扶贫模式。文创产业在带动脱贫致富、推动传统村落保护、催发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均产生正向影响,其中龙潭、降龙、芳院、北村、小梨洋等10个贫困村通过文创实现脱贫“摘帽”;300多位贫困户、残障人士通过作画卖画、家门口就业创业、出租房屋等增收脱贫,有的转型为农民画家或农民创客,其中沈明辉、楊发旺、薛美兰、杨夏妹、林苑松等残障人士年收入过万元,成为励志榜样。文创扶贫不仅让贫困群众增加了经济收入,更是改变了精神面貌、激发了内在潜力、激活了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让贫困群众实现物质和精神的“双丰收”。

4 屏南县电商扶贫模式思考

4.1 简析3种模式的特点和适用性

(1)“六力协同”电商扶贫模式。该模式聚合了六方力量,确保乡村振兴稳定、可持续发展。在这个模型中,一方面,通过政府制定政策,调动身边党员的带动力,利用乡村熟人圈子,让熟悉的党员同志从思想上、行动上引导村民特别是贫困户,让他们从“要我脱贫”转向“我要脱贫”,从意识层面增强底气、激发志气、提高勇气、提升脱贫原动力。另一方面,引入电商这一工具,联合高校、科研院所打通当地电商闭环,培训、引进电商人才,再配套金融扶持,真正实现利用电商提升当地产业竞争力,扩充产业渠道,提升当地品牌知名度,实现农民增收。该模式适用于乡村振兴电商扶贫总体布局。

(2)大数据精准定位下的“一户一策”扶贫模式。该模式应用了数据库技术,打通扶贫数据库和其他行政部门的数据库,能够精准定位贫困户,掌握其致贫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有效扶贫,实现“一户一策”。此外,在扶贫的过程中,也会根据动态因素进行随时跟踪,保持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有效性,可随时调整扶贫策略。该模式适用于对贫困情况的摸查和政策适用性的场合等。

(3)“互联网+”双向流通电商扶贫模式。该模式是基于互联网将传统村落文化、农特产品利用新媒体手段销售、推广出去,同时吸引年轻人、游客回流乡村,从而达到农户增产增收。该模式要根据农村、农户、农产品尤其是贫困户的具体情况,进行合作方式的选择。这种模式有助于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为当地残障人士提供就业机会,在当地农户增收的同时也保护了古村落及自然生态,该模式较适用于农产品推广销售、乡村改造、乡村旅游、文创产品挖掘等情况。

4.2 3种模式协同、互补、递进

屏南县电商扶贫的3种模式是协同、互补、递进的关系。首先,“六力协同”电商扶贫模式为整个屏南县的扶贫构建了总布局,在这一模式中引入了电商,通过一系列的制度设计和政策支持,对贫困户做了基础互联网培训和电商资源导入,为乡村振兴、贫困脱贫搭建了良好的基础并取得了初步的脱贫效果。其次,大数据定位下的“一户一策”扶贫模式,利用大数据使得政府理清贫困户数据,能进行基础分析和甄别,再根据贫困户的情况进行政策、资源配对,实施“一户一策”帮扶。最后,在解决屏南县脱贫的难点,信息互通和人流问题时,则采用“互联网+”双向流通电商扶贫模式,这个模式的顺利推进,依托于前两种模式的运行。基于之前大数据定位及对农户进行互联网知识、微信、短视频等的培训,针对不同的村情、民情,通过“互联网+农户”“互联网+公司+合作社+农户”“互联网+文创”等不同方式快速进行线上商品销售、村落文化推广,并培养了一批农民艺术从业者,实现了农产品和村落文化外流而人流回流的双向流通格局,较好地实现富农增收效果,对脱贫真正起到实效。

乡村振兴战略给农村电商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乡村振兴下农村大多改造为“新农村”“特色乡村”,集中化的发展为电商扶贫打通了道路[7]。电商扶贫已成为乡村振兴的必选方式,现代信息技术的采用,有助于精准定位贫困人群,打通乡村信息通道,提升贫困户的技术技能,从思想上、行动上真正做到“我要脱贫”,利用电商实现脱贫致富。屏南县在电商脱贫过程中,结合当地地理环境、产业结构和贫困户不同的致贫情况等,探索出了符合当地发展的3种模式,这3种模式互相协同、互补、递进,使得屏南县实现全面脱贫“摘帽”。

参 考 文 献

[1]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

2022年)》[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18-

09/26/content_5325534.htm,2018-09-26.

[2]毛振鹏.习近平总书记乡村振兴战略重要论述的理论根源研究[J].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9(3):5-10.

[3]孙艾青,刘伯恩,高兵.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自然资源政策框架[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20(10):8-15.

[4]吾斯曼·吾木尔,李婷,热合木提拉·图拉巴.乡村振兴视角下新疆农村电商扶贫实施路径研究[J].北方园艺,2020(13):146-151.

[5]中共屏南县委,屏南县人民政府.屏南县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汇报[R].2019.

[6]张挺,徐艳梅,李河新.乡村建设成效评价和指标内在影响机理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8(11):37-46.

[7]汤飞飞.浅析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电商发展探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4):152-153.

猜你喜欢
电商扶贫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重庆市电商扶贫中的人才瓶颈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谈如何加强农村电商扶贫工作
甘肃清水:做活“电商扶贫”拓宽增收路
电商扶贫的可行性探析
电商扶贫的作用机理、关键问题与政策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