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环境下智慧图书馆发展机遇与挑战

2021-01-01 02:15刘琳
科技风 2021年34期
关键词:图书馆智慧融合

摘要:将互联网5G技术、AI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图书馆服务管理体系中,增设数字化图书馆的学习空间、教学空间及研讨空间,是促进传统图书馆向智慧图书馆转型发展的关键。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则有利于丰富了图书馆的功能,优化图书馆服务。在5G环境下,数字化图书馆的信息管理将再上一个高峰,实现更加多元化的功能融合。本文以5G互联网技术为背景,探讨5G+智慧服务为我国智慧图书馆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分析智慧图书馆转型发展过程中的挑战和建设策略,旨在为智慧图书馆功能服务的创新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5G技术;智慧图书馆;智慧服务;功能融合;建设路径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读者信息查询难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图书馆通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数字图书馆信息一体化平台,为读者提供图书信息在线查询、知识咨询、移动图书馆等业務。部分图书馆还引入了AI技术,创建智能服务空间服务。在智能服务空间,读者可以轻松参与公共图书馆的万人数字阅读活动。数字阅读不仅方便了用户阅读,也方便了图书馆管理,更为关键的是它使全民阅读活动进入千家万户,成为文化传播和教育的桥梁。而智慧图书馆智慧服务得益于互联网5G环境的诞生。5G环境为智慧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但这也意味着智慧图书馆的创新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调整。因为它代表着全新科技与创新思维的大融合。研究5G环境下智慧图书馆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对于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和服务功能的创新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

一、5G技术概述

(一)5G技术

1.定义

5G技术是相对于4G技术而言的移动通信技术,即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技术深入融合了多种无线技术、多种业务的智能网络技术,它有效地提高了移动通信的带宽、速率,拥有更强的空口技术。

2.网络特征

(1)高传输。5G网络环境下,一份文件的下载速度只需3秒即可完成,它的速率是4G网络的10倍。高传输速率会带给用户更好的网络访问体验。

(2)高兼容性。5G网络可以兼容多个移动终端同时访问一个物联网终端设备,且不会发生卡顿问题。它良好的兼容性既保证了用户访问网络的稳定性,又为信息平台信息及服务功能的融合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3)大容量。5G网络的容量相当于4G网络的1000倍,能够同时容纳更多的物联网终端设备和更高要求的互联网需求。

(4)低延时。5G网络延时仅有4G网络的1/10,融合多种新一代信息技术时的网络延时最多不超过1秒。它可以满足更高要求的信息融合管理。

(5)安全性高。5G网络的用户重点采用了先进的荚膜技术,有效地提高了用户访问网络的安全性,加强了对于用户信息的保护。

(6)多场景应用的特征。5G网络在泛在网络上的应用范围更广,支持多种业务及eMBB、uRLLC、mMTC三种应用场景,可以房租更加深层次的网络覆盖层次。

3.应用价值

5G技术应用实现了智能感应、智能学习、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业务及服务能力的整合,实现了各个领域所有信息及业务的大融合,为各领域业务及服务创新提供了全新的突破口,进而间接地提高了社会生产、流通及服务的效率,开启了社会各领域的智慧发展之路。

(二)智慧图书馆的特征

1.智慧感知的特征

智慧图书馆是5G技术深度融合AI技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科学技术的产物。智慧图书馆信息系统架构面向高度的智能自助、智能感应、万物物联等高层级设计,使得图书馆的职能、社会功能体现高度智慧化的特征。智慧图书馆的知识服务则全面面向智慧感知,使得智慧图书馆全面地融入了大众的生活。

2.立体互联的特征

在5G技术商运以前,互联网图文信息共享是主要特征。而5G环境下的智慧图书馆的信息传播体现了视频信息的主体地位更加明显,使得信息共享更加立体化、知识服务更加多元化,人们获取信息方式和接受信息的形式也更加多元化。读者和图书管理员在智慧信息系统平台下可以实现更加立体的信息互通,具有典型的立体互联特征。

