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室(ICU)环境因素对骨科术后患者的心理影响及护理对策

2021-01-02 00:28
中国伤残医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危重监护室骨科

李 佳

( 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阜新矿总医院 , 辽宁 阜新 123000 )

临床将影响人类机体的发展和生命安全的全部因素称之为环境[1]。重症监护室主要是抢救和治疗危重患者的场所,而对于危重患者来说,常常面对病情危重、病情变化迅速以及抢救的情景,使得该科室成为了一个极具精神压力的场所[2]。经临床研究显示[3]:重症监护室具有操作人员频繁走动、更多的医疗设备和监护仪器、较多的侵入性治疗和监护项目等特点。虽然重症监护室的临床护理人员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先进的设备、更加优秀的护理技术以及更加成熟的临床经验,但大多数危重患者面临重症监护室的环境时,极易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紧张及恐惧心理,继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身体机能和精神状况。据有关数据统计得知[4]:重症监护室的危重患者出现心理障碍的发生率较高,约在14%-72%。因此,为保证重症监护室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临床护理人员应加强重视患者的心理变化。故本次实验尝试对我院重症监护室2017年6月-2018年10月间转入和转出的40例骨科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旨在探究重症监护室环境因素对骨科术后患者的心理影响,并以此提出针对性的护理举措,为今后的临床护理提供科学、可靠的理论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本实验对象选取为我院重症监护室2017年6月-2018年10月间转入和转出的骨科术后患者,共计40例,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其中包括男性病例21例,女性病例19例,年龄范围16-75岁,平均年龄为(44.59±3.92)岁;手术类型:颈椎固定术16例,髋关节置换术14例,脊椎肿瘤术5例,膝关节置换术3例以及脊椎内固定术2例。纳入标准:(1)充分履行告知原则,征得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2)已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严格审查、批准。排除标准:(1)合并精神疾病史的患者;(2)存在精神障碍的患者。

2 方法:在患者和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的配合下,待患者病情较为稳定并转至普通病房后,方可向患者发放自制调查问卷。将该调查问卷中的内容详细告知患者,由患者自行填写,随后汇总调查结果,分析患者心理状况和重症监护室环境因素对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此次调查问卷共发放40份,回收40份,有效回收率高达100%。

3 结果:实验结果显示:本组40例骨科术后患者中,出现恐惧心理的有24例、出现焦虑心理的有22例、出现不安心理的有30例、出现急躁心理的有29例、出现抑郁心理的有19例、出现担忧心理的有20例、出现孤独心理的有10例、出现生气的患者有9例、出现绝望心理的有4例。另外通过分析发现:影响患者心理状况的因素包括社会因素、生物因素、全麻所致精神障碍以及客观环境因素。

讨 论

1 分析影响患者的心理因素:经分析,影响患者心理状况的因素包括社会因素、生物因素、全麻所致精神障碍以及客观环境因素:(1)客观环境因素。重症监护室患者身边无亲人陪伴,加上陌生的环境,护理人员频繁走动、操作,治疗和监护设备过多,甚至会经常听到其他危重患者的呻吟声和报警声,这些均会在很大程度上使患者的心理状态出现巨大变化,这也是影响骨科术后患者心理状态的主要因素[5]。有关研究表明[6]:重症监护室白天的声音分贝在50-75,夜间则在45-55,而一般情况下,噪音超过60分贝则会增加患者焦虑、抑郁、烦躁、紧张等情绪,睡眠质量较低,甚至出现头痛现象。(2)社会因素。患者社会经历、家庭经济情况、文化程度、疾病知识了解程度和心理素质等均会影响患者心理,例如部分患者因长时间的疼痛极易产生濒死感;部分患者因陌生的环境和人际关系极易产生躯体障碍;多数患者因不了解疾病相关知识极易出现恐慌[7]。(3)骨科手术。多数骨科手术时间较长,且术后伴有剧烈疼痛,不少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和憋气,进一步加重患者不适感。(4)生物因素。大多数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均需要留置动脉静脉导管,一旦患者动脉静脉导管穿刺部位受到细菌感染,极易导致细菌跟随导管的反复移动而进入患者体内,或者输液管道连接处未能有效密封也会增加细菌进入管道的风险,继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感染的风险,使患者内心处于不安状态[8-9]。

