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医融合背景下运动康复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理论研究

2020-12-30 16:54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年5期
关键词:体医基地康复

(鞍山师范学院体育科学学院 辽宁 鞍山 114007)

体育科学是研究体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体育科学解释体育活动中人体变化的规律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所发生的体育现象的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指导体育实践。所以体育科学在增进人们健康水平、丰富社会文化生活、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运动康复专业作为一门新开设的体育、健康、医学和康复相结合的综合性应用型专业,主要为社会培养从事康复治疗、健康指导的健康服务型运动康复人才。体育和医疗是健康中国的两大推动力。助力健康中国,积极应对全民健康的需要,培养出满足社会亟需的体医融合健康服务型运动康复人才是关键。运动康复专业技能是运动康复专业人才服务社会必须掌握的本领,而专业技能的提升需要实践教学来实现。建立体医融合的运动康复专业校外实践基地,拓宽实践教学体系,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实践平台,对提升学生运动康复专业技能能力至关重要,是实现运动康复专业技能提升的有效途径。建立体医融合的运动康复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培养社会亟需的体医融合健康服务型运动康复人才是当务之急。

1、体医融合背景下社会对运动康复人才的需求

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导致老年病康复者增多、慢性病和其他疾病相对增多、频繁发生的交通事故和其他意外伤害造成了许多残疾者,客观上的需要使社会对康复人才的需求增多。当前的首要任务是积极培养康复专业人才,帮助社会上有功能障碍或残障的人得以恢复,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最大限度地恢复他们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能力。运动康复是康复医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利用体育运动作为治疗手段,帮助有功能障碍或残障的人发展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关节肌肉活动的能力。通过运动锻炼,使已经出现的功能障碍得以恢复,使有缺陷的器官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补偿。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的具体举措;诸如建立完善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不同身体状况的运动处方库,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体医融合是体育科学与医学科学两个学科领域技术手段的相互学习、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实质上就是用医学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方法把常见的体育锻炼手段进行归纳,使治疗方法处方化,更加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针对性。全世界范围内普遍认为“运动是良药”、“运动是良医”、“生命在于运动”,促进健康的有效途径是运动,这也是体医融合的基础。缺乏运动被WHO列为威害人类健康的第四大“杀手”。

体医融合是全民健康发展的新型有效途径。促进体医融合发展为运动康复专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社会对运动康复专业体医融合健康服务型人才的需求急剧增长,紧迫需要运动康复专业认真思考如何更好的培养社会亟需的体医融合健康服务型人才,助力健康中国,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2、建立体医融合的运动康复专业校外实践基地的意义

体医融合促进为运动康复专业实践教学提供可参考的创新思路和方法。围绕体医融合促进的发展思路,形成依托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应用型运动康复人才实践基地机制,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优势,以 “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双赢、共同发展”为原则,建立依托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运动康复人才的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合作平台,培养社会亟需的运动康复专业人才。

2.1、实现运动康复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运动康复专业培养目标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运动康复专业知识,具备运动康复诊疗、运动防护技能能力,适应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需求,能在医疗康复机构、健身机构、养老机构和社区健康服务岗位,从事运动康复、运动防护方面的工作,富于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具备良好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习能力、健康体魄等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

运动康复专业知识体系由学科基础知识、专业核心知识、专业实践三个方面构成。其中专业实践由专业见习、专业实习、专业课程实训、毕业论文等环节构成。专业实践的完成需要通过建立校外实践基地,通过校企合作来实现。

2.2、为学生提供运动康复实践平台

运动康复专业本着拓宽专业口径、强化康复专业技能、培养创新意识、锻炼创业能力、注重个性发展、提高综合素质的精神,以体育科学和医学科学交叉融合、优化课程体系、重视前沿知识、突出地方特色、提高教学质量为主线,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践教学学分,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

(1)满足运动康复人才培养目标所需的临床环境。

为学生提供包括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两方面的临床环境,保证学生实践教学环节得以完成,保证学生在临床环境下进行专业课程实训、专业见习、专业实习以及毕业论文的研究。专业课程实训、专业见习、专业实习等利于学生运动康复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能真正达到康复技能的提升。

(2)专业所需的康复治疗仪器和设备资源。

校外实践基地拥有齐全的物理治疗仪器和康复设备。能提供运动康复专业实验所需的设备资源,如康复评定设备包括运动心肺功能评定设备、肌力及关节活动评定设备、平衡功能评定设备、肌电图设备等;运动疗法设备包括肌力训练设备、有氧训练设备等;物理治疗设备包括电疗设备、热疗设备、超声治疗设备、光疗设备、磁疗设备、牵引设备等。校外实践基地在容纳学生数量及其他实验条件上,都能满足运动康复专业教学大纲要求,也能满足学生实践教学活动的需求。

