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复学操作中的学校发展价值

2020-12-30 21:43娄延果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复学精细化防疫

■娄延果

各地的中小学相继有序复学。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各学校都在闭环管理、交往间距、体温监测等方面对入学、上课、用餐、住宿等环节,采取了严格的防护措施。在防疫、教学两不误中,校长们一定要关注其中的隐性价值,藉此推动学校的内涵发展。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各省教育部门均对复学后的班容量提出了要求,如一个班不超过30 人。这需要学校把原来同一班的同学分到AB 两个教室上课。表面上似乎倍增了教学工作量,但换个角度看,实为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多年来,课堂教学改革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课堂上老师讲得多,学生被动听讲的问题。面对AB 班的设置,如果学校不改课表,不另派老师,仍只由原老师任教,则会出现一位老师同时面对两个教室内同学授课的情况。高水平的老师一定会先给两个教室内的学生布置学习任务,使他们都有“活”可干,再根据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情况、需求精讲,或给予个性化指导。客观上老师也不能再长篇讲解,因为另一个教室的学生正在等待着老师。可见,AB 班“难题”的出现,倒逼老师摒弃“一言堂”的教学方式,促成了任务式教学,实现了先学后教,推动了学校课堂改革。

强化尊重生命的伦理意识

学校是教育和生命相遇的地方,是生命的栖息地。复学操作中坚持防疫常抓不懈,目的是为了不让校园内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复学一定是在疫情总体向好,防控降级的形势下才实现的。学校依然实施如此严密的布控措施,不惜代价,严防死守,就是要守卫健康,保护生命。这反映出政府、学校、社会生命至上、健康优先的价值观和伦理观。敬畏、尊重、珍爱生命的意识在这样的操作中得到了强化,认识得到了升华,学校用实际行动向师生诠释了健康第一、生命无价的伦理意识。

其实,现代社会中类似的举措还有许多,都彰显了人类的生命意识。如所有建筑都设计安装了高标准的消防设施,我国建筑抗震等级标准一再提升,公众参入意外伤害险保险近年明显提升等等。所有这一切,首先是保护生命,不让生命受到威胁,其次是当不可抗的小概率事件发生时,能够挽救生命。这是现代社会的基本伦理,更是学校应给予师生的坚定信念。

促进学校管理的精细化

对生命的呵护、疫情的防控需要精细化的管理,但在以往,囿于认识、习惯、能力等综合因素,学校追求的管理精细化常难以落到实处。

病毒肆虐,决定了复学的操作必须精细,且要落实到每一环节、每一空间。学生入校测温点的科学设置,超温学生处置的程序,与属地疾控中心畅通的对接等等,所有这一切精细操作,都需要谋划、分责、落实,需要培训到每一师生,且有监督机制保证同一标准长期运行。

学校防疫工作具有的精细化、高标准、强落实特征,对于促进日常工作的精细化具有较高的价值。一是提升了教师对学校工作精细化的认识,即通过努力,学校工作能够落实到如此精细;二是学到精细化管理的方法,即防疫工作布置虽是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靠外力推动才在校园内形成的,但谋划、组织、落实全过程,教师一定学到了使工作精细化的方法;三是师生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精细化管理,并养成了新的习惯。这些都为疫情过后,学校管理的提档升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研发能力的提升

学校的全部工作可分为项目工作与常规工作两大类。常规工作是已经在学校正常实施,有固定的程序、模式和检测评估机制的工作。而项目工作则是为解决学校发展遇到的新问题需要研发,并推行实施的工作。

复学操作新颖、精细,是项目工作,需要学校分块研发。可分为人员监控、课堂教学、发病处置、住宿就餐、校园消杀等项目组,分别指派团队专攻,研制出方案后再实战演练、耦合并联,形成学校整体的复学操作机制。研发中需要整合、汲取文件政策要求、外地他校经验、防疫科学原理、学校物质条件、师生文化素养等多方面的条件和要素。可见,复学操作的研发、实施、达标,需要研发队伍的政策转化、协调合作、创新思维、评估监控等多种能力,这对学校管理队伍的能力和素养既是挑战,更是历练,是一次深度的对学校研发实力的检验和提升。复学操作是当务之急,但其对学校干部队伍的培养、研发能力的提升,影响是深远的。

推动学校设施设备的提档升级

囿于发展阶段和经费,许多学校的教育教学基础设施并没有配置充分。作为聚集性场所,防疫对学校的生活、安全、卫生设施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不应临时拼凑、简单应付去达标复学,而应该借机提升学校的基础设施设备水平,推动学校的发展。

如,面对防疫工作中对人员、物资、设备需求激增,学校应未雨绸缪,克服困难,筹措经费,配足配齐物资、设备和人员,既满足复学的短期需要,又同时从根本上解决学校发展的短板问题。

再如,复学要求食堂单人单桌同向就餐,可能使部分学校一直存在的生均建筑面积不足等问题暴露凸显,学校何不藉此痛下决心,规划、启动食堂建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又如,复学后,校长应保持并延伸网上教学期间的信息化教学步伐,探索如何将网课与现场教学结合,将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向前推进一大步。可见,抗“疫”还给学校整体提升设施设备水平带来了机遇。

复学操作标准高、科学性强、工作量大,校长不能仅以满足复学要求达标而为之。事实上,师生对控制疫情共同的内心需求,使得每一个操作具有了提升师生集体观念、规则意识,推动学校制度建设、文化建设等多重发展价值,关键是校长要能够去发现、挖掘,并充分利用。虽然复学操作不会是永远的办学行为,但其对学校发展的促进和推动价值将会是长久的。

猜你喜欢
复学精细化防疫
探讨市政工程的精细化管理
“豪华防疫包”
春节防疫 不得松懈
探讨退役复学大学生生活与就业再适应问题的解决路径
精细化管理的企业管理模式探讨
防疫、复工当“三员”
开心复学
全面复学后疫情防控工作如何做
严把“四关”唱复学大戏
俄罗斯的防疫“宅”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