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有限水资源解决农业缺水问题的有效对策探讨

2021-01-02 14:23闫文军
智慧农业导刊 2021年15期
关键词:用水节水水资源

闫文军

(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童子坝河水利管理处,甘肃 民乐 734500)

在现代化社会发展背景下,我国农业逐渐向现代化、高效化、高质化方向发展,但是由于我国淡水资源的人均量比较少,导致部分干旱地域农业生产中出现较严重的缺水问题,非常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人们的节水意识不足,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对有限的水资源管理效果不佳,导致农业用水消耗量较大,水资源利用率较低,造成严重的水资源浪费,限制节水型社会的建设发展。现阶段我国水资源问题日益突出,怎样对有限的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最大程度上发挥其潜能,要加大对节水农业技术的重视,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加强对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力,实现科学用水、管水,构建节水型社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满足农业生产、社会发展的用水需求。

1 利用有限水资源的价值作用

在当前形势背景下,水资源拥有着较少的储备量。不管是工业还是农业对水资源具有极大的需求量,加之人们不科学地取水用水造成水资源消耗量较大,因此水资源短缺问题极为严重。在日常中水资源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水资源在生态系统中占有一定地位。如果水资源出现大幅度减少的情况,则对生态平衡具有一定影响,还会造成自然灾害的出现,一些生物物种面临着灭绝的情况。基于这样的情况,合理利用有限水资源是十分重要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作为公民应给予足够的关注,积极主动融入到水资源保护工作之中,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贡献一份力量。

2 我国农业缺水问题现状

纵观世界,与巴西、加拿大和俄罗斯相比,我国水资源总量位于其后,排列在第四位,在全球总量中占据6%。但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在2000m3,和世界水平相比,相当于1/4,在世界排位站在121位,因此归属于水资源较为匮乏的国家行列之一。除此之外,从能够利用水资源分布情况看不难发现,其数量少之又少,人均可以利用的资源为850m3,分布呈现出较为不平衡的现象。当前水污染情况愈发明显,这对水资源匮乏的我国来讲是极为不利的。随着城市化水平的逐渐提升,水资源需求量逐渐增加,再加上人口增多,对水资源的消耗量越来越大,导致水资源问题日益突出,造成城市水资源短缺、农业缺水等问题严重,非常不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农业生产中,水资源利用率较低,而且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导致水资源浪费现象较为严重,甚至有很多区域仍然使用传统的灌溉模式,如大水漫灌等,导致水资源浪费较为严重,不利于农作物正常生长[1]。同时在农业生产中,缺乏科学有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农民节水意识淡薄,不能对水资源进行科学利用,致使农业生产中的水资源浪费严重,非常不利于社会可持续性发展。一直以来,我国扮演着农业大国的角色,具有极高的需水量。在工业化发展形势下,城镇化不断推进,农业可利用水资源情况极为不理想。据调查显示,当前农业用水比重呈现出下降趋势,随之在农业上也出现了一些负面的结果,例如粮食产量不断减少。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源于单位用水量在粮食产量贡献率上不理想。如果长期下去,则会面临着粮食危机的现象。要想确保粮食安全,提升粮食产量,在这样的基础上,节水灌溉技术的利用是极为必要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但从目前农业灌溉水平,加之用水情况看,农业灌溉存在着一些问题。我国为发展中国家,但在水资源利用上,和一些比较落后国家相比,效果并不理想,例如尼泊尔。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和我国水资源利用科研水平与调水能力具有紧密的联系,对水资源利用水平具有一定影响。当前我国水质情况也并不是理想状态,不管是工业废水,还是生活污水都排入到河流当中。更为严重的是对地下水源具有一定影响,比如深水井将工业废水灌入到地下,进而打击了纯净度水源。此外,水体污染以支流面向干流,内陆向海域发展,造成水资源短缺问题加重,最终影响人们生活。

3 开发利用有限水资源解决农业缺水问题的措施

3.1 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

完善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是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科学用水管水的重要性保障。可以通过制度建设,对农业生产活动中的用水行为进行有效性约束,改变以往的传统、落后的用水模式,减少水资源浪费问题,有效缓解农业缺水问题。结合当地水资源实际问题现状以及农业生产的实际用水需求,自定完善的用水标准,并推定补偿奖励机制,实现对水资源的规范性、节约性使用。对节水效果较好的区域进行一定的奖励,对于用水超标的地区进行一定的处罚,把农业生产节水与农民的切身利益相挂钩,强化农民群众的节水生产热情,减少水资源浪费现象。还可以结合相关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资源评价体系,实现对有限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使用[2]。同时要制定合理的水资源调配制度,结合具体需求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有效缓解不同地区水资源分布不均衡、不能满足农业生产需求的问题,促进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3.2 提高农民的节水意识

农民缺乏正确的节水意识,认识不到节约用水,减少水资源浪费的重要性,因此在农业生产、生活中对水资源缺乏科学性的利用管理,用水行为得不到有效约束等[3]。基于此,要加强农民的节水意识,加大宣传教育范围,使其认识到大力节水与其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激发其内在的节水动力,使其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对水资源进行科学使用,促进高效用水。