2.3、提升学生运动康复实践技能

校外实践基地专科特色突出,技术力量雄厚,通过实践环节学生能够掌握运动康复评定与治疗技术,运动伤害防护技术,传统运动养生技术;具有肌肉骨骼损伤、常见慢性疾病、神经病损的基本康复治疗能力,运动伤害的评估与处理等基本能力;初步掌握运动康复领域研究方法,了解其发展动态和前沿技术,具备解决运动康复和健身指导实践中涉及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4、培养学生社会服务能力

通过校外实践基地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具备强烈的服务社会意识、责任意识及创新意识;具备解决运动康复和健身指导实践中涉及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基于专业知识技能应用的创新实践意识,具有公益精神,具有人际沟通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3、体医融合背景下运动康复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重点

3.1、基地实践条件建设

(1)为学生提供运动康复专业实践教学所需的临床环境,使学生在临床环境下进行课程实训、专业见习和专业实习以至于顶岗实习,培养学生解决运动康复实际问题的技能,取得实际工作经验,培养团队精神、协作能力、与患者沟通技巧、组织管理能力等综合素质,为学生毕业后就业奠定基础;

(2)最大程度上保证实践教学的开展,能满足大学生实践水平的不断提高;

(3)长期合作的校外实践基地保证实践教学基地正常运转,保证学生所处的工作环境都是真实的临床环境,实训的内容利于学生运动康复能力的培养,保证提供临床现场,完成临床训练;

(4)选派政治素质好、临床经验丰富、具有一定理论水平、责任心强、业务能力强的医师作为带教医师,指导实践教学工作,并保持带教医师相对稳定。培养学生解决运动康复实际问题的技能及处置能力,取得实际临床工作经验。带教医师负责学生学习期间的考勤考核工作,与高校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共同组成考评小组,对学生实践教学成绩进行全面的考核评定。定期召开带教医师工作总结会,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及时调整;

(5)为学生提供安全的专业课程实训、见习、实习等实践教学环境;

(6)保证提前将学生专业课程实训、见习、实习所需仪器设备调整准备好,提前购买充足的学生所需的实验材料;

(7)建立对多所高校共享开放机制。校外实践基地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应适合多所高校运动康复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建立对多所高校共享开放机制,校外实践基地主动发布实践基地有关信息,根据接纳能力接收多所高校的学生进入实践基地学习。

3.2、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实践基地的指导教师队伍,由高校教师和基地(医院)医师、管理人员共同组成。校企双方采取有效措施,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培养“双师型”指导教师,不断提升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建设具有高素质、高能力的医师带教队伍。

(1)互派挂职,交流合作。

高校定期派遣一定数量的专业骨干教师到基地(医院)挂职锻炼,培养“双师型”师资。基地(医院)定期派遣中高层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到高校挂职锻炼,参与高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

(2)教学、科研及产学合作。

高校聘请基地(医院)相关专业的中高层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为高校运动康复专业客座教授和外聘教授,进行运动康复与健康领域相关的系列讲座,并参与高校的教育教学、科研等工作。基地(医院)聘请高校高层(院领导或相关的专家、教授)担任兼职的科研技术人员,并定期进行系列讲座。高校和基地(医院)双方合作进行运动康复、运动医疗、营养、健康等各种类型、各个层次的科技项目研究开发工作,加强校企产学科研合作。

3.3、组织管理体制建设

高校与基地(医院)共同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成立校外实践基地办公室,办公室成员由高校和基地(医院)共同组成,双方分别委派一名负责人,负责校外实践基地的管理,双方分工明确,职责分明。

(1)高校的职责。

做好实践教学前的准备工作,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负责制定校外实践教学的总体计划,制定合理的专业课程实训、专业见习、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工作方案、任务和教学进度。负责与校外实践基地的日常联系,保证学生校外实践教学期间的日常管理和实践教学工作规范正常运转。协助校外实践基地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专业技能培训方案,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以及专业岗位的技能要求,制定实践教学实施方案。每年对校外实践基地的使用情况进行年度总结和评估,及时向基地(医院)反馈,并将有关的纸质和影像资料收集归档。

(2)校外实践基地(医院)职责。

为学生提供满足实际教学需要的实践环境,负责实践教学基地的正常运转,保证学生能真正进行康复技能训练,提升学生运动康复技能。指定专人负责学生在实践课程学习期间的一系列考勤、考核等工作,同时对学生进行安全等规章制度及员工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同时,负责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为实现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同时发挥高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功能,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优势,探索体医融合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思路,建立依托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应用型运动康复人才的校外实践基地,建立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校外实践基地教育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通过一段时间的不断积累和完善,建成具有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及教学、科研和产学合作的实践教育平台。

猜你喜欢
体医基地康复
创建体医融合健康促进体系实践研究
后疫情时代安徽省体医融合现状的调查研究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体医结合背景下提升城镇老年人健康水平的策略研究
边界与可能:体医融合中的身体、技术与知识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我的基地我的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