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创建“一化三中心”打造农业生产新平台

2020-12-31 10:07李延德
山东农机化 2020年1期
关键词:社会化全区农机

李延德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农村发展迈向新阶段。作为基层农机主管部门,当前农业发展方式的核心是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构建现代生产经营体系,全力发展农机合作社这一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解决现代农业中“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的问题。近年来,即墨区在青岛市农机局的精心指导下,以调研为基础,以原有的农机合作社为依托,结合实际制定创建标准,在全省率先提出并大力开展了“一化三中心”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全区农机合作社规范升级活动,力求把农机合作社打造成即墨区现代农业生产的新平台,在全区构建形成功能较为完善合理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一、“一化三中心”加快农机合作社发展

新形势下,即墨区开展“一化三中心”活动既是在对前阶段合作社发展工作的一次提炼和升华,更是一次全新的提档升级活动。一“化”,指的是内部运转进一步实现规范化;三个“中心”是加强合作社建设的全新的概念,是对农机社会化服务功能的准确概括和定位,即分别建设农机新技术推广培训中心、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农机维修中心。

(一)规范提升农机合作社

质量源于标准,“一化三中心”将农机合作社发展纳入了新的更高的标准框架。全区合作社发展初期开展的“星级农机合作社”等创建活动对农机合作社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只注重内部管理和制度建设,对硬件建设没有提出较高要求,尤其是标准中缺乏对农机社会化服务功能的要求和定位,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农机合作社自身的发展要求,很多农机合作社发展已经突破这些标准。为此,即墨区农机服务中心准确定位农机合作社的农机新技术推广、培训、农机维修以及诸多农机社会化功能。在规范化建设上,重点由财务科对“一化三中心”建设成员财务状况进行一次全面的梳理规范,纳入全区农机财务管理系统进行日常管理;在农机新技术推广培训中心建设上,要求有统一的培训标识模板,配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电化教学设备,能够开展电化、网络教学;在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建设上,设置监理受理岗、农机监理代办岗,悬挂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检验流程,能够代理全部农机管理部门的办事事项;在农机维修中心建设上,全部要求取得一、二级以上农业机械综合维修业务资格,能够辐射带动全区100余个农机维修点形成农机维修服务网络。

(二)建立健全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

一站式服务、区域化带动、体系化发展是“一化三中心”建设的主题思想。全区明确要求区域性农机化综合服务中心建成的同时,必须紧密联系周边的农机合作社,成为当地推广农机化新技术和新机具、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开展农机安全监理业务、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和农机作业水平的龙头和载体,成为农机部门开展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延伸和补充,带动全区农机合作社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

(三)创新为农机合作社发展提供动力

创新是合作社发展的根本动力,而创新的根基在于规范。通过“一化三中心”的建设,农机社合作社更能体现其自身的基本属性,坚持服务成员的宗旨,增强了感召力和创造力。“农机合作社+农机销售维修公司+农机深松项目+农户”就是青岛术格农机合作社在今年农机深松工作中创造的新模式,他们承担并完成了大信镇2万亩任务量的80%以上,发挥出突出作用。

二、“一化三中心”推进农机合作社建设

(一)理念引导,创新发展。全区组织农机合作社理事长40余人次赴江苏、浙江、河南等地学习区域化农机服务中心的成功经验,让大家深受启发,眼界大开;即墨区农机服务中心在青岛地区率先举办两期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培训班,邀请青岛市委党校政经部主任程国友教授和青岛农大合作社学院李中华教授等多位专家讲授国内经济形势和农机社会化服务理论;全区组织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参观一汽大众汽车城等即墨区名牌大型企业,让理事长学习现代企业管理理念;还组织各科室、站校的业务骨干,对今年新办理购机补贴手续的700余名农机手逐人进行“一对一、多对一”的农机培训等。这一系列举措,为的就是让农机合作社理事长的思想意识能够脱胎换骨,走出即墨、跳出农机来重新审视和规划农机事业,树立全新的发展理念,把思想统一到“一化三中心”的建设要求上来。

