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沙棘繁育与栽植技术

2020-12-31 22:45王红超
山西林业 2020年4期
关键词:大果沙棘生长

王红超

(晋中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山西 晋中 030600)

山西省天然沙棘资源丰富,全省有沙棘纯林和混交林约34 万hm2,居全国之首。沙棘是重要的水土保持树种,也是重要的经济林树种。据研究,沙棘果实含有18 种氨基酸、90 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和大量维生素,沙棘油中含有重要活性物质106 种。两者均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目前已经从棘油中开发出对炎症溃疡有效的沙棘油栓、油膏和胶囊等药品。沙棘油在国际市场上的售价为每公斤50 美元以上。

近年来,山西省建立了一批沙棘加工企业,生产的沙棘饮品和保健品已经投放市场,沙棘资源的开发利用将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

1 生态习性

沙棘耐高温抗严寒,能忍耐-50℃低温,在45℃的绝对高温环境下也能正常生长。沙棘对土壤适应能力强,择土不苛,耐旱抗湿、耐盐碱抗瘠薄,除重黏土和地下水位过高的土壤外,在很多土壤类型上都可以生长,如黄土、褐土、河滩砂质石砾冲击土等。沙棘喜光,根系发达,根萌蘖力强,可萌发许多新株。

2 繁育技术

2.1 采用良种

山西省天然分布的沙棘为中国沙棘亚种,多刺、果实小,采摘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沙棘的综合开发利用。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我国先后从俄罗斯引进了巨人、丰产、向阳、阿列伊等大果无刺沙棘品种,与中国沙棘相比,俄罗斯大果沙棘具有果大、产量高、含油量高、枝条无刺或少刺便于采摘等优良性状。同时,我国也积极选育沙棘新品种,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沙棘办公室等单位陆续选育出“黄河1号”、“乌沙2 号”等诸多新品种。大果沙棘果实长径可达16mm,是野生中国沙棘果实的1.50 倍~3.0 倍,单株产量高的可达8.0kg 以上,是野生中国沙棘的4倍~8 倍。近年来,山西对多个品种的大果沙棘做了引种实验,结果表明,多数大果沙棘新品种均可在山西正常生长发育、开花结实,但不同品种在生长表现、存活率、生长适应性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对比发现,向阳品种在晋中地区的生长适应性最好。

2.2 沙棘繁育

2.2.1 播种育苗

沙棘播种育苗的种子,在果实充分成熟后采用剪枝采收,及时滚碾、淘洗、晾干备用。播种时间以春季早播为宜,当地表5.0cm 深地温达到9℃~15℃时即可播种。播种前用40℃~50℃温水浸种,每天早晚各换清水1 次,约7.0d 之后种子破嘴即可播种。播种量每公顷40kg 左右,行距20cm~30cm,播深3.0cm~4.0cm,覆土厚度2.0cm。播后用农作物秸秆覆盖床面,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出苗期间要保持地表湿润。幼苗长出真叶后进行第一次间苗,长出第4 片真叶后进行第二次间苗,株距控制在6.0cm~8.0cm 左右。要适时中耕除草、喷水和施肥,当年即可出圃。

2.2.2 扦插育苗

采插条时间以早春树液开始流动时最佳。方法是选取树冠中上部1 年生半木质化嫩枝,长度15cm~20cm,上下切口离芽2.0c~4.0mm,插条切面要平滑。在用吲哚丁酸溶液中浸泡12h,可以提高成活率和促进生根。扦插前用清水冲洗插条,插深2.50cm~3.50cm,扦插后要做好遮阴和洒水,最好在塑料大棚中具有自动控制喷雾条件下进行。

2.2.3 嫁接繁殖

以1.0a~2.0a 生的中国沙棘幼苗为砧木,嫁接繁殖优良品种,采用枝接(用低位腹切法),也可用劈接。接穗基部要处于地表层下部,既能保湿和迅速吸入水分和营养,又能防风折。嫁接后10d 左右,砧木的切口处会长出萌芽,要及时除去。接穗生长20cm以上时,愈伤组织愈合牢固,这时要将培土取掉并解除捆绑物,留下一根健壮枝条,再培土至嫁接切口以上 3.0cm~5.0cm 处,并施肥、浇水。

