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朗姆酒,半部殖民史

2020-12-30 01:38Estela
葡萄酒 2020年10期
关键词:朗姆黑奴加勒比海

文、编 Estela

哥伦布与加勒比海

仿佛许多历史悠久的奢侈品都与大人物有着不解之缘。正如烟斗与爱因斯坦,雪茄与丘吉尔。朗姆酒也不例外,它的有缘人就是发现美洲新大陆的意大利航海家:克里斯托弗h 哥伦布(Cristóbal Colón)。

早前,欧洲人想吃糖可并不像今天这么容易。因为蔗糖是随着阿拉伯人崛起后侵略欧洲,以及欧洲发动十字军东征的来回拉锯过程中,从印度和波斯等地传入欧洲。但欧洲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气候,并不适合种植甘蔗。因此,产量的低下使蔗糖成为了一种奢侈品,受到阿拉伯医学的影响,欧洲人甚至还把糖当成药品,认为它能够治病。平时,欧洲人只能从蜂蜜中体会到什么是甜蜜的味道,据统计,在16-17世纪时,欧洲人平均一年都吃不到一斤的糖,可谓是每天都过着“苦涩”的日子。而哥伦布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

16世纪,哥伦布在第二次航行美洲时到达了加勒比海和西印度群岛,给当地人带去了甘蔗,但同时也带去了殖民。加勒比群岛位于美洲大陆东边的加勒比海上,热带海洋气候使当地非常适合种植多种经济作物。在季风的作用下,船只能够顺利到达这些岛屿,因此它们也成为了西班牙、英国、法国和荷兰等殖民列强争夺的目标。就是在加勒比海岛上,朗姆酒诞生了。

一杯朗姆酒,半部殖民史

肥沃的土壤、充足的阳光、适宜的天气,这些都让甘蔗在这片土地上迅速生长,大大小小的种植园开始出现。从那以后,加勒比海地区便成为了欧洲的产糖基地,当时一座岛上43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有900多家甘蔗种植园,欧洲人缺少蔗糖的历史终于画上了句号,大面积的甘蔗种植也为朗姆酒的出现埋下了伏笔。

在种植园内,主要干活的都是从非洲贩卖而来的黑奴,他们的工作非常劳累并且危险,除了种植甘蔗之外,还要被迫完成蔗糖的生产工作,操作甘蔗碾轧机,看守沸腾的甘蔗汁,使用蒸馏设备。在将甘蔗送进碾轧机或是处理沸腾的甘蔗汁时,稍有不慎就会受严重的伤甚至丢掉性命。曾有人评价说:“如果工人让身体的任何部分浸入糖汁,就会像被胶水或黏鸟胶般牢牢符黏住,无论要救回手臂、腿或生命都很难。”由于工作的危险性和艰苦性,如果可以选择,几乎没有人愿意受雇于甘蔗种植园,只有那些没有自由的黑奴。

在蔗糖的提炼过程中,种植园的奴隶们发现,甘蔗汁经过加热过滤会产生一种叫做“糖蜜(Molasses)”的副产品,其中含有大量未结晶的糖和杂质。糖蜜可以经发酵后产生酒精,经过蒸馏就能够获得朗姆酒。据大致估算,1.5加仑(每加仑约4.5升)糖蜜就可以酿出1加仑的朗姆酒。在每日艰苦的工作后,黑奴们就会聚在一起喝着这种自己酿制的烈酒,朗姆酒特殊而又强烈的辛辣味道仿佛能够让他们短暂地忘记痛苦,喝醉了的他们会兴奋地喊着“Rumbillion”,这个词在古英语中的意思是“反叛”,而这也是朗姆酒得名“Rum”的其中一种说法,带有血和泪、辛酸和苦难的意味,但也给黑奴们的艰苦生活带去了一丝慰藉。

朗姆酒的盛行同样离不开奴隶贸易,在历史上又称之为“黑三角贸易”。16世纪开始的奴隶贸易中,奴隶贩子从欧洲出发,将纺织品、朗姆酒和小商品等带到非洲来换取大量的奴隶,再把非洲的奴隶贩卖至美洲殖民地,从事种植、开采等劳作,最后再把美洲殖民地的甘蔗、棉花、矿产资源等运回欧洲。当时,4加仑朗姆酒加一块棉布,就能够买到一名未成年的男性黑奴。在所有被贩卖的黑奴里,约60%被运往生产蔗糖的殖民地。而黑奴们发明的朗姆酒,又驱使着更多黑奴来到加勒比海岛上工作。如此循环往复,在利润的驱使下,这个三角似乎在永不疲倦地运行着。

在整个交易过程中,船上最少不了的就是朗姆酒。然而,在这片海域上,需要朗姆酒的可大有人在,这其中就包括海盗,甚至还有皇家海军……

为何说朗姆酒是海盗之酒

在电影《加勒比海盗》中,杰克船长没有什么,似乎都不能没有手中的那瓶朗姆酒。被困海岛时,他能够挖出数年前藏在酒窖里的朗姆酒,围着篝火畅饮;醉醺醺躺在银行金库时,他依然手握朗姆酒瓶不放。即便是他的大副,也总是拎着一瓶朗姆酒来找他。这些场景可并不是耍帅那么简单,杰克船长的原型“黑胡子”爱德华h 蒂奇(Edward Teach)就嗜朗姆酒如命。传说中,他在生命的最后一战之前,仍然在痛饮朗姆酒。一直到现在,朗姆酒也会被称为海盗之酒。