(二)政策支撑,助力发展。区农机服务中心将“一化三中心”实施意见向区政府领导作了专题汇报,使“一化三中心”列入全区改革发展创新突破成果;全区专门成立领导小组,辖设4个创建工作服务督导小组,各镇也成立相应工作机构,加强了创建活动的组织建设,随时为其提供政策引导、技术培训、人才培养、信息咨询等方面的服务。

(三)管理精准,规范发展。全区对农机合作社逐一建立档案,将基本情况、人员培训情况、经营发展情况、农机装备情况、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详细备案,根据发展潜力将农机合作社分类,对重点发展农机合作社,实行动态管理,随时关注、跟踪服务。

(四)服务到位,合力发展。为解决合作社建设用地难题,全区积极争取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支持,9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名提出建议和议案,要求解决“农机停放难”问题,以办理建议、提案为契机,反复与国土、规划部门、乡镇政府沟通协调,千方百计利用废弃厂房、学校、废弃地来解决合作社建设用地难的问题;为解决农机合作社发展资金不足难题,积极联系金融部门与理事长面对面,探索开展农机抵押贷款、购置补贴农机贷款等业务;为解决农机合作社位置偏远、信息不畅的问题,建立了即墨农机短信平台、微信服务平台,创办《即墨农机》信息刊物和《农机之窗》电视栏目,不断推出关于农机方面的新政策、农机动态、农机科技等方面内容,为合作社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三、建立健全农机合作社发展的长效机制

去年三秋期间,16家农机合作社的“一化三中心”建成并投入运转,目前已代理办理各类农机办事事项1200余件,培训机手3000余人,检修大中型农业机械1.2万余台,组织集约化、规模化、跨区域农机作业2200余次,区域内粮食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2%以上,社员农机业务代办率达到100%,初步形成功能较为完善合理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

在“一化三中心”建设工作初见成效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农机合作社发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是“一化三中心”建成后尚处在初运行阶段,各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没有完全发挥出应用的功能和作用;二是少数理事长经营理念陈旧,创新意识不强。小富即安、小进则满;三是工作开展不均衡,少数合作社工作进展缓慢,带动作用不强,有的合作社自筹资金有限、库棚维修用地难以落实,成为全区农机服务体系建设中的“短板”;四是扶持政策还不够健全合理。尤其是相对于国家的购机补贴力度持续加大,农机作业作业补贴却微乎其微,影响了农机合作社开展农机作业的积极性。

目前,全区农机合作社正处在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为充分发挥“一化三中心”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

一要加强“一化三中心”建成后的完善配套工作。出台配套考核管理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实现永续发展,充分发挥其社会化服务功能和区域性、示范性带动作用。

二要落实完善扶持政策。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继续将农机购置补贴向农机合作社倾斜,有关农机报废更新补贴、农机作业补助、示范基地建设等财政支农政策优先在“一化三中心”建设成员农机合作社中安排,主动加强与财政、金融、土地、规划等有关部门的联系沟通,为农机合作社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三要积极推进创新发展。要善于捕捉培育发展农机合作社的创新创造,把成功的做法经验化,零星探索系统化,要推动“互联网+”技术在农机合作社的应用,推进管理方式信息化;要树立守法经营、诚信经营的理念,深入持久地打造“耕耘田地、收获希望”农机服务品牌,推进经营理念品牌化;鼓励农机合作社组建联合社,优势互补,更好地开展全程机械化服务;鼓励农机合作社与农机企业开展“企社共建”,与金融机构开展“银社对接”,实现合作共赢。

四要切实强化人才培训。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化三中心”建设使我区农机合作社发展进入规范发展、创新发展的阶段,对农机合作社理事长的经营理念、知识结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将合作社理事长培训作为一项长期性的重要工作,加快培养一批具有互联网思维、善于经营管理、掌握先进技术的带头人,提高新形势下办社治社兴社的能力。同时,尽可能地引导职业院校毕业生到农机合作社就业、创业,补充新鲜血液,增强新的动力,逐步培养一批合作社的职业经理人,不断提高合作社的经营管理能力。

猜你喜欢
社会化全区农机
沃得农机
第十届“我是小画家”全区中小学生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的探讨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社会化服务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CHAME 丞华农机展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全区统战部长会议
全区统战部长会议召开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