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数据安全风险及应对策略

2020-12-30 16:08赵杨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20年8期
关键词:数据安全储存院校

◆赵杨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网络信息中心 安徽 230000)

在信息时代中,数据主要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半结构、结构化、非结构数据。随着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出现,各种设备产生的数据也越发广泛,每时每刻都在产生大量非结构数据,若是被外部不法分子入侵,则会为用户造成巨大损失,因而需加强数据的安全管理。

1 大数据特性分析

1.1 海量性

现有业务中基本数据容量都已经达到TB,随着高校扩招,更多学生走进高职校园之中,其数据量不断增加,可充分凸显出数据海量性特征。

1.2 高速性

不断增加的数据类型与数量,直接影响了数据处理速度。大数据时代下,最重要的是“快”,高校发展中数据已经成为资源一种,不同于其他物质资源,其蕴含着众多有价值信息,在高校中,应当提高自身处理数据的速度,以满足现有高校管理要求。

1.3 多样性

数据根据不同方式可划分为多种类型,常用的划分数据方式为半结构、非结构及结构化数据。其种类十分复杂多样。

1.4 价值性

价值性作为大数据本质特性,其之所以能够受到高校重视,主要是由于潜藏着巨大价值,但其整体价值密度却不高。不过只要能够准确把握有价值数据,则可获得更多利润。

2 大数据时代数据安全风险

2.1 数据被攻击和利用

以“云计算”为基础的网络化社会,让高职院校各个部门在实现共享资源、互动信息的同时,此种开放性环境也在公众面前暴露,随着技术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资料泄露,这就是大数据被利用与攻击的典型。因此,应当加强大数据安全,以保护好学生个人隐私。

2.2 数据储存安全性要求增高

在大数据时代,对于传统网络安全储存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分析、存储、计算等技术的创新带动了信息软硬件的全面变革,但由于其发展时间不长,在软硬件及协议方面可能存在一定漏洞隐患,现有安全防护技术对于数据储存而言过于落后,其中漏洞无法抵御外界侵袭,易产生安全风险。并且,现有网络平台在Hadoop开元架构基础上拓展开发,缺乏有效安全机制及安全审计环节等,尽管已经改进技术,但仍然无法保证数据存储安全性。

2.3 大数据技术的恶意利用

在高职校园使用大数据技术分析现有学生情况时,黑客也同样利用此数据发起攻击,黑客可隐藏自身攻击途径,而传统防护技术是基于单格式简单威胁特征实时匹配,难以将其检测出来,而可持续的高级连续攻击,即APT是实时过程,不存在可被检测特点,通过传统技术无法检测。并且,APT攻击代码藏匿于大数据之中,难以发现。另外,安全分析工具应用中,无法在较低价值密度的大数据上聚焦有价值信息,黑客将病毒隐藏后实施高级连续攻击,则会对安全服务提供上造成严重困扰,其发起误会安全厂商目标检索与提取的攻击,均会造成安全监测偏离问题,进而影响高职院校信息安全。

3 大数据时代数据安全风险应对策

3.1 数据储存安全策略

大数据存储主要是以云架构为基础,数据量较大,大量非结构数据传输、储存均以服务形式提供。现阶段,大数据安全存储使用虚拟分布式储存方式,在云端进行隔离、传输、恢复等操作。因此,高职院校若是想要实现安全存储,主要可使用以下方式:(1)多副本方式。凭借现有云储存技术,在整体数据集群上布置多个数据块备份,并将其分散在多个位置上,由高校数据安全管理组织确定备份数量;(2)数据差异性保存。高职院校将重要数据和通用数据实施差异保存,放在不同位置,权限也根据高校要求分级管理,形成私有存储与云存储结合模式,数据此种分散性存储方式,能够保证其实用性与安全性;(3)“密匙”策略。高校自己设置安全存储规则,将所有数据集中存储在某一空间中,利用SSL(安全套接层)技术加密数据,可保证数据在下载上传环节不会受到盗取,将网络攻击屏蔽。并且,“密匙”可与加密数据相分离,达到互相制约的效果,管理数据与使用数据也同样实现管用分离,加强“密匙”存储、恢复、产生等周期变化。在高校实际应用中,还可以使用IP-SAN、磁盘镜像等技术,结合异地备份、光盘备份技术,可保证数据不会由于某个硬盘损坏造成整体系统崩溃,丢失数据。

3.2 访问控制安全策略

在大数据时代下,为保证数据安全性,则应当针对自身业务场景易产生的安全风险,使用相应安全技术工具。而在高职院校中,考虑业务场景与学生、教师、校园管理相关,因此,可根据高职院校各教职工访问权限,使用多种安全技术工具,加强数据访问控制。如,4A认证技术。可将目标设备与“运维人员”廉洁,以唯一账号认证、管理、授权系统为基础,“运维人员”可利用唯一标识访问被托管服务器。其主要有以下功能:账号统一管理,管理人员设备、操作及应用系统;集中身份认证,与应用场景需求相结合,为用户提供双因子认证和静态口令认证等不同强度身份认证方式;集中权限管理,对C/S、B/S架构类型系统资源统一控制访问权限;集中审计管理,记录分析用户访问数据库系统、网络设备、主机操作系统等,通过分析挖掘日志审计,可追溯数据安全事件;解决风险问题,能够保证访问账户为实名制,将僵尸账号清楚,统一“运维人员”的入口,集中身份验证、访问控制、操作审计与权限分配。

3.3 管理安全策略

大数据技术应用中,专家李志霄曾说:数据安全三分是技术,七分是管理,表明尽管技术对数据安全中非常重要,但也不能忽略安全管理。而在大数据安全管理中,主要有以下策略:

(1)强化数字资产管理。在梳理数据资产时,需要明确数据储存方式,了解数据使用系统、人员及部门,数据系统与存储的使用,应当明确高职院校安全管理部门角色分工及权责,让其掌握数据管控关键,了解敏感数据分布位置,数据使用状况则分析哪些业务会访问业务系统,以制定数据访问权限。

(2)数据合理分级。高职院校可以组织业务需求梳理业务流程,对内部数据进行分级分类,为数据安全管理奠定良好基础。分类主要是根据数据来源、用途及内容,而分级则是根据数据内容敏感度、价值、分发范围及影响力划分。而高职院校,则根据自身数据类型进行一下分级。

(3)组织人员管理。数据安全人员是高职院校数据安全管理的重点。数据安全成员应当为各相关利益者及数据专家,覆盖安全、运维、业务等部门。而相关利益者,则不仅是数据使用者,也包括数据责任人及所有人。在数据安全组织中,另外关键人则是学生与普通教职工,此部分是数据规范流程的被管理者与执行者,包括数据管理者、分发者、使用者与维护者,将此类人群纳入组织中,才能准确制定出符合高职院校运行特点的安全措施、安全原则和安全规范,并将其贯彻落实。而在管理中,也需要提高人员安全意识,培训人员数据安全知识,让其了解自己在安全管理组织中的责任,准确认识到数据价值,并与周期性安全攻击演练相结合,促进防范培训效果的提高。

4 总结

总之,在数据安全管理中,应当从储存安全、访问控制安全及管理安全这几方面出发,以解决数据被攻击利用、数据储存安全要求提高、大数据技术恶意利用的问题。并根据高校实际情况,加强细节控制,避免积累更多安全问题,为数据安全管理提供支持。

猜你喜欢
数据安全储存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冬季养羊这样储存草料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云计算中基于用户隐私的数据安全保护方法
危险物品储存和运输安全
建立激励相容机制保护数据安全
数据安全政策与相关标准分享
大数据云计算环境下的数据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