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线面相结合构建融合式教研

2020-12-31 07:29王冰
中国学校体育 2020年9期
关键词:联系点教研员学区

王冰

为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精神,建立教研员乡村学校、薄弱学校联系点制度,充分发挥教研机构的教学引领、指导和服务功能,从而促进薄弱地区和学校教育水平均衡发展,沈阳市教育局和教育研究院联合召开了“十三五”期间教科研工作大会,会议要求教科研工作重心下移,教科研人员要建立各学科学校联系点,打造学科基地校,深入教学第一线,调研真问题,拿出实办法,靠前服务。于洪区体育学科以此为契机,分批建立学校联系点,通过点、线、面相结合,开展工作室、学校、大学区等多层面教研活动,形成团队融、区域融、业务融的融合式教研模式。通过4年的实施,教研工作已经从单兵突进走向团队协同发展,从点上开花逐渐走向全面托底。基层学校的校本教研氛围浓厚,活动组织更加规范。已有8所学校成为区学科基地校,3所学校被评为“沈阳市优秀教研组”,2所学校在省、市教学改革现场会上展示交流,4所学校分别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和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教师的工作状态和教学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很多教师在各级各类大赛中屡创佳绩,先后涌现出国家、省、市优秀课教师18人,省、市教学基本功比赛获奖9人等。作为郊区县,于洪区体育教学水平从全市倒数跻身沈阳市前列,学校联系点制度发挥了有效作用,筆者结合于洪区工作实际谈谈对学校联系点制度的认识和于洪区的经验做法。

一、对学校联系点制度的认识

学校联系点制度的建立,促进了教研方式的改变,也对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研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学校联系点制度可以促进学科教师的个人成长

教研员走进课堂,来到教师身边,和教师面对面地交流,使帮助和指导更直接有效,也更接地气。

(二)学校联系点制度可以促进校本教研更有实效

教研员深入基层学校,参与校本教研活动,可以实地“把脉、问诊”,通过敏锐的视角和专业的引领,发现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校本教研活动主题不清、研与教分离、形式主义以及教研时间不能保障等系列问题,给予学校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和策略,促进校本教研有效的开展,从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学校联系点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可以促进教研员自我提升

教研员从教学工作的指导者、培训者、鉴定者转变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实践者、合作者、研究者。通过实践研究去检验过去的观点和理论认知,能更好地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通过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不断学习、反思和修正,有助于激发教研员教研智慧和教育潜能,提升教研员的教科研能力和专业素养。

二、具体经验

体育学科按照区里要求,根据学科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工作布局,创新学校联系点制度,以工作室为“核心点”,带动学校联系点形成“线”,再以学校联系点为学科基地校带动每个学区内的其他学校形成“面”。通过点、线、面相结合,构建不同层次和不同形式的融合式教研模式,实现区域内教研工作协同发展,促进全区体育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首先吸纳8位优秀教师成立了山水体育名师工作室,在教研员的引领和指导下,快速提升工作室成员的组织策划教研活动能力和体育教学的引领示范能力,发挥“点”的作用。然后,由工作室的优秀教师带动自己所在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的开展,同时教研员把这8所学校作为联系点,定期进行指导和帮助,极力打造学科基地校。为了发挥学科基地校的引领示范作用,带动更多学校的发展,于洪区将全区小学划分成4个大学区,每个大学区都包含两所基地校,都有两名工作室成员作为该学区的学区长定期组织教研活动。

(一)成立名师工作室,点上做“文章”

一个人可以走得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全区42所小学,只靠教研员一个“领头雁”是行不通的,只有先培养一批学科名师出来,打造更多的“领头雁”,发挥“雁阵”效应,才能带动全区学校和教师的发展。于洪区吸纳区内优秀教师成立由教研员主持的山水体育名师工作室,制订工作室活动方案和工作室成员考核细则,以一年为周期从工作室成员的工作态度、自我能力提升、组织大学区活动情况和帮扶对子发展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教研员除了定期对工作室成员进行业务培训指导外,还给他们提供不同层级学习和历练的机会,让他们组织、策划和主持自己校内和学区内的教研活动,树立他们在教师中的威信,提高他们的组织能力。教研员鼓励他们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增强自信心。经过几年的努力,成员们迅速成长起来,陆续在国家、省、市各级各类比赛中取得佳绩,多次去其他区、县送教,工作室多次在市级教学现场会上展示交流。

(二)建立学校联系点,线上出“精品”

