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日喀则市“两羊”产业发展的思考

2020-12-30 00:24次旦欧珠
山东畜牧兽医 2020年1期
关键词:母畜适龄肉羊

次旦欧珠

对当前日喀则市“两羊”产业发展的思考

次旦欧珠

(西藏日喀则市畜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857000)

西藏自治区“十三五”时期农牧业发展规划中指出贯彻落实《全国牛羊肉生产发展规划(2013-2020年)》,加快推进肉牛肉羊生产发展。藏中地区日喀则市、山南市绝大部分县、昌都市部分县可适当增加绵羊饲养量,力争全区2020年年末绵羊存栏达到800万只。优化畜群结构,提高绵羊适龄母畜比重,缩短养殖周期,提高出栏率,提高羊肉产量,加强绵羊(岗巴绵羊、霍巴绵羊、彭波半细毛羊、阿旺绵羊、多玛绵羊等)本品种选育和推广普及,提高个体生产性能,提高羊肉产量。加大绵羊牧区繁育、农区短期育肥工作力度,加大出栏力度;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加强培训,推广肉羊养殖技术,提高饲养管理水平,提高羊肉产量。为了贯彻落实西藏自治区“十三五”时期农牧业发展规划,笔者结合产业发展现状对日喀则市“两羊”(指日喀则市的岗巴羊、霍尔巴羊)产业发展进行了探讨。

1 日喀则市“两羊”产业现状

截止2018年底,岗巴羊经济圈绵羊存栏152.16万只,适龄母畜76.65万只,适龄母畜比例50.3%,出栏66.42万只,年肉总产量约1.89t;霍尔巴羊经济圈绵羊存栏89.9万只,适龄母畜53.57万只,适龄母畜比例59.5%,出栏33.2万只,年肉总产量约0.93t。全市牛羊肉加工的龙头企业1家,牛羊养殖合作社126家[1]。

2 日喀则市“两羊”产业存在的问题

2.1 生产方式落后 个体散养经营方式为主,饲养管理粗放落后,基础设施薄弱不配套;羊群结构不合理,没有实现科学分群、专群放牧和阶段饲养管理,基础繁殖母羊、种供养比例及适龄母羊比例不协调,基础母羊太少,缺乏发展潜力。品种改良不配套不科学,种群退化严重,出栏率低,生产成本高,没有形成集约、规模、高效、标准的养殖经营式。

2.2 缺乏良种繁育体系 西藏有很多特色绵羊品种,缺乏专门化肉用羊品种,同时藏系绵羊品种存在很多缺点诸如个体小、生长速度慢、产肉量低等,虽然各地区都在进行引种改良,但由于缺乏统一的协调工作,如缺乏科学系统的饲养管理且不注重群体选育,造成改良后代羊的体质逐年下降,远达不到选种育用标准。现有羊场普遍存在优质母羊紧缺,繁殖母羊群生产性能不高的问题;缺乏优质杂交父本公羊而且价格偏高;人工授精技术普及率低,大部分羊场使用本地或自身繁育种公羊本交配种,导致效率低下,利用不足,生产成本增高,同时造成资源浪费[2]。

2.3 缺乏科学养殖配套技术支撑 没有科学的日粮配方和综合配套育肥技术。饲草种类单一,冬、春季农牧户仅饲喂简单加工或不加工的青稞及秸秆,并未饲喂多样化饲料,营养均衡难以得到保证。肉羊养殖在整个体制及模式上存在很多薄弱环节,专业技术人员偏少,养殖周期长,育肥效果差,出栏率低。

2.4 疫病风险加大 车辆消毒池、消毒室、隔离观察舍、药浴池等防疫设施配套不完善,或者生产过程中防疫措施执行力度不足形同虚设,造成疫病传播,致使养殖风险加大。目前危害羊产业的主要疫病有羊口蹄疫、小反刍兽疫、羊支原体肺炎、链球菌、羊布氏杆菌病、羔羊痢疾等。特别是布氏杆菌病这种人兽共患疾病,危害极大,在个人防控方面应加大宣传力度,做好人员的安全防控工作。

3 “两羊”产业发展建议

3.1 树立科学养殖观念 通过线上线下技术培训转变养殖户传统落后的养殖观念,提倡科学养羊,发展以质量效益为目标的生产经营理念。因地制宜确定适宜的养殖规模,多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沟通交流先进的羊生产技术,加强科研成果落地转化,发展藏区特色肉羊新技术。

3.2 完善良种繁育体系 通过建设保种场、原种场等多项举措完善“两羊”良种繁育体系,加大本地品种选育,选择适合本区的肉羊品种,筛选科学的肉羊杂交组合,构建由纯繁场、良种繁育场和适度规模杂交育肥场组成的“一级纯繁、二级扩繁、三级育肥”的良种繁育网络[3]。

3.3 建立标准化生产综合配套技术体系 合理配置资源,规范羊场标准化建设、饲养管理、生产经营、技术装备、粪污处理、屠宰加工各个环节,实现集约化、标准化、生态化,推动养羊业生产方式转变。重点做好繁殖母羊多胎化,父本公羊肉用化,羊群结构合理化。饲养管理技术的原则和要求是因羊而宜、分群管理、科学饲养、满足需要。重点是种公羊、怀孕母羊、空怀母羊、育成、育肥羊分群饲养管理,根据不同生理阶段的要求科学饲养,满足其营养需要。大力推广“分群分栏饲养、饲草料加工配方化、定时定量饲喂、按计划配种繁育、适时出栏、程序免疫”配套集成饲养管理技术,提升科学化饲养管理水平。饲草料加工的原则和要求是精粗搭配、青干搭配、营养全价、适于反刍。重点是玉米青贮技术、秸秆加工调制技术、成型饲料加工和使用技术,全混和日粮配制和饲喂技术的推广利用。

3.4 完善疫病防控体系 加强基础免疫和疫情监测工作,严格产地、屠宰、运输和市场检疫,切实加强畜禽贩运管理,杜绝外来疫情输入,把好关键环节的检疫监督关,确保无重大动物疫情。认真落实养殖过程安全监管和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监管措施,严格动物养殖投入品的安全准入,规范饲料、饲料添加剂及兽药的使用,建立和完善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加大畜产品安全质量检测力度,引导养殖户开展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

[1] 魏有霞, 浅谈对日喀则市草地畜牧业转型发展的思考及建议[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9(7): 162-163.

[2] 刘孟君等. 当前西藏肉羊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相应对策[J].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8. 39(1): 60-68.

[3] 李金容, 刘新, 尚卫敏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渝北肉羊产业发展的思考[J].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8. 34(4): 10.

(2019–10–15)

S82639+2

B

1007-1733(2020)01-0048-02

猜你喜欢
母畜适龄肉羊
给单身者“算命”
仔畜性别人为可控制
缩宫素和氯前列醇的使用简介
提高肉羊繁殖率的综合性技术措施
肉羊养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肉羊体尺测量 用上“智慧眼”
肉羊快速育肥综合技术
母畜子宫脱出的诊治
普通学生家长对适龄听障儿童入学态度的调查
高龄孕产妇与适龄孕产妇围生期血液学检验指标变化及妊娠结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