为何朗姆酒在海上如此不可或缺?这就要说说航海中的饮水问题。在海上航行,最重要的就是淡水的补给。航海时代,人们扬帆远行之前,会将淡水煮开后装入木桶带上船,供航行途中饮用。然而原始的木桶储存的淡水并不易保存,1个月左右就会变质,生出绿藻,变得滑腻并且散发着异味,船员们在喝下滋生细菌的淡水之后会患上痢疾,上吐下泻,严重影响战斗力。

这时候,朗姆酒能够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船员们发现,如果将朗姆酒混合在淡水中,就可以改善淡水的气味以及口感,还能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解决了淡水变质的问题。此外,因为船上的伙食非常差,长期吃不到蔬菜和水果,在海上航行的人很容易患上坏血病,而朗姆酒就能够有效地预防这种可怕的疾病。海盗们在受伤之后,也会将朗姆酒作为酒精的替代品来处理伤口,朗姆酒甚至可以当成海盗的货币进行流通。因此,无论是日常生活所需,还是闲暇时段的自我放纵,海盗们对于朗姆酒的迷恋和需求程度都相当高。当年,海盗黑胡子在被英国皇家海军剿灭后,他的船舱中还储存着几十桶朗姆酒。恐怕朗姆酒对于海盗而言,是除了黄金以外,最重要的东西了。

皇家海军同样迷恋朗姆酒

活跃在大西洋航线上的,除了海盗之外,当然还有皇家海军。自1655年英国从西班牙手中买下牙买加之后,朗姆酒就与英国海军结下了不解之缘。随着朗姆酒产量的提高,它甚至代替了英国死对头法国产的白兰地,成为了英国海军每日烈酒补给的主要品种。

无论是对于海盗还是海军而言,长期生活在船上都是一件既苦又累,还随时有可能掉脑袋的高危职业。对于缺乏娱乐的海军而言,每天的朗姆酒补给时间,就是一种解脱和消遣,他们还将配发朗姆酒的时间称为“提神(Up Spirits)”,每到这个时候所有的人都会提起精神。

海军的朗姆酒配给遵循固定的程序,在配给开始时,水手长会吹响特定的哨子,值班军士听到后会去找军官拿储酒室的钥匙,然后在一名箍桶匠和一小队陆战队员的护卫下前往储酒室,取出储酒桶。储酒桶提到甲板上后,每个食堂会派出一名代表来领酒,他们也被称为“朗姆水手长(Rum Bosun)”。首先,军士食堂的朗姆水手长会首先来领取不兑水的朗姆酒。接下来,储酒桶中剩下的朗姆酒会被倒入一个大桶中,与定量的水混合成“格罗格”,这个大桶也叫“朗姆桶(Rum Tub)”,是使用上等的橡木制成。从20世纪初起,桶壁上就开始用黄铜写上铭文“上帝保佑吾王”,根据在位君主的性别,桶上的铭文会有两种形式:The Queen, God Bless Her(上帝保佑女王)或The King, God Bless Him(上帝保佑国王)。

在制作完“格罗格”后,水手长会再次吹响哨子,接着各个海兵食堂的代表就可以提着酒罐来领酒。如果到了最后桶中还有残余的酒液,就当众倒入海中,以示不能私藏。水手们会用特定的杯子来饮用朗姆酒,他们之中还流传着一种习俗:在清洗朗姆酒杯时只洗外部,不洗内部,因为海兵们认为杯底的残酒会让下次倒入的酒液更加醇厚。军官们也深知朗姆酒对于每一位海兵的重要性,所以会将增加朗姆酒配比作为重要的奖惩手段。

作为一项从风帆时代遗留下来的传统,朗姆酒配给在进入19世纪之后开始发生变化,并逐渐走向消亡。由于军中酗酒问题的存在会对军舰运作和日常管理造成隐患,19世纪初开始,英国海军高层就试图取消朗姆酒的配给,最终经历了一个半世纪才达成。1970年7月31日,英国海军的船舰上进行了最后一次每日例行的朗姆酒配给。当天上午11时,船钟敲响6次之后,水手长们吹响了哨子。不少海兵领酒时在手臂上佩戴了黑纱,表达对于这一制度的怀念。他们在喝完最后一杯朗姆酒之后,便将酒杯抛入了大海中,以示告别,英国海兵们还将这个日子称为“黑色杯日(Black Tot Day)”,表达自己的怀念之情。

尽管朗姆酒配给作为一项制度已经被终止了,但是把朗姆酒作为奖励这个传统还是保存了下来。1970年之后,在一些重大的纪念日上,海军们依然会得到朗姆酒的奖励。比如2012年,为了庆祝伊丽莎白二世登基60周年,英国海军的官兵们得到了配发朗姆酒的奖励。在这一刻,他们重新举起了酒杯,饮下那滋味醇厚的朗姆酒,再一次感受到了那奔腾在血液中的豪迈与勇气。

猜你喜欢
朗姆黑奴加勒比海
回头一笑
立陶宛朗姆酒转卖台湾贵了数倍
朗姆酒的夏天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种族歧视观
《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之黑奴形象的分析
他是一个海盗
加勒比海
谈非洲黑奴贸易中非洲角色定位
古巴计划用朗姆酒还债
邦女郎永不凋谢的花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