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主题班会活动开发的实践与思考*

2020-12-31 02:15侯冬梅周晓虹
江苏教育 2020年79期
关键词:人文景观枫桥班会课

侯冬梅 周晓虹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出:要结合地方自然地理特点、民族特色、传统文化以及重大历史事件、历史名人等,因地制宜开发地方和学校德育课程,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人口状况和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树立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的意识。我校所在的苏州市高新区枫桥镇是一座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江南名镇,为引导学生深入认知地域文化,我们决定通过课程整合来寻找德育与枫桥地域文化间的“可融基因”,从枫桥古韵、名人轶事、民俗民风、人文景观等角度开展实践活动,实现学生对枫桥地域文化的价值认同,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要让学生对地域文化产生深刻的体认和感知,远不是一节班会课就能够完成的,必须经历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因此,我们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班级德育活动,由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师(下文称“辅导老师”)和班主任联手行动,开展“走进枫桥”系列主题班会课,从前期准备、中期推进、后期总结反馈三个阶段逐步深入。

一、前期准备——探究式主题班会课激兴趣

我们通常在确定主题时采用探究式主题班会课。班主任可以利用有关枫桥的相关视频或图片引入需要研究的问题,也可以通过调查、访谈引入,让学生对“枫桥”有直观的认识,同时激发学生进一步走进枫桥的兴趣。

接下来,我们围绕主题分析、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班主任和学生一起讨论、梳理“走进枫桥”实践活动的主题,如枫桥古韵、名人轶事、民俗民风、人文景观、枫桥名产等。然后师生一起明确每个主题的活动目标:“枫桥古韵”要熟悉枫桥的千年历史、传说故事等;“名人轶事”要知晓枫桥有哪些名人,主要事迹有哪些;“民俗民风”要了解枫桥特有的风俗;“人文景观”要清楚枫桥有哪些独特的景点;“枫桥名产”要清楚枫桥有哪些特色美食及产品。通过讨论,我们还明确了获取资料的途径,如询问亲友,网络查询,到文化局、旅游局、苏州博物馆等单位调查等。

这种探究式主题班会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提升了他们的问题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是系列主题班会课成功开展的心理基础。

二、中期推进——讨论式主题班会课育精神

学生通过“实地考察”“设计调查问卷”“参观”等活动,逐渐形成一种合作探究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学生有了亲身体验和感受后,这时可开展集体讨论式主题班会课。通过讨论,各小组完善经历实践的成效,班主任和辅导老师适时点评,提升教育实效性。比如,我们开展了“学徐丽仙 做文雅少年”主题班会活动,围绕该主题确定了两项内容:(1)通过学习“弹词艺术家”徐丽仙事迹,了解徐丽仙精神的具体内涵。(2)通过调查研究,明确学习徐丽仙精神的重要性。主题班会上,班主任最重要的工作是组织交流研讨活动,引导学生明白徐丽仙精神的具体内涵(为了评弹事业,始终保有勤勉好学、坚持不懈、精益求精的精神),让学生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在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心得体会。

三、后期总结——汇报式主题班会课促思考

汇报式主题班会课是提升主题实践活动德育效果的重要环节,它是在主题实践活动全部结束后开展的,既要求各个小组对整个活动进行简洁、有效的展示,又要求师生对整个活动进行小结汇报。为了达到更好的德育效果,我们事先组织小组对整个活动进行及时反思。“走进枫桥”主题实践活动结束后,我们让“枫桥古韵”“名人轶事”“民俗民风”“人文景观”“枫桥名产”五个学习小组分别进行成果展示,其他组员进行补充式总结或反馈。

其中,“人文景观”小组展示了他们设计的“枫桥半日游——传播枫桥古韵美”的旅游线路,带领游客真切感知枫桥的地域以及人文之美,他们自身也生发出对枫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枫桥名产”小组则结合枫桥较为悠久的民间竹编制作历史,开展了“我是竹编小达人”竞赛活动,小组成员不仅了解了竹编的种类,还掌握了基本的竹编制作方法,对传统优秀文化有了新的认识。

总之,我们在开展“走进枫桥”系列主题班会活动时,努力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德育课程进行整合,结合枫桥特有的德育资源,分段实施,对主题班会课进行创新设计,指导学生开展情景式、讨论式、情感体验式、汇报式等系列主题班会课,充分发挥主题班会课的教育功能。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课程资源整合成为必然之势。班主任应努力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德育课程,开发以主题实践活动为主线、系列主题班会课为推手的实践活动,不断增强主题班会课的实效性,促进校本德育课程的新样态发展,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人文景观枫桥班会课
对党忠诚 服务人民
奉献如歌,强国有我(主题班会课)
枫桥夜泊
谈班会课的主题及组织形式
小学主题班会课中德育的实施策略
人大代表调解:打造西华版“枫桥经验”
《水经注》都城人文景观研究——以洛阳为例
日语教学中文化的导入
中国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