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热贡艺术咏叹

2021-01-01 10:37叶森
群文天地 2021年5期
关键词:唐卡艺术

叶森

赵清阳是一名二等伤残退伍军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荣获“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上世纪60年代初,他受聘于《青海日报》社,在驻黄南州记者站工作,后选调从事乡、社领导及州县史志办工作。从那时至退休,他穷尽60余年的时光和心血,搜集考证黄南州同仁地区热贡艺术的史料源流及工艺流程,后来有人继续他的研究成果,被专家和世人广为引用传扬。

热贡艺术自元明清以来,传承久远。民间广有一句谚语说:“吾屯的雕塑,年都乎的画”“吾屯的红土挖不尽,吾屯的塑像塑不完”。据传元代以来,从黄南同仁地区吾屯、年都乎、郭玛日、尕沙日、脱加这五个自然村开始,渐次出现了唐卡、壁画、堆绣、雕塑、石刻和木板画。同仁地区藏语叫热贡,明清时期吾屯也称“四屯”“四寨”,认定这里是吾屯艺术发祥地,也有人冠以五屯艺术叫法。1986年,胡耀邦视察黄南时,题写下“热贡艺术馆”匾额,自此统称为热贡艺术。

深入剖析热贡艺术渊源和传承的历史,赵清阳看到热贡艺术从诞生传播之日起,注重以唐卡、雕塑、壁画、堆绣、石刻、木板画、谚语、格言形式来讲故事说历史,它不仅在中国,在世界文化艺术史上也独占一席,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上世纪60年代初,赵清阳因工作缘故,从事同仁牧区基层繁重的党务政务工作。当时不追逐名利地位,不图清闲安逸,是牧区干部普遍秉持的人生信条和精神风貌,赵清阳同样秉持这种信念和精神,常年奔走在草原村寨,走在遍地闪耀着珍宝般光彩的吾屯艺术之乡。机遇天成,千载难逢。他要拼尽全力抢救几乎湮没于历史烟尘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需要付出一生的代价,一般人望尘莫及,也有人心高气盛,初试身手后都望而却步了。赵清阳压住浮燥的冲动,立志从挖掘整理热贡艺术庞大精美的史料入手,进而丰富它史学名称的内涵,还它应有的史学地位。但藏语言翻译关、考史专业水准,如同高耸的同仁麦秀山,横亘在他眼前。他心下十分清楚自己的劣势大于优势,仅凭一时冲动,一番热切愿望是远远不够的。他学习着,思考着,进而把抢救性的搜集、挖掘、翻译、研究的双脚牢牢地踏在同仁艺术之乡的大地上,不管历史的天空中出现多少无奈风雨,他在出色地完成本职岗位工作之余,以诚挚的文化追求使心下坦然,以朴素的信念深入挖掘和研究,他的努力得到众多藏汉群众、同事和领导赞赏。

开掘史志富矿,须与众多传承人、知情者达到心灵沟通,认知沟通,感觉沟通。一些溯根追源的考史,必当遵循亲见、亲历、亲为、有实证的原则进行。他以惊人的毅力和速度,在短时间内纯熟地掌握了安多藏语口译能力,其专业水准让许多学者、同行、藏学家都赞叹不已。他几乎牺牲了全部的休息时间,常常看到他背着干粮,跋涉在旅途中,问道村寨寺院,拜谒传人百姓,痴情田野考证,记录源流沿革,研究唐卡复杂的工艺流程,写出洋洋30余万字的专著,用700余张尺寸精确的比例设计图谱,剖解热贡艺术,细说它的主要品类及工艺流程;探讨雕塑工艺特色、品类及壮观的匠师群体;探究堆绣艺术瑰丽技巧;研究石刻大藏经墙的雄宏底蕴;在《中国西藏》及藏区重点期刊上介绍吾屯艺术及传承代表人物夏吾才让、土族画家更藏、神画师弟子启加、民间艺术家久美、尕沙日村跛画匠、土族绘画艺术家罗藏丹巴、雕塑艺术家切智海等,先后出版《热贡艺术历史考略》,获青海省第3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他还主编了与热贡艺术有关的黄南地区民间故事、歌谣(合作)、谚语(合作),获中国北方文学一等奖。2010年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编著的30万字的《三江源民间故事》。

热贡艺术因史志资料挖掘、整理、研究而延伸、扩大,焕发新生,赵清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

