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琏“兴奋”Ⅱ型针刺手法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0-12-30 08:49庞瑞康商志浩芮靖琳赵晓君黄丽琳玉杰锋范郁山
广西医学 2020年22期
关键词:后壁咽痛咽炎

庞瑞康 商志浩 芮靖琳 赵晓君 黄丽琳 玉杰锋 范郁山

(1 广西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南宁市 530001,电子邮箱:1460218723@qq.com;2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仁爱分院针灸科,南宁市 530001)

慢性咽炎占耳鼻喉科疾病的12%~14%[1],主要表现有咽痛、咽痒、咽部灼热感、异物感、干咳及咽后壁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等[2]。病理表现为咽部黏膜及黏膜下组织、淋巴组织的弥漫性炎症[3]。慢性咽炎属于中医学的喉痹范畴,中医认为该病多因起居不慎或肺卫不固等致风寒热毒乘虚侵犯,或者因肺肾阴虚,虚火上炎或病后余邪未清所致[4]。目前西医以激素类药、化痰药口服或者雾化吸入治疗为主[5],但不良反应多,且耐药性强,因此寻求一种疗效好、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法尤为重要。朱琏“兴奋”Ⅱ型针刺手法是朱琏针刺手法的一种,该针刺手法为快速刺入法,常用于治疗感觉和运动功能减退或者丧失的疾病[6]。本研究观察朱琏“兴奋”Ⅱ型针刺手法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仁爱分院针灸科治疗的60例慢性咽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中关于慢性咽炎的诊断标准:经常出现咽部干燥、咽痛、异物感等症状,病程缠绵不愈,病程大于3个月;有急性咽炎迁延不愈病史,或有长期吸烟、酗酒史,或居住环境污染;咽部检查显示咽后壁充血、淋巴滤泡增生等。(2)近两周未使用过抗生素或激素类药物治疗者;(3)无严重心脑血管等疾病,生命征平稳,意识清楚,配合治疗者;(4)年龄25~70岁;(5)同意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1)合并咽喉部占位疾病、呼吸系统器质性病变患者;(2)同时接受其他治疗患者;(3)孕妇及哺乳期妇女;(4)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疾病、梅毒、艾滋病等传染病、出血性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26~70(46.73±12.60)岁,病程4~60(34.03±15.36)个月;对照组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25~68(45.43±11.84)岁,病程4~62(33.83±16.97)个月;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观察组:采用朱琏“兴奋” Ⅱ 型针刺手法治疗。穴位选择[6]:肺俞、列缺、肾俞、太渊、中府、太溪、照海、廉泉、足三里穴。嘱患者取坐位,平稳呼吸;常规消毒穴位局部,采用0.25 mm×25 mm或0.25 mm×40 mm规格的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华佗牌,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术者一手手持针柄,另一手固定所选穴位,针尖对准穴位快速刺入皮肤,轻盈、快速如雀啄状刺入“人部”(即肌肉层),下插频率约2~3下/s,其中太溪、照海、足三里穴直刺1~1.5寸,肺俞、列缺、肾俞、太渊、中府穴均往肺部方向斜刺0.5~1寸,廉泉穴为向舌根方向斜刺0.5~0.8寸,进针得气后,原地小幅度捻转(120~180转/min),患者有稍胀且舒适感后留针5 min后出针,然后按压针孔片刻。随后用艾条温和灸大椎、足三里、肺俞、肾俞穴20 min。隔日治疗1次,14 d为1个疗程,共治疗两个疗程。

1.2.2 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手法治疗,所选穴位及毫针规格同观察组。常规消毒穴位后,采用常规手法施行针刺,太溪、照海、足三里穴直刺1~1.5寸,肺俞、列缺、肾俞、太渊、中府穴均往肺部方向斜刺0.5~1寸,廉泉穴为向舌根方向斜刺0.5~0.8寸,进针得气后,各穴均采用捻转补法,留针20 min;随后用艾条温和灸大椎、足三里、肺俞、肾俞穴。针刺疗程同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常见证候包括咽痛、咽痒、咽部灼热感、咽部异物感、干咳、咽后壁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等,评分方法按《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无症状为0分,有症状但对日常生活无影响为1分,有症状且对于日常生活有影响为2分,有较严重症状且对日常生活有严重影响为3分。得分越高即症状越严重。