教研员把工作室成员所在的学校作为首批联系点,通过名师与教研组的对接,把工作室与学校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了8条线,在教研员的指导和帮助下,在名师的组织和引领下,把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抓实做细,带动教研组整个团队的发展,打造学科基地校。首先,教研员调研、了解联系点的体育工作情况,倾听学校和教师的诉求,理清学校存在的问题。然后以课堂教学为抓手参与校本教研,与教师们一起研究、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共同面对工作中的任务与挑战。指导校本教研的同时,教研员更关注教师的个人成长。通过观察和感受教师的思想动态、工作态度和教学行为,帮助教师找到各自不同的努力方向和目标,使每个教师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除了关注课堂教学之外,教研员还从课外活动的开展、校本课程的研发和小课题的研究以及教研组建设等方面帮助学校把关定向,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发展。

在教研员和名师的共同努力下,8所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从最初的流于形式变得越来越有实效,不同教师的教学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教研组更有凝聚力了,整体能力和氛围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其他学科教师的认可。

(三)构建大学区,面上见实效

在建立学校联系点的同时,为了带动更多的学校和教师快速成长,于洪区根据学校地理位置,秉承就近划分的原则,将全区小学划分成4个大学区,每个大学区两个学校联系点,以联系点为中心,定期开展大学区内和学区间的教研活动,学区内学校全员参与,做到教师间、学校间和学区间联动,惠及全体教师。

1.学区内帮扶,互助托底

以基地校为大学区联系点,在学区长的带领下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每個学区每学期开展至少4次教研活动,活动内容包括集体备课、教学研讨、专题讲座和学区内竞赛。活动设计要结合教学实际确定主题,前后衔接合理,要有连续性。活动要做到“六个有”,即有通知、有主题、有交流、有纪实、有过程性资料、有报道。每次活动教研员都参与其中,给予学区长工作支持的同时确保片区活动顺利开展。

教研员把薄弱学校作为第二批学校联系点,定期深入学校,走进课堂,手把手地指导教师备课、上课,帮助学校解决实际问题。基地校和学区内最薄弱的学校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共同进行校本教研,加强校际间和教师间的学习交流。通过对薄弱学校的帮扶,努力改变薄弱学校现有的体育教育教学现状,促使他们尽快跟上全区的整体发展,从而达到全面托底的目的。

2.学区间联动,取长补短

除了学区内部开展帮扶结对活动之外,各学区间也加强交流与合作,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带动区域协同发展。如:学区间开展基于同一主题的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每个学区各上一节课,研讨环节进行互评;一个学区邀请其他学区的优秀教师给本学区教师做专项技能指导或专题讲座;学区内开展比赛时,邀请其他学区名师做评委并点评等。

学区内和学区间的交流、合作充分调动了教师们的工作积极性,教师们的业务能力和水平都有了各自不同程度的提升。各学区间既有合作也有竞争,而这种竞争是良性的、是积极向上的。每名学区长都在“暗自较劲”,看哪个学区培养出来的骨干教师最多、最优秀。学区内每名教师也都在努力成为某个方面的行家里手。

(四)比赛促教研,检验中提升

比赛是检验教研成果的最好方式,于洪区每年都会开展教学案例评比、教师基本功比赛、课堂教学大赛等评比活动。很多比赛虽然展现的是个人成绩,但却集聚了团队的智慧和力量。例如每年的课堂教学大赛竞争非常激烈,每名参赛教师都要通过校内选拔、学区预赛和区级决赛才能获得最后的名次,而每个学区只有两个名额参加区级决赛。每个层面的选拔都不是参赛教师孤军奋战,而是所在教研组和学区团队在背后出谋划策、共同努力的结果。他们比赛前帮助参赛教师多轮磨课、反复改进课堂;比赛时帮助参赛教师画场地、摆器材、调音响、加油打气。所以,每个比赛中参赛教师的表现检验的是其所在团队的教研水平和团队凝聚力,比赛成绩凝聚着整个团队的无私奉献和辛勤汗水。

教研员学校联系点制度的实施只是教研方式的一个转变,而不是工作性质的改变。学校联系点制度实施过程中要借助教研员的专业优势,发挥引领、指导作用,教研员要勇于带领教师进行研究和探索,其工作才能在接地气的同时更有底气,才能更有利于将教学改革的政策、理念和方法真正落地,从而促进学校乃至整个区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联系点教研员学区
13城整顿学区房炒作
义乌:建立全省首个“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
学区房还能买吗
做慧眼识珠的教研员
苦练内功强素质 务实求精促发展
教育从“心”开始——基于心理教研员的视角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学区房就是一面照妖镜
学区房就是一面照妖镜
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规则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