3.3 大力推广农业节水技术

在农业生产中用水量比较大,要采取多样化的节水技术和方法,充分发挥调水技术的优势作用,对污水进行有效性治理,并对其进行回收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推动清洁生产,加强对水资源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实现农业水资源的集中化统一管理,提高水资源的流通性,发展现代化节水农业,大力推广现代化的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减少农业灌溉中的水资源消耗和浪费。如,实行输配水管道化建设,加大农业输水渠道工程的资源投入,并配备完善的配套防渗设施,减少输水过程中的水资源蒸发、渗漏消耗[4]。此外,要综合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田间土壤含水量、农作物生长状态等进行实时在线监测,以便结合农作物具体生产需求对农田灌溉水量进行合理调配,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具体实施中,要加大对喷灌、滴灌、管灌等现代化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推广,同时还可以利用田间覆盖保墒技术减少土壤水资源蒸发,提高土壤湿度,优化田间用水的科学管理。另外还可以通过农业水资源立法、对农业供水水价进行合理调整等方式,加大农业节水效果,促进农业高效用水。

3.4 其他方面的措施

(1)加大抗旱水利工程的建设力度,增加其旱季的灌溉能力,满足农作物生长期间的用水需求。(2)加大对农业灌溉水利工程的优化管理,结合当地水资源的情况以及实际的农业生产用水需求,对水利工程进行针对性设计,提高灌区水利工程设计效益,充分发挥其功能作用,为缓解农业生产缺水问题做出最大贡献。(3)建立完善的水利工程管理机制,安排专业人员进行管理,对工程设备进行定期检修,及时更换老化、破损的设备零件,避免出现构件被偷的现象,对工程产权进行明确,加强水费管理,提高水利工程的作用。(4)对抗旱技术进行创新应用,如新型的生物抗旱技术、化学技术等。在改土培肥、抗旱保墒基础上,结合农作物生长中的需求特征等因素,对作物布局进行合理调整,对农作物种植结构进行优化,选择和培育高产节水的农作物品种,还可以加大对化学制剂的研发深度,对土壤状况进行有效性改善,提高化学调控节水效果[5-6]。(5)优化农业结构,退耕还林还草,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对区域农业结构进行调整,发展特色农业,在保障农业生产需求的基础上,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减少人为造成的旱灾问题。

3.5 利用科学对策

基于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从两方面为主要出发点提升水资源利用率。一方面以水资源丰富区为主,调用外来水进而满足本地区实际需求。针对农业生产,利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基于工业生产,提高生产设备,加快废水污水技术深入性研究。另一方面与用水部门保持密切的联系,提高水资源有效利用。在调水工程中,加大水资源补给,实现最佳调配,比如南水北调和引滦入唐等。

3.6 健全法律,增强保护意识

健全法律法规是确保水资源有效利用的制度保证。当前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加之全球气候变暖,进而影响水资源质量。社会发展和水资源具有紧密的联系。要想真正保证社会长远化发展,健全法律制度是极为重要的,进而对人们行为起到规范性作用。作为社会部门加强联系合作,健全机构管理效率,完善系统化水资源管理机制,增强制度灵活应用能力,给予水资源有效化管理。除此之外,基于水资源保护而言,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在保护过程中秉承着保护为主,综合化治理的原则,关注人民生活和生产相连的饮用水源,科学划定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加以科学化管理。有效管理河流排污口,基于生产部门中的污染物进行总量控制,给予源头保护。做好生态综合治理,将水土保持落到实处。

3.7 完善取水许可管理与水资源论证机制

健全水资源论证机制,针对建设项目水资源,给予必要的管理,从源头加以控制,科学利用水资源。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加之城市规划建设,做好水资源论证,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和水资源利用全面发展。基于流域和区域,预估区域经济发展形势,预测分析年度用水量,进而制定水资源分配方案。基于取水户,完善年度用水计划制度,给予必要的监督,确保取水户依据规定进行用水。此外,出于对区域社会情况考虑,对水资源进行科学调整,并调整工序状况,以生态发展原则为主,制定行之有效的水资源供求计划。

3.8 增强水资源行政管理能力

在新的形势背景下,城市进程加快,城镇规划建设水平提高,因此对水资源具有极大的需求量。要想真正提升水资源利用率,应意识到水资源开发利用价值作用,提高水资源行政管理能力。具体做好以下几点内容:第一,从治水指导角度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应把水资源持续化利用当成重点内容。第二,在水资源治理过程中,把水资源有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加快经济社会的长远化发展。此外,纵观我国一些地区,由于地表水过度开发,造成水资源严重短缺,因此地表水受到了较多的污染,地下水开采问题极为严重。基于这样的情况,应科学利用河道水资源,深入分析河道内外水资源供需情况,对水资源加以配置。调配水沙和水盐间关系,不仅能够有效利用河道水资源,还能给予河流一份健康。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形势背景下,合理利用有限水资源极为关键,需要单位与部门做好自身职责,健全制度,合理控制人们实际用水量,保证水资源合理利用和水资源管理工作良好开展,为人们营造出良好的生存空间。水资源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关键性要素,但是现阶段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导致我国农业缺水问题较为突出,非常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结合具体情况,加大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农业生产中的水资源浪费,要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节水意识,制定完善的用水管理制度,大力推广现代化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大力建设农业灌溉水利工程,实现科学高效用水,有效缓解农业缺水问题。

猜你喜欢
用水节水水资源
生态水利工程在水资源保护中的运用
水资源(部级优课)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校园宿舍洗浴用水余热回收节能分析
节水公益广告
节约洗碗用水
节水公益广告
水资源配置的现状及对策初探
王佩:为半干旱地区集聚水资源