热贡艺术,鲜活多彩地诠释着华夏文化的艺术生命,它是藏传文化艺术的珍贵标本。大量深入研究,使赵清阳惊奇地发现,热贡艺术无论传承发展经历多少坎坷磨难,特别是教派纷争、部落械斗,都不曾衰落,人们都会拜服在它的面前,不仅仅是为了许愿,求得个人和小团体一己之利,领取心灵的一份慰籍,更多看重的是中华文明的那份大道守正和睦的精彩。历史传承的力量和文化的力量,足以让那些燥热的心冷却下来,产生几分敬畏。在热贡文化这里,他们突然变得像同村乡邻亲戚一样,摒弃一切成见、猜疑、械斗,希望获得文明裁判和时间裁判。

热贡艺术摆脱了更深的奥义,通俗地展现公平正义,向善祛邪,因果报应,谋求福祉等内容,与民众世俗的生活非常接近。吾屯艺术绘画中的人物和故事,成了当地民众规范自己的标准,也成了享受日常心神娱乐的厚福天地,这种大众训育趋向并没有下降为一般信神拜佛、讲迷信的场合。吾屯地区一直拥有维系热贡文化主体的多种艺术形式,和各民族百姓,博学贤达共同守护播扬着这份文明。

于是,在门类繁多的热贡文化艺术面前,赵清阳常常走神,色彩艳丽,线条精美的唐卡、壁画、木刻、泥塑中的人群和萬千群众合成了一体,在一片朦胧中似乎都动了起来,交流着、说笑着,旁边还有不少身穿袈裟的僧侣,周围有许多画师、雕塑家、石匠、绣娘在忙碌……

这样的挖掘研究,他感觉自己被卷进去了,身不由己,踉踉跄跄,被一种千年文明所感化,十分陶醉。因此,他不能不在考史的跋涉中,时不时停下脚步,在草原、在村寨、在人群离去的空旷处徘徊,一点点地找回记忆,体味感受,排列顺序,追寻自己要寻找的主题和传承的人物。

赵清阳最先接触到的是唐卡艺术,这是藏文化中一朵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奇葩,是吾屯艺术珍品之一。北京博物院现珍藏着上千幅唐卡,都是国家藏品,代表了唐卡艺术在内地传播发展的面貌。历史的天空中,演译着许多不凡和追求。许多身怀绝技的热贡艺术大师,给世间留下了数以万计的唐卡作品,以夏吾才让为代表的唐卡艺术得到了人们空前的喜爱和推崇。他们在作品上没有留下自己的印鉴,史书上也难以找到他们的名字。他们把艺术创作当成了一种功德的奉献。和他们相比,夏吾才让是幸运的,1942年,他年仅16岁,因画技超群,颖慧好学,被张大千选中当助手,在敦煌石窟临摹壁画达两年之久,1988年由国家科委、轻工部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他的声名早已跨越隆务河两岸,传遍大江南北,甚至名响海外。

上世纪60年代初,赵清阳便系统地挖掘研究夏吾才让的唐卡作品。他看到,透着藏传艺术、敦煌艺术浓厚的韵味,带有安多藏族、土族特点和地区特点的唐卡作品,整个画面呈现出扬眉吐气的端庄和欢乐。夏吾才让手绘的菩萨等图,春风浩荡,万物复苏,连鸟禽都是舞者,繁花卷成了图案,个个表情生动,天上人间连在了一起。不管是菩萨还是供养人,都呈现出充分的女性美。由于自信,她们的神情反而更加恬静、素雅和自然。画中的佛教道场已经以净土宗为主,启示人们只有像教义传布的那样,只有真心追求真善美,才能进入美好的净土,这种简明的理想,也洋溢着中国大文化独有真谛的境界和愉悦。

赵清阳常常应夏吾才让邀约,共同探讨唐卡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求新求进的问题。夏吾才让大胆创新,先后创作了《格萨尔》《文成公主进藏》等作品,突破了宗教艺术只能照本临摹不能创新的传统观念,为热贡艺术的发展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他绘制的《作明佛母》《吉祥天母》等14幅佳作,被选入1991年由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热贡艺术画册》,使夏吾才让的名字被更多的人所熟知,他的作品被誉为“青藏高原上的奇葩”和“明珠”。

赵清阳密切关注并记录着夏吾才让每一步的创作创新,积极从理论高度鼓励他做出新突破。夏吾才让谦虚地听取各方意见,大胆地用金粉创作唐卡艺术,在画作的金盆、金底上不加别的颜色也绘制出金色图案来。这种唐卡,粗看一片金色,细看上面描绘着精细的金叶金花,再左右斜视,不同的光源角度下又见金叶金花下铺着密致规整的图案,它是用一种珊瑚作笔尖刻画而成的创作,这种画兼有画和刻的双重功能,表现出画中有画,画外有画的样态,手法多变,意韵丰富,色彩鲜艳夺目,令人叹为观止。