1.4 疗效评定标准 治疗28 d后,按《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7]评价疗效,痊愈:治疗后患者咽痛、咽痒、咽部灼热感等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对患者生活质量无影响。有效:治疗后患者咽痛、咽痒、咽部灼热感等临床症状体征有所缓解,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减少。无效:治疗后患者咽痛、咽痒、咽部灼热感等临床症状体征无变化,对患者生活质量仍有很明显影响。总有效率=(痊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咽痛、咽痒、咽部灼热感、咽部异物感、干咳、咽后壁充血、淋巴滤泡增生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除咽部灼热感评分外,两组患者其余各症状体征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并且观察组各症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比较(x±s)

组别n咽部灼热感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咽部异物感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观察组302.53±0.572.13±0.680.9100.3662.63±0.620.47±0.5114.885<0.001对照组302.37±0.672.37±0.721.2480.2172.53±0.630.97±0.4910.763<0.001 t值1.0381.2910.623 3.882P值0.3040.2020.536<0.001

组别n干咳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咽后壁充血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观察组302.57±0.730.53±0.5112.551<0.0012.53±0.570.43±0.5714.273<0.0012.63±0.490.53±0.5116.304<0.001对照组302.47±0.820.90±0.55 8.707<0.0012.50±0.570.93±0.4511.788<0.0012.60±0.500.97±0.4113.812<0.001 t值0.5002.6900.226 3.7790.2613.625P值0.6190.0090.822<0.0010.7950.001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治疗28 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6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u=-2.413,P=0.016)。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结果的比较[n(%)]

3 讨 论

慢性咽炎是临床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咽痛、咽痒、咽部灼热感、咽部异物感、干咳、咽后壁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等,其属于中医学“喉痹”范畴,病位在咽喉部,但与肺、肾关系极其密切[8]。《喉科心法》论道:“凡红肿无形为痹,有形是蛾。”这是中医对喉痹进行分类的论述。风热或风寒是急性咽炎的致病原因,其属于实证,症状发展快且较为严重。慢性咽炎症状虽不及急性咽炎严重[9],但其病势缠绵,迁延不愈,属于虚证或虚实夹杂证候,也就是“慢喉痹”[10]。

朱琏“兴奋”Ⅱ型针刺手法是我国著名医家朱琏独创的针刺手法,即“兴奋+抑制”针刺手法,已被广泛运用于临床,并取得显著的效果[11]。本研究根据朱琏针灸理念辨证选取肺俞、中府为俞募配穴法,太渊为肺经穴,三穴联合可激发肺经功能;太溪为肾经原穴,有滋阴降火作用;照海与列缺相配,为八脉交会穴组,是治疗咽喉疾病的主要穴位;廉泉疏通咽部气血以治标,足三里补虚培元以治本;肾俞能补肾阴以滋肺阴;大椎为督脉穴,配合足三里、肾俞、肺俞穴艾灸,激发人体阳气,从而达到“阳生阴长”的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朱琏“兴奋”Ⅱ型针刺手法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疗效优于对照组,咽痛、咽痒、咽部异物感、干咳、咽后壁充血、淋巴滤泡增生评分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均P<0.05),提示采用朱琏“兴奋”Ⅱ型针刺手法治疗慢性咽炎可有效地缓解患者临床症状。这可能是因为朱琏“兴奋”Ⅱ型针刺手法可以激发和调节机体内部神经系统的机能[12]。同时,针刺可激发局部经气及经络,并通过经络传导从而兴奋咽部血管、肌肉,促进机体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等炎症因子分泌,从而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13]。

综上所述,应用朱琏“兴奋”Ⅱ型针刺手法治疗慢性咽炎疗效好,可有效地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朱琏“兴奋”Ⅱ型针刺手法治疗慢性咽炎的机制尚不确定,且本临床研究样本量较少,其结论的准确性有待进一步研究。今后可扩大样本量,开展多中心研究,深入探讨朱琏“兴奋”Ⅱ型针刺手法治疗慢性咽炎的机制,为临床推广及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后壁咽痛咽炎
深刺翳风联合点刺咽后壁为主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观察
腺样体肥大,用药还是手术?
金匮清咽茶治疗慢性咽炎(喉痹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慢性咽炎雾化剂含漱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观察
流感和感冒是一回事吗
微妙的暗示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喉罩在全身麻醉腹腔镜胆囊摘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咽炎60例
编者按
喉咙痛及其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