2 护理对策:基于以上重症监护室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因素,提出以下具体护理措施:(1)营造良好的病房环境,减少不必要的刺激:临床护理人员定期清扫、消毒重症监护室;在布置过程中,应尽量保证重症监护室的舒适度和协调度,避免单一色彩或者刺眼色彩,可在相对较为隐蔽的位置安放各种治疗设备和监护仪器;重症监护室的灯光以柔和为主,夜间可稍微黯淡,同时在各个病床周边安装屏风和布帘,以此保证每位危重患者的隐私;合理调节呼吸机和监护仪器的报警声,降低对其他患者的影响力度;在重症监护室内放置日历和时钟,方便患者了解日期,感受到家的温暖;及时调节重症监护室内的温度和湿度。(2)加大社会关系的重视程度:以每位重症监护室患者的实际病情状况作为依据,改善探视时间,放宽探视条件,也可通过谈心探视制度来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和家庭支持;护理人员可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其内心顾虑,增加两者间的接触,并依据自身专业知识和心理学知识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安慰,以此缓解患者的孤独感和恐惧感,使患者感受到人文关怀,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状况和家庭经济状况,可通过有效方式增强社会支持,使患者感受到来自他人、社会的支持,增强其依靠感,缓解因家庭经济问题诱发的抑郁、焦虑心理[10]。(3)加强全身麻醉术后护理力度:重症监护室的临床护理人员应提高对全身麻醉术后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的认知水平,术后增强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监管,及早发现并发症,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合理使用冰帽,降低患者脑组织耗氧量,保护患者脑细胞;给予患者高浓度吸氧治疗,同时根据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及时调整氧流量,及时纠正患者缺氧现象;遵循医嘱,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例如钙离子拮抗剂、改善脑循环药物、抗癫痫药物、脑细胞代谢药物以及脱水剂药物等;依据患者实际病情进行高压氧治疗,以此改善患者脑病变后遗症[11-12]。(4)控制感染,切断交叉感染的途径:伴随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各种侵入性操作逐渐增多,继而导致医源性感染的发生率呈现上升趋势,一旦患者出现感染,便会增加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加重患者痛苦,甚至危及生命。而重症监护室又是医院感染的高发区,所以临床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相应护理操作前后,应严格遵守规章制度进行手部消毒、清洗;如果需要拔出病情状况较为平稳患者的导管,应保证处于无菌环境下同时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流程及消毒隔离制度进行有关操作,并加强基础护理服务,以此预防感染[13]。

总而言之,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在面对患者的负面情绪时,应及时予以相应的心理疏导,向患者详细解释各项护理操作的必要性,以此提升重症监护室患者的自信心,保证其自尊心,同时还需要为患者营养一个温馨、舒适、安静的病房环境。另外,医护人员应更加重视疾病,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提高患者心理和生理方面的双重舒适感。除此之外,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应加强重视重症监护室的环境和全身麻醉骨科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为患者提供更有效、更完善的护理服务,减少不良心理应激,建立更加和谐的护患关系,为护理人员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以此提高临床护理效果和护理质量,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减少治疗费用,加快患者康复速度。

猜你喜欢
危重监护室骨科
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医学监护研究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镇静护理在呼吸机治疗危重患儿中的有效应用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
“数字骨科”专题文章导读
发展性照顾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重症监护室中合并肥胖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基于MIMIC-Ⅲ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现代骨科“三新”之光——快速康复外科、现代数字骨科、冲击波治疗的临床应用
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1例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