3 栽植技术

3.1 林地选择

选择排水良好、含水率较高、光照条件较好的沟谷地、退耕地或撂荒地,中性或偏碱性沙土、壤土或砂壤土均可。不可选择地下水位小于50cm、长期积水的低洼地以及土壤板结黏重的地块。

3.2 整地

有条件的地区实行全面整地,适当深翻。7°~8°以上的坡地,采用水平阶方式或鱼鳞坑方式进行整地。栽植坑直径40cm~50cm,坑深35cm~40cm。

3.3 栽植时间

春秋两季均可栽植,春季栽植宜在树木发芽以前,秋季栽植宜在树木落叶之后。

3.4 栽植密度及雄株配置

根据立地条件和经营目的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密度配置不同数量的雄株。以防护为主要目的,同时兼顾采果的地块,栽植密度每公顷3 330 株~6 660株,雄株数量不必控制。以营造高产种植园为主要目的的,可选用果大少刺的向阳品种,用扦插苗或嫁接苗栽植,每公顷密度990 株~1 650 株,雌雄株配置比例8∶1,雄株要分布均匀。栽植时要做到根系舒展,覆土踏实,栽植后立即浇1 次透水。

3.5 抚育管理

造林成活后要及时松土除草。沙棘属于浅根性树种,根系集中分布在地表5.0cm~25cm 深的土层内,因此松土不宜过深,以免损伤根系。除草要坚持“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每年除草3 次~5 次。沙棘有根瘤菌,可以满足植株生长对氮素营养的需求,但施肥可以促进生长、提高产量,特别是缺少磷钾肥的地块,应适当施肥。施肥后应及时浇水,在旱季要多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以防护为主要目的兼具采果的沙棘林,栽植后一般不进行修剪,也可对单丛植株略加剪短,以使其萌芽分枝,从而达到矮化多干、扩大树冠的目的。以营造高产种植园为主要目的的沙棘林,要及时修剪,树形以“三层楼”为好,树高1.80m~2.0m,冠幅1.60m~1.70m,保留主干主枝15个~19 个,呈 3 层分布,层间距 20cm~40cm,以达到通风透光的目的。栽植初期以培养树形为主,修剪可结合树形进行,在休眠期剪除过密枝、细弱枝、病虫枝、下垂枝、衰老枝、干枯枝和没有结果能力的枝条。

沙棘虫害主要有苗木立枯病和猝倒病,虫害主要有金龟子、天牛、桑白介壳虫、牛毒蛾等,一旦发现要及时进行防治。

4 开发利用

沙棘是一种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果树,果肉中的Vc 含量最高每100g 可达1 400mg,比苹果、山楂、橘子高几十倍,是名副其实的“维C 之王”。果核中含有12%的沙棘油,沙棘油中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和类胡萝卜素、VE 及多量VF,具有抗癌变、抗辐射、增强肌体活力、促进伤口愈合和镇痛作用。

山西省沙棘开发利用产业已经走过近30 年的历程,沙棘饮料、沙棘油、沙棘保健胶囊等产品相继推向市场。但全省的沙棘企业面临着规模小、资金少、科研力量薄弱、制作工艺落后、缺乏营销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品牌效应差,没能有效打开国内外市场。要想把沙棘产业做大做强。一是由政府牵头,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建立试验示范基地,设立科研专项基金,加强科技研发;二是鼓励企业发展沙棘深加工,打造一批名牌产品,快速抢占国内乃至海外市场,让山西的沙棘产业走上助力脱贫攻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快车道。

猜你喜欢
大果沙棘生长
发酵工艺为获得优质沙棘酒提供基础
沙棘种植让日子甜滋滋
阿勒泰地区大果沙棘营养成分研究
碗莲生长记
大果桑葚的栽培技术与综合利用
生长在哪里的启示
生长
沙棘丰收红艳艳
《生长在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