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那些事儿

2020-12-31 03:51杨海燕
江苏教育 2020年54期
关键词:蚕种师范学校蚕宝宝

杨海燕

近期,全国上下对劳动教育的重视形成了新热潮,笔者不由想起在师范求学时关于劳动的那些事。

1991年,不满14岁的我考入淮阴师范学校普师班,开始了为期3年的学习。那时候,孩子考上师范学校对于很多家庭来说都是喜事,意味着跳出“农门”,捧上了“铁饭碗”。国家对师范生补助力度很大,不仅不收学费,每个月还会发37.5 元的饭票,所以当年的师范学校集聚了一大批初中优秀毕业生。进入学校,我们仿佛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形体课、美术写生、三字一话的训练过关等,那时师范课程丰富而且严谨,令我目不暇接。让我印象尤为深刻的,还有淮师坚持不懈的劳动实践课程。

劳动可以创造生活的美。师范学校对于宿舍内务的管理,要求严、标准高。通过参观军营和参加军训,大家迅速学会了把被子叠成“豆腐块”,毛巾挂成一条线,就连脸盆、茶杯、牙刷也放成方向一致,整齐划一。每个宿舍都有舍长,每个人要轮流负责宿舍卫生,宿管阿姨每一天都要检查内务,然后将每个宿舍的检查分数公布在宿舍的公告栏里,一天都不懈怠。宿舍环境的评比对于我们这群刚离开父母的半大孩子来说充满了挑战。那时没有网购,一切宿舍的装饰都是我们原创的、手工制作的。在美术课上刚学会做手工,我们便笨手笨脚地把学到的技能都用在了布置宿舍上。我们用皱纹纸和彩色卡纸,剪出紫色的皱纹纸拉花,装点在宿舍灯管上,拉开灯,宿舍一下子变得温馨浪漫起来,让我们这群小姑娘雀跃不已。接着,我们用同色系的卡纸剪出图案贴在各自床铺上,就连玻璃窗上也贴着星星、月亮等图案。就这样,我们在陌生的学校里用心设计着温馨的“家”,感受着劳动给生活带来的美好。

劳动可以提高人的责任感。淮师的清洁工很少,因为大多数清洁工作都由学生分担了。每年,学校按照班级顺序,轮流进行为期一周的劳动实践。轮到劳动实践的那一周,这个班级就减少文化课,承担走廊、道路等大多数公共场所的打扫任务。班级的每一个同学到分到相应的区域,分到相应的劳动任务。我记得读师范一年级的时候,我和另外两名女生负责打扫西教学楼。每天一大早,我们就来到教学楼,清扫、洒水,把四层楼打扫完毕后总是汗流浃背,我们尽心尽力把自己负责的区域打扫得一尘不染。有一次,我拿着扫帚沿着楼梯拾级而下地清扫,来检查的班主任王老师竟没认出灰头土脸的我。后来,劳动实践周总结的时候,班主任还夸赞我工作态度认真,不怕脏不怕累,变成了小“灰人”。当时,我虽害羞得恨不得缩进桌子下,但是内心也有点小骄傲。

劳动可以开阔人生的视野。到了师范三年级,劳动实践周的压轴大戏就出场了。淮阴蚕种场是学校的劳动实践基地,我们带上行李,吃住在蚕种场的工人宿舍,进行了两周的学农活动。我们大多数同学都没见过蚕,更别说养蚕了。劳动实践是从摘桑叶开始的,蚕房四周绵延着几百亩桑叶田,和老家村里高大的桑树不同,这里的桑树都不到一人高。每天早上,我们都背上竹篓,走进桑田,趁着早晨采摘最鲜嫩的桑叶。田垄里青草遍地,除了有蚊虫叮咬,还得克服旁边调皮的同学骗着说草丛里有蛇的恐惧,实在是一种新鲜刺激的体验。采摘回来的桑叶被放到水泥水池里冲洗,再切成丝,便成了最小的蚕宝宝的营养餐。在蚕房里劳作,则是另一种特别的体验,孵蚕种的蚕房温度有30 多度,我们待一会便满头大汗。在那里,我们第一次看到了蚕种,在一张张蚕纸上,蚕种黑黑的,像是一个个小芝麻粒。孵化后的蚕种便成了一个个针尖大小的小白虫,它们被移到一个个匾子上,送到育蚕房。育蚕房里一层层架子放满了蚕匾,不同的房间放着不同生长阶段的蚕宝宝。工人们身手利落地从高处取下匾子,为蚕宝宝清除粪便,撒上新桑叶。这是力气活,也是技巧活,手起匾落、清除蚕粪、提叶换匾、蚕筷扩座、赶蚕上山,熟练的工人往往是一气呵成,那种劳动带来的酣畅淋漓的美感,令我们大开眼界。

劳动可以锤炼人的品格。同去的女同学中,没干过农活的有好几个。虽然我来自农村,也没真正干过什么像样的农活。说实话,我起初是害怕蚕宝宝的,密密麻麻、白色蠕动的它们,对于密集恐惧症的我来说真是有点抗拒。但是相处日深,我看着它们渐渐雪白肥嫩的模样,听着蚕房里窸窸窣窣咀嚼蚕叶的声音,竟然也觉得是人间美妙的音乐。我们几个小个子女生居然也可以独立从高处取匾、换匾了,采桑、切桑更是得心应手,俨然一副养蚕姑娘的模样。当蚕休眠的时候,我们轮流和师傅一起值夜班,一边守夜,一边听着他们讲养蚕的趣事,心中都特别期待蚕爬上一簇簇的稻草扎成的山,结出一个个白花花的茧子来。当然,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并没有等到蚕宝宝“上山”就回到了学校。临别时除了依依惜别,留给我们的还有长茧的双手、晒黑的脸庞,以及不知不觉中劳动赋予我们的坚毅、勇敢、快乐、勤劳。

时光飞逝,读师范时期那些关于劳动的事已经过去20 多年了,我也已经工作多年,成长为一名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感谢那段经历,让少年的我们体验了劳动的诸多滋味。如今忆起,不仅我个人受益无穷,而且对于当下的劳动教育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蚕种师范学校蚕宝宝
产卵布蚕种浸酸操作的做法和体会
王莹作品
阆中蚕种场桑蚕智能系统研发简报
科学制定生产计划 合理满足蚕种需求
散卵蚕种收蚁新方法——白纸袋收法
高申作品
高申作品
衡士玉美术作品
蚕宝宝
蚕宝宝流浪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