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压力那些事儿

2020-12-30 20:37
家长 2020年25期
关键词:心理压力书目教育部

返校开学,学习成绩变化成为中学生们心理压力的首要来源。除了学习压力,中学生还可能遇到亲子关系压力、社交压力、情感压力和身体压力。

心理教师沈慧发现,当察觉自己心理压力大的时候,现在的孩子更愿意向家长、老师和专业机构寻求帮助,而家长有时却不支持孩子的决定。疫情期间,在家上网课的方式让原本不善社交的一位男生觉得“特别好”,终于可以避免跟同学们交往了。因为,他在与同学接触后,产生了自己处处不如人的想法,心情有些抑郁。他主动向家长提出去看心理医生,家长却不认为这是非得去医院才能解决的问题。疫情后期,家长终于带他去医院,医生开了一点儿“可吃可不吃”的药,孩子要吃药,家长害怕药物有副作用,坚决不让吃。后来,通过老师和家长的沟通,亲子之间才达成了一致。

沈慧分析说,家长应当重视孩子除学习以外的成长过程,要发掘孩子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更多的时候,不只是告诉孩子“这个问题你可以解决”,而是要真正采取具体的方法,共同面对问题。

(摘自《中国青年报》)

防沉迷!网游实名认证系统即将上线

为防止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我国正在加快推进网络游戏实名认证系统建设。

2019年腾讯升级防沉迷系统,提高游戏准入年龄。升级后的防沉迷系统可以说是腾讯有史以来最严密的防沉迷系统。腾讯还表示将会在国内先试点16+的防沉迷系统。当16+的防沉迷系统在全国普及时,众多游戏将能真正跟小学生说再见了——未满16岁的青少年将不能获得游戏授权,不能进入游戏。

今年5月底前,腾讯已在30款产品中严格实施网络游戏账号实名制度和控制未成年人游戏时段时长、消费金额。按照这些规定,玩家通过微信支付在游戏内自然月超过400元后,若想再次充值,系统将要求用户进行人脸识别验证,“人脸”一致才允许进行后续支付行为。如此,将能够有效规避未成年人过度娱乐消费情况的发生。

要将“青少年防沉迷”真正落实到位,需要从社会、家庭、学生、学校多维度进行“综合治理”。游戏资深设计师张立直言:“如果各家厂商依旧认识不到事情的严重性,国家相关部门可以出台第三方植入系统,让各方没有漏洞可钻。”

(摘自《北京青年报》)

别让“推荐”变相加重中小学生阅读负担

近日,有出版社出版的普通图书,封面使用“教育部新课标推荐书目”“教育部新课标指定书目”“中小学生语文新课标必读书系”“教育部重点推荐”等名称,传递有关图书是教育部推荐的虚假信息,严重误导学生和家长。为此,教育部教材局在其官网发出声明:教育部从未以“教育部推荐”“新课标指定”“统编教材必读书目、推荐书目”“统编教材延伸阅读”,以及类似名义出版、推销有关图书。

在基础教育阶段,“减负”一直是家长和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当课外阅读书目被部分出版社冠以“教育部推荐”等字样,显然会对家长和中小学生对阅读书目的选择产生明显的误导,某种程度上会更加重学生的阅读负担,产生适得其反的逆向效果。不仅与“减负”的初衷背道而驰,而且有可能变相加重中小学生的阅读负担和经济负担,违背教育教学规律,进而有损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共同努力为中小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不能让所谓“推荐”变相加重孩子们的阅读负担,从而真正发挥课外阅读在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摘自《光明日报》)

猜你喜欢
心理压力书目教育部
教育部:脱贫家庭辍学学生保持动态清零
推荐书目《初春之城》
教育部辟谣小学学制变5年
基于BSTL与XGDT算法对多级别心理压力的评估
教育部发布首批490门国家精品在线课程
通过图片看内心
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新课标”
《全国新书目》2009年1月荐书榜
赠书书目
中央文献出版社等提供869种可供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