经过五六十年的艺术实践,夏吾才让的画技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据粗略统计,他画的唐卡超过2000幅,弟子也有150人之多。1953年,他用4个月时间,绘制出一幅《弥勒坛城图》,在长70厘米,宽50厘米的画布上,画出了400多个神佛和人物,最小的人物仅一粒青稞那么大,用放大镜一看,依然非常传神。这幅唐卡是他的成名之作。1982年,夏吾才让年过花甲,画出一幅《释迦牟尼坛城图》,送到北京参加全国工艺美术评比,北京专家大为惊叹,他被授予全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登上了中华民族艺术的“珠穆朗玛峰”。赵清阳在《西藏艺术研究》(1995年第四期)《青海群众艺术》《群文天地》等期刊上多方位宣传夏吾才让,他慧眼识珠,受到社会广泛赞许。

《中国西藏》杂志主编、藏学家廖东凡十分敬佩赵清阳挖掘整理夏吾才让事迹,并在他主编的期刊上用中英文方式郑重推出《热贡艺术寻源记》这篇纪实访问,介绍夏吾才让,也以十分敬佩的心情赞叹赵清阳挖掘宣传夏吾才让的考史研究。热贡艺术因赵清阳考史研究为世共认,赵清阳也因对考史的不懈追求被人们牢记。

除了唐卡,在大量热贡艺术雕塑中,赵清阳抬起头来,看到诸多雕塑的神貌,有一些雕塑,呈现出在血腥苦难中不畏强暴的英武之势。精美的雕像依然浑厚,豪迈的刻印如同剑戟,表现的是神化了的人间英雄。有许多技艺高超的热贡艺术画师、雕塑家通过这些佳作傲视着人世。

热贡艺术壁画中的人物,一派秀骨清像,他们的衣褶流泻得像音乐一般,飘飘欲飞。他们肌肤圆润,眉毛和眼角都洋溢着和善、大度、光明,气定神闲,端庄秀丽,没有装腔作势,传播着颖慧和善良,使人一点也不会感到冷漠和畏惧,男女老少都愿意聆听他的心声和说道。

如此和谐,如此愉悦,如沐甘露,赵清阳不由自主地从心底里发出连连赞叹,继而把考史的眼光移向热贡艺术的堆绣和石刻及木刻作品。

不仅仅是唐卡、雕塑、壁画,赵清阳对以唐卡挂像为主的堆绣工艺,也做了长时间精心深入的研究。他认定,热贡艺术中的堆绣,最初是由湘绣、苏绣、粤绣,江淅一带的艺术发展而来,源远流长,藏语称堆绣为“给直”,与汉语堆绫名称完全一致,后改称“给格”即缎佛。堆绣起身于刺绣,它大方地站起来,广采天下最斑斓色彩,把藏区纯净的蓝天绿草白雪加进去,兼收并蓄,用各色绫缎剪成花样堆贴连接而成图案,堆绣因此成为同仁藏族、土族画作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能制作巨幅堆绣的,都是绘画雕塑手艺兼优的巧匠。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能制作巨幅堆绣的高手,在同仁涌现出很多。很久以前的跛脚画匠桑杰他,制作出的堆绣唐卡名播四方。年都乎的久美,多才多艺,绘画、雕塑、堆绣、缝纫、石刻无不精通,他和弟子造巴、录赛日等在1974年制作的巨幅堆绣,是同仁藏区最精彩的作品。吾屯下庄的老画匠尖措,手艺高超,被誉为“堆绣神匠”。

堆绣唐卡制作十分精细,近看是堆绣,远看是一幅精彩的画像,各部位比例恰到好处,色彩搭配讲究,整体布局合理精确,兼具堆绣艺术和佛教绘画艺术特色,风姿无限,就此走向了经典,成为一些寺院福布万民的镇寺之宝。特别是巨幅堆绣唐卡往往长40多米,宽30多米,仅做里子的白布就达到1000多米,硕大独特,光彩夺目,一点不重复,不刻板。每当寺院晒大佛展出巨幅堆绣唐卡,引得千万人拜谒观看,领受心灵的益养。堆绣展示出它独有的魅力,像金凤凰尽情高飞在华夏民族艺术圣殿里。堆绣考史,使赵清阳连连发出赞叹,他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座博物馆,能够容纳下如此气贯长虹的堆绣艺术巨幅画作。而堆绣只有在天地间这个浩大的展厅,才能充分展现出人類文明的精湛和辉煌。”

