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军事信息安全装备建设管理的对策措施

2020-12-30 16:08刘爱明王璠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20年8期
关键词:我军军民军事

◆刘爱明 王璠

(国防大学联合勤务学院 北京 100858)

加强军事信息安全装备建设管理,对于维护国家信息安全,深化网络空间军事斗争准备,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由于军事信息安全装备建设渗透于国防和军队建设各个领域,覆盖网络、电磁等多维空间,涵盖信息内容、信息载体、信息系统和信息交互安全等各个方面。认识新形势下,信息安全装备建设管理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坚持信息安全装备统筹设计、同步建设;自主可控、迭代发展;需求牵引、技术推动;突出重点、急用先建的原则发展建设。不断提升信息安全装备建设水平,推动我军信息安全装备快速发展。

1 信息化战争对信息安全装备建设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信息化战争形态产生深刻变化,大规模高强度网络攻击成为各军事强国主要作战样式,网络空间正在演变为现代战争战略威慑和争夺的新领域,军事信息安全需求日益提升。军事信息安全装备是由软硬件组成的复杂信息系统,是保障军事信息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主要包括安全防护装备、信息保密装备、安全检测装备和安全管理装备等,配置于各种指挥办公自动化及武器控制等应用领域,是保障军事信息网络安全运行、军事信息系统安全应用、军事信息资源安全共享的重要装备系统[1]。军事信息安全装备建设管理,是在军事信息安全建设总部机关的组织领导下,依据军事信息安全装备建设的客观规律和目标,对装备建设进行的决策、计划、组织和协调,实现装备体系建设效能最大化和质量最优,以提高军队信息安全装备支撑能力的管理活动。主要包括需求分析、规划设计、生产采购、试验鉴定、运行维护等内容,涵盖装备软硬件建设所有活动的管理[2]。随着信息安全作战需求的日益提升,各军事强国都在大力发展本国信息安全装备,我军也高度重视信息安全装备的发展建设,经过多年的建设,在密码装备、安全认证系统、防病毒系统、防火墙、漏洞扫描系统、入侵检测系统、安全管理平台等方面的都有明显的进步[3]。但从全局来看,我军的信息安全装备建设管理模式仍需进一步完善,装备建设规划、建设效率、建设质量等方面仍需进一步优化。

2 我军信息安全装备建设管理的主要问题

我军信息安全装备建设随着国家信息安全产业发展而不断推进,但在建设管理中也暴露出了一些矛盾问题亟待解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军事信息安全装备建设体系仍需完善

我军经过十多年的建设,信息安全装备建设体系已初见成效,但体系健壮性、兼容性、规范性仍需完善,距离“面向战场、面向联合、面向体系”的发展规划还有一定差距。基于我军目前的装备管理体制,各单位在进行信息安全系统建设时,仍存在自建自管的现象,设计标准和规划指导还不够统一,装备需求分析不够系统全面,现有的信息安全装备功能因各种因素的影响也难以发挥[3]。

2.2 军事信息安全装备建设管理模式相对滞后

军事信息安全装备建设具有技术更新迭代快、建设时效性要求高、系统技术开发与系统集成难度大、批量生产难度小、军民技术通用性强等特点,要求装备建设管理模式具备更强的技术转化效率、更短的建设周期。但目前我军信息安全装备建设管理长期存在建设周期长,时效性低,导致军事信息安全装备发展速度滞后于信息安全技术更新速度。制约我军信息安全装备发展。随着我国信息安全技术的飞速发展,技术先进、功能完备、自主可控的新型信息安全产品不断出现,为有效履行信息安全防护职能任务,我军急需一种时效性高、适应信息安全装备的建设流程。在现实中,部队大量新研发和在用的信息安全防护系统未列入装备体制,大量已列装的信息安全装备性能指标落后但仍未淘汰,导致我军信息安全体系防护能力受到一定影响。

2.3 军事信息安全装备军民融合协同发展模式尚未成熟

信息安全是关乎国家和军队安全的重要内容,在民用领域及军事领域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军民融合信息安全装备协同发展模式,既提升军事信息安全效益的现实需要,也是世界军事强国“信息安全”发展遵循的客观规律。我军信息安全装备军民融合协同发展模式尚未成熟,军地信息安全产品技术性能还有较大差距。军队对地方信息安全技术和产品发展态势掌握不及时,民间相关企业对军队信息安全需求了解不全面,缺乏有效军地产品需求信息交流平台,影响了军事信息安全装备建设效果。

3 加强军事信息安全装备建设管理的对策措施

针对信息安全装备建设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应该根据国家和军队信息安全战略方针,着眼未来发展和部队实际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

