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地实践与思考

2020-12-31 22:45王志刚
山西林业 2020年4期
关键词:城市绿地节约型园林植物

王志刚

(太原市园林植物保护站,山西 太原 030001)

近年来,太原市园林建设飞速发展,城市绿地面积大量增加,生态状况显著好转,人居环境质量日益提高。但在城市绿地建设与管理的过程中,却消耗了大量的资源成本与环境成本。由于成本控制方面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造成了人、财、物不同程度的浪费,违背了建设美好生态环境的初衷。建设节约型园林已成为业界的共识,实践节约型园林绿化已成为太原城市建设与管理的一个重点。

1 解读

节约型园林绿化,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建设和管理模式。在园林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及废弃物处理的过程中,降低资源成本与环境成本,以最小的场地介入和环境干预来获得兼具生态、社会与文化艺术价值的城市绿地。节约型园林绿化,可以缓解城市绿地建造与管理对社会各方面造成的压力,引导、推动整个园林绿化行业向良性、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与建设精品园林绿化,是一脉相承的,节约型园林绿化就应该是精品工程,而精品工程必须体现资源成本与环境成本的节约。

2 现状

2.1 对节约型园林绿化认识不到位

对节约型园林绿化理解片面,存在“片面追求生态效益而忽视景观效益和社会效益”、“片面追求景观视觉效果而忽视生态效益”的倾向。对园林绿化“生态优先”的理解不到位,将节约型园林绿化与精品园林绿化对立起来。忽略城市绿地的生产功能和农业生产用地的生态功能,将城市绿化与农业生产对立起来。乡土植物和攀缘植物的生产处于起步阶段,规模较小,品种单一,工程用苗大多异地采购,不能满足园林绿化施工的需求,因此增加了园林绿化建设成本及立体绿化难度。

2.2 规划设计不到位

在规划设计上,没有遵循“经济、适用、美观”原则。在满足园林基本功能的前提下,不能基于场地分析评价做出最小扰动的建设方案,不能有效控制城市绿地建设对原有稳定的生态格局和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缺乏对原有建设场地文化、地理、植被、水源、土壤与栖息地条件的梳理,不能保留、利用场地原有的肌理以及地形地貌与生态环境。为满足视觉效果,不考虑立地条件,不考虑园林植物的生长速度、生态习性,种植设计“高”、“大”、“密”等过度绿化现象突出。园林建筑频繁使用高档材料及高维护、短寿命材料,增加了建设管理成本。缺乏因地制宜,“千街一面”、“百园同风”的设计跟风趋同问题突出。

2.3 施工管理不到位

园林绿化施工管理不到位,存在材料资源、人力资源与能源的浪费现象。缺乏对工期的合理掌控,反季节施工成为常态,“抢工期、赶进度”现象时有发生。不能合理安排施工进度,苗木采购、劳力安排、后勤供给等环节统筹不力,造成人、财、物的浪费。技术、管理人员配备不到位,施工工艺不规范,施工质量得不到保障,返工、死苗问题经常出现。

2.4 养护管理不到位

城市绿地养护管理不到位,导致生态效益、景观效益、社会效益下降。对城市绿地作为“惟一有生命的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建轻管”甚至“只建不管”。管理目标不明确,养护质量缺乏统一的地方标准,使城市绿地景观效果达不到设计要求,服务功能得不到满足。管护经费不足,管护定额偏低,导致城市绿地养护管理行业运营困难,不愿意在养护技术、人员培训、提高工作质量上长期投入。园林废弃物消纳处理尚在探索阶段,园林绿化垃圾和动物粪便无害化处理未形成规模。

3 应对策略

3.1 坚持生态优先,统筹全市节约型园林绿化

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开展节水、节能、节地、节材型园林绿化。城市绿地规划设计应贯彻生态优先的原则,符合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要求,因地制宜,通过最小的场地介入、环境干预获得最大的资源利用。统筹全市范围内山、水、林、田、湖、草等系统生态修复,重新认知生产农田、生产绿地的生态功能,解决城市绿地与生产农田的用地矛盾。结合海绵城市建设,推广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探索节水型园林绿化。在满足功能性、环保性、艺术性与耐用性的前提下,选取造价低、易获得、能耗低、无污染的建筑材料。引进近自然林业理念,通过对原有环境最小的介入和干预,营造植物基本生存条件,采取封育措施,实现对废弃工矿用地、采石场、荒地、河流湿地的生态修复。

3.2 优化种植设计,推动园林绿化苗木产业升级

坚持生态优先,增加植物多样性,保持生态稳定性,优化种植设计。进行太原园林植物适应性调查,开展园林植物应用研究,建立复层混交植物群落模型。植物选择应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优先使用乡土植物,特别是应用低维护甚至自维护植物;科学对待外来植物、新优品种,合理应用彩叶植物。植物配置应以乔灌木为种植主体,增加藤本植物种植量,推进立体绿化建设。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积极引导园林植物规模化、标准化、精品化、容器化培育,推动太原及周边地区园林绿化苗木产业升级,减少异地植物材料的使用,降低园林绿化施工运输成本。

3.3 加强施工管理,提升城市绿地管护水平

加强城市绿地管理,提高园林植物的成活率、保存率,降低施工、管护成本。尽快出台园林绿化施工和城市绿地管理相关地方标准和园林绿化工程、园林绿地养护相关定额,助力太原及周边地区园林绿化行业发展。合理安排施工工期,缩短起苗、运输、栽植时间,采用树体输液、喷抗蒸腾剂等技术措施和容器苗、假植苗等育苗方式,降低施工成本。在城市绿地管理阶段,减少材料养护与更换。根据城市绿地年度管理计划,对园林植物、园林建筑及其附属设施进行管理和养护;对灾害性气候与突发性事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将城市绿地损失降到最低;要有针对性地改善立地条件,为园林植物生长提供适宜环境。

3.4 提升经济效益,引进城市林业管理模式

重新审视园林绿化植物生产功能,引进城市林业管理模式,开发林产品及其衍生物品,提升城市绿地的直接经济效益。种植有观赏价值的经济类作物,收获果实、种子及观赏盆栽;结合城市绿地改造,收获木材等林产品;将生长拥挤的园林植物进行间苗,用于苗木生产或直接用于园林绿化施工项目;生产干花、切花和根艺、盆景,满足市场需求;设置茶室、小型超市、餐厅等服务设施,增加收入。

3.5 消纳园林垃圾,引进园林绿化土壤配制模式

依据太原市园林废弃物资源特点和市场需求,统筹全市园林垃圾消纳处理,因地制宜推动园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的发展。引进园林绿化土壤配制模式,按照相关标准,将全市可回收城市渣土、建筑基坑土及园林废弃物、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物等统一消化利用,生产配制园林绿化种植土,推动节土型园林绿化建设。

4 结语

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必须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优先的方针,持续推进园林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环节资源成本与环境成本的节约。要将节约型园林绿化与精品园林绿化统一起来,以最小的场地介入和环境干预来获得兼具生态、社会与文化艺术价值的城市绿地,实现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节约型园林绿化,不仅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机制、鼓励政策和行业技术支撑,更需要建立切实的行业标准和科学的评价体系。

猜你喜欢
城市绿地节约型园林植物
基于长时序Landsat数据的城市绿地定量遥感监测研究
基于节约型视角下绿色财政税收政策分析
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民宗局上榜全国首批“节约型机关”
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探究
基于LID的不同类型城市绿地特征分析及措施设计
国外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研究进展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建立园林植物的遗传转化体系
浅析颐和园园林植物景观的变迁与发展
高校节约型校园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的探索
发展城市绿地 提高城市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