同样,迄今为止发现的全国最大的“和日石经群”,时时撩拨着赵清阳保护藏传史料的魂灵。始建于清嘉庆年间的泽库和日石经墙,从上世纪中期以来,遭到人为严重破坏,有些被人抬去做了墙基石,有些成了铺路石,还有些路人因喜爱精致秀美的小石刻纷纷捡拾,作为礼品送给了远方亲友。面对这种状况,他为之痛心疾首,彻夜难眠。当时已调任黄南州政协文史办工作的赵清阳,奔走于上下主管部门反映情况,游走于周边村寨山乡,年复一年和百姓僧侣共同呼号,守护石经群,损毁终被制止,昔日宏大的石经群得以恢复保护。

今日,当你站在泽库县西南73公里的“和日石经”墙边,你立刻会被一种气吞天地的大气势所震慑。用藏文刻就的《大藏经》等经典,横卧在和日寺背后的山梁上,其状像城墙,长300余米。据粗略估计,这些石板经总字数约为2亿,用石料多达3万多块,上面刻字清晰工整,笔画流畅,苍劲大方。此外还有2000多块石刻佛像、图案、风情及速写,人物神态各异,技法简拙古朴,比例适当,线条自然,或动或静,或喜或怒,精细美观,充分体现了藏族艺术高超的技艺,其总体数量比北京房山云居寺的1.4万块经石多出好几倍。和日石经墙的雕刻用工总计在80万个以上,规模之大,字数之多,堪称华夏一奇,世界石书艺术之最。赵清阳以传记、记略等多种形式,讲述用毕生精力凿刻三部石经的久美桑俄合丹增,兼通绘画的石刻高僧阿乃亥多造等艺术工匠,他们的石刻工整清秀,小的仅有巴掌大,大的超过一人高。还记述撰写下了靠几代人接力,历时30多年成就石刻心愿的僧人洛加仓,有名的刻经工匠恰洛、瓦卜丹等事迹。

为了取得热贡艺术历史传承史料的实证,赵清阳坚持田野调查取征。1982年他在同仁年都乎一家农民牛圈中,发现记载史上吾屯艺术石匠、铁匠、地域、民族沿革的石碑。这块石碑经省内外学者多次考证,认定为“大明”石碑,为热贡艺术的起源、工匠、地域提供了实证。1986年他还发现采集了40万年前年都乎乳齿象化石,为相关考古文史研究同仁地区古生物分布、古代气候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线索。

赵清阳在热贡艺术史料搜集研究中,不是看它几百年的发展史,而是看活了几百年的鲜活生命。热贡艺术长久不衰,他认为第一是华夏文明对藏文化坚定的包容认同;第二是热贡艺术构成了永不褪色的历史经典。信念的力量使热贡艺术中各种形式、各种形态的人物、鸟兽、花卉、图案,化为吴道子、张大千笔下神彩飞扬的人间天神,海螺声、磬钹声、木鱼声、旌旗飘扬声和民众笑语声,还有高原山风声、三江奔流声、草原马蹄声、沙漠驼铃声混成一片。连佛教题材也变成了现实写生,天国道场变成了家庭宅院,教义演讲变成了说书人的故事。这些强烈的生活氣息,充盈在高原大地的城镇、庄舍、田野、山川里,它的精髓与人们铲除腐恶的奋斗浑然一体。热贡艺术家们与远古的孔子、李白、苏东坡、陆游、李清照、辛弃疾连了起来,精致的笔触,艳丽的色彩,颇具装饰性的图案,变得灵动亲切,无疑为中华文明史添上了亮丽的一笔。赵清阳对热贡艺术史料的挖掘研究,引起国际上藏文化学者关注,1985年日本国文化省顾问、文化学者中根千枝专程拜访赵清阳和诸多传承人。

笔者与赵清阳相识于上世纪60年代后期,后成文友。2020年偶遇耄耋之年的他,始得知几乎穷尽他一生精力搜集整理的《热贡艺术资料大全》,极具学术、传承价值。热贡艺术硕大的史料研究,已长成参天大树,像敦煌学一样成为一种学派源流,在醉心的春风里,为新时代绽放出灿烂的容颜。

猜你喜欢
唐卡艺术
李雪:唐卡收藏进入理性阶段
朋友多了好走路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以恭敬之心绘画
唐卡:不仅是藏品,更是种信仰
爆笑街头艺术
对公共艺术的几点思考
唐卡绘出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