3.1 科学论证军事信息安全装备建设需求

从体系结构研究的角度分析,能否科学论证信息安全装备建设需求,是满足我军各级部队信息安全装备建设需求的重要环节。信息安全装备需求论证要根据我军军事战略方针、“信息安全”发展战略、全军装备建设统一要求、国内外信息安全技术和产品现状及发展趋势,统筹军地信息安全领域高校、科研院所、专业安全防护部队、装备承制单位等各类技术资源[4]。充分论证信息安全装备建设需求,科学制定信息安全装备体制和信息安全装备建设规划。通过组织军地联合训练演习和技术交流等方式,使装备承制单位更加了解军事信息安全装备建设需求,为军方提供更好的针对性技术产品,使我军信息安全装备需求制定更加科学合理。

3.2 完善军事信息安全装备体系结构

军事信息安全装备体系结构是装备系统设计指标的体现,主要包括军事信息安全装备体制、系统产品体系框架、多级信息安全系统构建策略、安全系统配置模式和技术指标等。科学规划论证信息安全装备体系建设,应该重要把握三点原则:

一是坚持统筹规划、同步建设的原则。信息安全装备与军事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化主战武器装备、同步规划设计、协同建设发展。正确处理统筹管理与分工负责的关系,做到协调一致、齐头并进,以发展促安全,以安全保发展。同步建设、优化结构。使各系统综合设计、综合集成、诸军兵种综合运用,形成完善的全军信息共用基础设施[3]。

二是突出重点、急用先建的原则。按照军事信息安全保护等级划分,优先在重要战略方向指挥信息系统和重要网系部署建设技术性能先进的信息安全装备。确保核心系统和重要网系安全。

三是装备定型、统筹管理的原则。针对我军目前信息安全装备管理体制,有大量在用信息安全防护系统未列入装备体制的现状,应对现有信息安全防护系统进行试验鉴定,将符合信息安全装备技术体制要求、技术性能先进的信息安全防护系统按规定履行审批手续,定型列装统筹管理。

3.3 优化信息安全装备建设管理模式

为解决军事信息安全装备发展速度滞后于信息安全技术更新速度的现实矛盾,根据信息安全装备集成难度大、批量生产难度小、软件比例高,技术更新速度快的特点,借鉴外军主要做法结合我军实际,优化装备建设管理模式。一是精简里程碑评审环节,将装备研制阶段与生产阶段合并,项目经开发与演示验证后即进行首批部署,发现问题后及时改进,以渐进式方式研制后续批次产品。二是明确建设时限,方案论证和技术研发控制在数周至数月之间,装备研制时间控制在半年到一年,确保装备研制时效性。三是采用渐进式研制策略,根据技术发展分批研制和部署相应产品,将每个信息安全装备研制批次划分为多次能力迭代,每个迭代过程进行试验鉴定,及早发现设计缺陷与漏洞并及时调整,缩短信息安全装备建设周期[5]。

3.4 加强军事信息安全装备军民融合协同发展

信息安全装备军民融合协同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管理制度、运行机制、法规政策、标准规范等多方面发展建设。在战略布局上要强化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充分考虑国防军队发展战略、整体规划国家和军队信息安全装备发展建设目标任务。在战略管控上要着眼实现军民融合的常态化发展,深入分析军地双方装备建设需求和矛盾,破除体制障碍,建立高效的军民融合管理制度,采取激励性政策措施,拓展深化、改革创新。自上而下构建高效稳定的军民融合领导指挥体系,强化军民融合的宏观布局、资源管控、监督问效等战略管控职能,优化机构设置、职能划分及运行机制,使军民融合实现全要素融合、规范化建设、高效益运行。在战略规划上,建立健全军民融合信息安全装备建设长远规划,集中军地资源,联合攻关。在工作机制上要建立军地信息安全情报共享机制,联合军地有关部门和国家信息安全产业科技研发力量建立完善军地通用信息安全产品数据库,交流共享最新信息安全技术产品和技术发展态势等数据信息,使部队及时掌握地方最新信息安全产品和发展态势,促进信息安全装备军民协同发展,确保我军信息安全装备技术性能始终保持先进水平。

猜你喜欢
我军军民军事
新形势下军民融合防救体系建设探索
《突破口》,道出我军制胜密码
三张捐款收据见证军民鱼水情
浅谈推进网信军民一体化发展
美军在武器装备采办领域推行军民协同发展的主要做法及启示(上)
从我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看联合作战卫勤动员准备
军事幽默:局
一段往事
军事
军事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