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

2021-01-02 12:11
课外语文 2021年16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情境素养

金 潇

(高邮市车逻实验小学,江苏 高邮 225606)

引言

受制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得不到有效的培养,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成效。基于此,新课改的推行指出了要加强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视,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学习活力。而小学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应立足于阅读教学,积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鼓励学生踊跃参与,共同构建阅读课堂,调动学生的思考,实现创造性的发挥,进行语言构建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阅读课内外知识,增加阅读量,提升阅读能力,提升阅读课堂教学效率,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一、核心素养

深入解读新课改文件要求,对标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可以将语文核心素养归结为四类:(1)阅读能力。国家现在提倡全民阅读,通过阅读来扩大知识面,提高文化素养。在学习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阅读来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理解能力、共情能力、评价能力等,通过文章阅读通晓更多的背景知识,加深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2)思维发散能力。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教给学生知识点,目的是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强调学生的参与,通过师生互动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引导学生开展自我思考,学会独立获取知识。(3)结合背景文化挖掘深层次的内蕴。语文教材汇聚了大量文学经典,浓缩了古今中外优秀文化精华,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些优秀文化,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特定的背景来挖掘深层次的文化内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4)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要注重锻炼学生的沟通与交流,通过大量阅读来正确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引发的心理感悟。

二、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通过阅读能够快速汲取大量的知识,开阔眼界,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初始阶段,是核心素养养成的重要时期,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设计中要着重强调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因此,要采取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优化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引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打破传统的分数至上的固有思想,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采取民主平等的教学方式,多与学生做沟通,通过师生互动反馈,鼓励学生多做尝试、自主阅读与交流,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六年级下册的《两小儿辩日》教学为例,教师在带领学生朗读课文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借助文中的注释、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全文中心思想的阅读意识,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方式积累文中的“善”“决”“孰”“汝”等文言词汇,了解故事梗概,邀请学生分别扮演两小儿,教师扮演孔子,通过互相争辩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了解文中两小儿的主要观点,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判断两小儿观点的对错,开展班级讨论,让学生明白要实事求是、客观看待周围的事物的道理。通过这样的一个互动学习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帮助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意识、思维发散能力和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的核心素养。

习惯是行为的先导,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习惯使然,学生乐于阅读,不知不觉中就增加了阅读量,提高了阅读理解力。因此,教师要以兴趣为先导,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兴趣之上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六年级下册的《北京的春节》教学为例,在授课前,教师可以为同学们讲授春节的由来——驱赶年兽的故事。通过这个有趣的故事引入,吸引学生的兴趣,进而向同学们提问:我们过春节有哪些习俗?它们和北京的春节习俗有哪些不同?由于春节是我国传统习俗,是孩子们最期盼的节日,因此,在开展《北京的春节》阅读课前,大家的互动兴致高涨,乐于分享,乐于探讨,乐于阅读,可见阅读兴趣对于文章阅读的重要性。由于小学生的自制力还比较弱,在阅读时经常容易开小差或三心二意,因此,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过程的监督,可以以提问、全体朗读等方式拽回学生游离的思绪。为了帮助学生通过阅读学习到更多的方法和技巧并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摘抄、写读书笔记的习惯,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六年级上册的《草原》教学为例,教师在组织学生阅读课文的同时,要求学生记录文中出现的好词好句,如:“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学生积累了一定量的好词好句,言谈举止、口语习作水平更上一层楼。

积极创设相适应的情境,让学生快速投入情境之中,提高审美情趣,帮助领悟和阅读,提高课堂效率。阅读情境通过最大化地还原真实阅读场景,让学生投入其中,恣意体验,获得审美和情感的提升。如果依循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听的授课方式,学生缺乏设身处地的情境体验,那么深层次的情感共鸣、内心变化是很难激发出来的。以六年级上册的《狼牙山五壮士》教学为例,文中生动描绘了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为了国家大义而英勇献身。现在的学生都是生活在改革开放后的今天,物质条件优越,生活无忧,在阅读课文时仅凭文中词句描绘很难体会当时国家时局的危急,百姓团结反抗的就义精神,那么教师可以事先搜集一些关于“三光政策”、狼牙山五壮士的图片、电影在课堂上播放,适时穿插讲解当时全国各地的英雄事迹,让学生投入到当时抗日的情境,感受国家时局的动荡,体会烈士的民族大义,激发起学生为社会主义事业做贡献的决心。

信息技术的发展拓宽了教学渠道,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搜集教学资源来帮助学生进行理解阅读。以六年级上册的《故宫博物院》为例,很多同学都没有去过北京,更别提看过故宫博物院了,那么在讲解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配以相应的图片,结合文末的故宫博物院的平面示意图,或者搜集影视剧中出现的故宫博物院场景,在课堂中展示给学生,通过直观的教具,加上教师导游式的讲解,学生能直观感受到我国故宫博物院的气派,惊叹这一建筑物的巧夺天工,提高了审美情趣的同时还丰富了知识体系。此外,采取小组合作、小组讨论等方式亦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了提高课堂参与性,教师应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以调动学生的参与。以六年级上册的《笑与泪,经历与成长》教学为例,在阅读了《桥》《穷人》《在柏林》等故事后,体验了作者带给我们的欢笑和喜悦,感受了故事中的苦痛与磨难,教师可以划分小组,展开讨论与交流,分享自己印象深刻的成长故事,并说出它们给你带来的笑与泪。大家在其乐融融的互动氛围下,教师可以在网上搜集《童年》《草房子》等故事,要求每个学生尝试独立阅读,或者学生自己找一些成长故事阅读后与同学们交流,循序渐进,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课外书籍,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记住这些形象鲜明的人物,记住这些人物带给我们的笑与泪。

综上所述,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促进学生语言表达、阅读理解、发散思维、审美情趣等各方面综合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利用情境创设,加深学生的理解与感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个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加强对阅读过程的引导,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情境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护患情境会话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