二、5G技术环境下智慧图书馆的发展机遇

(一)信息资源多样化

图书馆是文化产业领域的重要公共服务中心。它主要承担着文化传播的功能。对于公共图书馆而言,信息资源的多样化是保证文化产业活动多元化的前提条件。5G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的信息载体将以更加多元化的形态向人民展示,包括视频、动漫、音乐、电子图书等等。而在视频方面,也更加多样化。包含2k/4k视频、3D视频、VR/AR视频等。进一步将5G环境为图书文献信息资源形态多样化提供了契机,也为相关的文化活动及数字产品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展示方式。

(二)信息存储虚拟化

传统的图书馆资源存储以纸质媒介为主。5G环境下将促进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推动图书信息的存储从纸质媒介实体化向数字媒介虚拟化转型。这种虚拟化的图书信息存储方式有效地扩大了智慧图书馆信息存储的空间,增加了图书库信息存储的密度。同时,信息存储虚拟化还会带来资源管理向远程化、一体化、智能化转型,一方面为图书馆开展数字化产品活动和智慧图书馆管理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极大地提高了公共图书馆管理的效率。

(三)功能服务智慧化

5G环境的发展对于公共图书馆而言,将迎来异常全新的服务变革。这种变革体现在图书馆服务的各个方面。第一,图书馆的入馆引导将趋向于自主化服务;第二图书馆的借阅管理将趋于自动存储方向;第三,图书馆的知识检索服务将趋于大数据整合下的智能化、系统化检索;第四,文件参考咨询将趋于动态化、实时化发展;第五,数字阅读信息推送将趋向于大数据分析下的精准化服务,且表现出智能化、主动化的特征。

(四)信息传播高速化

5G环境下,数字化图书馆的传播能够突破各种信息资源进行跨平台的快速、高效、精准的传播。这种信息传播的高速化打破了传统图书馆信息文字化的传播,而是以更加多元化的视频信息传播为主。未来,在5G环境下智慧图书馆从超视频化信息传播的应用场景将超过80%,成为图书馆文献信息传播的核心体现。在信息传播管理上,有了5G技术的加持,信息传播智能化的特征将更加明显。

(五)用户阅读智慧化

传统图书馆在功能服务上创新受到最大的调整在于难以打破空间业务形态上的限制。5G环境下,数字阅读在高速度、低延时、大容量移动网络加持下,可以打破阅读空间的限制,创建虚拟空间,以多种业务形态方式开展数字阅读活动,给用户创造跨地域、跨物联网的沉浸式的阅读体验,从而刺激用户积极参与数字图书馆背景下付费阅读、付费学习活动。

三、智慧图书馆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一)信息化建设及管理安全方面的挑战

智慧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以5G技术为背景,需要进行多技术、多业务融合的构建。目前,在指挥图书馆建设方面,5G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及维护是最大的障碍。目前,我国5G技术商运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缺乏智慧图书馆数字阅读服务融合技术的支撑。此外,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必然走向信息跨平台、跨物联网等等的信息融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也是智慧图书馆信息平台未来维护中面临的最大困难之一。

(二)高水平数字化管理人员不足的挑战

进入智慧图书馆时代,公共图书馆的建设、管理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较大。我国公共图书馆虽然整体人员队伍非常壮大,但传统图书馆管理和智慧图书馆管理对人才的需求存在较大的差异。智慧图书馆需要的是高水平数字化管理人员,以及能够满足智慧图书馆建设及维护管理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型人才。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在技术型人才方面明显不足。一旦进行图书馆岗位人员大调整,将有一大批的图书馆管理员面临着失业。不仅如此,智慧图书馆还面临着相应的组织架构调整,以适应现代智慧图书馆的智慧化管理及服务需求。

(三)图书信息管理中信息壁垒的挑战

数字图书馆版权问题是现代智慧图书馆改革中普遍面临的问题。这设计到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智慧图书馆大数据信息资源整合、业务融合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解决媒介融合过程中版权信息避雷问题。该问题设计到作品资源、著作人等方方面面的影响。虽然信息融合会给用户增加良好的阅读体现,但同时也增加了图书馆信息融合存储和管理难度。这意味着智慧图书馆信息存储库存储及信息管理将向更加精细化的分类发展。

(四)智慧图书馆建设资金前期投资不足的挑战

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建设经费均来源于财政分配,而数字图书馆的建设经费则来源于公共图书馆配额分配。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在前期无疑需要投入大量自助设备、智能机器人、技术性人才等。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资金不足也成为当前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四、智慧图书馆建设策略

(一)加强5G区块链技术在智慧图书馆信息系统中的布局

5G环境下,智慧图书馆的智慧管理、智慧服务均需要在自助设备、自动系统的基础上开展信息安全交换,并实现万物互联的功能优势。它需要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的融合,并以此为基础,加强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以及智慧图书馆信息系统平台的构建。公共图书馆要利用5G区块链技术来扩大公共图书馆智慧服务的应用场景及其范围,创新应用模式。5G+区块链技术可以采用分布式结构设计,以及子数据库系统的构建,来系统图书馆信息的分类管理。通过一互联网技术、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智能感应技术在公共图书馆区块链系统中的应用,构建智慧图书馆去中心化的分布式数据链,强化图书馆记账的安全性和记账效率,为智慧图书馆万物物联及互联设备交易奠定安全管理基础。

(二)重新调整图书馆组织架构及人员配置

5G环境下,智慧图书馆的基础设备、配套设施都将面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服务功能也将面向AI技术向智慧化转型。相对于传统的公共图书馆服务,智慧图书馆服务意味着图书馆岗位人员结构的大调整和冗余人员数量的缩减。为了适应智慧图书馆的智能空间、智慧服务、知识服务及技术服务等需求,公共图书馆应重新调整图书馆组织架构,并结合智慧图书馆转型发展需求进行岗位人员配置。在进行组织架构调整和人员配置前,可优先考虑原有的人员,并通过考核筛选综合素质高、岗位适应性强的人员,并对选定的人员通过技术、服务、素质等服务,来提升图书馆队伍的整体水平,来适应智慧图书馆的全新功能及服务需求。在此基础上,智慧图书馆的建设需求引进高水平技术人员,构建图书馆智慧信息系统,解决人员与智慧图书馆发展之间的矛盾,并加强图书馆人员培训及岗位优化配置。

(三)集中主力打造大型公共智慧图书馆

现阶段,为了大批智慧图书馆信息避雷,图书馆应积极以5G技术,融合AI技术及其他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和完善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系统及平台,集中主力打造大型公共智慧图书馆。在5G知识服务平台设计中,应重点发挥5G互联网技术虚拟空间、泛化智能场景、高速化、低延时等特征,设计虚拟参考仔细服务子系统,并利用大数据+AI技术来挖掘和分析图书馆优质信息资源,建立分类精细的知识信息模块。在知识服务系统的智能检索与节约服务模块,还可以引入智能定位导航技术,增加远程智能自助借阅的模块,由用户自助登记上传信息,并有智能机器人根据系统提示为用户提供节约书籍的配送服务,来提高智慧图书馆的全程智慧化服务。

(四)利用智慧图书馆体系进行智慧服务创新,以知识付费项目来作为资金来源

公共图书馆一方面要忙于加大图书馆基础设施智能感应、智能管理等方面的建设,另一方面还要忙于文化产品智慧化服务的创新,同时还要解决资金筹集的困难,可谓困难重重。在5G环境下,智慧图书馆通过创新知识服务运营模式,增加知识创作、知识发表、知识传播等板块的指挥服务,利用虚拟化、智慧化服务空间使图书馆知识以多元化的方式在知识服务体系内实现全媒体的发布、接入、实时共享、在线远程服务等,满足用户更高要求的指挥图书馆体验。对于部分知识服务模块,可以阅读付费的方式呈现,模块的收益则可作为补充智慧图书馆建设和完善的资金来源。

五、结语

综上所述,5G环境下公共图书馆将迎来一场全新的信息及服务的智能化变革,这种智能化变革将为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以及创新性的开展智慧业务、智慧活动奠定多技术、多业务融合基础,促进图书馆智能技术与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构建全面智能化的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整合图书馆人、物、环境、设备等管理要素,最终构建起集数据业务融合、智能感应、个性化推送、精准化服务、支护用户智慧阅读等功能于一体的指挥空间,将虚拟空间和实体空间相互融合,实现智慧图书馆线上与线下、个体与社群用户同步发展、相互支持的发展目标。

作者简介:刘琳(1986— ),女,汉族,天津人,碩士,馆员。

猜你喜欢
图书馆智慧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图书馆
有智慧的羊
去图书馆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